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心理弹性 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05-21吴冬燕
吴冬燕
【摘要】 目的 探讨艾滋病(ace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采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其心理弹性、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惠安县医院治疗的78例AID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心理弹性、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2组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分较干预前均提高,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后,2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较干预前均提高,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后,2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评分较干预前均提高,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AIDS患者采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心理弹性、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艾滋病;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干预;心理弹性;自我管理;生活质量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11-0126-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5
AIDS是一种潜伏期较长的慢性传染病,疾病症状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该病的传染性还会使患者受到舆论压力,心理受到伤害,影响其治疗依从性,不利于病情改善[1]。虽然常规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一定服务,但措施单一,缺乏系统性,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方面效果不佳。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具有多维度、针对性、全面性的特点,能够根据患者疾病不同阶段的特点实施个体化干预,激发患者潜在力量,促进抗压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2]。本研究对78例AIDS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其心理弹性、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惠安县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8例AIDS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9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25~56岁,平均(38.51±5.80)岁;婚姻状况,未婚32例,已婚7例。干预组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25~55岁,平均(38.42±5.76)岁;婚姻状况,未婚31例,已婚8例。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惠安县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3]中AIDS的诊断标准;均为18岁以上成年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稳定。
排除标准:心肺功能异常者;出现呼吸衰竭、肝炎等严重并发症者;神志不清、语言沟通能力较差者;病情反复、多次入院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为患者介绍AIDS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必要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干预组给予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建立小组。护理干预小组主要由科室内医护人员组成,其中护士长担任组长,主要负责护理工作的分配及监督,并对不同学科工作人员的信息交流进行协调;5名经验丰富的护士为组员,主要负责评估患者身心健康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统一对患者实施管理,定期通过微信群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实施家庭随访;邀请3名主治医师分析患者疾病,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并与护理人员相互协作;邀请心理咨询师负责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并积极解答患者的问题。(2)发病诊断期。患者入院后发放关于AIDS的相关宣传册,为患者讲解关于AIDS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等过程,通过视频、PPT等方式展示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充分认识AIDS的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询问患者需求,尽量给予满足,了解患者心理活动,积极解答患者心中存在的疑惑,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的原因与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邀请心理咨询师开展座谈会,告知患者良好心理状态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3)治疗期。医师分析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实施不同治疗方案。护理人员为患者详细介绍AIDS的治疗方法,说明遵医嘱治疗对改善疾病的重要性,叮嘱患者药物治疗时禁止漏服或误服,指出服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学会对病情进行自我监测,若出现异常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进行处理;引导患者转变思想观念,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配合医师完成治疗,适应疾病治疗过程;询问患者家庭经济情况,给予经济基础较差者社会支持,联系志愿者,为患者提供便利;叮嘱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适量运动,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注意清淡饮食,禁食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稳定期。患者出院前,叮嘱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加强对病情的监测,与医护人员保持联系,定期复查。出院后,通过微信及电话方式建立联系,每周向患者微信发放关于AIDS的相关知识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运动,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每2周1次;详细询问患者病情改善情況,根据病情变化及特点及时调整护理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患者讲述病情恢复较好的案例,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2组均干预1个月。
1.4 观察指标
干预过程中主要观察指标如下。(1)心理弹性。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分别采用CD-RISC量表[4](Cronbach's α系数=0.910)进行评估,包括力量性(8个条目)、乐观性(4个条目)、坚韧性(13个条目)3个维度,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0~4分,总分0~100分,评分与心理弹性成正比。(2)自我管理能力。在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分别使用伍春燕等[5]制定的《HIV/AIDS患者自我管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0.853)进行评估,共7个维度49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1~5分,总分49~245分,评分与自我管理能力成正比。(3)生活质量。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采用GQOL-74问卷[6](Cronbach's α系数=
0.915)分别从4个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进行评估,每个维度得分0~10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心理弹性比较
干预前,2组CD-RISC评分(力量性、乐观性、坚韧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CD-RISC评分(力量性、乐观性、坚韧性)较干预前均提高,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2.2 2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干预前,2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较
干预前均提高,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2.3 2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GQOL-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GQOL-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评分较干预前均提高,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3。
3 讨论
AIDS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为主要病原菌,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当疾病处于潜伏期时症状不明显,如果不及时干预,患者会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也会伴有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7]。目前,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虽然药物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症状的出现及传染性特点容易使患者出现焦慮、抑郁等负性心理,导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常规护理干预以填鸭式健康教育为主,不利于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容易使患者产生误解,加重心理负担,干预措施的随意性和个人经验性较强,在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存在局限性[8]。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主要根据AIDS发展轨迹对患者不同时期需求实施科学评估,通过分析每个阶段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对疾病相关行为、心理状态、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充分掌握AIDS的知识及注意事项,解决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稳定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其负性情绪[9]。
本研究结果中,干预后干预组CD-RISC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更高。究其原因,健康宣教及生活指导,能够使患者逐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将自身逐渐过渡至社会角色中,促进患者更快地适应角色转变,增强其接受能力,使患者能够积极正视疾病,直面疾病,增强面对疾病的勇气,促进自我效能的提高;及时评估患者心理活动,耐心解答患者心中疑惑,能够改善患者对AIDS知识的理解,缓解患者内心的恐惧和紧张情绪;给予患者社会支持,能够降低患者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为患者讲述病情恢复较好的案例,能够使患者潜在正性情绪得到挖掘,促进乐观心态的产生,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心理弹性[10]。
本研究中,干预后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究其原因,为患者发放关于AIDS的相关材料及讲解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能够有计划地向AIDS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疾病认知,帮助患者树立对AIDS的全新认识,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自愿、主动接受护理人员的管理;询问患者需求进行并尽量满足,能够使患者逐渐适应院内环境,避免对医院及医护人员产生抵触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监测病情,有利于患者掌握更多的护理技能;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能够增加对患者病情的了解,积极调整干预方案,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监管,改善患者居家康复过程中的个人行为,促进其自我管理能力提高[11]。干预后干预组GQOL-74评分比对照组显著更高。究其原因,建立护理干预小组、合理分配工作,能够不断完善干预措施,使干预方案更具有针对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开展座谈会、说明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重要性,能够增强患者对心理情况的重视,使患者主动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提高治疗积极性;告知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性,能够避免患者盲目用药,促进患者遵医行为提高,加快症状改善;给予患者生活指导,能够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病情恶化;通过微信与患者建立联系,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干预,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12]。
综上所述,采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对AIDS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心理弹性、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桂英,向巧君,夏友,等.聚焦解决模式联合正念疗法改善艾滋病病人心理健康及应对方式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22,36(10):1842-1845.
[2] 王永琦,张曦,王荣,等.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乳腺癌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质性研究[J].全科护理,2022,20(11):1568-1573.
[3] 卫生部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5):354-356.
[4] 于肖楠,张建新.自我韧性量表与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的应用比较[J].心理科学,2007,30(5):1169-1171.
[5] 伍春艳,刘媛航,曾志励,等.HIV/AIDS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的编制[J].护理学杂志,2016,31(1):35-38.
[6] ALBERTI S,CHIESA A,ANDRISANO C,et al.Insomnia and somnolence associated with second-generation antidepressants during the treatmentof major depression:a meta-analysis[J].J Clin Psychopharmacol,2015,35(3):296-303.
[7] 邵英,王晶,王亚丽,等.门诊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对艾滋病患者心理弹性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6):594-597.
[8] 姚瑜.压力管理方案联合人性照护理论在艾滋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循证护理,2021,7(18):2541-2544.
[9] 王晓君,胡君芬,赵静.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18):2481-2485.
[10] 白玉玲,张杰,张娈娈,等.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在院外COPD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5):3467-3471.
[11] 罗燕红,梁思敏,冯奇玉.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脑胶质瘤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4):29-32.
[12] 林慧鑫.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胸腔镜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9):2926-2930.
(编辑:郭晓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