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活力课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024-05-20姜五洲
姜五洲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成为国内外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这也对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山东省汶上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大力推进“课堂革命”,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做中学”思想、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学校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不断优化、完善“活力课堂”建设,形成了以专业为类别的“活力课堂”模式案例。
理论成果
该教学模式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注重学生学习观念和习惯的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学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出“主动—互动—心动”的“三动”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实施“课堂教学+网络学习+社区服务”三位一体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同时,改变传统单一片面的评价方式,建立学生、教师、社区共同参与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开展科学有效的实时动态评价,客观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促进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具体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如下——
教学策略
制定科学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是组织学生学习,中职学校学生整体基础欠佳,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差别较大。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针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实验班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课题组研究目标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非实验班则重在掌握课堂基础知识、培养职业素养,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科学地选择并组织教学内容。中职学校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内容要符合中职学生的学情,努力做到“文质兼美、符合学情”,使教学内容既有能力的培养,又有情、有道、有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美好事物和高尚情操的熏陶,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价值观、丰富而完美的情感。基于此,中职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做到两方面的结合:一是实用性,重视培养中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专业性,中职教学要服务于中职学生的专业学习,开展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既要考虑中职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也要考虑他们专业学习的需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兴趣是当前中职课堂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将基础知识、能力训练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把抽象的知识与能力变成立体的、可感的、有血有肉的知识与能力。当今学生是网络“原住民”,对多媒体兴趣浓厚,学校就要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学生喜欢有趣味性、能够在玩中学的活动,学校就要多开展这样的活动。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要完成的任务具有一定难度,不仅包括对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还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在项目教学法的引领下,学习活动要具有建构性,给学生提供发挥自身潜力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并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基本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间通过分享、合作、沟通,使长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的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从而提升其学习能力。
角色扮演教学法。当前,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熟练的专业技能,对就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人际交往、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转化。比如教师在课上采取角色扮演教学法,鼓励学生多开口,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角色扮演教学法属于体验式教学法的一种,这种方法强调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强调“从做中学”,既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意愿,又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是通过对实际案例发生的流程进行复制和效仿,可以将学生置于一个接近现实的、动态的问题情境中。在此情境中,学生之间能够积极地自行组织学习技能并加以训练,对知识、决策和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测试,可以让学生体验在实践压力下如何处理问题,积累实践经验。
实践成果
学校通过创新多元评价方式等途径,使中职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质量高起来,努力达到真正的活而有力、实而有效。
实施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中职“活力课堂”。针对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将知识融入生活,让生活带动学习,如利用动画、微课、音视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提升课堂参与度,运用班级优化大师实时评价课堂,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又如,利用希沃白板激活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小组游戏,开展小组竞赛、组员展示等活动增强课堂学习的互动性。通过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团结合作能力,“活力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成效。
开辟“课堂教学+网络平台+社区实践”三教融合的育人新路径。一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渗透于课堂教学,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着力推行“文化育人、活动育人、法制育人、安全育人”的德育工程,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学校通过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搭建良好的育人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氛围,改变了学生不主动、不互动、不心动的学习局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潜能,提高了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形成了有效的學习策略。二是运用自媒体平台开展“诵读经典”“讲好中国历史故事”等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输出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三是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走进社区,做学习的实践者,赋予他们足够的而不是过多的任务,拓展他们的技能实践能力,强化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
创新中职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或教育评价中,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把“玉尺”。在教学实践中,学校课题组成员定期分组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运用课堂所学,为百姓提供技能便民服务。还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实践能力。
“课堂革命”的本质是学习的革命,中职学校的“课堂革命”能够提高教学的适合性、职业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重要举措之一。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活力课堂”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