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素养赋能应用型数字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4-05-19刘润宇吴凤菊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0期
关键词:数字素养

刘润宇 吴凤菊

摘 要:伴随教育数字化转型重要战略实施,数字素养、数字技能深度融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成为当下热议话题。为夯实专业人才培养与数字教育基础、融数字赋能专业化于一体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使用SWOT模型,基于数字素养及技能提升视角,着力于集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三者为一体赋能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教育核心竞争力,旨在为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提供新的思考与实践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数字化;SWOT;数字素养;数字技能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0.032

1 数字素养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

数字素养是指在当前数字化背景下,掌握一定信息技术手段以发现、获取、评价、整合及交流数字信息的能力。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深刻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其核心是培养学术型和技能型结合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既要保证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素养,又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中,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基于此,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数字技术、提升数字素养迫在眉睫。应用型数字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意义重大。

2 应用型数字化人才培养实施路径研究现状

应用型数字化人才是比较新的概念,由于技术、资金等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学者研究方向大多结合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建设等关键词进行。梁伟、魏正涛(2022)以山东省内应用型高校为例,指出数字化教学模式改革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正面引导反面警示,强调学生反思总结,以人工智能现代技术为背景支持,大力促进校企合作,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数字型复合人才。谷乐、霍明奎(2021)调研后发现,吉林省大学生具备基本的数字素养,但对于数字工具的使用能力和数据整合加工能力仍有待提升。欧阳元(2022)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探索》一文中强调,数字化转型在高等教育中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整个转型过程中必须重视组织作用、把握转型核心、把教学教务数字化落在实处。宋敏(2022)呼吁整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资源,构建“浸入式”数字技术教学环境,实现数字技术平台与教学体系的协同创新。

3 基于SWOT模型的应用型数字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指依据组织发展目标,结合组织内外环境,生成发展契机,寻找适合组织发展的方式。本文通过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数字化人才培养研究,进行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分析,有如下发现。

3.1 优势分析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在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基础上。以专业必修课为基本导向、专业选修课为引领方向,在学科基础知识的层次上遵循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行业准则对人才的培养。在注重研究能力培养的同时,强调实践与应用能力的提高发展,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基本目标,以行业技术体系为依据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在面对党和政府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时,高等院校总是以高度的热情、积极的行动表达对政府政策的拥护与支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高度责任心。可以预见的是,面向数字经济社会,应用型本科院校逐渐重视培养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三者为一体的人才,具备数字技术与较高数字素养的应用型本科生将会有更多的就业选择。

3.2 劣势分析

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字素养通识课程体系建设仍处于萌芽阶段,这对于当下数字化经济创新发展迅猛,数字化人才培养相对滞后,处于劣势。通过对慕课(MOOC)等平台的调查与搜索后发现,只有少部分院校开设了数字素养通识课程。大部分院校以讲座、线上分享会等形式对于数字素养课程进行探讨与研究。总体而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数字素养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力度弱,影响范围小,重视程度低。此外,对于不同的专业而言,数字化与智能化教师人才储备机制缺失,经常出现一肩多挑现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优秀的科研能力,扎实的技术水平,在当前数字化教育改革、数字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更需要体现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能力。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尽早完善教师知识储备,有益于院校积极响应教育现代化、数字化战略实施。

3.3 机会分析

目前,实体经济逐渐与社会数字经济融合,越来越多的数字技术、数字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逐渐渗透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数字经济的崛起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教育行业数字化创新势在必行。社会各界关注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促进优化应用型数字化人才培养主力军,数字技术教育正迅速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在应用型数字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选择匹配度最高的数字化平台进行学生的实践学习与数字能力培养。在普及数字软件、数字平台的同时,通过实训、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数字技术熟练度,发展建设专业数据库,打造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3.4 威胁分析

在以往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是产学协同、校企合作等。一般情况下,在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后,人才培养模式会定式化,而不是随着市场需求、培养需求、实践需求变动而发生变动。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时间短,在借鉴了丰富的国外经验、学习先进教学教育方法后,至今仍在改革創新的道路中探索,仍存在诸多亟须改进之处。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数字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的应用型数字化人才需求量大,这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4 应用型数字化人才培养路径优化措施

基于已有文献与工作经验,现建立应用型数字化人才培养SWOT模型(表1)。内部能力按优势与劣势划分,结合按机会与威胁划分的外部因素,即多维弥合数字素养鸿沟,夯实数字技术应用实践基础,打造优势强化策略(S-O)、劣势改进策略(O-W)、多元化发展策略(S-T)及防御稳定策略(T-W)。

4.1 优势强化策略(S-O)

(1)夯实学科与专业基础、施行数字化教育改革试点。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立身之本,无论大环境如何变化,夯实学科与专业基础仍然是应用型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基石。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融入数字技术协同发展。当下,数字技术更新迭代速度高、力度强,作为教育数字化改革的必经之路,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以专业为落脚点,切忌盲目采买新设备新技术,应以试点模式将数字技术融入专业课程,以点成线,以线及面,面面俱到方可推进数字化教育进程,为国家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数字化人才。

(2)增设数字技术理论与实训教学课程。正如上文所提及,理论课程是教育的基础,只有夯实理论基础、了解学科原理,融入人才培养特色后,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三者为一体的培养目标。对于高校而言,增设数字技术理论课程也是提升应用型人才数字技术的必由之路,学生必须掌握本专业常见、常用的数字平台、数字工具运行原理。提前了解日后工作中,高频使用的数字平台,如,对于经管专业学生而言,发票认证平台、税务处理平台等。站在高校的视角,进行数字技术理论课程后,还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训课程,增加学生实训教学学时,以帮助应用型本科学生充分实现入职即可基本上手的人才培养目标。

4.2 劣势改进策略(O-W)

(1)普及数字软件、技术应用。由于资源受限,数字软件及技术更新快,并非所有高校都有足够的资源能够及时引入市场上最新最快的平台。针对此种情况,应充分利用广袤发展的中介力量,在充满获利的数字化经济市场上,选择中介服务公司,进行人才和技术的引进。相信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校能够迅速引入专业人才更新教师队伍。高校也可以通过开讲座、经验分享会等方式邀请校外专家,对热门的数字技术向专业对口的学生进行分享,强调数字技术、数字软件学习的重要性与实用性,让数字技术充分融入高等教育。

(2)发展建设专业数据库。数据库是数字技术发展的必要信息资源,是数字资料进行搜集、分类、处理和分析的重要场所,安全且具有规模的专业数据库更是赋能应用型数字化人才培养的保证。丰富的信息资源为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何高效识别有价值的专业建设信息更是数据库信息使用者需要深思的问题。具有专业特色的数据库可以为专职教师、行政工作人员、学生和其他信息使用者传递卓越数字价值,满足数字化信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大大发挥专业优势,保持专业建设特色,避免资源重复浪费。

4.3 多元化发展策略(S-T)

(1)增加社会实践学分、提升基础数字技能应用水平。实践不同于实训,技术不等于技能。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步入社会,在实践期间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把理论带入实践中,完善知识体系,提升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技能指将专业的技术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的能力,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技能指将数字设备、工具运用于数字平台,以获取数字信息用于经济发展创新等方面。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社会实践是能够更好地把学生导向社会的良策,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尽早地适应、使用最新的数字工具、数字技术,所以高校应当增加社会实践学分,促使学生更加重视社会实践,更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并从中汲取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低成本获取高收益。

(2)开拓社会资源、多样化校企合作模式。任何组织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从学校层面出发,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促使更多优质数字型企业走进校园,建立起深入的实践育人的规章制度,引入丰富的社会资源协同培养应用型数字化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在校内校外同时建设实训、实践基地,设置多样化校企合作模式,从教室到实验室,从实训到实践,培养集专业化、智能化、数字化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除引入企业外,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联合同类型院校,促教促学,加强联系与沟通,相互借鉴先进的数字化人才培养经验和育人模式。

4.4 防御稳定策略(T-W)

(1)建设智慧校园、打造教学教务一体化平台。为推进教育信息化水平,校园信息化环境,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重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致力于将信息化数字管理与校园服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通。目前,我国仍处于后疫情时代,以学生的出校审批表为例,当学生将出校审批表提交至电子平台后,辅导员及任课教师、学工系统能同步查看、审批该同学申请,方便于同一时间内校园内外人员流通管理。但建设智慧校园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纵观全局,考虑到学生、教职工、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尽早实现教学教务一体化平台建设的数字管理目标。

(2)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数字素养通识课程、增强数字素养意识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目前还没有形成高度完善的培养模式,随着数字经济不断横向融合行业发展,数字技术、数字平台、数字设备的高速迭代也时时刻刻影响应用型数字化人才培养。针对目前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数字素养教育通识课程,帮助学生增强数字素养意识建设为当下第一要务。对于没有条件立刻开设数字素养课程的院校而言,也应当举办讲座,将数字素养意识建设融入建设师资队伍中来,满足数字经济发展新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新目标的伟大使命。

5 结论

纵观全文,数字素养旨在结合网络素养、信息素养等概念,强调在数字经济日益增长的今日,青年一代必须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融通专业技术、渗透行业特色培养综合素质与数字技能。本文以数字素养赋能为切入点,通过SWOT模型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分析,得到优势强化策略(S-O)、劣势改进策略(O-W)、多元化发展策略(S-T)及防御稳定策略(T-W),为应用型数字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与实践建议。

参考文献

[1]梁伟,魏正涛.应用型高校“TPSS”理实一体数字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办公自动化,2022,27(17):3234.

[2]谷乐,霍明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大学生数字素养评价——以吉林省高校为例[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1,39(11):2022.

[3]歐阳元.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探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2,24(01):6668.

[4]宋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数字化产品设计课程体系构建[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2,51(03):205207.

猜你喜欢

数字素养
微课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议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提升学生数字公民素养的必要性与策略分析
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转型趋势研究
挪威教育信息化发展概述
数字素养路径下青少年数字素养与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