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

2024-05-19郭梅姜仁安李岩松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0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

郭梅 姜仁安 李岩松

摘 要:高职学生是未来技术工人的主力军,高职学生劳动教育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有利于高职学生形成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增强体质、锻炼体魄,在劳动中深化对劳动光荣的认识,对奉献精神的熏陶,对坚强性格的培养,这是在未来工作中发挥创造力和完成工作任务应具备的重要品质。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要采用多种模式进行。通过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增加劳动实训周、在技能大赛中渗透、在社会实践中引入等形式拓宽劳动教育途径并创新劳动教育方式。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0.034

0 前言

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由于高职院校教育具有鲜明的劳动特征,本着职业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初衷和为国家培养产业工匠的目的,高职院校要积极改革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途径,促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研究。

1 高职学生目前劳动教育的现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劳动才能培养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的品德。如果把劳动教育上升到教育层面来看,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还存在观念、举措、成效等有待解决的问题,也亟须进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问题,分析成因,提出对策,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效。

1.1 高职学生“劳动光荣”的意识淡薄

1.1.1 调查发现目前在校的高职学生不劳而获思想突出

高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方面,体现在上课过程中弄脏的教室不愿意清扫,班级的劳动不愿意参加,不愿参与公益劳动、勤工俭学,甚至个人卫生都无法做好。这是由于目前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差,生活经济来源主要由家庭提供,没有太多经济压力,为减轻家中负担而课余兼职的学生少之又少。另外,学生常存在晚起、懒惰、懈怠等不良习惯,这都源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1.1.2 毕业生就业主观意识不强

近几年因为疫情影响,就业市场需求缩减,可提供的职位有很多需要毕业生具备吃苦耐劳精神。例如,路桥施工企业的项目需要工人离家,工作地点偏远;再比如汽修工人工作时劳动强度大、工作脏累等。毕业学生进行就业选择时往往会观望挑剔,不是以职业发展为前提,而是考虑工作性质是否体面。这造成高职学生不愿走向社会,宁愿啃老、无所事事,等着父母通过关系安排就业或通过学校推荐就业。

1.1.3 高职学生倾向于选择收入丰厚的岗位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存在一定问题,没有正确评价自己能力所匹配的岗位,很多学生想去研发、管理等自己实际能力无法胜任的高薪岗位,他们不愿意下工厂,去工地,怕脏怕累,主要是因为平时懒散的习性,不愿意受规章制约和时间限制,这造成密集型产业技术工人目前存在较大的就业缺口。另外,因为学历受限。高职学生晋升和涨薪受到限制,无法令毕业生满意。随着互联网电商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岗位,例如微商、网红主播等,学生们认为,这些工作体面,光鲜亮丽,不受拘束,钱赚得多,受到大部分高职学生青睐。

1.2 原生家庭在劳动教育方面缺失

目前00后毕业生陆续进入社会,受益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多数学生家庭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学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平时包揽了学生本该做的家务劳动,滋生了大学生错误的劳动观念和错误的劳动习惯。再加上“成绩至上”的观念,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文化课成绩,不关注孩子劳动品德的培养,造成了劳动教育严重缺失。

1.3 高职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缺乏专业的劳动课教師,有的院校即使开设其课程,很多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基本是刷课、听而不学的状态。很多理论课枯燥不接地气,空洞无实例验证,难以实现立德树人。

1.4 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由于高职学生在中高考阶段学业压力大,家长只关注文化课学习,导致劳动教育观念难以树立。学生大学阶段由于学业压力解除,业余时间增多,沉迷网络现象屡见不鲜,网络某些博主、网红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利用虚假和不良信息宣传,败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了错误劳动观念形成,这种错误观念给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改革带来了不小阻力。

2 劳动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路径

经过文献总结发现,国内研究者对于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有着共同观点,认为应着眼于从学校、家庭、 社会这几个方面加强劳动教育,比如构建由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育的劳动教育体系;建立三者融合的劳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共建三方沟通与协商机制,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等。

2.1 依托行业生产实践、加强劳动教育

高职院校依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设计开展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职业劳动教育。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是采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本着劳动教育“传承、改革、创新”的原则,以人才培养过程的“教育、示范、养成”为途径,进行了深入的劳动教育改革与实践。利用工学紧密结合,面向行业,瞄准市场,与服务区域的生产实践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优质实训平台。在课程实践教学、跟岗和顶岗实习过程中充分挖掘劳动教育元素,使教学、生产、思政紧密结合。与家庭社会相比,在学校结合专业特点更具备开展劳动教育的条件与优势。因此,相比家庭教育与社会,高职院校应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任务,明确高职院校应具备的社会担当,在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实践和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考虑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紧密融合,努力实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2.2 在课程设置中开设劳动专题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情特点是“文化素养低、动手能力强”,所以劳动教育理论学习的内容设计更为重要,既要通俗易懂又要针砭时弊。劳动教育的内容不但包括劳动技能培养,更包括劳动所衍生的内涵教育。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实现通过课程思政育人,另外利用好产教融合的实践之路,使学校和企业形成劳动教育共同协作、相辅相成的局面,帮助高职学生形成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积极创新的正确的劳动观。通过劳动专题理论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劳动权益意识,可以把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公众号、学校的主流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劳动理论、劳模故事与大国工匠精神,形成以劳动为荣的氛围。

2.3 拓宽劳动教育引入途径

要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在社会实践中、在第二课堂中引入劳动教育思想,发挥学校和行业技能大赛、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的优势,拓展劳动教育范围,加快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校内外实践活动的结合。以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学生为了提升技能大赛的成绩,会反复练习刻苦努力,在努力练习和参加比赛获奖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劳动带来的辛苦与快乐,促进学生成熟成长,培养学生的坚持和忍耐力。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以社会服务性劳动为媒介扩展劳动教育的方式,可以将劳动教育隐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鼓励高职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运用自身擅长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服务社会,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就感体验,从而深化劳动教育内涵。第二课堂是以校园日常学习生活为载体,在第二课堂深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个人劳动意识,增强劳动获得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崇尚劳动、喜于劳动、擅长劳动的思维和能力。

2.4 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在校期间劳动教育参与和参与过程的实际表现进行评定。理论课程可以根据课程特点,综合考量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情况,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线上平台数据支撑的多元化考评机制,进行全过程平台数据采集,得出学生劳动教育的理论考核成绩,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職业素养等方面得到提升。教学完成后,对后续顶岗实习支撑作用明显,通过企业教师评价学生在职业跟岗和顶岗实习时劳动教育情况良好。评价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过程的合理性和效果非常重要,高职院校应将劳动素养培养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的目标与内涵要求为参考,注重劳动教育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更加突出劳动教育过程性评价,力求形成德育、劳育与技育的协同发展。

3 结语

高职院校的教育根本任务是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能力训练,正确处理好德育和智育、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关系。在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内应本着“做中学”的中心思想,可以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强化动手能力,倾向技能学习和技能训练。这种理念更重视劳动与育人之间的关联,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对劳动教育予以整体设计和安排,并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状况,构建以课程思政、岗位能力实习实训、劳动理论课、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为衡量的全过程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教育本身具有劳动的特征,如果把劳动教育上升到教育方针的层面来看,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还存在观念、举措、成效等有待提升的问题,也亟须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问题,分析成因,提出对策,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梅纪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内涵特质与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3):3033,40.

[3]赵章彬.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与实践研究:以培养目标为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3):3440.

[4]陈永清,陈小华,王笑,等.高职院校应建立纲维有序的劳动教育新格局[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5):1923.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