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代邛崃窑佛教题材器物
2024-05-19熊振东
熊振东
邛崃窑创烧于南朝,成熟于隋,盛于初唐至唐末五代,衰于宋元之际。其不是单一窑址,而是唐代邛州等地窑址的总称,包括什邡堂、固驿瓦窑山、西河尖山子、白鹤大渔村等窑址,它们之间前后承袭、相互影响,其中什邡堂窑址是邛崃窑中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窑址之一,位于邛崃市南河乡什邡堂村。
邛崃窑的陶瓷以风格多样、造型别致、釉色丰富、纹饰古朴而著称,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中又以佛教题材器物最为突出。隋唐五代巴蜀地区佛教盛行,佛教题材用于瓷器上较为广泛,在同一时期的其他窑口中几乎不见。现遴选数件具有代表性的器物逐一进行阐述。
一、佛造像
邛崃窑唐代佛造像的总体特征为既汲取藏传佛教元素,又吸收汉地佛教特点,将二者融合创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产品。形制上与藏传佛教擦擦如出一辙,为模印成型的高浮雕小型造像(图1);形象上以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且身后饰莲瓣形背光为主,菩萨造型者鲜见,但在发饰、服饰、坐姿、背光等细节上颇具北朝佛像遗风。因模印成型,部分佛像的五官模糊不清。
1.邛崍窑佛造像高度在7—12厘米,佛身后皆带莲瓣形背光,形制与唐代藏传佛教擦擦如出一辙。擦擦是藏语对梵语的音译,为藏传佛教中的一种小型脱膜泥塑,源于印度,约7世纪传入西藏(图2)。因佛教传至不同的地域而产生了不同的名称,汉传佛教称善业泥。
2.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但佛像题材的陶瓷器始见于三国。南京六朝博物馆馆藏的三国东吴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是少见的集佛、道于一身的文物(图3-1)。在西晋越窑器物中,也可见此类贴塑模印佛装饰的器物(图3-2)。邛崃窑唐代佛造像的制作,既有别于三国、两晋时期将佛模印贴塑于器物之上的手法,又有别于宋、元汉传佛造像以圆雕捏塑为主的技法(图3-3、图3-4、图3-5)。
3.佛的形象上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坐姿多呈跏趺坐,偶见坐于莲台之上者(图1-1)。服饰以U形通肩式居多,通肩式服饰则来源于古印度犍陀罗地区,南北朝晚期至初唐在汉地佛像表现中得到复兴(图1-2、图1-3)。
4.邛崃窑佛像发髻有高髻螺发(图1-2)和低髻磨光(图1-3)两种外,还有戴髻珠的(图1-4)。
二、飞天题材
飞天,梵文“犍闼婆”,意为“天乐神”“凌空之神”。在佛教中,飞天集奏乐、飞舞于一身,她们的身姿婀娜多姿、飘带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妙境界,是欢乐和吉祥的象征。在佛教浮雕及壁画中常有飞天出现,山东博物馆馆藏北魏正光六年(525)贾智渊石刻造像上可见一组飞天,既有伎乐飞舞的,也有持献佛的供奉物飞舞的(图4-1);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可见唐代飞天壁画(图4-2)。唐代的玉雕上也出现飞天形象(图4-3)。邛崃窑的飞天题材可见粉盒、香炉等器物上,皆为模印装饰(图4-4、图5-1)。
(一)香炉上的飞天
飞天仕女面目秀丽,头饰云髻,身着裙装,肩臂间披帛随风飘舞,手托献佛花篮,飞舞在天空,轻盈自如。
飞天形象在邛崃窑之外的其他唐代诸窑几乎未见,直至宋代耀州窑中才偶见飞天装饰。耀州窑博物馆馆藏北宋耀州窑青釉印花飞天纹碗,内壁印两飞天及云纹,取两两相对、旋转轮换的对称纹样布局(图4-5、图4-6)。
(二)粉盒上的飞天
1.采用对称向心式构图,以一圆形宝相花为中心,上下各一飞天,发髻高耸,肩披纱帛,展双臂作舞蹈状,凌空飞舞;左右各一飞鸟,一作向前飞,一作回首飞状,与两飞天构成向心式对称分布(图5-1)。
2.粉盒底部涩胎正烧,盖内施釉可见三角支钉支烧痕(图5-1、图5-3)。唐代巩县窑盖盒中可见同类装烧方式,艾斯肯纳齐藏唐代巩县窑三彩花卉纹粉盖盒中可见(图5-2)。唐代洪州窑、巩县窑中均可见三角支钉装烧工艺。
三、迦陵频伽题材
迦陵频伽(妙音鸟)是佛国世界里的一种神鸟,其形象为人首鸟身,有的张翅引颈歌舞,有的抱持乐器演奏。
我国迦陵频伽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北魏的石刻上,又与魏晋时道教中“千秋”“万岁”的形象颇为相似,能守护亡者灵魂、引导升仙,寄托道教文化中的“得道成仙”思想。河南邓县南朝墓墓葬画像砖中的《千秋万岁图》可见雌雄两种,体态丰满的为雌性,名为千秋(图6-4),体态修长者名为“万岁”。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唐代西安宝庆寺如来三尊佛龛上浮雕迦陵频伽立在莲花上(图6-5),敦煌莫高窟第45号窟北壁唐代观无量寿经变说法图壁画中也可见其形象。
唐代邛崃窑的迦陵频伽多见于盖盒上,表现手法为模印高浮雕,暂不见圆雕者(图6-1、图6-2、图6-3);在唐巩县窑执壶中,可见模印贴塑迦陵频伽作为装饰的(图6-6),形象上呈人首鸟身,双手合十展翅飞舞。
邛崃窑广泛吸收南北各地制瓷先进工艺,并不断改革创新,其中又以唐代佛教题材器物独树一帜。其造型小巧,与藏传佛教中的擦擦形制相同,在发饰、服饰、坐姿、背光等细节上颇具北朝佛像遗风,融合藏汉两地佛造像的元素,创造出独具邛崃窑地方特色瓷佛造像;飞天、迦陵频伽等佛教题材在同时代其他窑口器物上甚少见,宋代的耀州窑、磁州窑逐渐出现此类题材的器物,为研究唐代佛教题材瓷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