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职业本科院校农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4-05-18何淑洁孔德就彭丽红李鹏

大学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职业本科农机人才培养

何淑洁 孔德就 彭丽红 李鹏

[摘 要]文章以剖析“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农机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起点,总结了广西职业本科院校服务农机企业“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新要求,构建了能实现人才培养新要求的“校企共同体”农机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并从“校企共同体”人才培养目标融合路径、“校企共同体”人才培养过程实施路径、“校企共同体”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解读该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共管、共育农机人才的具体做法。实践证明,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一带一路”;职业本科;农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3-0119-05

2014年9月,我国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目标及规划。历经九年,在政府、企业、协会、学校等多方推动下,“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成效显著,与共建国家在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展开了深入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2019年2月,教育部签署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以推动相关省市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发挥自身区位优势,着力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写好教育“奋进之笔”,全面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农机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良好的机遇

1.东南亚市场农机需求广阔和广西农机产业的区位优势

孙明在其論文《广西农机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指出,在东盟10国中有8国(除新加坡和文莱外)属于农业国家,且生产力基础和产业布局相似。以越南为例,受国土空间影响,其装备制造业体系尚不完善,在农机产业上不具优势。而目前,越南的水稻、玉米和甘蔗等作物种植面积较大,这些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机械化需求非常高。2017年,越南农业机械市场价值为1.152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4.5%,其国内市场超过60%的农机从中国进口。缅甸对中国农机市场的依赖度更高,2018年,其国内农机采购额的90%来自中国。由此可见,东南亚市场对农机的需求十分旺盛。

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相邻的省份,与东盟国家人文相通,在众多领域都有着紧密合作。尤其近几年,广西积极抓住RCEP机遇,相继出台了《广西加快对接RCEP经贸新规则若干措施》和《广西高质量实施RCEP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文件,通过强有力的举措激活市场,拉动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2021年,广西对东盟国家的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12年的747.5亿元增长至2821.2亿元,年均增长15.8%。广西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7年排名全国第一。

广西是农业大省(区),有良好的农机产业环境,同时与东盟国家相似的地形地貌也使得其生产的农机装备的适应性更高。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广西农机企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且具备明显的“走出去”优势。

2.政府加大对农机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国家教育战略的部署

2022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广西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将“打造区域性国际化农机产业集群”作为重点任务之一。规划指出要依托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和强首府战略,整合资源建设中国—东盟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改善农机企业生存环境,提供较好的交流合作平台。要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功能,引入国际先进农机装备及技术,服务东盟农机市场。

在此政策背景下,无论是区内农机产业改革发展的人才需求,还是农机装备企业随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人才需求,都必须打破传统以学术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和以技能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

2019年,教育部先后两次批准了21所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开启了一条区别于普通本科、应用本科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之路,旨在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强调,发展职业本科一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需要,二是“双循环”经济环境下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三是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措施。

2021年,全国唯一一所农业类职业本科院校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成立,并落户广西首府南宁。学校设置了动植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园艺、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水利灌溉等专业,为农业领域培养有别于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理论扎实、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满足广西农机装备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层次上移的外部需求。

(二)面临的挑战

当前,广西农机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院校培养的农机人才数量、质量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一方面受国家学科设置调整的影响,广西缺乏纯农机学科的院校,以农机装备为重点发展领域的高职院校、本科院校较少。另外,农机相关专业在招生上并不受考生欢迎,学生毕业后因工作环境、待遇等达不到预期而转行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我国农机相关产业人才缺口到2025年将高达44万人。另一方面,学校在学科或者专业的顶层设计过程中,缺乏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深入及全面调研,导致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课程体系设计等脱离产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实际,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适配度不高,阻碍了企业及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职业本科院校服务农机企业“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新要求

(一)培养与企业需要高度匹配的技术技能人才

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其对共建国家的产业布局、市场行情及人才需求情况最为清楚。企业要及时向学校传递人才培养的需求信息,学校要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广西职业本科院校要充分发挥职教本科的优势,立足企业需求,在全面准确深入调研企业的前提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肩负起培育与企业需求高度匹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二)培养文化素质高且具有国际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不断推广和深化,教育“国际化”迫在眉睫。“一带一路”倡议同样强调“命运共同体”相互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广西职业本科院校服务农机企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在职业素养上除了要坚定不移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良好的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同时应增加国际礼仪和风俗、法律法规、宗教信仰等内容的教授,以提高学生对复杂事情的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

目前,学校和企业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尚显不足。合作仅限于双方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校为企业输送跟岗实习及顶岗实习的学生,并派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管理学生实习。企业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路径,这直接导致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上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够。因此,深化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教融合既是学校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为农机企业输出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三、构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职业本科院校“校企共同体”农机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一)“校企共同体”的内涵

近年来,学者对教育端和产业端“共同体”的研究颇热,其中“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相关论文尤为丰富。本研究中的“校企共同体”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下农机企业经营环境为基础,以广西职业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为依据,结合农机专业學科特色而提出来的。其是学校、企业以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结合点,以互利共赢、互学互鉴、互融共生为纽带,深度协同培育人才的模式。相比“产教融合共同体”,“校企共同体”更能适应农机企业产品种类丰富、产品规格要求多样化、产品设计与维保方法差异大的特点,而且相较于传统的校企合作,“校企共同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双方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能够有效实现校企联动、过程共管、人才共选共育。

(二)“校企共同体”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1.基于“校企共同体”人才培养目标的产教融合路径

学校和企业以培养能够服务农机企业“走出去”的人才为共同目标,一方面,企业从生产层面提出岗位需求,形成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职业本科院校以此形成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一级指标,再依据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学科特色以及专业教学资源等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应的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经双方联合制订,在人才导向上紧跟农机产业发展趋势,使专业教学与企业的岗位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将企业文化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标准,将企业管理制度与学校管理制度相结合,创建校园与企业相互融合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制度建设融合与文化建设融合“双管齐下”,使教育端的“人才链”与企业端的“产业链”耦合度更高,从而实现服务农机企业“走出去”的人才培养目标(见图1)。

2.“校企共同体”人才培养过程实施路径

教育部提出,职业本科院校要聚焦重点领域,并取得突破,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校企实践育人共同体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向着高质量趋势发展的重要议题。职业本科院校应当结合学校实际,根据企业经营环境、农机专业基础、学生招生规模等灵活使用产业学院、订单班、定向班、冠名班等方式,搭建以“共建”“共搭”“共担”为理念的联合培养人才平台(见图2)。

(1)校企协同共建育人标准

在“校企共同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要以“一带一路”倡议下服务农机企业“走出去”发展为导向,围绕企业发展和需要,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协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机企业技术工程师、管理人员等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确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等。学校、企业定期举行专业建设分析会,企业及时向学校传递行业动态,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学校要与时俱进,根据动态信息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教学材料。

校企在共建育人标准的过程中要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职业本科院校服务农机企业“走出去”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岗位及其新要求,在课程模块上(见表1),一是可增设“一带一路”小语种课程,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机装备技术等专业培养“语言+研发与装调”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开设农机营销、农机管理、人际沟通等课程模块,培养“语言+管理与销售”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在通识教育课程中融入共建国家历史、人文、商务礼仪等个人修养塑造模块,以此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理念。

(2)校企协同共搭实训科研平台

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内涵,职业本科院校应整合资源,与农机企业共同搭建集教学、培训和研发“三位一体”的多功能农机实训中心。一方面,依托农机实训中心,把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如谷物收割机的安装与调试、手扶插秧机的安装与调试等融入课程实践,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场景,提高就业适应性。另一方面,借助农机实训中心,适当开展各类农用机械维修保养等技能培训活动,校企协同服务社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校企联合组建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协同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能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推动教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校企研究成果转为教育教学资源,使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出科教融汇的作用。

(3)校企协同共担“混编式”教学团队

探索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的“骨干教师+技能大师”、多学科交叉“混编式”教学团队。一方面,以学校专业带头人为团队核心,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核心课程所需的知识及技能要求,选聘专业骨干教师及企业技能大师兼任教学团队成员。企业技能大师以企业导师的身份,充分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技术等要素实施教学,同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修订等育人环节。另一方面,通过“院院”协同,跨学科引入通识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的优秀教师,帮助学生了解与农机企业密切合作的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法律法规和宗教习惯,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将来学生能够更好地随着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

鼓励团队专业骨干教师以技术顾问的身份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与企业生产技术问题讨论,同时搜集行业技术发展动态,积累教学素材。学校教师要扎根一线,快速提升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逐渐成长为职业本科院校的专家型“双師”。

3.“校企共同体”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设

在“校企共同体”协同育人机制下,基于OBE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为导向,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教学过程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企业导师或“1+X”专家多方评价的机制进行课前、课中与课后三阶段的评价,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校企共研共制《职业技能评分表》《职业素养评价表》等教学考核标准,全过程、全方位对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形成“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的多主体、多角度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平性、准确性。

四、结语

2023年7月25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出席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时指出,产教融合不仅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共同体”是实现产教融合的一种模式,其将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以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结合点,在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共管、共育,实现人才的精准培养。随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校企共同体”等产教融合模式将成为未来院校服务企业“走出去”的重要路径。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明.广西农机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机械,2021(5):70-73.

[2] 曹景昭.产教深度融合  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J].北京教育(高教),2023(4):35-37.

[3] 杨宏图,张红党.“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农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 40 (17):107-108.

[4] 王阳,刘云祥.新时代高职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与常态机制[J].人才资源开发,2023(2):81-84.

[5] 张杰,朱七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研究与实践[J].科技风,2023(9):81-83.

[6] 邢晖,郭静.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演变、实践探索与路径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5):33-41.

[7] 王娜,商丽,王玉玲.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0(27):180-182.

[8] 张鑫,史维琴.产教深度融合智能焊接实训平台共建机制与模式的探索[J].大学教育,2022(1):171-174.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职业本科农机人才培养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不一样的农机展
新时代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潘懋元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就业实证研究
面向职业岗位群的测绘工程职业本科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