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
2024-05-18熊富强姚梦婕李欣欣
熊富强 姚梦婕 李欣欣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入、协同育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教育优化的选择。文章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教育目的一致性和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政策支撑、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境,并从理念、文化、团队、平台、体系、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推进两者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3-0128-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和新要求,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基本遵循[1]。与此同时,我国不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正确的价值观、政治信仰与立场的教育,而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课程[2]。因此,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以及培养能够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逻辑联系
(一)教育目的具有一致性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需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受教育者在适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使之符合社会要求[3]。创新创业教育既包含对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品质的培养,也包括对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的传授[4],其目的是树立大学生远大理想,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创新个性的人才,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方式,两者的目的都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塑造价值、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两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内部各主体之间协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5]。
(二)协同育人具有必要性
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导航,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基地,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托[6]。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大学生准确地了解时代发展主题,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形成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象化,也可以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功能,促进价值塑造。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学生能更加真切地感悟思想政治教育所传递的价值理念。总的来看,两者协同育人,一方面,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达成,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现实状况
(一)协同育人的政策支撑研究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7]。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长效机制[8]。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要深化实践教育,推动 “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9]。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要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10]。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精神培育、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11]。以上文件的出台,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以及协同育人提供了政策遵循和坚实保障。
(二)协同育人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困境分析
创新创业是时代的显著标志之一,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从探索阶段发展到细化分层、多元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程建设、社会实践、赛事举办、文化建设等方式,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全国各高校积极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同向同行。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全国已建成课程思政优秀课程1400余门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3700余个[12],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对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开展了五年,有力促进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吸引了全国累计480余万名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融合协同不够深入。在协同育人过程中,依旧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张皮”现象,部分高校对两者育人的目标和路径认识存在不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容易出现偏重理论灌输而轻实践成果的情况;而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容易出现过于强调项目、比赛、成果,甚至仅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技能培训或“参赛教育”[13] 等情况,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品质的培养。二是协同育人实效不佳。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载体仍较为匮乏,形式和内容缺乏吸引力。尽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交叉内容,但尚未构建有效的课程体系,对教学方式、方法也鲜有研究。此外,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相对较低,协同育人在助推创业方面仍面临挑战。
(三)协同育人的困境根源
造成协同育人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协同育人的方法论未形成。当前,对协同育人的方法论研究尚显不足,现有研究或局限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过程等单一问题,或仅仅侧重于协同育人的某一方面,研究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具有指导性、普适性、实践性的方法论。二是尚未形成协同育人共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水平决定了行动力度[14] 。在部分高校的教育工作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往往由不同的管理部门负责,虽然在某些活动、比赛上有交叉,但是其侧重点各不相同,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往往分开进行,部门之间整合度和协调性不佳,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协调同步。三是协同育人体系有待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理念、资源、课程、师资等方面需要学校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然而在实践中,管理部门往往忽视系统建设,更依赖于举办比赛、讲座等较易实施、较快出成效的育人载体。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研究
(一)强化协同育人理念,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高校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协同育人作用,树立学校积极推动融合、教师教学科研主动融合、学生学习实践自主融合的协同育人理念,注重将创新创业的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努力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良好氛围[15]。一方面,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塑造健全人格、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为导向,积极推动协同育人理念“扎根”。教师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激发其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动力源泉。另一方面,高校要完善教学大纲,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最终实现协同育人理念“深拓”。大学生要不断锤炼自身创新品质、创业意志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敢于经风雨、受挫折,勇于谋创新、求卓越,在实践中练就本领,在协同育人理念指引下“成才”。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分阶段逐步推进,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作用,一步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实践能力。此外,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新政策、新举措、新示范、新成效的宣传,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聆听优秀企业家报告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二)构建协同育人团队,打造优质课程平台
队伍建设是协同育人顺利开展、稳步发展、创新拓展的保障。优秀教师是影响协同育人成效的关键一环。高校一方面要鼓励思想政治教师主动研究,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优势,全方位、全过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用好“社会课堂”,吸引“社会导师”,积极培育兼职教师队伍,大力引进专业课教师、优秀企业管理人才等,壮大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此外,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培训,让专业课教师成为学生的思政兼职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创新创业素养。要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积极探索能在理论课堂、实践课堂和第二课堂中,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要进一步挖掘创新创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打造创新创业课程“金课”,形成品牌。要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讲解创新创业案例,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要注重“大国重器”“三农”等实践载体挖掘,有效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在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赛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理想教育,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
(三)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强化协同运行机制
协同育人强调开放性、系统性、发展性,其难点在于解决不同育人主體间的交流隔阂、资源割裂、功能离散等问题[16],这就需要立足时代,运用开放思维,构建学校统筹顶层设计、学院互联互通互动、师生教学实践联动、课程设计交叉共享,突出整体性、互通性、协同性、完整性的高效协同育人体系。同时,在此基础上把握实际发展需要,及时融入新的教育内容,主动丰富教育载体,积极拓宽教育渠道。具体而言,在学校层面,要求高校管理者既要在意识层面高度重视,也要在顶层设计上一体推进,突出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在学院层面,要求不同院系要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形成教师紧密联系的互联格局、紧密配合的互通常态、资源经验共享的互享理念;在师生学习实践层面,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协同育人理论教育中引进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中深化理论教育;在课程设计层面,要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壁垒,突破学科限制,定期召开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共同参与的集体备课会,围绕具体项目,分批次逐步打造高质量的协同育人课程。
四、结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的特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高校要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充分认识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协同推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教育优化的必然选择,要着力破解当前两者协同发展的困境,积极在育人理念、文化氛围、师资力量、育人载体等方面进行探索,构建有效的协同育人体系,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佘双好,汤婉丽.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成就述评[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2(8):39-41.
[2] 办好思政课,习近平这样强调[EB/OL].(2022-03-24)[2023-06-02].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2/03-24/9710198.shtml.
[3] 邱建新.課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计算机类“金课”建设实践研究:以Linux操作系统课程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2,13(11):23-26.
[4] 夏雪花.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刊, 2021(8):136-140.
[5] 张莉,胡芝.“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2):30-32.
[6] 李程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36):102-103.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04-10-15)[2023-06-27].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tnull_3939.html.
[8]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23-06-27].https://www.gov.cn/zhengce/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eqid=ccbdde2500146?
9b7000000066464d13b.
[9] 教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2020-05-12)[2023-07-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5/t202?
00511_452697.html.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5)[2023-07-03].http://www.moe.gov.
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
html.
[1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21-07-12](2023-07-03).https://www.gov.cn/xinwen/2021-07/12/content_5624392.htm.
[12] 格局性变化、历史性成就!教育部新闻发布会详解高校思政这5年[EB/OL].[2021-12-07](2023-07-03).https://mp.weixin.qq.com/s/Chqi2af99X92? c2YXqlgrog.
[13] 王娟.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9(9):111-115.
[14] 洪晓畅,毛玲朋.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2(5):155-159.
[15] 梁齐伟,王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及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9(2):174-178.
[16] 岳龙.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视域下的高校全员育人体系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22(8):137-140.
[责任编辑:苏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