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4-05-18马宁张腾达吴燕

大学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医科计算机基础医学院校

马宁 张腾达 吴燕

[摘 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医科”育人发展理念,促进医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医学生的道德品质、信息素养和信息实践能力,文章针对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分析与研究,剖析课程与“新医科”建设的契合点,阐述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的着力方向,提出从课程思政建设、医学信息素养培育两方面对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及案例,以期为国内医学院校同类型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医科”;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TP3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3-0057-04

近年来,教育部持续深化“新医科”建设,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1]。在“新医科”建设中,促进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医学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2]。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医学与信息技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可以说,医务工作者信息化技术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其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同时,“新医科”也特别强调要将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以职业道德、态度、价值观为主的素质教育,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3]。

在上述背景下,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作为大学生掌握基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提升信息素养和认知水平的入门级必修课程,在医学院校课程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新医科”建设理念为指导,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及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于培养新一代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作风优良、技能精湛的社会主义现代医务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题分析与思路

(一)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医学高等院校均开设了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课程内容以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使用为主,大部分学校还会增加程序设计语言等内容,如Python语言等,有些学校也会將医学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等相关知识点纳入课程当中[4],形式比较丰富,但部分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还存在如下共性问题:

1. 课程与医学结合不够充分

虽然部分医学院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加入了医学相关知识,但受课时量和学生能力水平影响,基本是一些概述性的内容,例如医学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中的应用介绍,缺乏更为深入的融合性内容。

2. 课程中思政内容相对较少

计算机类知识专业性较强,与课程思政的融合难度较大,课程思政元素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体现相对较少。

3. 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但受部分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时不足、开展方式单一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不足,计算思维也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二)“新医科”建设中的契合点剖析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瞄准医学科技发展前沿,大力推进医科与工科深度交叉融合,培育“医学+X”复合型人才。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影像图像病灶自动检测、远程诊疗、智能辅助诊断决策、VR辅助康复等一系列成功案例都证明了培养“医学+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然而医学与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差别较大,信息技术的知识学习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循序渐进。计算机基础作为医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门信息技术相关课程,要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思维奠定基础。此外,该文件还提出要加强医学伦理、科研诚信教育,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着力培养医学生的救死扶伤精神。虽然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专业性较强,但在课程思政方面依然具有潜力,结合专业特点及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特点,在课程思政方面可为学生提供不同视角的认知。

(三)创新思路

课程组以课程思政和信息素养能力提升作为两条主线,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及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将“计算机+课程思政”“医工交叉元素融合”“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改革和创新点,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医科”建设医学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

二、研究内容

(一) 课程思政建设

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重技轻教”的现象,即重视理论教学和技能传授,忽视人文关怀与思政教育,导致思政教育元素缺失或缺位。因此,迫切需要全方位、多形式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6],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掘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思政教育元素。

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专业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组结合教学内容,构建了课程思政资源案例库,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知识点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基于知识点融入人物传记、人文历史、热点事件等课程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钻研精神和职业操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部分案例如表1所示。

2. 引入课程思政操作素材

计算机基础课程包含众多实践操作的学习内容,可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操作案例或素材当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思政水平也能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word软件操作中使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案例进行相关设置操作。通过相关操作,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政策方针,提升政治理论水平,紧跟党和国家的步伐。又如,在Excel数据分析中针对我国近十年GDP及“三产”占比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生成图表。通过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近十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数据,但同时也会发现我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在不断下降,近几年更有加速下降之势。我们应该有所警惕,居安思危,要通过科技突破、研究创新不断推进第二产业的发展,防止出现制造业空心化、国民经济金融化现象。

3. 突出医学特色,巩固医德培育体系

要将医德培育体系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使医德培育与计算机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除在课程中融入医德相关的素材与案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社会和医疗环境中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可采用分享、讨论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伦理挑战,并提出改进的方向。夯实学生的医德知识基础,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职业道德,使学生成为一名有灵魂、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

(二)医工交叉融合

时代发展新变革催生出“新医科”的概念。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先进信息技术与医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先进信息技术知识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更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7],即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和资源,灵活地获取所需信息,并能够合理地评估和应用这些信息輔助学习和进行未来的医疗工作。医工交叉元素的融合主要从如下两个方面展开。

1. 医学与信息技术元素融合

在课程内容中围绕大纲进行适度扩展,重点且具体地介绍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如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通过多种组织形式(视频、实物、实操)直观地呈现一些先进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如表2所示。

2. 以案例为驱动的实践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践能力有效提升既是教学目标要求,也是信息素养提升的有效手段。课程中既包含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操作系统使用、收发邮件、浏览器上网等与未来职业息息相关的基本信息技能,也包括使用科研数据分析、程序编程、绘图等难度较大的技能,采用以案例为驱动的实践教学方法可以有效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8]。

结合课程特点建立如图1所示的案例驱动实践教学模型。首先通过教学设计,结合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尽量与医学结合,从医务工作角度搜集素材;进而明确目标及任务,在案例的设计上要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后进行案例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注意问题的引导、能力的导向及思维的培养;最后进行案例及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并对实践学习效果进行反馈、评价和总结归纳。

以在Office办公软件使用中引入医学案例为例,课程组结合医学工作中常用的入院记录单、影像报告单、药品采购申请表等为素材,设置案例任务。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明确各种单据的用途,自行查找相关数据内容,了解相关数据项的意义,完成表单结构的设计;其次设计具体操作要求,如图文混排的方式、表格的样式设置等,以巩固知识点,提升学生能力;最后进行总结、归纳及扩展。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利用先进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对相关的医学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三、结语

信息技术能力和认知是“新医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不能胜任所有的医工交叉融合式教学任务,但是对于使学生树立信息素养、培养计算思维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也将持续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完善评价体系,促使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真正发挥其在“新医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指挥棒和承上启下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辰,马超.以新医科建设为契机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22(12):15-17.

[2] 彭树涛.加快建设“新医科”着力培养卓越医学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20(9):35-37.

[3] 董秀娜,李洪波,杨道建.“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三维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51-154.

[4] 姜晓旭,常小红,见伟平,等.“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医学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运用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4):8-9.

[5]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20-09-23)[2023-06-26].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3/content_5546373.htm.

[6] 李婉露.基于全方位育人视角的医学生医德培育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0):116-117.

[7] 黄思雨,叶辉.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与发展路径研究:《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荐读[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3,46(7):203.

[8] 杜晶,邢翠芳,任颖.以战例研析为牵引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22(7):141-145.

[9] 冯志红,何澎,李凤荣,等.案例驱动的“精理论+强实践”Python通识课程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3(3):199-202.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新医科计算机基础医学院校
新医科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变革与探索
面向新医科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本科专业人才录取选拔模式探究
新工科新医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平台探索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