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2024-05-18葛宏宇
摘 要: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着重发展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与良好品质。介绍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分析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的意义,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指出教师可通过应用信息科技资源、积极组织项目学习、开展协作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等素养。
关键词:小学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葛宏宇(1974—),男,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小学。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发布拉开了素养导向教学的序幕。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多项核心素养,成为小学信息科技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研究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可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使其在研究中获得更多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路径、改善教学评价的思路,为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的发展奠定研究基础。
一、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一)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指学生敏锐察觉信息的洞察力,准确判断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善于利用信息科技交流、分享信息的传递力等。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信息,并基于信息中的数据、符号等关键内容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参考[1]。他们可以自发地利用数字平台、资源解决问题,合理地应用信息进行分析、思考与表达。此外,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还会认识到隐私信息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方法保护自身的隐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应用信息,自觉避免信息泄露等。
(二)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指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維。计算思维的内涵丰富,包括抽象思维、分解思维、建模思维、算法设计思维等。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具体表现为运用计算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例如,通过抽象学习了解数据编码的作用与意义,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通过情境学习体验过程与控制的场景,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应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思维;通过算法学习认识到算法的优越性,学会应用算法界定、分析、解决问题。具备良好计算思维的学生可以有效应用模拟技术、仿真技术等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应用数字化设备、平台、资源解决问题的一种信息素养[2]。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具体包括利用数字设备解决学习问题的素养,应用信息科技进行合作的素养,以及通过网络检索、数据分析、模拟验证、可视化呈现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的素养等。《新课标》明确指出,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学生应当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意义,能根据个人发展需要积极应用信息科技整理学习资源,主动在课程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四)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指的是学生在信息科技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与责任意识等。《新课标》明确指出,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素养的学生应当认识到信息科技对于教育、生活、生产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具备与他人共享网络信息、资源的责任意识,认识到网络空间也是人类活动空间之一,并能根据网络法律法规以及道德伦理规范参与互联网生活等[3]。信息社会责任素养是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对于培养学生信息科技领域的道德责任感具有导向意义。
二、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指出,信息科技课程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符合《新课标》对新时期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的相关要求,也有助于进一步突出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在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素养时,教师需要集中应用多种信息科技资源,采取对话、探究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运用信息科技思维进行抽象、分解和建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更多教学资源与方法应用到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当中,丰富了信息科技课程内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有助于学生科学成长
在传统教学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过于注重灌输信息科技方面的理论知识,忽略对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等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理论能力较强,但实践能力较弱,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以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教学工作,可以促进“知识灌输教学”向“能力培养教学”转变,为学生提供实践性、科学性更强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有机会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科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助力学生科学成长。
三、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应用信息科技资源,激发学生信息意识
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才能使学生认识到信息科技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对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继而发展学生其他的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4]。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尤为重要。教师应当积极应用信息科技资源开展教学工作,通过直观展示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信息科技的先进性、应用广泛性以及各种信息对于提高学习效率的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到信息的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以“在线社会悄然而至”一课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感受到在线行为已经深入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让其学会使用在线工具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此课目标与信息意识素养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古代放狼烟和骑马传递消息、近代发电报传递消息的图片,说明信息科技的发展对信息传递的积极作用。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对比电子白板教学与教科书教学的差异,使学生感受到信息科技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后期,教师可以运用钉钉等在线教学软件分享百度浏览器的应用教学视频、旅行公众号的在线咨询视频等,使学生在应用线上学习软件的过程中发现信息科技对生活的积极意义,形成应用信息科技解决日常娱乐、出行等问题的信息意识。
这样,教师通过应用信息科技教学工具展示丰富的教学素材,通过应用在线教学软件分享信息科技应用视频,能使学生认识到信息科技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进而让学生认识到在线工具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积极开展项目学习,发展学生计算思维
分析以往的教学实践我们能发现,学生的思维往往生成于实践与反思的过程当中。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了解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形成应用信息技术的思维[5]。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围绕课程教学主题设置项目,以项目为驱动力,组织学生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同时,要求学生分享项目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复杂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
以“规范使用数字设备”一课教学为例。为了在此课教学中发展学生应用数字设备的计算思维,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布置项目学习任务,如用键盘输入一首古诗词。为完成此任务,学生需要连接键盘与计算机,合理应用键盘的各功能键进行文字输入。为保证学生充分参与到此项目当中,教师可以将复杂项目拆分为多个学习任务,如收集键盘的相关资料,了解键盘的布局,明确字母、数字与常用功能键;收集资料,掌握正确的文字输入指法与坐姿;应用中文输入法输入古诗词。
这样,教师通过拆解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查阅相关资料,并基于所查阅的资料来完成任务,能让学生形成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养成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复杂问题的习惯。
(三)拓宽课程教学途径,培养信息社会责任素养
新时期背景下,小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才能够合理应用信息科技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要想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需要教师拓宽教学视野,将现实生活问题引入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以“保护数字身份”一课教学为例。为使学生在此课学习中形成数字安全意识,积累更多保护信息社会隐私的实践经验,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问题引入教学当中,如:张女士收到了朋友发来的拼多多“砍一刀”鏈接,在点击链接后,张女士收到了一个验证码,随后银行卡内数万元被转走。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类似案例吗?教师将生活实例作为拓展教学素材,可以引导学生将目光移向现实生活,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信息社会安全隐患。之后,教师再基于学生所提出的“身份证号被泄漏”“家庭地址被泄漏”等案例讲解数字身份的安全隐患,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数字身份隐私的重要性,并自主探究保护数字身份的策略。完成教学后,教师还可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如向家人科普数字身份保护知识等,帮助家人保护隐私。
这样,通过合理利用生活案例丰富信息科技教学素材,并通过布置家庭作业拓宽课程教学路径,能使学生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社会的风险,学会应用信息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方法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
(四)组织协作学习活动,提高数字化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但是,一些学生难以独立将信息科技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也难以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信息科技的创新应用技巧。为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协作学习活动,通过协作学习驱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数字设备、平台与资源的应用方法,共同应用数字设备、平台与资源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不断促进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以“火柴人跳舞”一课教学为例。本课以培养学生应用Scratch软件制作动画的能力,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为实现此目标,教师可组织“火柴人造型设计”协作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协作应用数字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观看利用Scratch软件设计火柴人造型的教学视频,了解“下一个造型”和“将颜色特效的值增加”等控件的应用方法。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合作讨论火柴人跳舞动作的设计策略,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归纳出画图功能的相关应用技巧,如画圆、画直线、选择功能等,进而提高学生数字软件的应用水平。
这样,通过组织协作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数字设备应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习数字设备、软件的应用方法,能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
(五)落实科学教学评价,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落实科学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反思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持续提升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完善教学评价标准,同时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表现以及阶段性学习成果。通过落实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核心素养的生成问题,并指导学生在改正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水平。
以“克隆飞机大战”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标准,如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应用信息设备搜集“克隆”控件的学习资料,进行在线学习;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利用“克隆”控件控制角色变化的方法;学生是否在项目学习或协作学习活动中学会应用“克隆”控件使多个角色的动作相同;学生是否能够在应用“克隆”控件的过程中感受到编程的乐趣;等等。制订教学评价标准后,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认识、理解与应用“克隆”控件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等素养的生成情况。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结束后评价学生利用“克隆”控件控制角色变化的学习成果,评价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素养的养成情况。
这样,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制订个性化评价标准,并根据具体标准落实过程性、终结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客观认识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为学生自主提升提供客观参考。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新课标》的相关内容,明确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将现代信息科技资源与项目教学、活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到课程教学当中,通过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制订评价标准,帮助学生反思自身核心素养形成问题,使学生在客观反思的过程中持续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黄丽仙.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科技学科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47):1-6.
邓兰芬.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情境的创设[J].名师在线,2023(31):59-60,69.
张林庆.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J].山东教育,2023(28):61-62.
谢紫红.小学信息科技计算思维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3(27):83-86.
陆娟.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策略[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3(9):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