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 循环模式的前瞻性护理管理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
2024-05-17张伟球刘玉霞林桂莲杜丹阳
徐 玉, 张伟球, 刘玉霞, 林桂莲, 杜丹阳
(东莞市茶山医院,广东 东莞 523380)
近年来,我国城镇的迅速发展导致创伤患者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车祸和高空坠物致伤的案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合理有效的医疗服务管理方式对有效治疗患者、减少死亡风险,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PDCA 循环最早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教授提出,经戴明推广后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也被称为“戴明环”[2]。该模式包含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4 个步骤,是整个项目管理过程须遵循的科学方法。PDCA 循环按照这种次序实施,是一个不断重复的科学过程[3]。本文对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前瞻性护理管理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东莞市茶山医院创伤中心收治的60 例创伤患者,其中其中2022 年7 月—2023 年4 月收治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4月—2023年12月月收治的30 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的男性、女性分别为20 和10 例,年龄为2~77 岁,平均年龄(45.27±5.32)岁;观察组的男性、女性分别为22 和8 例,年龄为19~90 岁,平均年龄(44.47±5.28)岁。2组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 家属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② 理解、沟通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① 伴有严重肾、肝等器质性疾病;② 精神异常;③ 存在恶性肿瘤;④ 哺乳期、妊娠期妇女;⑤ 伴有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传统救治管理模式,即由护理人员分诊,接诊医生以患者伤情评估结果为依据实施救治、护理工作等。
1.2.2 观察组研究方向为急诊护理
观察组实施传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前瞻性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 计划阶段。组建质改小组,人员包括副主任医师、护士长、护士长,总计8 名成员,由小组成员进一步分析对医院急诊救治创伤患者的影响因素。① 医务人员因素:医务人员缺乏较强的专业技能,无法有效、准确评估创伤患者情况,应变能力有待提升;② 患者自身因素及其家属因素:由于患者病情严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同时患者家属的情绪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导致医护人员难以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影响救援工作的正常进行;③ 管理方面因素:缺乏对护理人员的定期教育和培训,导致对医院伤口护理和急救程序的熟悉程度不高;未建立“绿色通道”,对急救物资、设备和医疗救援队伍的管理存在不足。因此,建议提升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完善治疗过程,提高患者的合作程度。此外,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以获得最快的救治效果。
(2) 执行阶段。① 制定创伤患者院内救治指引:首先,为了确保指引的有效执行,组织专家组讨论,并制定相关规定;其次,配备必要的急救器械和医疗器械,要求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其中;最后,在各部门之间设立“绿色通道”,以便更好地协调工作。② 强化急诊护理人员学习及培训:训练内容包括救治准备、严重创伤患者的评估、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急救技术的支援。③ 组织自我保护能力和沟通技能培训:抢救过程中设置安全门,禁止患者家属随意进入,抢救医生向患者家属详细说明患者的病情、病情变化和抢救计划;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留意患者和家人的情绪变化及精神状况,并尽量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④ 建立多专业协作工作小组:在急诊科设立专职外伤治疗小组,并与手术室、病房等科室紧密合作,更好地协助患者治疗。
(3) 检查阶段。质量改进工作团队将定期对项目进行抽查,主要内容如下。①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实施常规督导和管理,并根据其品质标准进行评估和判断。② 护士的业务水平:根据创伤患者院内救治指引规定,对护士进行随机抽样,并根据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4) 处理阶段。通过深入研究严重创伤质量改进工作,对如何减少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周期展开详尽研究。同时,采取实时反馈机制,确保及时纠正和改进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同时,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掌握新技术,调整工作目标,并深入研究相关问题。将有效的护理计划纳入严重创伤医院治疗的指南中,防止副作用的发生,并将未解决的问题放入下一次循环中,以不断重复并解决之前出现的问题,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1.3 观察指标
(1) 有效抢救时间、接诊时间及住院时间。
(2) 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全身性感染、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休克。
(3) 抢救成功率。
(4) 护理质量,指标有工作效率、工作态度、环境卫生、健康知识宣教、护理执行熟练度,每项指标最高分10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数据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数据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效抢救时间、接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接诊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有效抢救时间、接诊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s)
表1 2组有效抢救时间、接诊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s)
?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较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2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
2.4 抢救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抢救成功率对比[n(%)]
3 讨论
在急诊医疗中,严重创伤是最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其病情严重且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因此,必须迅速、准确地确诊患者,并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关键器官,确保其基本生理功能正常,以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采取多学科协作小组合作,迅速制定救治计划,并实施及时、有效、准确的护理,是保证患者救治成功的重要保障。对于严重创伤,院前和入院急救被视为救治患者的“黄金时间”,理想急救时间是1 h。这1 h 的前10 min,急救重点是避免心脏骤停和窒息,为后续抢救争取时间,因此这段时间被称为“白金10 分钟”[5]。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患者可能因为血管、器官损伤等原因而死亡,所以确保患者尽快接受肯定治疗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采用PDCA循环能够有效地解决常规护理中的无计划性、目标性、任意性等问题。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质量管理,降低护士工作中的盲目性。本文采用PDCA 循环管理方法,取得了以下成效:① 明确了现存问题,为推进产品质量保证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在治疗严重创伤患者的过程中,医生专业技能不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程度低、医院在治疗过程中的管理与协作等风险因素是限制严重创伤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6];② 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确保PDCA循环的有效性,针对危重患者治疗,制定具体的治疗指南,对人员、时间、场地等方面做出限制,改进人员培训和组织管理,促使“严重创伤患者治疗指南”得到有效实施[7];③ 及时总结和分析临床工作是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定期自查和反馈每个问题,并将问题纳入下一轮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循环中,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显著缩短重症损伤患者的抢救时间,确保严重外伤尽早得到明确处理,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显著延长其生存期,减少并发症[8]。医院成立了重症外伤专家组,加强科室间的协作与交流,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在问题处理方面,注重从问题入手,全员参与,不断改进,促使护士积极提升理论知识、技术和专业素养[9]。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抢救时间、接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高。由此可见,采取基于PDCA循环的前瞻性护理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及早被接诊,及时得到抢救治疗,而且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分析原因为,首先,前瞻性护理通过事先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和流程,能够提前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状况和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接诊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预设的护理计划迅速行动,避免时间的浪费和混乱。同时,提前准备好相关医疗设备和药物,加快抢救进程,提高救治效率。其次,PDCA 循环的检查阶段强调对护理效果的评估,通过收集、分析和比较患者的护理数据,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中,这种评估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快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进而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药物剂量,以提高救治效果并避免不必要的延误[10]。最后,通过团队内部的讨论和交流,不断优化和改进护理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同时,与其他医疗机构和专家进行合作和交流,也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PDCA 循环模式的前瞻性护理管理在床上救治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而且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采纳、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