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护理联合微创消融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

2024-05-17蔡玉芝黄曼丽孙卓垒林夏苗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系统化消融术腰椎间盘

蔡玉芝 黄曼丽 孙卓垒 林夏苗

(1 揭阳市揭东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揭阳 515599;2 揭阳市揭东区第二人民医院)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间盘各部位伴有不同程度退行性病变,受外力因素影响,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组织在破裂部位突出于后方,对患者相邻脊神经根造成刺激和压迫,进而产生腰痛感,发病率较高[1]。临床常采取手术治疗,少数患者术后极易发生周围硬膜纤维化局部受压、瘢痕组织等,对整体疗效造成影响。以往护理服务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因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护理服务十分重要,系统化护理具备全面化、科学性特点,对患者予以多方面护理指导,可加快康复速度[2]。基于此,选取该院2021 年1 月—2023 年5 月收治的16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探讨系统化护理联合微创消融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6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 例。对照组男56 例,女24 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6.21±5.18)岁;病程2~11 年,平均病程(7.15±1.35)年;观察组男53 例,女27 例;年龄24~68 岁,平均年龄(46.65±5.34)岁;病程2~12 年,平均病程(7.26±1.41)年。2 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1)纳入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诊断标准[3];了解射频消融术知识并积极配合者;掌握研究内容,并自愿签订同意书,资料可随时查阅者。(2)排除标准:对手术禁忌者;伴有脊柱畸形者;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消融术治疗,在患者腹部下方放置5 cm软垫,让患者在手术床上保持俯卧位,依据CT扫描结果明确病变部位腰椎间盘间隙,选择最佳穿刺部位在皮肤上标记,予以常规消毒,使用5 mL浓度为1%利多卡因,为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射频穿刺针与背部成40°角,深度保持10 cm,插入病灶内,确保针尖与突出部位方向一致。用针探查患处椎间盘突出的目标点,取出针芯连接射频消融仪。无异常感觉后,行双极射频热凝消融,射频消融治疗分别调至60 ℃、70 ℃、80 ℃、90 ℃。时间为1 min,取出穿刺针,用无菌敷料贴针眼。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嘱咐患者多休息,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发生,与患者自身病情相结合,拟定合理康复计划。

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1)术前健康指导:因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流程不了解,会产生不安、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指导,宣教内容包含疾病发生、发展、症状、治疗、麻醉、手术流程及康复措施等,可通过视频、宣传栏等向患者开展宣教,患者主动康复意识提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2)心理指导:根据临床研究显示,大部分患者治疗中会伴有紧张、烦躁情绪,护理人员需对其意愿予以尊重,保持耐心、热情,通过肢体语言让患者倍感温暖,嘱咐患者详细阅读手术麻醉、术后康复相关注意事项及重要性。患者家属因对病情过度担心出现不同心理问题,需予以相应心理安抚,对患者予以鼓励和支持,帮助其建立信心。(3)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询问其名字及疾病,并建立静脉通道;在X线透视下对病变部位加以标记,且做好无菌操作。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及下肢运动感觉,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手术医师。(4)疼痛干预: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予以相应处理干预,如患者可忍受疼痛感,需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疼痛,如疼痛不可忍受,需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5)术后干预:转入病房后,可为患者准备硬板床,且引导其轴线翻身;如需下床,可佩戴腰围;定期检查切口,并对其进行清洁处理,预防感染的发生。此外,术后4~72h,可在床上开展康复训练,以避免发生神经根粘连、深静脉血栓。具体包括:①仰卧抬起骨盆:仰卧位时,双膝弯曲,以脚和背部为支点提骨盆,然后慢慢放低,重复20 次。这个动作可以纠正骨盆前倾,增加腰椎曲度。②抱膝摸胸:取仰卧位,双膝弯曲,尽量贴近胸部,但注意不要拱背离开床面。③侧卧位抬腿:上肢伸直,下膝微屈,上肢抬起,然后慢慢放下,重复几十次。④爬行与膝盖接触肘部:俯卧,双膝和上肢支撑,腰部放松,让头慢慢下沉。伸直一侧下肢,弯曲膝盖,尽量触碰同一肘关节。重复15次。(6)康复训练步骤:由经培训过的责任护士严格依照路径对患者给予全程管理,护士在康复训练前,将不同时期康复训练内容、目的、意义告知患者,针对可能出现的不适,拟定合理对策,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将自身耐受性增强。根据手册中流程一一进行示范、讲解、督促、评价,让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循序渐进完成规定训练,实现目标。鼓励患者积极主动训练,依照自身情况、个体差异合理调节,如因疼痛等因素不能坚持,需给予止痛干预,针对生命体征不稳定、体质虚弱、高龄、下肢肌力较弱等不能主动训练,护理人员需辅助患者完成训练。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嘱咐患者定期到回院复查,并评估功能训练效果。(7)术后睡眠干预:保持良好的睡眠可提升患者自身精力,对患者予以睡眠干预十分重要,睡觉前播放舒缓音乐,告知患者不可睡前玩手机,不要观看视频、电视,以平稳的心态入睡,保证睡眠质量。

1.3 评价指标

(1)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采用腰椎临床评价量表(JOA)评估患者腰椎功能,总分值为29 分,25~29 分为优,16~24 分为良,10~15 分为中,0~10 分为差,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腰椎功能越好[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总分值为10 分,0 分为无疼痛,10 分为剧烈疼痛,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轻[4]。

(2)腰椎活动度。评估内容为前屈与后伸活动度。前屈:嘱患者弯腰并力图以手触地,记录屈曲度数,采用卷尺测量患者直立和弯腰后的第七颈椎至第一骶椎的脊柱长度,并注意脊柱的形态。后伸:嘱患者腰部尽力向后弯曲,并在患者后面固定其两侧骨盆与髋关节,采用量角器测量其腰部伸展角度。

(3)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评估,总分21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好[5]。

(4)并发症发生情况:腿痛、残留腰痛、直腿抬高困难。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1 2 组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比较(,分)

2.2 2 组腰椎活动度比较

干预前,2 组腰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 组前屈、后伸腰椎活动度均大干预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腰椎活动度比较(,°)

表2 2 组腰椎活动度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

2.3 2 组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前,2 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睡眠质量比较(,分)

表3 2 组睡眠质量比较(,分)

2.4 2 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腰椎间盘在人体的脊柱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旦发生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感觉障碍等,导致生活质量下降[6]。纤维环薄弱、椎间盘纤维退变可引起纤维环断裂、髓核突出,进一步压迫脊髓和脊神经,增加患者的疼痛感[7]。随着手术的不断成熟,临床上广泛应用微创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消融术的治疗过程是在透视机引导下精确定位,数字减影下实时监测,直接作用于病变椎间盘,数据可精确到1 cm左右,整个过程可目视操作,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消融温度可控,确保治疗前后安全无感染。靶标直接定位在突出部位,对突出的椎间盘进行精确消融,以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迅速缓解疼痛症状,重塑纤维环,进一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较少,多伴有焦虑情绪,同时伴有术后疼痛影响患者睡眠质量,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8]。因此医护人员在重视手术疗效的同时,需更加重视患者的护理指导,尽早予以合理高效的护理指导,可保证患者更快康复[9]。系统化护理的开展可针对患者自身病情及恢复情况拟定相应的护理指导,重视患者的心理、康复等情况,使患者以最优的状态配合治疗[10]。

系统化护理的优势在于对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时,可针对患者在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临床经验,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如术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加强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及手术治疗,同时避免患者由于错误认识而产生负面情绪,从而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术前强化床上排便训练等,以便患者在术后能尽快适应卧床休养的状态,从而使其能在术后得到较好的休息,最终更有助于机体的恢复,实现早日出院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消融术患者予以系统化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的情况为其制订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减少手术治疗对患者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加速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系统化护理可对患者神经元突触进行刺激,对其神经功能恢复予以改善,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情况和生理需求拟定合理护理方案,在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起初开展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运动方式由简单至复杂,逐渐促使患者腰椎功能恢复[11]。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其疼痛情况开展相应的护理指导,保证患者自身疼痛感在可耐受范围内,利于患者以最优的状态面对病情[12]。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为患者不了解疾病,对疾病及手术治疗过度担心,导致患者胡思乱想,进而不能良好的进入睡眠状态[13]。开展系统化护理针对患者宣教疾病、手术内容,让患者全面掌握,并不断予以安抚,保证患者以最佳状态进入睡眠[12]。干预后,观察组前屈、后伸腰椎活动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为系统化护理可通过系统化疼痛护理、心理干预与康复指导,从而促进手术预后提升,改善患者腰椎活动度[14]。尤其是康复训练成为患者尽早恢复健康的重要内容,术后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运动,最初进行四肢被动运动,逐渐转变为主动运动,鼓励患者尽早行走,与患者自身恢复情况相结合,提升合理运动量和强度。此外在训练中需重视患者的个体情况,调整训练内容。将训练内容向患者进行一一讲解,让其高度认知训练的重要性,保证积极配合功能训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为微创消融术即便创伤小,但也会对患者机体神经造成损伤,给予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辅助患者开展系统化运动和康复训练,减少患者术后发生肢体抬高困难、残留腰痛等情况[15]。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配合微创消融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自身疼痛减轻,避免出现并发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系统化消融术腰椎间盘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