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2024-05-17于林歌
于林歌
(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锁骨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大部分锁骨骨折都是由于突发事故造成的,比如车祸、工伤等。由于锁骨有着比较浅的位置,骨折之后能够看到明显的移位,闭合复位会导致畸形愈合,对外观造成影响。当前在治疗锁骨骨折的过程中常运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来进行复位,但是术后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容易引起患者的负面情绪,且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的影响[1]。因此,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过程中,需要与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配合,有效提高康复的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64 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为对象,重点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运用针对性护理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 年4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64 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3 例,年龄21~61 岁,平均年龄(33.42±3.96)岁;横行骨折4 例,粉碎性骨折8 例,斜形骨折20 例;观察组男20 例,女12 例,年龄20~59 岁,平均年龄(32.77±4.59)岁;横行骨折5 例,粉碎性骨折9 例,斜形骨折18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纳入标准: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锁骨骨折,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骨折;合并重大疾病者;伴有认知障碍、精神异常。
1.2 方法
2 组患者均实施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麻醉之后,沿着锁骨纵轴将皮肤切开,对皮下组织进行逐层分离,对骨折断端坏死部分及瘀血进行清除,准确地复位,完成钢板放置,使用螺钉进行固定。
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帮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给予用药指导,常规抗感染处理,对患者的饮食给予指导,讲解运动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构建良好的关系,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合理需求有一定的了解,为患者构建个体化心理护理方案,引导患者宣泄内心的感受,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患者治疗方法、术后康复教育,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对其心理顾虑进行消除,使患者增强治愈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2)并发症干预:术后需要加强严格的抗感染处理,要对患者的切口愈合给予足够的关注,对于存在的渗血、红肿、渗液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还要观察患者有没有气促、胸闷等情况,对于异常情况需要及时给予针对性干预。(3)疼痛护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保持肩锁关节处于功能位,这样能减小疼痛,避免钢板移位。定时对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必要时严格按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干预,并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术后8 h,可对患者进行冰敷,每次20 min,冰敷能够抑制神经细胞的活跃性,使患处皮肤降低敏感性,有助于疼痛的减轻。另外,对患者的健侧肢体,可进行一定的按摩,有助于全身血液的循环。引导患者借助一些活动,来转移注意力,如阅读报刊、听音乐等。对探视人员进行一定的控制,让患者有一个好的休息环境。(4)饮食指导:术后6 h就能够进食,要引导患者注重饮食的合理性,确保营养的均衡,要多吃高钙、高胶原蛋白的食物,比如鱼汤、骨头汤等,还要注意维生素的补充。(5)睡眠护理:为了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需要护理人员营造一个安静、轻松、舒适的氛围,睡前可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叮嘱患者术前1 h不要饮水、就餐,睡觉尽量不要看手机,避免因刺激而造成难以入睡。(6)功能锻炼: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要与医生做好配合,制订更为合理的功能锻炼方案。术后当天,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锻炼手指、腕关节、肘关节,主要有分指、伸指、掌曲、背伸腕关节、伸屈肘关节等。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及早进行关节康复训练。术后1~3 d,在用吊带的保护下,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坐位,开展患肢划圈钟摆运动,缓慢向前、后、左、后四个方向摆动,并进行手指、肘关节等的屈伸活动,每次20 min;同时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开展肩关节旋转运动,前臂上下摆动,每次20 min;术后4~6 d,协助患者下床活动,让其站在墙壁前,缓慢外展、前伸患肢,训练爬墙动作;后期依据恢复情况,逐渐进行肩外展和旋转等活动,避免肩关节出现僵硬,在练习爬墙动作时,患者缓慢伸直患肢,沿墙壁向上伸展,每次8 min,每天4 次,每次训练的活动量,不能引起患者的疼痛,并且在进行关节康复训练时,不可进行抬臂动作,避免出现剪力而对愈合造成不利的影响。在关节训练的同时,需要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在术后下床前,需要及早指导患者进行双上肢床上活动和健侧肢体的抗阻训练,如握拳、屈腕、耸肩等动作,每个动作5~10 s,通过这些训练,能预防肌肉萎缩的出现;患者下床活动后,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前屈肌群、提肩胛骨肌群、外展肌群、内收肩胛骨肌群等康复训练,并依据恢复情况,使用相应的器具,如哑铃等,开展抗阻力、耐力等训练,逐渐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促进肌肉恢复效率的提高,这一过程需要注意,不能进行剧烈的活动,避免造成习惯性脱位。(7)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前,需要指导患者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要戒烟戒酒,培养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并且注重营养物质的补充。患者要做好情绪的调整,尽可能保持愉悦的心情。出院后,若外出用三角巾固定患肢时,不能受到重力压迫,或者激烈的碰撞,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告知患者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了解,有利于及时纠正康复训练方案。
1.3 评价指标
(1)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X线显示骨折处达到复位,肩关节和上肢可以正常活动为优;相关检查显示骨折处复位达到80%,肩关节与上肢活动与正常接近为良;检查显示骨折处能够达到50%左右的复位,上肢与肩关节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可;骨折出现移位,固定不牢,需要再次手术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2)术后并发症:记录肩周炎、感染、延迟愈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3)护理满意度:借助本院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从工作态度、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护理操作、康复锻炼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每项均为1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3]。(4)住院时间、肩关节承重时间及疼痛程度:观察2 组住院时间、肩关节承重时间。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2 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5)利用生活质量简易量表(SF-36),对2 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8 个维度,各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优良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n,%)
2.2 2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3 2 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生活态度、护理操作、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康复锻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分)
表3 2 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分)
2.4 2 组疼痛评分和住院指标对比
护理前,2 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护理36、48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肩关节承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VAS评分、住院及肩关节承重时间对比()
表4 2 组VAS评分、住院及肩关节承重时间对比()
2.5 2 组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2 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 组SF-36 评分对比(,分)
表5 2 组SF-36 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锁骨作为连接上肢与躯干的骨性支架,有着较密的骨质,较细的骨干,当受到外伤的时候,容易发生骨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锁骨骨折的发生率大概是6%[4-5]。在临床中,锁骨骨折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皮下瘀血、伴有畸形等,在畸形处能够触到移位的骨折断端,如骨折移位并有重叠,缩短肩峰与胸骨柄间距。伤侧的肢体功能会受到限制,肩部会下垂,患肘需要用健手进行托扶,来对胸锁乳突肌牵拉引起的疼痛进行缓解。触诊的时候,骨折部位压痛,可触及锁骨的异常活动。对锁骨骨折进行传统保守治疗,复位有着很大的难度,且容易发生骨折再移位,从而造成愈合慢,或者出现畸形愈合,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造成不利的影响[6]。近年来,在临床当中,运用的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是一种新型治疗手段,有着比较好的锁骨复位效果,有着明显的临床价值。但是这一手术方式也会造成一定的创伤,术后需要科学护理干预,保障患者更好的恢复。
常规护理主要依据护理人员的经验来开展护理工作,缺乏灵活性、针对性,护理效果有待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针对性护理属于一种个性化的护理方式,其能够结合骨折的原因,给予患者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注重从多个角度、多层面为患者提供优质、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能够增加患者对病情的认知,不仅能够细致照顾患者的身体状况,还能给予足够的心理健康关注,让患者感受重视、关怀,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有助于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更加认可护理工作[7]。患者在积极乐观的心态下,能够更积极地配合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预防血栓的形成,增强肌肉的力量,再加上注重合理的饮食,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加快关节功能的康复,促进锁骨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强严格的抗感染处理,对患者病情的密切关注,能够有效防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这一护理服务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有助于更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提供服务,从而使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针对性护理是一种个性化的护理方式,其在实际的运用中,注重与骨折的原因、治疗方法和患者的特征进行结合,能够减少术后患者的疼痛情况,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并且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能够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且有效的指导,能够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肩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从而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能让患者意识到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增强配合的依从性,从而促进血液循环,使水肿得到减轻,避免血栓形成,使肌肉力量得到增加,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对患者加强并发症预防、饮食干预、睡眠质量护理等一系列措施,能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对患者做好出院指导,能提高患者的认知,增加术后康复训练的配合度。由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程比较长,易发生各类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恢复较慢[8]。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全面分析肩锁关节解剖结构以及生理功能,在此基础上,制定更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措施,比如实施早期的康复训练,引导患者开展前臂训练、钟摆训练、拉伸训练、肩关节内外旋转训练等全方位康复锻炼,能使患者锁骨骨折愈合的更为稳定,减少肩关节发生粘连的可能性[9]。再如,用冰袋冷疗,能够改善血管收缩功能,减少血流速度,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从而能够使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得到减少,使局部代谢和耗氧量得到减少,及时缓解术后肿胀、渗血等情况[10]。此外,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更积极地配合康复治疗,有助于肩关节康复效果的进一步提高,确保骨折愈合得更好,关节活动得到更好的恢复,并减少术后感染、畸形愈合、延迟愈合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本研究还显示,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更为认可。从护理满意度评分来看,针对性护理组的护理工作态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评分、康复锻炼评分,均比常规护理干预组的评分要高(P<0.05),这与相关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10]。这提示锁骨骨折内固定治疗后,护理人员在严密监测患者病情的过程中,注重并发症的防范,加强饮食的指导,全程做好健康教育,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情绪,与此同时,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等,以上这些干预措施,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的并发症,还能调整患者的心态,提高患者的认知,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各种功能锻炼,从而有助于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进程的加快,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使关节和肌肉恢复效率得到提高,从而能够改善生活质量,因此患者对这一护理方式比较认可,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治疗的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更好地恢复,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快地康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