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RP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2024-05-17李月张婷杨继荣姜晓彤马妮莎
李月 张婷 杨继荣 姜晓彤 马妮莎
[摘 要]文章以公立医院HRP管理软件实施对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的促进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借鉴其他行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医院HRP信息化建设与内部控制管理要求的关系,基于层次分析的德尔菲法,以其兼具定性与定量决策,为本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形成具有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提供定量与定性的评价标准,促进医疗卫生行业内部控制建设标准化程度提高。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R197;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09-0067-03
★课题项目:2022年度天津市医院协会医院管理研究项目《基于HRP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研究》(2022ZC34)
一、AHP-Delphi法的基本思想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是将与决策有关的要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其以建立有序递阶的指标系统为基础,通过指标间两两比较对指标进行评判,根据评判结果综合计算权重系数,得到相对于总目标的优先顺序。德尔菲法(Delphi)是通过函调的方法,让同一领域的专家基于HRP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评价因素自由发表意见,经过统计汇总后再反馈给专家,再次回答相应的问题,经过反复使专家意见得到一定程度的集中,获得一定的科学、权威的判断。
基于AHP的Delphi法,筛选专家咨询基于HRP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评价因素自由发表意见。根据专家意见,采用层次分析法的结构模式设计出基于单位层面与业务层面、设计层面与执行层面不同的两级指标体系。
设计问卷并广泛征求意见,由答卷专家在没有任何心理因素和权威影响下将指标进行两两对比排序,收回问卷后结合专家职称、职位进行权威系数评判。根据专家的权重权威及评价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形成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评价因素权重的评价体系。
二、AHP-Delphi法在基于HRP的公立醫院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评价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构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涉及各种不同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评价因素,往往依据既有经验,按各自的认识确定。然而,专家不同、单位不同的主体参与程度各异,形成的模式也不同,不利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会因为评价因素的差异,影响后续信息化建设方向。
(二)模型的建立
通过文献研究,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有效性分析中,可以选取单位层面指标和业务层面指标共11个具体的评价指标纳入体系[ 1 ]。同时,在公立医院内控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中,认为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分为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评价和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评价[ 2 ]。文章结合内部控制评价涉及的不同层面、要素和AHP构造原理,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三个层次。准则层有设计有效性(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执行有效性(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4个一级指标。在每一个准则中,又根据其涵盖的参与因素,也就是评价因素进行划分,共有27个二级指标。
(三)德尔菲法问卷
问卷问题中被评价要素的形成基于德尔菲法专家咨询,专家的选取对象是卫健委、综合医院、专科医院3个单位,5名医疗卫生行业财务内控专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等专家。专家研究领域涵盖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等多个方面,取得中级及副高以上职称,从事医疗机构管理活动10年以上。通过德尔菲法反复咨询形成基于HRP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评价27个因素。将27个评价因素依据层次分析模型,进行问卷设计。针对准则层一级指标设计2个问题4个要素、针对因素层二级指标设计4个问题23个要素。每个问题均要求专家按照各要素重要性进行排序选择,选项规则为:最重要的选择A,其次选择B,再次选择C,以此类推。如果认为其中2个或者多个要素重要程度一致,可以选择同一个字母A或者B或者C,以此类推。同时问卷收集专家职称、职位、单位信息3个问题,用于评价参与问卷专家的权威系数。针对27个要素的问题,均由专家进行优先级重要性排序。专家对基于HRP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评价研究十分支持。问卷发放2 5张、收回2 5张,回收率为100%。经过分析,剔除无效答卷3张,保留有效答卷22张。
(四)问卷回收统计分析
1.置信度检验
文章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了检验。一般来说,Cronbachs α系数大于0.7即可认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在样本量为25、项目数为31的条件下,Cronbachs α系数值为0.926,显示了较高的信度水平。说明该问卷的各个项目之间高度相关、内部一致性极好。综上所述,文章采用的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能够稳定地测量所要研究的概念,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2.标度法赋值
问卷回收后针对重要性排序,参照九标度法翻译赋值。专家通过对要素进行比较,得出重要程度结果排序,回收问卷后对答卷参照标度法,自最不重要因素至最重要因素倒序依次翻译赋值为“1、3、5、7、9……”等多个标度,两个要素间的重要性程度用赋值的商表示。问卷回收后,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比如二级指标问题3为对单位层面内控执行涉及4要素排序,专家1依次评价为A、B、D、C,则倒序翻译后对应值为7、5、1、3。
3.构建判断矩阵
采用求和法计算权重,如表1所示。综合2 2张答卷对二级指标(如问题3单位层面内控执行涉及4要素)的评价,结合专家权威系数进行修正,得到2 7个二级指标要素的权重统计表。文章认为专家的权威系数为职位与学历二者的均值。问题3单位层面内控执行涉及4要素对应的一级指标为设计有效性的单位层面,其(设计有效性的单位层面)在一级指标中的权重为0.23997,按照层次分析法将一级指标权重复合到二级指标中,则将全部二级指标整合在一起,具有可比性,形成可以纳入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按照同样的问卷回收后统计分析步骤,得出全部2 7个评价因素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评价表中的权重,再次求和2 7个权重后计算占比,按照百分制形成《基于HRP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评分表》,如表2所示。
三、其他分析
从一级指标来看,专家们普遍认为设计有效性优先于执行有效性、单位层面优先于业务层面。53%的专家认为,设计有效性更加重要,这的确容易理解,如果内部控制措施设计无效,执行层面如何努力都无法弥补。同时,55%的专家认为,单位层面的内控建设比业务层面的内控建设更加重要,这更值得深思,内控建设工作小组往往由财务、审计部门牵头,很难推动单位层面内控建设,从这个角度分析,更有必要重新审视将牵头部门确定为党委办公室更加合适。
四、结语
文章采用AHP-Delphi法对基于HRP的公立醫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进行了收集整理,开展了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致力于构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形成了具有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建设评价表,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提供定量评价标准,希望促进医疗卫生行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隋颖,张柠.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有效性分析[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23(01):88-93.
[2]张海,李俊忠,廖军.公立医院内控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财务与会计,2020(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