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思政课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2024-05-17徐铭慧

关键词:依法治国案例法治

徐铭慧

法治意识是高中政治的核心素养之一,是高中学生通过学习应获得的必备政治素养,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其渗透其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一、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意义

(一)之于个人

首先,具备法治意识是明辨是非的需要。高中时代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接收到的各种信息会直接影响其各种观念及处事方式的形成。高中生处在未成年阶段,心智尚不够成熟,培养其法治意识,能够让其明确可为和不可为,有效分辨自己和他人行为。其次,法治意识是当代公民的必备素质。法治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学习的过程。要成为合格公民,需要掌握社会的规则,既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又能用合法合理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法治意识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有能力解决具体问题。法治意识能让学生在日后生活、工作中,学会利用合适手段来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具有现实意义。

(二)之于国家

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必须依法治国。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之一便是全民守法。一方面公民要信仰法律,学生时代的法律常识与法律思维主要是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对此我们要引起重视;另一方面,公民要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做社会主义法治的遵守者,高中学生处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到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过渡阶段,更需要对其加强法治教育。法治意识的培养也是社会和谐建设的需要。建设法治社会,要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要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就必须全民具备法治意识。

二、法治意识在思政课中的培养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点便是与时俱进,通过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储备。要想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自觉形成崇尚法律、相信法律的思想。我们既要学习具体法律知识,还要对时政有一定的敏感度,掌握时代发展潮流,同时探寻多种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法律的作用,就需要教师积极学习具体法律条文,并掌握对法律条文的司法解释,才能精准地将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并应用。

(二)寻找教材结合点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就要找准其的切入点,必须深挖教材,找到能提高法治意识与教材相结合的点。最典型的两部分内容是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依法治国》和选择性必修的《法律与生活》,一部分引导学生掌握国家依法治国的整个体系,另一部分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具体法律问题。除了这些比较明显的内容,我们还可以找寻教材其他内容中与之相契合的内容。如必修二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企业成功经营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其与诚信经营与法治经济结合起来。在必修三的学习中,也应当多次强调《宪法》的地位作用,讓法治意识不断渗透,以达到育人效果。

(三)贴近学生实际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适情境。一种情境是近期发生的关注度高的案例,选择此种情境,既可以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了解当前社会热点,也可以通过案例引发学生思考甚至讨论。这些案例还因其真实性,能让学生接触真实的法律应用,认识到法律的公正,或者了解案例审判程序。另一种情境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比如在商品买卖过程中的纠纷,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合同问题,在婚姻关系或者继承关系中碰到的难题,等等。这些情境因其实用性,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也让法律问题变得生动。

在课堂教学以外,也可以适度使用一些可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来学习法律,提高法治意识。我们可以组织一系列普法宣传活动,既可以请相关法律人士到学校给学生做讲座,也可以让学生做宣传者,这种双向的宣传,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观看庭审现场视频,在掌握必备知识后,选择合适的案例举办模拟法庭活动,并将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案例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