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部编版教材中群文教学实践的组文研究
2024-05-17蒋冬梅
蒋冬梅
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阅读中除了丰富知识,更应学会阅读的技能,形成阅读的能力。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者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1]这种阅读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群文阅读实施的关键之一在于集体建构。集体建构是建立在多文本阅读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因此,文本的选择是影响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堂有价值的群文阅读课必定有一组有价值的文本。
有价值的文本该如何选?有怎样的标准?在《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到,群文阅读的课型主要有审美赏析课、知识习能课和读写共生课。基于这三种课型,结合现阶段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实践,本文主要从群文阅读教学的三种课型,浅谈部编版教材中群文教学实践的组文研究。
一、基于人文要素的审美鉴赏课
审美鉴赏课多偏向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欣赏体验。这类课型的组文,我们可以从人文要素出发,选择一定的主题,多元进行解读,找到议题进行组文,利用群文阅读教学丰富对人文要素的认识。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语是“奔跑,飞舞;驻足,凝望。可爱的动物,我们的好朋友”,点明本单元的人文要素是关于动物。本单元围绕动物编排了老舍的《猫》和《母鸡》,丰子恺的《白鹅》,同时围绕“猫”补充了夏丏尊的《猫》,周而复的《猫》,围绕“白鹅”补充了阅读链接《白公鹅》。基于文本的解读,我们可以有多种组文方式:一是关于对作者老舍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选择阅读老舍的《猫》和《母鸡》,再补充一篇课外的文章,进行组文,通过阅读文本,丰富学生对老舍先生的认识;二是可以以“猫”进行组文,通过阅读老舍、周而复和夏丏尊笔下的“猫”,多元解读不同作家对猫的了解。
二、基于语文要素的知能习得课
知能习得课注重语文知识的习得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这类的课型组文,我们可以从教材的语文要素出发,选择议题,进行组文。基于部编版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固定的语文要素,选择文本,并且将语文知识点细化,分解在每篇课文中,同时,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进行梳理总结。教师从此处着手,进行组文,利用群文阅读的思路优化教学。
以三年级下册四单元为例,针对“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本单元分为两个层次组文。第一层次根据能否直接概括大意分为:《花钟》第1自然和《小虾》第3自然段属于直接概括类,《花钟》的第2自然则需要根据关键语句进行概括。第二层次是关键语句的位置不同,其中《小虾》第三自然段的关键句直接是第1句,《花钟》第一自然的关键句是第2句。
这些文本的解读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都进行了总结梳理。基于对文本的分析,我们可以以“神奇的关键语句”为议题,直接选用本单元《花种》《小虾》,加上语文园地提到的《富饶的西沙群岛》,进行组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学生通过一组文本的对、比、读、议,在比较整合中,主动建构起对关键语句的知识体系。
三、基于习作单元的读写共生课
读写共生课是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聚焦写作的方法,在练习中完成习作。这类课型又分为篇章建构式、手法借鉴式和思想激活式三种课型。但核心都在于通过阅读多篇文本,在比较整合中,抓住焦点,要么聚焦结构,要么聚焦写法,最后明确任务进行习作。在部编版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习作的语文要素,并且安排了专门的习作练习。在此基础上,教材还编排了专门的习作单元,习作单元的课文均为习作服务,并且各有侧重,这为群文阅读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四年级下册五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这组文本围绕“景”,均采取移步换景的写作方式,描写在游览过程中见到的景。我們可以以“游览的顺序”为议题,利用这三篇文章进行组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阅读这组文本,学生能够习得移步换景的写景顺序,找到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联系。
综上所述,基于部编版教材的编写特点,无论从单元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还是“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结构,以及习作单元的编排来说,都渗透着群文教学的思路。当群文阅读教学遇上部编版教材,我们可以从课型的角度出发,确定合适的议题,有机选择教材中的文章进行组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阅读多篇文本,在对比统整中,学生能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