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平均值法解答高中物理不同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2024-05-17程必会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解题技巧高中物理

程必会

【摘要】高中物理中存在很多连续变化的物理过程,速度、作用力或电流等物理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以此为载体考查学生们对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和熟悉程度.本文主要介绍运用平均值法求解各种不同物理问题的应用与分析,分别结合例题对平均速度、平均作用力和平均电流具体分析,帮助学生们解答问题,提高解题效率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平均值法;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挑战,而平均值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解题手段,对于简化这些挑战具有特殊的价值.平均值法是一种处理变化量的数学工具,它通过取一段时间或空间内某物理量的平均值,来估计或计算某些难以直接观测或测量的量.

1 平均速度求位移

平均速度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而言也可以是初始速度和终末速度的中间值.运用平均速度求解位移,首先要根据题意找到平均速度,再根据位移与速度、时间的关系式,代入运算求出具体值.

例1 空军特级飞行员李峰驾驶歼-10战机执行战术机动任务,在距机场54km、离地1750m高度时飞机发动机突然停车失去动力,在地面指挥员的果断引领下,最终安全迫降机场,李峰成为成功处置国产单发新型战机空中发动机停车障碍、安全返航的第一人.若战机着陆后以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其着陆速度为60m/s,则它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是(  )

(A)300m.   (B)288m.

(C)900m.  (D)1152m.

思考 首先判断问题中的平均速度.

解析 设飞机着陆后速度减到零的时间是t0,则有t0=0-v0a=-60-6s=10s<12s,

则飞机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等于10s内滑行的距离,因此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是x=v02t0=300m.

故選(A).

2 平均作用力求变力的功

在物体运动过程中,若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均匀变化的作用力,则可以考虑运用平均作用力方法求解变力对物体做的功.在求解过程中,平均作用力是初始状态和终末状态力的平均值,平均作用力与在作用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是应变力做的功.具体过程和思路如例题2所示.

例2  某学生用水桶从水井里提水,井内水面到井口的高度为20m.水桶离开水面时,桶和水的总质量为10kg.由于水桶漏水,在被匀速提升至井口的过程中,桶和水的总质量随着上升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如图1所示,水桶可以看成质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由图象可知,在提水的整个过程中,拉力对水桶做的功为.

思考  首先变力在竖直方向均匀变化,则可考虑根据图象求出整个过程中开始和结束对应的拉力大小,得到平均拉力后,用平均拉力乘以水桶上升的距离即可得到拉力做的功.

解析  水桶匀速上升,拉力等于水桶重力,由于水和水桶的质量随位移的增大而均匀减小,故拉力与位移满足线性关系,所以可用平均力法求解变力做的功,F1=m1g=100N,F2=m2g=80N,则拉力做的功为W拉=F1+F22h=1800J.

3 平均电流求截面电荷量

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会在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当切割速度不恒定有一定加速度时,则需要根据平均电流求解截面产生的电荷量,即I=qΔt,根据平均电流得到电荷量q.

例3  如图2所示,两阻值不计且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MN、PQ倾斜放置,导轨间距L= 0.2m,与水平面夹角为θ=37°,金属棒ab、cd垂直导轨放置且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两棒质量均为m=0.01kg,接入电路的电阻均为R=0.2Ω,棒cd靠在垂直于斜面的光滑绝缘立柱上.整个装置处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1.0T.棒ab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当棒ab运动位移x=0.1m时达到最大速度,此时棒cd对绝缘立柱的压力恰好为零.取g=10m/s2,sin37°=0.6,cos37°=0.8,在棒ab由静止到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求:

(1)恒力F的大小;

(2)通过棒ab的电荷量q.

思考 首先金属棒ab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会产生电流,但金属棒ab在斜面上是匀加速运动,应按照平均电流思路求解第二问中产生的电荷量,即q=IΔt,I=ΔΦΔt·R,代入具体值运算求解即可.

解析  (1)F=2mgsinθ=0.12N(过程略).

(2)通过棒ab的平均电流为I=E2R=ΔΦΔt2R,ΔΦ=BS=BLx,q=I·Δt,联立解得通过棒ab的电荷量为q=I·Δt=ΔΦ2R=0.05C=5×10-2C.

4 结语

在上述给出的具体例题中,平均值法都能够得到巧妙的应用,且在不同类型的高中物理问题中,平均值法的求解也各不同.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始末速度和的一半;在变力作用过程中,平均作用力等于始末拉力的平均值;在电磁感应过程中,平均电流等于单位时间里流过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这些都是学生应该理解、熟悉和掌握的概念.

参考文献:

[1]王集峰.高中物理解题思维方法的探究与运用的分析[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21(02):23-25.

[2]郝铠.平均值法求变力做功[J].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2017(10X):64.

[3]李友全.平均值法巧解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棒的位移[J].中学物理,2016(06):94.

猜你喜欢

解题技巧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备考可从认知策略入手
圆锥曲线的解题技巧知多少
让五年高考题为“七选五”解题技巧代言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初中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探讨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之“数”“形”结合策略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解析几何中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