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校合作校本文献建设实践与探索

2024-05-15黄睿贤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5期
关键词:馆校合作共建共享公共图书馆

摘 要:文章通过馆校合作开展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实践,提出校本文献的概念,对校本文献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指出校本文献建设具有促进馆校合作文献资源建设持续优化发展、提升馆校合作阅读推广服务质量等积极意义。文章详细介绍了海珠区图书馆与区域内学校开展校本文献建设的实践案例,从确定校本文献收录范围、厘清文献所有权归属、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三方面展开阐述,并提出了校本文献的两大发展方向:以公共图书馆为核心,构建多元化的资源共享联盟;加强校本文献数字建设,建立校本文献数据库。

关键词:馆校合作;校本文献;中小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8.22;G253文献标识码:A

Collaborative Practices and Exploration in Library-School Partnership: A Case Study of the Guangzhou Haizhu District Library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collaborative efforts between libraries and school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ocumentary resources. I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chool-based literature, conducts an investigat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school-based literature construction, and highlights the positive implications of such construction in promoting continous optim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library-school documentary resource,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collaborative reading services. The article provides a detailed overview of the practical case of school-based literature construction carried out by the Haizhu District Library in collaboration with schools in the region. It elaborates on three aspects: defining the scope of school-based literature inclusion, clarifying the ownership of literature, and establishing a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system. Additionally, the article proposes two major development directions for school-based literature: centralizing around public libraries to construct a diversified resource-sharing alliance and strengthening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literature by establishing a database.

Key words library-school collaboration; school-based literatur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ibraries; public libraries;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随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实现校园阅读与终身阅读的完整融合,促进书香校园建设和全民阅读生态形成,公共圖书馆不断拓展,利用自身优势,与各级中小学合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都强调了公共图书馆与学校的合作关系。2022年《广州市关于推进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室)“馆校合作”实施方案(2022—2024)》,提出“整合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资源,构建融合发展协同共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共建共享。”随着馆校合作的不断推进,公共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及专业技术优势,与学校图书馆共同建立系统化,特色化的馆校合作文献资源体系,更好地为师生提供专业化的图书馆服务,是馆校双方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加强校本文献资源建设,既是推动馆校合作创新服务的基础,也是馆校合作文献资源体系实现高质量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本文以海珠区图书馆为例,探讨校本文献建设在馆校合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期为馆校合作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1 校本文献建设

1.1 校本文献的概念及其内涵

校本文献,是笔者源于校本资源和地方文献提出的一个概念,目前尚未有具体的定义可循。《中学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中提到“校本资源是为满足本校师生教学需求而由本校师生共同建设的本土化教育教学资源………校本资源不仅是教师教育教学所需资源的主要来源,还是学校文化的主要载体以及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色资源所在。主要包含校报、校刊、学科研究性学习读物,自编教材、自编教辅、学期中或者学期末试卷、校级以上联盟考试试卷、教学或德育论文集、案例集、在校学生或在职教师正式出版物、校友或退休教师正式出版物等”[1]。综上所述,校本资源是充分反映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的特色文献。从另一方面看,校本资源是在学校所产生的可参考性资料,反映了学校过去与现在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况[2]。其特征与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特征相符。因此,校本资源,相对于学校,是属于学校的特色资源;从本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角度出发,校本资源是本地区产生的具有教育教学特色的地方文献。由此可见,校本资源充分符合特色文献和地方文献的特征。笔者在本文中把两者结合,提出“校本文献”一词作为统称。校本文献,源于校本资源和地方文献[3]。校本文献兼具校本资源与地方文献特征,其区域性范围比地方文献要狭窄,但文献类型涵盖面比校本资源要广泛,除校本资源所提到的类型,还包括照片、影片、画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簿籍、制度汇编、招生简章等。校本文献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校本性,对于研究、开发本地文化教育资源,促进本地区教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3]。

1.2 校本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海珠区有区属公办中学22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公办小学69所,民办中小学25所。在2022年11—12月,笔者以这119所中小学的校领导、教师代表、学校图书馆员为对象展开调研。调研以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访谈三种形式结合。其中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57份,回收有效问卷320份。调查内容围绕学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发展政策、校本文献资源收集整理情况、校本特色文献资源库建设、馆校合作校本文献建设意愿四个方面展开。调研结果发现,本地区当前校本文献资源建设行为仍处于零散、自发状态,缺乏计划先导、长远布局。主要体现在馆校双方没有制定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设规划,包括校本文献体系的建设目标、馆藏发展政策、采访方针、具体的建设细则等[4]。

1.3 校本文献资源建设的意义

1.3.1 促进馆校合作文献资源建设持续优化发展

馆校合作文献资源建设,是指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共同协作,把双方的优质文献资源共同投入到馆校文献资源体系中,从而形成高质量的文献资源体系,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如何建设高质量的文献资源体系,避免同质化资源建设,实现馆校文献资源合理布局,特色性文献建设是首要原则[5]。文献资源特色化是馆校文献资源建设的核心和主体部分,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校本文献反映了学校的特征,是不可多得的特色文献。这部分文献在各个学校里面一直广泛存在,文献内容、题材、载体广泛,但分散杂乱,缺乏规范的收藏和整理,利用率极低。建设校本文献可以提高馆校合作效益,有利于提高文献质量,实现资源合理布局。公共图书馆在馆校合作中,应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协同学校,以校本文献为对象,共同制定校本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指导学校选取反映学校特色的专题文献,依托现有的技术标准由公共图书馆负责加工入库,在学校设立专题文献专架进行流通。通过校本文献建设,能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和学校图书馆资源,推动馆校文献资源建设的持续发展与优化[6]。

1.3.2 提升馆校合作阅读推广服务质量

当前馆校合作阅读推广服务存在着阅读推广服务形式单一,教育性、探究性欠缺,无法有效对接学校课程教育等问题[7]。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根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资源,是开展优质阅读活动的基础。无论是学校的阅读课程还是馆校合作的阅读推广服务,都是围绕文献资源而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可以促进阅读资料的深度整理与挖掘,有利于形成特色文献资源。如重庆图书馆的“童话森林绘本馆”特色馆藏,就是在开展馆校合作“快乐阅读体验课”中逐步发掘和梳理出来的[8]。同时,特色文献资源又可以推动阅读推广活动的持续开展和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的形成。如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开展“一起讀经典·千字文”,将经典与上海的地理、历史、经济、社会等方面有机结合[9]。北京图书馆开展的“名家带你逛北京”活动,由知名学者讲解北京的名胜古迹、名人故居,促进读者对地方文献的阅读[10]。开展校本文献资源建设,让大量校本文献得到清晰的梳理和深透的发掘,除常规性的校本教材外,还有校园发展历史中的红色文化资源、非遗课程的古琴、剪纸、刺绣、咸水歌、陈皮制作技艺等综合性资料。这些富含地方特色的校本文献为公共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围绕学校学科建设,共同开发校本阅读课程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在“文献初步整理——阅读推广——文献发掘整理——阅读推广”这个良性互动循环中,阅读推广服务的教育性、探究性得到了补充,有效对接了学校校本课程教育,让学生在阅读之余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馆校合作阅读推广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

2 校本文献建设实践

由于校本文献兼具地方文献和特色文献的特征,因此馆校合作校本文献建设,可在以师生需求为导向的前提下,参考公共图书馆建设地方文献、特色文献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开展[11]。

海珠区图书馆与全区119所中小学图书馆协同制定了校本文献的发展目标:总体规划、重点优先、逐年递进、形成规模,并有持续地扩增、更新,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系列,同步打造海珠区地方文献特色馆藏,实现馆校合作文献资源体系融合发展。在此目标下,珠海区图书馆遵循文献建设的处理流程,制定了详细建设规范和业务细则[12]。

2.1 贯彻发展目标,确定校本文献的收集范围

校本文献具有校本性、特色性和地方性的特点,其载体、内容繁杂,需要进一步梳理、辨别才能确定适合收录入校本文献资源体系的内容。其鉴别方式虽然可以参考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和特色文献的经验,但也要尊重学校图书馆自身的建设,做到两者兼顾。具体而言,就是由公共图书馆提供业务指导、文献资源管理平台,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共同挖掘学校特色文献,确定其收录范围。主要做法有:

(1)围绕馆校合作这一项目,以阅读进校园、流动图书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文化进校园推广活动为契机,通过交流分享、调查研究后,确定文献内容主题框架,系统全面框定文献资源种类,与各家学校共同制定顶层设计方案,共同开发建设。

(2)根据各家学校的发展历史及办学特点,结合本馆地方文献建设方针,有重点、有目标地遴选文献资源,确定主题内容[13]。特别关注各家学校的校园文化、综合性课程、校本教材,学生会办的校刊、少先队的队刊、团委的团刊、党支部的党刊等。如海珠区卫国尧纪念小学,校内建设有卫国尧历史纪念馆,收藏有大量与卫国尧烈士相关的文献资料。海珠区图书馆与卫国尧纪念小学多番沟通后,从该校出版的刊物、图书中发掘出以“卫国尧烈士”相关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设策略,共同开发建设“卫国尧烈士专题文献”,把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红色文化教育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相结合,达到融合建设的目的。又如南武中学的“广彩的图案密码”、广州大道南小学的“陈皮的技艺与制作”这两个非遗项目的教育教学都延伸出很多优质的文献资源。图书馆与学校交流后,确立收录范围,促使建成校本文献非遗教育专题资源库。

2.2 以实现服务为目标,厘清校本文献所有权归属

校本文献资源的所有权归属,是校本文献建设工作推进的难点。所有权归属牵涉到校本文献的采访、编目、存储与流通,是文献日后是否能投入本地区文献流通体系,提供阅读服务的基础,也对馆校合作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校本文献是学校的校属资产,对于投入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文献,如何消除学校的疑虑,体现其所有权归属?现阶段,对于校本文献的所有权,海珠区图书馆依托现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架构,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做法:

(1)以地方文献的形式进行呈缴,统一征集到海珠区图书馆中央书库进行编目加工,文献所有权归属海珠区图书馆。

(2)在双方共同协议下,学校把校本文献投入到公共图书馆系统中进行统一编目和加工,但文献所有权属于学校。

以上两种情况,会存在文献资源重复的现象,因此需要公共图书馆提前介入,对文献复本进行合理规划并去重,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

(3)对于孤本、特别珍贵的,或者学校出于某些顾虑不予投入建设的校本文献,图书馆在征得学校同意的情况下,采取复制、复印等形式进行征集。原件归属权仍然属于学校,复制件则由图书馆拥有。

2.3 以资源共享为目的,建立标准化文献管理体系

馆校合作的目的之一在于实现资源共享,让资源利用得到最大化。共建共享是以技术为核心,以统一的文献管理标准而实现的,基于本地区的馆校合作文献资源建设模式是学校投入部分文献到公共图书馆管理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为此,海珠区图书馆进一步完善“馆校合作文献资源协同建设机制”及相应细则,包括成立协作小组,建立统一的工作与管理平台,采用统一的建设技术标准。同时与学校协同制定具体的校本文献发展政策、校本文献发展目标、采访方针、文献编目、流通服务、数据库建设等细则,让本地区馆校本文献资源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为实现馆际资源通借通还夯实基础。

在制定标准化细则的过程中,校本文献的采访、编目、存储与流通等建设规程和流程应遵循图书馆相关专业的规则和流程。但因考虑到校本文献作为馆校合作文献资源体系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适当地调整了相关的建设规则和流程,对原有的文献组织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

(1)采访。文献资源采访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业务工作。校本文献因其特殊性,包含了大部分学校自行制作、印刷的出版物、小册子、图片、视频、音频文件等。因此,图书馆一方面应当把校本文献资源采访规则纳入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采访策略中,列入地方文献采访细则,通过呈缴、征集、捐赠、复制、采购等形式,尽可能把校本文献统一收集整理。另一方面,图书馆应当指导学校图书馆对校本文献建立呈缴制度,进行有意识的收集,加強与学校各任课老师的联系,应收尽收,把校本文献收全。

(2)编目。对于统一征集到公共图书馆的文献和投入到公共图书馆系统中的校属文献,都应该在编目加工时对文献的内容特征、形式特征和主题内容进行描述和揭示,并加以标引,形成馆藏文献目录库,按不同的检索方式在区域总馆馆藏目录库中检索。海珠区图书馆对于校本文献中的数据、视频、音频等文件,也根据相应的编目规则和业务要求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数字标识等。

(3)存储与流通。校本文献的成分、权属复杂,应根据其特性,分别对应不同的保护规则进行管理。针对不同的读者类型,规定不同的流通范围和借阅细则。如已经转化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应以地方文献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管理,在总馆内以地方文献的规则进行流通。如归属于馆校合作文献资源,投入馆校合作文献体系的,应以馆校合作规则予以流通,同时在校属图书馆内建立特色文献专架或专题文献区域进行管理。文献的目录组织则兼顾地方文献和校属文献,以专题目录方式集中揭示,方便读者检索。如海珠区大元帅府小学的非遗特色课程是咸水歌,而咸水歌非遗传承人谢棣英在进校园推广咸水歌的同时,其专著也收录在海珠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库中,为把这两者有机结合统一,海珠区图书馆针对大元帅府小学建立了“校本咸水歌专题文献库”,把校本咸水歌教材、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教学材料、学校举办的歌咏比赛宣传册等进行收集整理、编目入库和集中排架展示,再与本馆的咸水歌地方文献结合以专题目录形式集中揭示,形成校本特色主题文献库。

3 校本文献建设的发展方向

馆校合作建设特色化的校本文献资源体系,是馆校合作进一步深化的结果。馆校合作不应限于公共图书馆与学校的合作,公共图书馆更应该成为本地区校本文献资源建设传递服务的中央枢纽,加强数字化建设,利用统一的技术平台,搭建文献传递架构,让馆校合作延伸到校与校合作,形成多元化的校本文献资源共享联盟网络,开创馆校合作、校与校合作的新局面[14]。

3.1 发挥公共图书馆核心作用,构建多元化校本文献资源共享联盟

现阶段的校本文献建设,是公共图书馆搭建平台,各家学校共同投入资源而形成的文献资源网络。当文献资源建设到一定规模,在公共图书馆的联结下,校与校之间也将打破现有的藩篱,形成馆校、校与校合作的文献共建共享网络。

公共图书馆作为校本文献建设的中央枢纽,首先应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通过校本文献建设,在学校与图书馆、学校与学校、馆员与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的信任关系,积极开展交流探讨,让学校意识到校本文献资源建设是提升学校办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工程,共同专注于校本文献建设,实现馆校文献资源高质量融合发展[15]。

其次,公共图书馆应在校本文献建设中发挥起核心作用,利用已经构建的校本文献资源网络,承担起本地区馆校、校与校之间馆际互借的责任,协同教育局、学校,制订详细的校本文献互借和传递细则,明确责任分工,搭建区域内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架构;让校本文献打破地域存储局限,借助先进技术提供多元化服务,形成对公众开放的校本文献数据库,让校本文献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馆校、校与校合作的服务价值得以深化。

3.2 加强校本文献数字化建设,建立校本文献数据库

现阶段的校本文献建设主要围绕着纸质文献进行。一方面学校相对封闭性的特殊环境限制了纸质文献对公众流通;另一方面大量多元异构的校本文献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整合。数字化建设既可以打破纸质资源的局限性,也能够优化整合重组各类介质的校本文献,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技术优势,把校本文献数据库建设纳入本馆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中,逐步把校本文献数字化,通过开放共享、链接嵌入等方式实现共建共享,让校本文献数据库成为本地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的一部分,同时成为本地区馆际联盟数字化服务的一部分,实现馆校合作文献资源融合建设[16],进一步助推馆校合作的深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俊玲.中学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3:51.

[2] 赵永斌.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以泰达图书馆为例[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1:1-57.

[3] 张灵运.高校图书馆“校本性”特色馆藏资源库建设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6):69-73.

[4] 谢惠华.新时代中小学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现状与策略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2):29-33.

[5] 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185.

[6] 韩金,廖建兰.基于PISA2018的中学图书馆馆藏建设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1(12):68-73.

[7] 周桂林.新时代区域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联盟建设研究[J].兰台内外,2022(34):64-66.

[8] 王楠.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阅读推广服务创新:以河南内乡县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0(2):54-58.

[9] 李楠.“双减”政策下公共图书馆开展馆校合作创新路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2(7):74-79.

[10] 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93-94.

[11] 喻丽.新“双一流”建设中专科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检视及反思:以财经类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23(2):52-58.

[12] 刘净净,李书宁.用户驱动的图书馆馆藏建设[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148.

[13] 甘群文,黄刚.跨地域图书馆联盟的文献资源建设研究:以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2(2): 49-56.

[14] 程焕文.浅谈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J].高校图书馆论坛,2018(7):58-61.

[15] 张改美.“双減”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路径探讨[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2(11):29-34.

[16] 徐涛.我国区域合作存储文献资源建设策略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3(1):28-34.

作者简介:黄睿贤,广州市海珠区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献资源建设。

收稿日期:2023-09-12本文责编:李芳

* 本文系2022年广州市图书馆科研课题“协同视角下的馆校合作专题文献资源整合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22GZTK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馆校合作共建共享公共图书馆
博物馆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合作的研究状况分析
新时期科技馆与学校合作模式浅析
创新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浅谈福州科技馆差异化科普活动探索“馆校合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