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图书馆联盟视域下的地方文献工作模式探索与创新
2024-05-15窦鹏
摘 要:区域图书馆联盟对省域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托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十多年的实践探索,陕西省图书馆创新性地提出陕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体系“三秦模式”,并从中探索省域联盟引领下地方文献创新工作的有效策略,包括:建立联盟工作制度、组织地方文献联合征集、指导地方特色资源项目建设、培训辅导业务人员、运用新媒体促进信息交流等。此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可供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区域性创新发展参考借鉴。
关键词:区域图书馆联盟;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联合征集;三秦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Local Documentation Work Mod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Library Alliances: A Case Study of the "San Qin Mode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Documentation Resources in Shaanxi
Abstract Regional library allianc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context of local documentation work for provincial libraries. Drawing on over a decade of practical exploration by the Shaanxi Public Library Service Alliance, the Shaanxi Provincial Library has innovatively proposed the "San Qin Mode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documentation resourc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innovative local documentation work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provincial alliances,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lliance work systems, coordination of joint collection of local documentation, guid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ly distinctive resource projects, training and mentoring of staff, and the use of new media to facilitate information exchange. The "San Qin Model" is operationally feasible and serves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documentation work in libraries.
Key words regional library alliance; public library; local documentation; joint collection; San Qin Model
1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劃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还从宏观层面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由国家、省、市县级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1]。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据此看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会深入贯彻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专家指出,“‘十四五期间,需要创造出更多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区域合作机制和服务项目”[3]。而区域联盟可以说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在区域合作方面较早探索的一种实践形式。
2 区域图书馆联盟发展现状及其对地方文献工作的意义
所谓区域图书馆联盟,以地域和行政管辖为联合单位,旨在促进区域内图书馆事业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内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合作交流[4]。区域图书馆联盟按照成员单位的系统性质,可分为高校图书馆联盟、公共图书馆联盟和跨系统的图书馆联盟三种类型[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公共图书馆联盟不断发展壮大,依托区域公共图书馆联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如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长春市协作图书馆,珠江三角洲地区公共图书馆网,中国西南地区市、地、州图书馆联盟等[6]。据研究者2022年调研,我国31个省份共有23个省级区域图书馆联盟,其中成员馆类型只有公共图书馆的联盟有14个,包括:广东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浙江网络图书馆、江苏省联合参考咨询服务平台、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江西省公共图书馆联盟、贵州省公共图书馆联盟、天津市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中心、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安徽省公共图书馆联盟、京津冀图书馆联盟、湘鄂赣皖四省公共图书馆联盟、广西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中部六省湘鄂赣皖晋豫公共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共同参与的省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有9个,包括: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湖南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吉林省图书馆联盟,山东图书馆联合参考咨询平台,浙江省联合知识导航网,青海图书馆联盟,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首都图书馆联盟,辽宁省公共、高校图书馆联盟[7]。
地方文献已成为各级公共图书馆独一无二的特色业务和核心优势资源,区域图书馆联盟协作为地方文献工作创新性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契机。基于地方文献自身所具有的地域性特点以及区域联盟组织的结构性特点,在区域联盟视野下规划和发展地方文献工作则是内在需求与外在要求的融合统一,不但能够推动区域地方文献事业协调发展,也能为深入实施区域协作发展、促进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机制。
3 陕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体系“三秦模式”的构建方略
2008年陕西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协作网建立,成为陕西公共图书馆区域协作的先声,西安图书馆、咸阳图书馆、宝鸡市图书馆、铜川图书馆、安康市图书馆、商洛市图书馆六所市级图书馆与陕西省图书馆成为首批成员馆。为保障全省公共图书馆业务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经原陕西省文化厅批准,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于2010年12月正式成立,制定了《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章程》,具备完整的组织架构,设立了技术支持服务组、联合编目组、地方文献联合征集组、地方特色数据库联合建设组、借阅与馆际互借服务组、数字资源联合开发组、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组、阅读推广及讲座展览组、教育培训组共9个工作组,经过十多年的运行,对本省公共图书馆各项业务起到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在省域联盟视域下,陕西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十四五”规划中,陕西省图书馆提出了陕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体系“三秦模式”,从总体上系统性地推进全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创新。
3.1 “三秦模式”概念的提出
陕西地域狭长,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500公里,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全省从北到南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关中地区包括西安所属区县,以及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四个省辖地级市,共有市、区、县54个。陕南地区包括汉中、安康、商洛,共有市、区、县31个。陕北地区包括延安、榆林,共有市、区、县25个。根据地理决定论,陕西文化总体上可以归为关中文化、陕南文化、陕北文化三种形态,即:以农耕文化、周秦汉唐文化、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关中文化,以楚巴文化、古道文化、三国文化、茶文化为代表的陕南文化,以及以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北方草原文化为代表的陕北文化。
所谓陕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体系“三秦模式”,即根据关中、陕南、陕北三个片区的文化特点,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成员馆以收藏本馆所在行政区的地方文献为重点,同时兼顾收集所处片区的地方文献资料,从而在全省区域范围内形成统一的陕西地方文献资源体系。例如,位于关中的凤翔县图书馆,其地方文献的收藏重点为凤翔地方文献,兼收关中地区各类地方文献资料;位于陕北的富县图书馆,其收藏重点为富县地方文献,兼收陕北地区各类地方文献资料。依此类推,在全省范围内构成关中、陕南、陕北的“三秦”地方文献建设体系,并为今后以“三秦模式”开发陕西地方文献资源奠定基础。各馆以区域文献为地方文献基础馆藏,在具备一定的馆藏规模基础之上,结合本地的地方名人、历史事件、重要事物等主题设立专题文献,最终形成本馆的地方文献特色馆藏。譬如,咸阳图书馆在收藏咸阳地区地方文献以及关中地区地方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咸阳人文历史特点,可以建设周秦文化专题文献、于右任专题文献、咸阳帝陵专题文献等。
3.2 “三秦模式”的运行策略
首先,在联盟经费中申请设立陕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体系“三秦模式”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联盟成员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与开发工作。其次,建立“三秦模式”陕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体系工作机制。在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的统领下,联盟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组在关中、陕南、陕北片区分别选择一所市级图书馆作为该片区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体系中心馆,使其承担本片区成员馆之间的组织与桥梁作用。本片区各成员馆向片区中心馆提交地方文献交换书目、馆藏目录、缺藏文献信息等,中心馆负责这些信息的汇总、整理、公布,并组织片区成员馆之间实施文献实物交换、文献信息共建共享等。随着业务的发展,按片区管理模式进行联盟地方文献工作年终考核与评奖、地方文献阅读推广活动、大型地方文献联合征集工作等。其优势有以下几点:一是发挥交换文献的实用性,使得相应的文献被真正需要的成员馆收藏利用;二是提升考核和区域管理的规范化、有效性;三是增强联盟工作组的统筹性与指导性,并促进片区地方文献工作有效发展。
3.3 “人文三秦”数字资源平台建设
在建设陕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体系“三秦模式”实体馆藏文献的同时,陕西省图书馆需要加强地方文献数字资源的加工与存储,计划建立统一、开放的陕西地方文献“人文三秦”数字资源平台;并发挥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的作用,使成员馆共同参与“人文三秦”数字资源平台共建共享,同时也可以向一些单位和读者开放权限使其参与共建互动。
在省域联盟引导下,预计经过三至五年的中短期发展,陕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体系“三秦模式”将会形成一定的规模,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拥有较为丰富的馆藏地方特色专题文献,开发各具特色的地方专题数据库或专题片,拍摄大量的音视频资源,采集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照片和口述史等文献资源,“人文三秦”数字资源平台集中统一存储并展示这些资源,为社会大众与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的陕西地方文献信息与文化服务,也将为陕西增加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4 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视域下地方文献工作创新实践
至2023年5月,陕西省118所公共图书馆全部加入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第一次实现了本省联盟成员馆全覆盖,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的领导下,全省地方文献工作形成了较为统一的工作制度,采取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发展措施。
4.1 制度建设先行,为联盟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地方文献联合征集组自2010年设立就接续了陕西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协作网的功能,拟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地方文献联合征集工作规范》《地方文献联合征集工作流程》《地方文献联合征集工作管理办法》《征集联盟年度奖励办法(草案)》等,并与成员馆建立联合征集、文献交换关系,开展地方文献联合征集工作。按照联盟的统一要求,联盟各工作组对成员馆进行年度考核评优,成员馆提交地方文献工作年终总结、年度工作摸底调研表和来年工作计划。联盟地方文献工作考核内容由成员馆共同商定,以年度内各馆地方文献征集种数、与省馆交换地方文献种数、举办地方文献活动次数三项内容作为年度考核指标。由于地方特色数据库联合建设工作在联盟成员馆之间并未形成普遍的日常业务,因此不作为硬性考核指标,仅作为业务创新能力的参考性因素。在区域联盟的引领下,陕西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在思路和方法上获得了切实可行的专业指导,从制度先行再到实践落地,不断地促进区域地方文献征集以及地方文献资源建設与开发工作的稳步改善和持续发展。2015年联盟105所成员馆中,92所成员馆设有地方文献专室或专架,72所成员馆设有地方文献征集岗位,15所成员馆所在地政府出台相关文件支持地方文献征集工作[8]。
4.2 组织地方文献联合征集工作,带动全省业务发展
陕西地方文献联合征集工作于2008年以陕西省公共图书馆征集协作网成立为契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始实践探索,两年后其协作功能归入联盟相关工作组。由于探索试验、探路先行,陕西区域联盟在地方文献联合征集方面逐步形成三种组织途径:一是省图书馆与联盟成员馆之间进行地方文献代征、交换与赠送;二是定向征集,由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人员下基层带领市(区)县图书馆联合征集地方文献;三是省图书馆与本省异地单位建立地方文献交换协作关系,每年协商时间集中交换地方文献若干次。
根据数据统计,2013—2018年,陕西省图书馆外送联盟成员馆交换地方文献年均41次1 047种1 249册;接收联盟成员馆交换地方文献年均47次773种1 172册。2019—2022年,陕西省图书馆外送联盟成员馆交换地方文献年均17次431种602册;接收联盟成员馆交换地方文献年均20次292种429册。由于受地方文献在岗人员减少和新冠疫情影响,近四年地方文献交换量降至2013—2018年均值的一半以下。
自2016年起,尝试以定向征集的方式,由陕西省图书馆与本省某个市级图书馆提前沟通并约定本市所辖区县级图书馆共同赴相关单位征集该地区地方文献,主要征集单位为(市)县委办公室、地方史志办公室、政治协商会议、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统计局、民政局、文学艺术联合会、作家协会、科学技术协会等,主要征集方志、年鉴、文史资料、组织史资料、党史资料、统计资料、行政区划图、地方文艺作品等。2016年,陕西省图书馆联合商洛市及本市各区县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人员,分别赴商洛7个区县征集地方文献共计800余册,2017年以同样的方式组织赴汉中11个区县征集地方文献600余册,2018年赴安康11个区县征集地方文献500余册。2019年赴杨凌示范区开展出版图书呈缴、地方文献征集交换工作,征集文献资料约200余册。通过省、市、县三级图书馆联合征集地方文献,一方面基本收齐、补全了该地区的支柱性地方文献;另一方面,在实地征集工作过程中,辅导基层人员业务知识并交流工作技巧,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基层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
从省域公共图书馆联盟体系层级而言,县级图书馆数量多,居于核心部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省域联盟横向角度而言,“县级图书馆与各地其他图书馆建立联盟关系,可以改变自身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方面的孤岛格局”[9]。此外,为了鼓励工作基础薄弱的成员馆,陕西省图书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赠书活动,把地方文献复本图书、期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以及社会赠书赠予成员馆,充分发挥了区域联盟的协作共进作用。
4.3 指导申报项目,推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
2011年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设立“数字资源与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组”,承担对成员馆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培训与指导工作;2014年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与地方文献联合征集工作合并,归入新命名的“联盟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组”,承担调研成员馆地方文献专题资源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联合建设意向、资源状况,指导选题策划、填写申报书及项目建设与验收等工作。
在联盟的指导与带领下,陕西市县级公共图书馆逐步重视地方文献专题资源建设,为后续的地方特色数据库开发与建设奠定了基础。如宝鸡市图书馆地方文献中心除设有地方文献阅览室,还开辟了宝鸡方志馆、周秦文化研究室、关学文化研究室等,收藏青铜器类文献近400种。咸阳图书馆地方文献设有家谱、地方史志、民俗民间文化、地方作家文库、秦文化五大专题文献。渭南市华州区图书馆设有华州皮影专题文献,并建设了“中华一绝——华州皮影多媒体资源库”。汉中市图书馆于2022年正式开馆,榆林市图书馆正在建设当中,因此未开展相关工作。2014—2020年,通过联合申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数字资源联合建设项目等,西安图书馆、宝鸡市图书馆、咸阳图书馆、渭南市图书馆、铜川图书馆、安康市图书馆、商洛市图书馆、延安市图书馆8家图书馆先后申报并建成地方特色资源库、专题片和微视频集共27个项目,其中自筹经费建设项目6个,占总建设量的22%。
借助项目的实施流程与管理经验,一些图书馆主动发挥本馆地方文献专藏优势,密切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点,由图书馆主导自筹经费或向当地政府申请专项经费资助策划并建设地方特色项目。2015年,商洛市图书馆与本地4所区县级图书馆联合出资合作拍摄《商山四皓》专题片,时长1小时,在地方电视台播放,并被评为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优秀案例,在联盟年度工作会议上分享交流。宝鸡市图书馆、渭南市图书馆、铜川图书馆、安康市图书馆均有自筹经费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项目。汉中市汉台区图书馆向地方政府申请资金,于2022年建成“汉中历史文化名人数据库”项目(第一期)并正式上线。这些地方资源项目服务效果突出,受到广大读者欢迎。
4.4 加强培训与辅导,提升人员专业技能
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重视对成员馆的日常业务辅导与集中培训,联盟成员馆和各工作组均建有QQ群、微信群。联盟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组通过相应的工作群发布各类通知,地方文献交换、赠送信息,或收发统计表格、工作文件等,也在群内随时解答基层馆的疑难问题。除此之外,为了促进全省地方文献工作平衡发展,提高地方文献工作人员业务技能,按联盟计划每两年集中举办一期地方文献工作培训班。自2008年至2020年,共举办全省地方文献业务培训班6期,共计授课107课时、培训242人次,2021年、2022年因故停办。
为了适应全省地方文献工作发展,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不断加大地方文献工作培训力度,培训时长逐步增加,由2008年的2天7课时增至2020年的5天26课时。授课内容更加趋于系统化、全面化,从地方文献征集扩大到地方文献专题资源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地方特色照片采集、地方资源项目申报、地方文献编目以及创新服务等。在培训对象的安排上,前四期为全省新近加入联盟成员馆的地方文献业务骨干,并完成了全省联盟成员馆的第一轮培训;因而第五、六期培训班改为按地域片区分批进行,在培训课程内容设置上,结合关中、陕南、陕北三个片区的地域特点,突出地域文化资源特点分析以及其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影响关系,从而为后续的全省地方文獻资源体系建设探索思路。通过十多年的联盟地方文献培训工作,区域联盟发挥了较为直接的指导作用,使得地方文献工作受到重视,陕西全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业务发展有了可圈可点之处。
4.5 发挥新媒体引导力,促进区域信息交流
伴随新媒体融入大众生活的潮流,陕西省图书馆于2018年4月正式开设“陕图地方文献”公众号,由地方文献部负责维护、编辑、撰稿,并向全省公共图书馆征集地方文献工作稿件。该公众号立足于陕西省域地方文献工作实践,宣传全省地方文献工作动态并介绍经验,为联盟成员馆之间的信息交流搭建了平台。2019年提出以“地方文献在你身边”为口号,宣传陕西地方文化、提供地方文献信息,并共享地方文献业界动态,鼓励各成员馆积极投稿,由编辑人员汇总成稿,在“地县简报”栏目中定期推送。该栏目从2019年1月开始推送,至2023年5月共推送17期来自陕西各地市县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报道稿件。“陕图地方文献”公众号截至2023年5月,共推送稿件370期1 007篇,其中原创稿件超过80%。公众号所推送的稿件在腾讯微信平台和陕西省图书馆内部数据库均有存储,为后续提取数据信息以及联盟成员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做好储备。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及时分享,一方面加强了业界对陕西地方文献工作动态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励了省域联盟成员馆的地方文献工作积极性,强化了工作人员的争先创优意识。
5 结语
自2008年陕西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协作网建立以来,在省级区域联盟视域下的陕西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已经积累了十多年的实践经验,从最初的陕西地方文献联合征集发起,逐步实现了全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全面开展与正规化普及,并在业务发展上日臻成熟,形成了陜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体系“三秦模式”的新业态。通过一系列策略的有效实践,我们认为无论科学技术发展如何迅速,地方文献工作始终要立足本地实际,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特征,密切关注区域文献资源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地方文献采集途径与资源建设开发手段。今后,我们也将结合联盟成员馆在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有针对地进行专业辅导与培训;同时将推动“秦文堂”陕西地方文献阅读推广品牌活动在全省的普及与覆盖,促进省图书馆地方文献读者活动资源的共享与下沉,更进一步地引导各馆加强地方文献工作的理论研究,在实践探索中继续推动陕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体系“三秦模式”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3-07-15].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07-15].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722378.htm.
[3] 李国新.“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思考[J].图书馆论坛,2021(1):12-17.
[4] 孙宇,孙志权.关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1(8):88,92-94.
[5] 郑晓华.中国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10):62-65.
[6] 徐静,郑文泽.公共图书馆区域联盟的创新与发展[C]//张承宏.改革 发展 和谐:中国西部公共图书馆联合会第二届(2015)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5:347-356.
[7] 张文亮,王之彤.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联盟的调查与分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2(5):10-15.
[8] 陆路.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2010—2015[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8:49-51.
[9] 陆新强.强化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策略探讨[C]//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20年卷).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0:45-51.
作者简介:窦鹏,博士,陕西省图书馆馆长助理、历史文献部主任,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地方文献开发与数据库建设、古籍整理与保护。
收稿日期:2023-10-12本文责编:王晓琳
* 本文系陕西省图书馆及联盟“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体系化、特色化的陕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与开发”(项目编号:ST201904);陕西省图书馆2023年馆立科研项目“数字人文视野下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T2023010)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