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
2024-05-15向东进
向东进
阅读导航
1972年,年僅21岁的史铁生因病双腿残疾。在如此沉重的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什么也找不到的时候,史铁生走进地坛,和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这儿绝望过、痛苦过、彷徨过,后来,地坛给了他生命的启示,让他学会了如何面对苦难。最终,他用笔撞开了一条光明的人生之路,开始用文字记录生命中的人和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与地坛》,和一个坚强的灵魂共舞。
阅读前
设想一下,如果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或遭遇了难以承受的痛苦,你会怎么做?
【精彩片段一】
生命的启迪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老师串讲
作者正值风华正茂时不幸双腿残疾,在他身处绝望时,地坛里的生物给了他很多启示。选段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园子中“荒芜但并不衰败”的景象。你看,“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多么轻盈的薄翼,多么可爱的小精灵!“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既让人猝不及防,又觉趣味横生。一个“捋”字,让蚂蚁仿佛变成了一位智者,捋须沉思,顿悟真理。在作者的笔下,瓢虫也有“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的时候,所以“忽悠一下升空了”,留下了寂寞的蝉蜕。就连露水也忙着在草叶上“滚动,聚集”,而被压弯的草叶会“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在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下,整个园子展现出盎然的生机,让身处绝境的作者受到启发,逐渐从苦闷绝望中走出来,重新燃起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在轮椅上用笔演绎出生命的壮美。
阅读笔记
选段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作者在园子中看到的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和草叶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园子里的勃勃生机。回想一下你在公园里看到的景象,并用这种方法说一说。
【精彩片段二】
童年的欢笑
海棠树下,西番莲开得正旺,紫茉莉和夜来香无奈地等候着傍晚。蝉声很远,近处是“嗡嗡”的蜂鸣,是盛夏的热浪,是珊珊的喘息。她一会儿跳进阳光,白色的衣裙灿烂耀眼;一会儿跳进树影,纷乱的图案在她身上漂移、游动;舞步轻盈,丝毫也不惊动海棠树上入睡的蜻蜓。我知道她高兴我看她跳,跳到满意时,她瞥我一眼,说:“去——”既高兴我看她,又说“去”,女孩子真是搞不清楚。
我仰头去看树上的蜻蜓,一只又一只,翅膀微垂,睡态安详。其中一只通体乌黑,我正想着怎么去捉它,珊珊气喘吁吁地冲我喊:“嘿,快,快看哪你,就要到了。”
她开始旋转,旋转进明亮,又旋转得满身树影纷乱,闭上眼睛仿佛享受,或者期待,她知道接下来的动作会赢得喝彩。她转得越来越快,连衣裙像降落伞一样张开,飞旋飘舞,紧跟着一蹲,裙裾铺开在海棠树下,圆圆的一大片雪白,一大片闪烁的图案。
老师串讲
在作者眼里,故乡的人、事、景都是他记忆中最美的画卷。选段开头,作者为我们描绘出夏日午后慵懒宁静的景象。接着,着力描写了珊珊的活泼可爱,以及舞姿的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珊珊的喜爱。“一会儿跳进阳光……一会儿跳进树影……”写出了珊珊在院子里翩翩起舞的样子。“丝毫也不惊动海棠树上入睡的蜻蜓”,侧面突出了珊珊舞步的轻盈。“她转得越来越快,连衣裙像降落伞一样张开,飞旋飘舞,紧跟着一蹲,裙裾铺开在海棠树下,圆圆的一大片雪白,一大片闪烁的图案”,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珊珊跳舞时飘动的连衣裙比作降落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珊珊舞姿的优美。细腻的文字,明快的节奏,是作者童年最美的时光,也是成年后遭遇挫折时的心理慰藉。
阅读笔记
1.选段对珊珊跳舞时的样子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中,动作描写的句子有:
神态描写的句子有:
2.你一定也见过同学沉浸式做某件事时的情景,比如,冥思苦想一道数学难题、如饥似渴地读一本书、全身心投入地弹琴、酣畅淋漓地打球……把他们当时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出来吧!
阅读后
1.读完《我与地坛》这本书,哪些地方给你的触动最深,请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2.你还知道哪些像史铁生一样虽然身体残疾,但是却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取得了成就的人?从他们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