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与人生的境遇
2016-11-07刘鹏焦璟丽
刘鹏+焦璟丽
摘 要: 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始终在用最平淡的文字描述着不平凡的生活,始终用一种淡淡的口吻、一种旁观者所特有的不是很深入观察的视角讲述着地坛的人们,感慨着人生的不易与命运的无常,既能够保持不伤痛、不气馁的平常心态,又能够拥有坚持不放弃的斗争精神,接受苦难,同时体现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
关键词: 《我与地坛》 人生 命运 平淡
数年之前,一位朋友借给了笔者一本小说合集,其中一篇即史铁生所写的长篇抒情散文——《我与地坛》。那时实在是太年轻,因此没有太多感悟,印象不是很深。今天回过头来再看这篇文章时,才能够体会到作者是在历尽世间沧桑看破世情后才能写得出如此佳作。美国老一代西部片巨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刚刚接过《荒野大镖客》时并没有急于拍摄,而是把剧本一放十年。当十年后终于开拍时曾有记者问他为何一放十年,伊斯特伍德回答:“因为那时我太年轻,拍出来必然是一部没有任何特色的西部片。现在我老了,终于能体会到剧中人物的心态了。”《我与地坛》亦是如此,作者在饱经了病痛的苦难后,伴随着时间的沉淀,在地坛这座400多年沧桑古园的陪伴下慢慢品出生活的味道。
一、感慨人生
《我与地坛》并不是在写景,也不是在写人,而是在感慨人生。是感慨,不是感悟。在史铁生15年如一日前往地坛公园从事写作时,遇见了太多人,但最终写入文章的也不过十人左右。为什么?因为在史铁生的眼中,这少数人的人生境遇与众不同,有好的人生,如老夫妇、饮者、歌唱者;也有较为悲惨的,如长跑家、弱智少女、史铁生自己。作者并没有像一位哲学家一样探讨人生,也没有着重分析人生的起起落落、生命的悲喜浮沉,而是始终用一种淡淡的口吻,一种旁观者所特有的不是很深入观察的视角在讲述着地坛的人们。这是拥有丰富人生阅历后才能拥有的思维视角,是一种对命运的平淡看待,一种个人对人生境遇无法把握的深深的无奈与悲哀。在《我与地坛》的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同身受地理解,他在独处中所做的思考”[1],一种淡淡的、看破世情的思考。
面对着更多的艰辛努力和不同的人生轨迹,很多人年少时都会困惑,为什么别人看起来过得都比自己好?年龄变大、阅历增长,终于会逐渐明白一件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难办的事。”每一个人看别人时,未必总是看到对方最有优势的地方,但在潜意识中总是在拿自己最没优势的、最渴望的地方与之相比。其实,在压力巨大的当代生活中谁都不容易,仔细看看身边的人,每个人都有无法办成的事,或是评职称、或是买房子、或是谈恋爱、或是升级别、或是孩子学习不好、或是伴侣花心自在,每个人都有不愿碰触的隐痛。“开心就好”,其实只是自我安慰的话语,就像“不以成败论英雄”从来都是胜利者而不是失败者的言论。但是人生在世,本来就是忧多乐少,无可奈何之事比比皆是。就像身残志坚的史铁生一样,在坚持创作时付出过多少超越常人的努力、克服过多少难以忍受的困难,没人知道却可以想象得到。但是在《我与地坛》中,作者既没有突出个人努力的辛苦,又没有强调征服困难的喜悦,而是在平淡阐述着一个观点: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极端困扰我们的难题会逐步融入平淡的生活,变为日常的琐事。
当史铁生问自己要不要去死、为什么活的时候,《我与地坛》中的人们无论幸与不幸都在努力地生活下去。这一方面是在依靠自己的意志,另一方面是有赖于亲人的陪伴,无论从生活中还是精神上给予的勇气与力量。老夫妻相互“攀”、“搀”,小伙子照顾妹妹,作者的车辙边也满是母亲的脚印。亲人、朋友、同事乃至于陌生人,都是每一个人笑对人生的力量源泉。《音乐之声》里有一句名言:“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会给你打开一扇窗。”生命中的一回照顾、一个眼神、一次邂逅、一位朋友、一通电话,都可能代表着山穷水尽时的柳暗花明,平淡生活中的一丝涟漪。造物神奇,造物主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安排了无数的奇迹,在身体疲惫时会有亲人,在经济窘困时会有朋友,在感情绝望时会有新人,奇迹总会发生,希望永远存在。《我与地坛》,写给小人物的一篇生活指导,“醉眼看花花也醉,冷眼观世世亦冷”,世事如何,淡然处之,人生的轨迹淡淡而过,随风而来,飘然而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奇迹,平凡人的生活中照样会有无数的精彩,眼中的世界会绽放出更多的幸福。
二、命运无常
上课时曾经对学生们讲过,什么是“天命”?高深莫测谓之天,无可奈何谓之命。无论是谁,能力都是有限的,更何况普通民众。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错过很多事情,回头看时,人们总爱说,如果当初怎样怎样就好了,就会是另一种局面。然而人人又都明白,没有后悔,没有如果,这一切都是命运的选择。就像《我与地坛》中的那位弱智少女一样,美貌与智慧无法同时降临在她的身上,甚至于因为智力的缺失而饱受命运的折磨,作者看到她时是否会想起自己的困境?但面对无常的命运,个人能做的除了奋起抗争外,更多的时候还是要从内心中接受现实。“《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在人生困境中寻求的一种精神供养”[2],在坚持写作对抗病魔的同时,用淡定的内心迎接命运的安排。
在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人生的境遇根本没有办法自己把握,“命”是最大的主宰。古希腊神话中无论是凡人还是天神都在努力与既定的命运抗争,但最后都归于失败,即便是历经千辛万苦采摘到了能够改变命运的命运之花,最终也要被化为毒蛇的命运叼去,即使是宙斯、阿格琉斯、伊阿宋都无可奈何。莫泊桑的著名小说《项链》中,玛蒂尔德被世人批评了很多年,说她爱慕虚荣、市侩、庸俗等,但其实想想,玛蒂尔德做错了什么?她任何出轨的事情都没有做过,项链丢失了,她花费了十年的精力尽心赔偿。有人说她错在参加舞会,她错在没有向朋友说明项链丢了,其实一位年轻女士参加舞会有什么错?穿好一点戴好一点有什么错?如果项链是真的,说明了就不用赔偿了吗?《项链》小说中的一句话才是真谛:“生活真是古怪,真是变化无常啊,无论是害您或者是救您,只需要一点点小事。”“莫泊桑正是通过马蒂尔德的悲剧来表现人生的荒谬和残酷,表现偶然性因素对人生的影响,而贯穿其中的则是他对命运的失望和感叹。”[3]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利曾说:“如果在朝鲜战争中美国直接对中国宣战,那么我们将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就是在强调时机的重要性,任何一件事情想要成功都必须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我与地坛》里的长跑家希望以长跑改变命运却始终慢了一步,最终导致长达10年的努力付诸流水,只换来一句“要是我10年前发现你就好了”,除了苦笑外还能说什么?面对人生中种种无法把握的轨迹,很多人,很多事,错过了亦是无可奈何。虽然也曾痛心疾首,但心底始终明白,没有什么如果,这是命运的选择。《我与地坛》“以睿智的言辞、质朴的风格、悲悯的文字讲述了生命的虚无、生活的苦难、人生的无奈”[4]。
但是,平淡地看待生活并不等于不努力、不奋斗,面对人生无奈与命运无常,史铁生依靠自己的奋斗走出了一条极为精彩的创作之路。“《我与地坛》中史铁生的人生观都给予人们如下启示——要敢于面对坎坷,直视苦难,永不言弃,懂得感恩,要坚强,等等”[5]。史铁生作为生活的勇者,即便是瘫痪也在努力创作,就像《我与地坛》中那个长跑家一样,即使每一次都与机会擦肩而过但仍然一直奔跑直到最终的平静;就像那位中年女工程师一样,始终朴素并优雅地穿过地坛的林荫小道;就像在地坛里散步的那对老夫妇一样,坚持15年如一日的漫步堪称最浪漫的事。“史铁生认为带给残缺者的并非完全是灾难,因为在某种情况下,残缺对残缺者而言可能是一种财富”[6]。外逆横来,淡然处之,生活的勇者从不为已经发生的懊恼,而是尽力争取当下的幸福。
三、结语
对于一位“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人来说,史铁生的作品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并不激烈,既能够保持不伤痛、不气馁的平常心态,又能够拥有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斗争精神,平淡与坚强、苦痛与辉煌,残缺的身体与强大的内心,史铁生一直在诠释着苦难生活里生命的尊严。“史铁生的生命观并不是消极的宿命论,而是对生死冷静观照后的理性认知,是经历了苦难以后的快慰的觉醒,……是和生命本身一场真诚的拥抱,一场苦恋”[7]。《我与地坛》始终用最平淡的文字描述着不平凡的人生,接受苦难,同时体现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周亚利.静静地与上帝相遇——浅谈《我与地坛》中史铁生面对苦难的精神审美[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12):86.
[2]毛本栋.《我与地坛》:荒园中的精神供养[J].杂文月刊(原创版),2016,(2):56.
[3]张晋.命运是双看不见的手——莫泊桑《项链》深层主题探析[J].作家,2012,(9):103.
[4]管青峰.从《我与地坛》看生命的价值与终极意义[J].作家,2015,(22):23.
[5]王树君.母爱的另一种诠释——以《我与地坛》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5,(9):14.
[6]周阳.论《我与地坛》的生命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6,(5):42.
[7]匡海霞.废弃与高歌——解读《我与地坛》中的生命意识[J].中学语文,2010.(18):90.
基金项目:2014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
D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