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计时工具
2024-05-15
明代后期,西方的钟表才传入中国。那么,在钟表传入中国前,古人靠什么来掌握时间呢?
聪明的古人发明了很多计时工具,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圭表和日晷都靠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间。古人发现随着太阳东升西落,物体的影子也会发生移动、变化,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他们就立杆测影,通过测量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时间。
用圭表测量时间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方法。圭表由圭、表组成。表是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圭是测定表影长度和方向的刻板。古人把表垂直立在地上,通过太阳光的照射,表影的长度和方向会发生变化,古人就用圭测量表影的长度和变化来确定时辰。后来古人在实践中还发现,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时最短,一年中夏至日的正午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表影最长。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根据圭表的長期记录,定出一年为365.25天。圭表对我国农牧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日晷起源于圭表,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这个圆盘两面都有刻度,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代表了现在的两个小时。利用日晷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已被人类延用达几千年之久,它不仅已经可以精确到一天的具体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但它也有显而易见的缺点,那就是必须需要有太阳,夜晚和阴雨天则不能用。难道夜晚和阴雨天就不计时了吗?那多不方便呀!所以古人还发明了漏刻。
漏刻又称水钟,它的年龄比我们华夏民族5000岁的年龄还要大,6000年前它就在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产生了。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一般是用铜制成,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古人往往把一天划为一百刻。使用时把水注入漏壶内,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流到水壶下放置的容器中,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随着箭壶内收集的水逐渐增多,木块托着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
因为冬天水易结冰的原因,古人又用沙子来代替水,所以又有沙漏计时。刻漏划分时间的新方法,不但便利农业的操作,而且还应用于社会各方面。
古人象天法地,其具有的无穷智慧有时候甚至超出我们的想象,从一个个小小的计时工具就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