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策略
2024-05-14郭颖
郭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小學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习科目,是培养学生各项素质的重要载体。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板块,教师应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展开深入探究。为了活化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结构,教师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营造温馨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学生应在阅读课堂上展开深入思考,体会语文学科的魅力与价值,在基础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自主探究,在熟悉的环境下培养其发散思维,使其进入阅读情境独立思考,有效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学习任务。教师可结合多媒体创设阅读情境,充分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巧用信息技术集中其课堂注意力,开展拓展性阅读学习活动,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冀中地道战》一课时,抗日战争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铭记在心,而抗战精神给中华儿女带来了持续性的影响,很多学生以前听说过地道战,但并不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战略意义。基于此,教师借助多媒体构建阅读课堂,要求学生在生动的影像资料中展开自主学习。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影视资料,拓展课外资源,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将文字描写的内容与生动的画面情境联系在一起,打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进入情境并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内涵。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帮助其深入阅读文章内容,在积累丰富诗句的基础上,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且社会经验不足,面对单一的文字信息,情感认知并不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搭建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在不同的文本中感受作者思想情感的差异性,将教学内容以丰富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而有效提高阅读学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开阔学生阅读视野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在阅读课堂中采用口述讲解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在阅读课堂很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利于其阅读兴趣的培养。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巧用信息技术可以打造生动具体的学习环境,在调动学生视听体验的同时感受阅读课堂的丰富性。在阅读课堂中,教师通过播放生动的视频资料,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可以使其在阅读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在教学形式上获得了突破,有效拓展了语文课堂的教学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也在教学资源方面进行了补充,充分锻炼学生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为培养其综合素质奠定了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为了提高阅读课堂的吸引力,教师提前通过网络技术搜集了一些大自然的声音,在课堂利用多媒体播放虫鸣鸟叫之声,鼓励学生结合这些声音展开想象。为了突出阅读主题,教师为学生单独播放蟋蟀的叫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索,有效引发情感共鸣,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巧设疑问,使学生通过问题驱动自主阅读,然后概括蟋蟀住宅的特点。教师运用视频、动画等不同的方式讲解蟋蟀选址和挖掘住宅的过程,借助动态阅读资源的呈现,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进而在阅读中感受蟋蟀吃苦耐劳、随遇而安的精神品质。教师在课堂融合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教学资源,以不同视角打造多元化的阅读学习环境,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推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信息技术突破阅读重难点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地构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结构,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完善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提升其各项素质。在教学前,教师要先分析阅读材料,了解阅读文本中的重难点,在阅读难点部分时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学习趣味性,全面激活阅读课堂的活力。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梳理文章的基本结构与写作顺序。在阅读中掌握人与地球的关系是重点内容,地球在科学视角下的三维空间中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在脑海中会联想到世界地图和地球仪,但这些想象很难帮助他们获得思维突破,这是阅读学习的难点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结合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在课堂上呈现相关的教学资料,帮助学生以科学视角分析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不可再生资源,结合文中描述突出文章主旨。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填写表格,在这张表格的帮助下学生的阅读更具针对性。学生阅读并填写表格后,教师可以再播放一些地球视频资料,使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特征,提升其思维能力,实现对其阅读潜能的激发。
四、应用信息技术建设阅读交流平台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除了导入丰富的阅读资源外,还应组织学生展开沟通交流,打造开放共享的学习空间,提升他们的整体学习水平。人工智能的投入为学生的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教师应深入探索共享交流平台的搭建策略,让学生合作探讨具体的阅读内容,有效提升他们对阅读文本的感悟,进而培养其阅读评价能力。
例如,在教学《军神》一课时,学生从字面上很难通过标题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内涵。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他们基本了解了该文描述了德国医生沃克与病人之间发生的故事,病人的举动震撼了医生的内心。虽然文本的故事内容描述得比较简单,但很多细节却耐人寻味,值得学生在阅读中交流讨论。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背景下,积极搭建阅读交流平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的不同方式展开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深入思考。一个学生提问:“医生为什么能准确地看出刘大川是一名军人?”,其他学生结合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在阅读中寻找文中的线索,如“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这段描述实际上从侧面揭示了问题的答案。当然也有学生认为仅仅凭这一点恐怕无法做出精准的判断,想必医生在与病人接触时也通过他的外貌、着装进行了不同视角的观察和判断。学生的不同表达充分反映出他们在阅读中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在阅读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有效启发他们的学科思维,使其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抓住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拓展互动空间,积极搭建阅读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要准确把握其内涵,激发学生的语言情感,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能力,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通过阅读提升语言组织能力,在信息教学环境下提高其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搭建多元化教学结构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