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实困境与上海路径
2024-05-14胡兰
作者简介
胡兰(1983- ),女,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职业与成人教育评估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评估(上海,200031)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特色基础教育学体系研究”(22JJD880019),主持人:程亮
摘 要 高质量教育评估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实践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是以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直接要求。为有效解决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什么”“怎么评”“评价结果怎么用”等关键问题,上海树立新的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总体评价观,研制了彰显职业教育特点、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构建多主体写实记录评价、纪实报告全面呈现的学生评价模式,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全过程常态实施的区域性学生评价运行机制,开发具有综合功能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经多年实践探索,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能力普遍大幅提升;教师潜心育人、因材施教的教学氛围越来越浓厚;职业学校内在发展动力得到提升,有效推动高招制度改革,促进了职业教育和市场供需适配。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09-0068-0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1]。近年来,高质量教育评估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改革学生评价作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任,开展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是以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直接要求。为有效解决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什么”“怎么评”“评价结果怎么用”等现实困境,上海市将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作为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经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上海路径,为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支撑,为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实困境
如果从2001年正式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算起,高中学段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实践已20年有余。与政策的强烈呼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与突破[2]。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领域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论是研究还是实践都更少。在中国知网上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主题进行检索,得到2180条检索结果,其中职业教育的检索结果为281条(截至2023年)。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主要在意义、价值讨论上,部分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及评价方案与标准的研究,大多以宏观、笼统的概述居多[3]。当前,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方面。
(一)评价内容偏狭:过于偏重学业成绩,“唯分数论”不利于中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评什么”是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首要问题。由于长期受普通教育学生评价的影响,传统的中职学生评价重单一智育、轻多元智能,重分数、轻综合素养,重共性发展、轻个性发展。过度关注“智力素质”,对身心素质、创新素质,以及影响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素质关注不够[4],忽视难以量化的道德人格层面的素质以及职业能力素质等。这种“唯分数论”“唯知识论”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多样成才,也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评价方式简单:以考试为主,忽视中职学生成长的过程性评价
“怎么评”是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问题。传统中职学生评价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倾向于简单地采用考试手段(含证书),对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和各个发展阶段关注少。以现有多数地方职教的招生考试为例,对中职学生升学等的招录方式与普通教育系统趋同,采用的多是传统的文化科目考试方式,录取依据也多是文化科目考试成绩,没有将学生技术技能等素养作为职业院校招录的重要依据,没有体现出职教类型特点,影响了职业院校招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评价主体单一:缺少行业企业等社会参与,不利于社会综合选拔人才
“谁来评”也是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怎么评”问题的一部分。传统中职学生评价主体单一,一般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负担重”的呼声此起彼伏,甚至引发诸如消极应付、突击操作、虚报材料、千人一面等问题[5]。甚至还有将教师窄化为班主任的情况,评价均由班主任“承包”,班主任的工作負荷超重,而其他学科教师或管理人员则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被“边缘化”[6]。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学生、行业企业等,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评价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全面科学地评价中职学生,也会造成评价实施困难度加大。
(四)评价功能窄化:注重评价的鉴定功能,忽视评价的改进、激励等多重功能发挥
“评价结果怎么用”是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受传统学生评价强调甄别、选拔功能的长期影响,以及评价结果使用的单一性和封闭性,中职学生评价功能单一,多局限于鉴定功能,轻改进与发展,容易简单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造成“分分必较”,远离了“育人”本质。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和改进等多重功能发挥不足,不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学校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育教学。
中职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其综合素质评价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学生群体的评价体系,需要从问题入手,深入研究构建能够解决现实问题且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独特评价体系。
二、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上海路径
2014年,上海启动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同步开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当地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针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系统研究、整体设计、多方论证等综合施策,提出了区域方案,启动了改革探索。2016年,在前期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上海在全市层面铺开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按照国家部署,在市教委的统筹下,立足“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引导学校回归育人本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的育人制度体系。
(一)树立了“一核心两维度”的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总体评价观
评价观事关评价实施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根本上是服务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因此须以正确的人才观和育人观为指导。上海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结合中职学生特点,紧紧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德技并修、“五育并举”和全面而有個性地发展等育人理念落地生根,创新形成了“一核心两维度”的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总体评价观。其“核心”指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以基于类型教育特征的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学校和社会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人才观。“横向维度”建构多部门协同、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评价理念和路径。“纵向维度”将学校、学校主管部门(区、行业)、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等信息采集验证形成闭环。
(二)多元利益相关方共同设计彰显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研制科学的评价指标框架,上海紧扣职业教育特点,广泛采纳职业教育多元利益相关方的意见,组建由教育行政部门、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学生和学生家长等多元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指标体系研制组。研制过程中,上海市特别重视发挥行业企业评价主体作用,将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作为评价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其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道德与公民素养、技能与学习素养、运动与身心健康、审美与艺术素养、劳动与职业素养五大模块二十二项指标,外加一项自选特色指标[7][8]。五大模块对应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其中:道德与公民素养模块主要反映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的情况,重点记录学生参与党团等德育活动、国防民防等情况,共六项;技能与学习素养模块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专业技能情况,重点记录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相关课程及实习(实训)成绩,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等情况,共五项;运动与身心健康模块主要反映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特长项目,重点记录学生体育素养测评结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体育特长项目、体育比赛项目等情况,共四项;审美与艺术素养模块主要反映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记录学生对艺术的欣赏与表现能力、艺术比赛项目、艺术特长项目、参加学生艺术团队等情况,共三项;劳动与职业素养模块主要反映学生的劳动认知、劳动态度和劳动能力,重点记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参与和表现等情况,共四项。此外,设置学校特色指标由学校自行选择并经市级评审通过后进入评价平台,在五大基本模块基础上,给予学校和学生展示个性特点的空间。上海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该指标体系兼顾了与同年段高中学生的共性,军事训练、国家体质检测等指标内容与高中学生基本保持一致。同时,这一指标体系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突出学生的职业志向,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的表现,以及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其全方位反映学生实际发展状况,突出品德修养评价,将体育、美育、劳育与智育并重,改变了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顽疾。同时,基于表现性评价理念,以学生优势和特性记录为主要内容,促进学生在优势领域充分发展,达成个性化成长与多样化成才目标,将平面的中职学生个体丰富为立体的个体。
指标模块 重点内容 记录评价要点
一、道德与公民素养 爱党爱国
理想信念
诚实守信
仁爱友善
责任义务
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 1.军事训练
2.国防民防活动
3.党团等德育活动
4.参与社团活动
5.先进荣誉称号
6.违纪违规
二、技能与学业素养 兴趣态度
方法习惯
知识技能
问题解决 1.公共基础/专业课程学习
2.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证书
3.专业证书获得情况
4.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表现
5.双创与科技活动情况
三、运动与身心健康 健康生活方式
体育锻炼习惯
身体机能
运动技能 1.体育素养/体质测评
2.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情况
3.体育特长
4.体育比赛
四、审美与艺术素养 艺术欣赏
艺术表现
艺术素质 1.艺术比赛
2.艺术特长
3.参加艺术团队情况
五、劳动与职业素养 劳动认识
劳动态度
劳动能力
职业素养
职业精神 1.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
2.参加日常生活劳动
3.参加生产劳动
4.获得的表彰
学校特色指标
图1 上海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三)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积极探索“四个评价”改革
评价方式改革直接影响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为扭转传统学生评价中评价方式单一,过度强调结果评价等弊端,上海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客观记录、全面评价,强调过程、多元发展为基本评价原则,探索“四个评价”,即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评价、增值评价。其基于广泛的日常信息收集,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较好地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一是多元主体常态化实时采集学生日常数据,客观记录和写实性描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周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和典型事例,突出学生成长过程中各项活动参与情况,强化过程评价,实现从单次考试评价变为全过程成长性评价。二是将学生成长全过程与阶段性结果结合,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结果评价,实现从单纯评价学生学习结果到评价学生学习结果与记录学生成长发展状态有机结合。三是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评价学生综合表现,实施综合评价,展现学生成长发展全貌,实现从片面注重分数的评价走向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四是运用大数据优势,实施横向比较与纵向发展结合的增值评价。同时,整个评价过程改变传统学生评价过分依賴定量评价的不足,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既如实记录学生学业成绩等定量信息,也充分展示学生在社会实践、技能学习等方面实况和体会。
(四)构建多主体写实记录评价、纪实报告全面呈现的学生评价模式
评价模式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对评价的概念、功能、基本范围、内容、过程和程序的规定。上海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在发展性评价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多元主体参与,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多维度、全过程实时记录和评价,并采用纪实报告全面呈现的评价模式。
多主体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学生、学生家长和实习实训单位等。上海市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特别突出行业企业有效参与,重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实现了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有机统一,个体评价和多部门协调联动的有机统一,把“三全育人”落到实处。上海市突破传统范式,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方法,通过信息化赋能,打造智能化平台,采用写实性记录的形式,实现常态化实施评价,达成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统一,阶段性鉴定和实时诊断改进的统一,变一元为多元,变主观为客观,变一时为日常,变零散为系统。采用纪实报告的形式,从基本信息、自我介绍、德智体美劳状况、自我评价、班主任/带教师傅总评等方面,全面呈现学生成长发展全过程、全面貌和多样化个性。
(五)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全过程常态实施的区域性学生评价运行机制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综合性的整体素质评价,涉及面广,要考虑的要素多,受关注程度高,评价本身复杂程度高。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决定了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难度进一步叠加。实践也表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设计易实施难。具体操作的组织开展如果不能协调多方,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会造成评价难以有序、持续、有效地实施,评价无法取得实效,甚至偏离评价目标。
上海市把复杂的区域性学生评价工作体系化、程序化、高效化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取得实效,达成评价目标的有效保障。上海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形成了多部门协调配合、全过程常态实施的区域性评价运行机制。上海市实行市、区/行业、学校三级管理制度,建立多部门多主体协调配合、职责明确的组织管理体系。市级层面成立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处室、相关单位以及学校代表组成。其中,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处室包括市教委职教处、德育处、体卫艺科处、学生处、信息化处等,相关单位包括市教育评估院、市学生事务中心、市教育考试院等。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落实全市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另外,为了便于学校之间合作、互促,成立学校评价协作组,将全市所有中职校分成若干个协作小组,每组设立组长,负责牵头推进组内的培训、交流、研讨、评价等工作开展。在上述组织架构之上,建立严密的信息确认、信誉等级、公示与举报投诉等保障制度,保障评价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实施。
(六)开发具有综合功能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
信息时代大数据技术与理念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并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评价的客观性问题,可以“基于广泛的日常信息收集,通过一定的算法形成招生考试所关注的综合素质的价值判断,就可以构建一个具有客观公信力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解决长期困扰综合素质评价的难题”[9]。
上海组织力量开发了安全性高、运行顺畅、使用便捷、功能强大的评价信息管理平台,成为顺利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平台可供学生(学生家长)、职业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实习企业相关负责人,以及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多元主体实时填报,确保了信息采集的实时性,减少了数据获取的人为干预。平台实行严格的用户管理、信息进出管理、申诉管理等制度,确保学生信息安全。平台与上海市学生学籍库等资源实时对接,实现数据共享,避免了信息孤岛。市级及以上数据由相关市级职能部门统一导入,所有数据均进行公示、确认,构建了基于诚信的管理体系,保证了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平台实现伴随式、嵌入式自动评价,自动生成学生个人评价纪实报告和市、区/行业、学校三级学生质量分析报告与分类统计报告等,保证了结果的客观性。
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赋能,评价信息平台在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多维运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评价结果以纪实报告形式呈现,信息全面、客观、生动,配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图示、画像,为学生、中职校、高校、用人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等提供真实客观、立体生动的学生评价结果。上述各主体可实现随时查阅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分析、区域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析等。高校和用人单位还可以根据招录需求,用不同的筛选条件,快速便捷地挑选学校和单位所需要的学生。这种结果的呈现方式和多维运用,避免了简单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实现了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和改进等多重功能得到了较好体现。
三、高質量发展视域下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效果
上海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2016年开始实施,覆盖全市所有72所中职学校,参与记录评价的学生近20万人,生成学生纪实报告近12万份,推广至31所高校使用,辐射新疆、西藏、青海、贵州、云南5个西部省(自治区)近万名学生。经过大量的实践运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能力普遍大幅提升
学生参与记录和评价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良好氛围和意识逐步形成,综合素质普遍提高。涌现了一批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学生典型,如世界技能大赛中上海中职生累计荣获4枚金牌及多枚奖牌,2017年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上海中职学生获奖比例逐年提高,从2018年的77.6%提高至2021年的92.5%。
(二)教师潜心育人、因材施教的教学氛围越来越浓厚
通过多年来的逐步有序推进,教师对综合素质评价从陌生到熟悉,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研究,从跟着一个一个的项目跑到更加重视课堂教学,从重视分数和证书到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日常,职业学校教师静心课堂、潜心研究,形成了因材施教的氛围并越来越浓厚。
(三)职业学校更加关注学生质量,内在发展动力得到提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评价与学校日常的管理紧密结合,将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学校发展政策经费等倾斜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挂钩,一方面强制性地规范了学校的日常管理,一方面也有效引导了学校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核心的育人理念和行为范式形成。这种引导和转变,能有效激发学校自主性,内在发展动力得以提升,学校高质量持续发展力显现。
(四)高校招生录取更加科学便利,有效推动高招制度改革
推动高招制度改革是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运用的重要维度。自2018年首届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学生毕业以来,上海共有包括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在内的31所高校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作为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录取了近6万名学生,有效推动了高招制度改革。
(五)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更加有效快捷,促进教育和市场供需适配
上海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校推荐就业、用人单位招聘和录用等环节的重要参考,上海、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企事业单位招录了几万名上海中职毕业生,提升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匹配度。
四、结论与展望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必要举措,上海在探索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面对社会快速变化,未来还需要在两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研究。当前,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随着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和深度。从理论的角度正本清源,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上不断地实践探索,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良性互动,促使综合素质评价为服务中职学生个体发展与响应教育评价改革贡献独有的力量[10]。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治理能力建设。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主体协同配合,因此需要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管理者、职业院校的校长、职业院校一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行业企业相关人员的评价素养。通过不断更新他们的学生评价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评价导向,营造更加良好的学生评价社会支持环境等途径,更好地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李伟涛.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N].中国教育报,2021-3-10(2).
[2]罗祖兵.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审思与重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3][4]方健华.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5]潘正凯.综合素质评价中“教师负担重”难题的破解之道[J].基础教育课程,2022(7):21-27.
[6][10]刘志军,袁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J].中国考试,2021(12):32-38.
[7]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Z].沪教委职[2015]35号,2015-9-29.
[8]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Z].沪教委规[2021]5号,2021-7-1.
[9]张治.大数据背景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Realistic Dilemma and Shanghai Paths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u Lan
Abstract High-quality education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high-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Exploring and practic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s a practical requirement of education reform with quality education as the core,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with systematic cultivation and diverse talents as the core, and a direct requirement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examination and enrollment system. To effectively address key issues such as “what to evaluate”, “how to evaluate” and “how to use evaluation results” in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 Shanghai has established a new overall evaluation concept for teaching qualit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has develope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at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s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fitness, aesthetics and labor skills. Multiple evaluation methods have been comprehensively used to construct a student evaluation model that involves multiple subjects, realistic records and a comprehensive presentation of documentary reports to establish a regional student evalu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that coordinates and cooperates with multiple departments and implements the entire process normally, and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evaluat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with comprehensive functions. After years of practical exploration,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ir ability for self-management and self-development. The teaching atmosphere of teachers dedicating themselves to educating and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is becoming stronger, and the internal development motivation of vocational schools has been enhanced. This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reform of the high admission system and promoted the adapt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 evaluation;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uthor Hu Lan, assistant researcher of Shanghai Education Evaluation Institute (Shanghai 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