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解这些,为心“减负”

2024-05-13项艺

检察风云 2024年7期
关键词:减负咨询师来访者

项艺

“精神内耗”一词成流行,相关网络视频播放量高达1.4亿。现实世界日新月异,人们的精神世界也随之高速运转,“内耗”就此产生。在无数个失眠的夜晚,“如何消除精神内耗”成了现代人手机搜索栏上的热门词条。

《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的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者的自我评估中,仅有36%的人认为自己心理状态良好;在认为自己心理状态较差的人中,抑郁检出率为45.1%。如何为心理“减负”,成了不少人关注的话题。

心理健康关注度提高

对比十年间的数据,在2019至2021年间有94%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很重要,对比2008年提高了6.1%。截至2023年6月,“心理健康”相关话题的微博讨论量已超1亿,“心理”已经成为人们最关注健康状况的第2位。一连串上涨的数据表示着民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正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心理健康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寻求专业帮助。除了部分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人会选择直接就医,也有不少出现情绪问题的“轻症患者”选择通过心理咨询来进行情绪调节。

提到心理咨询,不少人脑海中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一个静谧的空间,一把舒适的座椅,一位语调轻柔的“医生”。这样的印象大多来源于影视作品,实际走进医院,会发现现实与想象相去甚远。这是因为影视剧场景中的“医生”多为心理咨询师,而医院里为病人诊断的通常是精神科医生,这是两个不同的职业。

通俗来说,当出现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症等,精神科医生能够对此做出诊断,通过开具药物或物理治疗的形式来缓解病患的情况。如果出现相对较轻的精神问题,如焦虑情绪、情绪障碍等等,则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进行初步的心理治疗。这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疾病往往具有较高的共病率,这就需要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咨询师同时介入。两者不可互相替代,必要时还需互相协作。

目前,获取心理咨询服务的主要渠道有以下两种:一是前往开设心理科的医院就医;二是通过具有商业性质的平台来寻找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成了新选择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无暇前往医院挂号就医,受空间时间限制较小的心理咨询成了他们的选择。打开生活类App,输入“心理咨询”,便可在附近找到3天内可预约的线下工作室;线上心理咨询更是触手可得,只要下载App,各类信息一目了然。

无论线下工作室还是线上App,通常都会向来访者介绍心理咨询师的履历,包括从业年限、过往经历、擅長领域等。根据咨询师的经验以及咨询时长的不同,价格也随之产生浮动,一小时的咨询价格通常在300—1000元不等,资历深厚的咨询师收费还会在此基础上有所上涨。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是否价格越高的咨询师,咨询质量越有保障?其实不然,随着市场需求的上涨与各界资源的涌入,瞄准消费者口袋的“套路”也在增加。

各类证书看花眼,咨询师应该怎么选?2017年9月12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中已经取消心理咨询师这一类目,这代表着心理咨询师就此成为非准入行业,即从事该行业不强制性要求持有国家认定的从业资格证书。那么市场上的各式证书是否还有含金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拥有证书代表的是持证人受过相关技能的培训,通过了发证单位的考核,这并不能说明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能力高低。想要找到相对专业的咨询师,首先可以选择规模较大的机构与平台,他们通常会对挂靠旗下的咨询师进行初步的筛选。另外还可以从咨询师的学习背景、从业经历以及案例积量累来综合考量。不少机构与平台会在心理咨询师的履历后附上以往来访者的评价以及心理咨询师之间的互评,方便消费者从更多维度了解咨询师的资质。

除了付出咨询费,还有情绪试错成本?一些体验过付费心理咨询的消费者,会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心得,其中不乏一些“避雷”攻略,他们纷纷表示“找到心理咨询师很简单,但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却很难”。通常在进行咨询前,平台或机构会对消费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再根据个体情况推荐合适的咨询师和咨询周期。不少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良好,因此接受了对方的推荐,在与推荐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后,“聊”效虽然平平,但咨询次数却被忽悠着越买越多,咨询周期存在被人为拉长的情况。消费者不光要付出时间和金钱,还会多次产生情绪上的消耗,无疑是对心理健康起到了反效果。当类似问题出现时,平台与机构的反馈与监管机制理应发挥作用,在不违反伦理的前提下,及时介入处理,确认事实情况,了解消费者的诉求并进行善后工作,同时加强对旗下咨询师的职业素养培训,长期监督并跟进整改。

当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还需寻求专业帮助

这个“坑”不能踩

前文提到心理咨询师在2017年就成为了非准入行业,但市面上夸大效果的培训广告却势头不减。 黑心培训机构为卖课,声称其证书受“国家认可”,并且“拿证即就业”,引得不少人入“坑”。央视财经曾就心理咨询行业的“山寨证书”作出过报道,起因是有心理咨询师的简历中写着“统考ACI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这样听起来“高大上”的资质要怎样才能获得呢?某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表示,交费培训就行,培训费用是3880元,授课方式为线上网课,考试通过率高达90%。在该培训机构发送的材料中,公然写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字样,而在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国外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平台”上,却查询不到与该证书相关的任何相关信息。不仅如此,登录“ACI美国认证协会”官网会发现该机构成立于科罗拉多州,网站下标注的信息却显示该机构地址在深圳。一番调查后发现,原来这唬人的证书,每本的成本还不到100元。

当培训市场被黑心商人当作圈钱的“镰刀”,门外汉就成了待割的“韭菜”,而消费者则沦为了刀锋下的“牺牲品”。有消费者表示自己曾因情感问题而产生了失眠、焦虑的问题,便在网上找了一家心理咨询工作室,对方听了他的情况后先是表示问题可以解决,但话锋一转就开始推销起各式套餐,用“断联修复”“挽回TA的心”等听起来与心理咨询毫不相关的夸张话术让消费者掏空荷包。更有所谓“咨询师”在推销不成后,拿出与消费者的咨询录音与聊天记录,扬言不继续付费就要将这些隐私曝光。

心理咨询师是一个高度依赖职业伦理和行业自律的职业,为来访者提供帮助是最基本的职能。对于来访者隐私的保护,如何进行情绪疏导,给出有效的建议,每一环节都举重若轻。若是未经过专业且系统的培训直接上岗,这对来访者无疑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钟杰曾在采访中表示:在一些国家,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准入、职业培训、执业资质、从业伦理规范等均有立法确认,专业服务机构的管理也有具体的规定或标准。我国在这几个方面尚无国家层面的统一标准,也缺乏行业协会的管理。因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可能造成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2021年,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正式设立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其主要职责包括推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师资队伍,组织开展相关业务培训等。

未来,全国心理服务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的管理机制,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培养、职业伦理监管等相关标准亟待完善健全。让专业的人为有需求的人提供帮助,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减负咨询师来访者
无为而无不为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请移走麻木对我的伤害(下篇)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心理咨询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