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的张力
2024-05-13华伟臣
华伟臣
叙事视角指一部作品看世界的眼光和角度。视角是语言的透视镜,是文字的过滤网,是作者把他体验到的世界转化为语言叙事世界的基本角度,也是读者进入这个语言叙事世界,打开作者心灵窗扉的钥匙。
写作中巧用视角古已有之。《春秋》有“陨石于宋五”:先听到声音,一看才知道陨落的是石头;经过勘查,知道陨石落在宋地;仔细数一数,陨石是五颗。短短五个字,表达了听、视、察、数四个认知顺序,这是由人观察天象的视角。
视角的张力表现得比较突出的,是在小说这类虚构叙事作品中。有时一个精心安排的视角,会起到石破天惊的审美效果。《水浒传》写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只见”是公人的视角,由于树林茂密,公人首先听到声音,接着看见铁禅杖打飞水火棍,最后看到跳出来的胖和尚。这一特殊视角增加了情节变化的突然性和刺激性。
视角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是指叙述者对所有的线索、结局都了如指掌,可以全方位地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因果关系。传统小说较多采用全知视角。有限视角是指叙述者的视角限制在某一方面,以第一人称亲历者身份叙述。有限视角的好处是亲切真实,能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給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不足是内容受到一定限制,如《儒林外史》。
高明的作者,为了表现的需要,会进行视角的转换。《祝福》的开头、结尾,写“我”回到阔别五年的鲁镇的见闻和心境,采用的是有限视角。第一人称的视角和特定的身份相结合,使作品的叙事更有张力。但中间回想祥林嫂的境遇部分,第一人称的“我”退隐,叙述主体变成一个不具名的、熟悉祥林嫂身世的“鲁镇人”,叙事视角变成全知视角,以便对祥林嫂的细节描写更符合逻辑。
视角往往具有不明言却又无处不在的普泛性,假如你带着视角意识去阅读、创作作品,便能感受到视角无处不在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