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厘清材料内部关联,关注写作限定条件

2024-05-13文心全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萤火高三时代

文心全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材料二: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热风》

以上两则材料富含人生哲理。步入高三的你,对此有何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津】

审题是写作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必须认真审视命题者所给的材料。一般来说,两则材料之间可能呈现并列、主次、层进、对立等关系,而分析每则材料内部的层次关系是抓住材料核心内容的关键。材料一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指出人知晓自我软弱仍不进取,反而自暴自弃的现实。第二句指出软弱的后果:无法自立,落后时代,最终消亡于世。材料一用因果关系表达了软弱的害处。材料二,鲁迅指出青年人应该摒除软弱,积极向上,敢于干事,敢于发声,奉献自己的光与热,引领时代。两则材料呈现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因此,在审题立意时不能偏颇、只顾其一,应综合考量两则材料。

当然,我们在关注材料的同时,不要无视“步入高三的你,对此有何感悟与思考”这句话的存在。这句话是本次作文的“写作指令”。写作指令一般限定了写作主体、对象特点、写作语境、社会时代特点等。其中“步入高三的你”,限定写作主体,在写作时应以高三学生的视角去看待“软弱”与“向上”的关系,而不能扩大到大众身份去谈这个问题。

阅卷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些问题:立意有偏差,有以材料二而延伸到论述中国革命发展历程的,有大篇幅描述自己或他人高三生活的,有脱离对“软弱”“抗争”的分析,转而论述青年如何成长的;或将核心词“软弱”偷换为“懒惰”“卑微”等;盲目堆砌素材,缺少合理分析;论证结构模糊,不成体系,往往是随性而为,写到哪里算哪里。

参考立意:

1.正视弱点,选择向上。

2.拒绝自暴自弃,向上才能成长。

3.变弱点为起点,大步向上。

【佳作展示】

佳作?

溺亡于人生软肋,涅槃以萤火信念

◎方 晗

浙江省浦江中学高三(8)班

沉溺、下坠,跌入不见底的沼泽。

污泥的气息俘获了自尊,替代了热血,排斥了信念。透过泥淖,我是否还能摆脱软弱所带给我的禁锢,在灵魂深处站稳脚跟?

跌落沼泽,或许麻痹信仰,才能不为沉沦所伤。下坠,直至被最卑劣肮脏的泥摁倒在比地更低的尘埃里。

窒息中猛然睁开双眼,灰烬深处尚有萤火微弱的光亮。忽而想起《热风》有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我好像不得不拼命,去摆脱时代的沼泽,避免被吞噬掉最后的意志。抬手、抚额、侧目、唏嘘、叹息,昏暗的中国近代史、愚昧的封建统治者、“吃人”的陋习旧礼教,画面如走马灯一般衔接成羊肠回廊……穿梭其间,似有呐喊声响起。

还能再苏醒吗?未泯的信念还能否撑开将阖的眼皮?内心的坚守还能否救下自己的灵魂?挣脱泥泞的枷锁,眼底的微光终将引燃心灵。萤火四起,抖落了污浊尘埃,将点燃最缄默的夜晚,化作烈焰升腾,在炽热空气里爆鸣。

可曾记得那场五四运动的春雷?如若四萬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时隔百年,当人们再度提起五四运动,依旧会感慨青年的一腔热血汇成点点萤火照亮中国。它理应被国人铭记于心:“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满身的泥泞,不是放纵软弱的理由。因为我们都是泥泞的孩子,必须接受不堪,才能立身于灵魂之云端,燃起赤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燃烧吧,用依稀存于心底的萤火信念点燃这满身热血,在火光里涅槃,而不在软弱中沉溺。林清玄先生曾言:“只要生命不被消减,一颗热烈的灵魂也就有可能在最阴暗的墙角燃出耀目的光芒。”若是以这血肉之躯燃烧生命,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即使在无尽的深渊中,萤火亦有燎原之势。

是黑夜赋予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所以我们用它寻找光明,即使是最微弱的萤火,亦不言弃。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汇聚光明是为了照亮千千万万人的未来。青年自是灵魂深处的萤火,扬而不傲,内敛、融达,是对中华文明昂扬的自信。这萤火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终将成为绵延烈火,也终会点亮时代。

每个人的参与和行动,终将汇成大时代的洪流。每个人都去奋斗,每个人都去开路,即便是天堑也可变为通途。每个人内心的气焰如射金乌的箭,早已扣在弓弦上,蓄势待发。

若前方大雾茫茫,便借黄帝飞鸢为旗;若前方东海浩荡,便同哪吒脚踏金轮,使七尺红绫击排空巨浪。这萤火之志,我辈率先燃起。

我辈已亭亭,无忧亦无惧,如一簇火焰,在灵魂深处站立。

【点评】 文章采用“意识流”的方式诠释了“我”对软弱与抗争的看法。开头前三段以冷静的笔触,形象地展现了深处软弱的内心状态,给人触动与思考。第四、五段回顾近代史的软弱表现,在设问中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信念。第六、七段从五四运动青年的勇于抗争切入,论述了作为个体的“人”应该发热、发光,积极向上。文章最后呼吁每个人都应在时代的洪流中奋起,实现自我价值。

文章大气中显细腻、激越中显沉稳,语言凝练,思路清晰,充分表达了人面对软弱时的反思、改变以及奋起拼搏的逻辑,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

佳作?

拒绝自甘堕落,“向上”成就自我

◎黄晨楠

浙江省浦江中学高三(1)班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当今时代风云激荡,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当以青年之姿态彰显时代风范,承担社会责任,拒绝堕落,奋发向上。

奋楫向上,恰似攀凌绝顶,没有捷径。回首过往,星燧贸迁,于时代嬗变里,多少仁人志士以“向上”之心谱写人生华章。君不见,身处腐朽没落、列强环伺的晚清时代,王国维不曾自轻自弃,而是于兵荒马乱中守正创新,把握人生要义;梭罗远离尘嚣,亲近自然,在瓦尔登湖畔叩问生命,于宁静和谐里超脱自我;叶嘉莹转蓬万里,情牵华夏,以“未应磨染是初心”之精神,直面现实重重困难,步履坚定,为中国古典文学赓续诗篇……正如鲁迅先生在《热风》中所言:“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辈青年志在奋楫向上,哪怕只有晨光之熹微,亦要增色浩荡山河。

然而,在受“摆烂”“躺平”之风影响的当下,部分青年却似米兰·昆德拉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所描写的“软弱者”。他们束缚于学业重担、生活压力中,在苦苦挣扎后选择下沉、自溺。他们抛下志趣与灵魂,一味追求所谓“心之所向”,自甘堕落,终沦为闻一多先生笔下的“一沟绝望的死水”,任清风吹拂也泛不起半点涟漪。

在时代前行的滚滚洪流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所以纵使身处逆境,我们也不能放任自流。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挣脱泥潭,绝地反击。桑南才,身处深山僻境却并不失意自馁,四百多公里深山邮路,一走就是三十多年,真正诠释了“萤烛末光,亦可增辉日月”的精神;华为面对西方国家不断的恶意打压,没有缴械投降,没有束手就擒,而是奋力拼搏,刻苦钻研,携手“鸿蒙”予以回击;再看中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人类命運共同体”的理念,为世界治理谋划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尽显大国风范。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前路漫漫,但正如富兰克林所言:“唯坚韧者始能遂其志。”我们都应效黑塞笔下的歌尔德蒙迎风破局,应人生万般坎坷,方可实现自我的真正觉醒。

求索“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之境界,立足于费尔南多·佩索阿笔下“海角与尖峰组成的世界”,我辈青年应怀奋进向上之心,拒绝自甘堕落,在时代风浪中踔厉向前,成就自我。

【点评】 文章以时代大背景起笔,表明青年人应该不断地超越自我,彰显青年人应有的姿态,强调青年人在现实生活中应拒绝堕落,奋发向上。然后以王国维、梭罗、叶嘉莹等例子从正面阐述了奋楫向上的品质,以鲁迅话语作结强化,紧凑有力。接着从反面指出部分青年的软弱表现,从而自然过渡到年轻人如何面对软弱的思考,最后用丰富的实例加以论述分析。

整篇文章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语言凝练而有气势,表达沉稳,所用论据丰富有效。合理引用名句,为文章增色,也体现了作者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猜你喜欢

萤火高三时代
萤火与共,赠我黄金钟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萤火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我把高三写成诗
月下萤火,照亮一纸寂寞
萤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