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4-05-12李小舟何颖刘宁宁

成才之路 2024年12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评价指标能力培养

李小舟 何颖 刘宁宁

摘要:理清评价课程思政建设的各项指标,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既能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明方向,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文章阐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发展状况,分析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指出整体规划评价标准、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标准、教学准备评价标准、教学实施评价标准、教学效果评价标准、考核机制评价标准是多维度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标准,旨在为高校构建多维度多指标的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指标;道德品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2-0029-04

基金项目:2021年度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程思政专项课题(编号:YGJ-SZ-2121);2022年度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编号:YGJ2216)

评价体系具有导向、调节控制和检验思政效果等作用[1],科学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能够推动课程思政质量的提升,构建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是保障课程思政提质增效的重要推动力。2021年1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通知》指出:“各高校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激励评价机制,科学评价和有效使用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亟须解决的难点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效果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指标。评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任务不仅仅是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检验,更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发展的关键。在这个背景下,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发展状况

我国课程思政建设源于2014年上海市进行的课程思政试点工作。《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并强调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该文件对课程思政建设具有指导作用,其中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与具体要求,能有力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进程。目前,我国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在课程设计与内容中,确保课程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保持学科知识传授的完整度和接受度;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主要评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促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包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在学生参与与反馈方面,考查学生参与课程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以及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反馈,主要通过调查问卷、讨论会等方式进行;在教材选用与开发上,确保选用的教材符合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或者针对具体课程开发符合要求的教材;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评估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鼓励教师参与相关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伴随着我国课程思政建设的逐步深入,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也随之开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经过全国高校教师、学生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高校课程思政评價体系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指标体系,包括课程内容的契合度、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度等。多层级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在不同方面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促使学生在课程思政中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课程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第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体系强调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仅关注学术成绩,还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等。这样的评价体系更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能培养更全面、更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第三,教师培训和评价。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建设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具备一定的评价意识和方法,主要包括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培训、评价方法与工具培训、教学设计与课程改进等。高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更好地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同时高校要建立相应的教师评价机制,鼓励和奖励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第四,社会影响力评估。一些高校将课程思政的社会影响力纳入评价体系,考查学校在社区、地区甚至国家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社会影响力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仅要关注学校内部的评价体系建设,还要考虑课程对学生、教师和社会的实际影响,这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第五,信息化手段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高校在课程思政的评价中引入了信息化手段,如使用在线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等方法,使思政教育更加深入、广泛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为评价体系的建设提供支持。

二、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价值引领

当前,各高校在不断加快课程思政建设,但是在课程思政建设发展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容易对其产生一些认知偏见[2]。例如,有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所构建的评价体系指标只强调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规定,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目标的评价,缺乏明确的价值引领。有的高校在评价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政成绩和知识掌握情况,没有将价值引领的作用融合在课堂中,忽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引领作用,无法实现科学育人的教学目标,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2.指标欠缺提炼性和规范性

有的高校在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评价指标存在表述不明确、概念模糊、内容较为笼统的现象,缺乏统一的标准。例如,有的高校在教学目标中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有的高校在教学内容中指出,要注重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专业课中。有的高校在教学效果中指出,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自身的道德情操。由此可见,各高校关于课堂思政的评价指标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导向作用,缺乏规范性,未形成科学统一的流程,制定的评价指标往往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思政的效果。

3.评价指标与课程思政目标之间缺乏对应性

教学评价是高校根据目标对教学内容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如果在评价的过程中评价指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缺乏具体的对应关系,那么就无法科学准确地进行评价。在教学环节中,课程思政的评价指标越具体、详细,与思政教育的目标之间的对应度越高,那么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就越有效。部分高校有关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指标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是否贴合教学大纲、教学方式是否新颖和教学互动是否充分等,这些评价指标并没有针对思政目标,更没有明确的思政教育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

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首先要符合导向性原则,以设置的指标作为参照物,直观地反映出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的效果等。通过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高校能够让课程思政向着正确的科学的方向进行,顺利完成培育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2.全面性原则

课程思政建设评价需要站在全局角度,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思政要素评价、课堂过程评价、课堂结果评价、教师师德师风评价和学生品德建设效果等方面。评价的指标要具有全面性,将课程思政中的各要素进行全面整合,并对每一个阶段进行全面的评价,以评估相关内容是否达到标准。

3.过程性原则

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是一种方法和手段,高校要全面系统地了解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就应让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程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要全面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让这些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4.持续性原则

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学校的具体情况持续进行调整,并根据具体的反馈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高校要根据各个学科的具体特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指标体系应全面关注学校领导、专业教师和学生,并根据学校的具体特点逐渐完善,重点关注学生正确價值观的形成。

5.可行性原则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明确每一项指标的具体内容,其内容要简单、具体和清晰,这样才能得到有效推广,并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除此之外,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具备一定的逻辑性,能够进行量化检测,对于无法量化的,应将其转变为可观测的具体行为,以此来保证各项指标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成为可行的评价标准。

四、多维度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标准

1.整体规划评价标准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标体系中要落实整体规划评价,主要包括组织领导和教学理念。在组织领导中,高校要做好制定规章制度和监督检查的工作,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规章制度,将课程思政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校要成立专门的思政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课程思政的各项工作,加强日常课程思政教育督导检查,完善相关制度文件,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使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得到有效保障。高校领导要做好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确保学校各项思政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在教学理念中,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各类课程与思政知识相结合,构建全员参与、全科目融合的育人体系[4],强化教师的思政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2.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标准

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要重视对教师队伍的评价。首先,高校要重视岗前培训,注重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例如,邀请一些本校或外校优秀的教师开展思政专题讲座,传授思政教育经验,以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其次,高校要紧抓师德师风建设,建立相应机制,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评价。在教师考核中,不仅要将教学效果作为考核的标准,还要将师风师德纳入考核标准,定期开展教师互评、学生评教,逐渐增强教师的育人能力。再次,高校要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激励教师参与思政教学改革,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探索适合自身专业的思政教学方法。

3.教学准备评价标准

在教学准备阶段,高校教师要以课程思政为出发点,把握课程的整体设计方向,制定全面培育学生的方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方面,教师要将所传授的知识与学生的能力培养、思想价值引领结合起来,根据不同专业课的特点,有效将思政要素分解融合,形成各个阶段的育人目标。教师不能将思政内容束之高阁,更不能让思政教育停留在制定教学大纲的层面,要将思政教育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在课程思政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点,将思政元素自然恰当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其次,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系统化,要灵活,避免教条化[5]。再次,高校要完善教学资源,注重对思政教学资源的挖掘与建设。最后,高校要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

4.教学实施评价标准

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高校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将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联系起来,构建全方位的育人大平台[6]。首先,高校教师要明确教学实施的标准,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和品德塑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进而将思政育人落到实处。其次,高校要立足校园文化特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思政文化氛围,举办特色思政活动。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将思政元素穿插到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思政元素的敏感度,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再次,高校要熟悉社会环境的教育作用,将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实践中,并将社会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社会实践与学生毕业目标挂钩。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使学生在社会体验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5.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在教学评价上,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而且要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只有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首先,高校要对教师的教学成效、学生学习成效和学生实践表现等进行评价,评价要全面、具体,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在评价过程中,高校要鼓励教师之间进行互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高校教学督导小组也应定期以听课的方式,展开课程思政督导评价。高校要提倡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评估结果,将评估结果与教师的绩效挂钩[7]。其次,教师要进行跟踪评价。当学生毕业后,要追踪用人单位对学生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评价,以此来检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持续调整、改进课程思政。

6.考核机制评价标准

完善的考核机制,能够促进高校思政育人氛围的营造。因此,高校要重视考核机制中的目标导向以及激励的作用。首先,以学院或教研室为单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讨论,共同撰写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中的思政教育部分,并对思政考核机制进行完善。其次,通过设定考核奖惩标准,督促教师积极开展思政教学,真正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中。要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教师各项考核、津贴发放、职称评定的标准,并及时公示考核结果,以激励教师思政育人。要对优秀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进行表彰,以达到相互激励的目的,形成良好的思政氛围。在考核机制的双重作用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会更有动力,会从思想上更加重视课程思政,在实践中更全面地落实思政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亚伦,倪晗.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03):91-93.

[2]张东,张雯煜,张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教学评价为分析视角[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2,39(05): 112-117.

[3]谭红岩,郭源源,王娟娟.高校课程思政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改进[J].教师教育研究,2020,32(05):11-15.

[4]王岳喜.论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0(10):125-130.

[5]童洪志.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分析———基于重庆19所本科院校的調查数据[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4(05): 87-93+128.

[6]时伟,张慧芳.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标准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20(17):36-38.

[7]段云华.高校“课程思政”实效评价体系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11):105-107.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Li Xiaozhou, He Ying, Liu Ningning

(Xuzhou Engineering College, Jiangsu Province, Xuzhou 221008, China)

Abstract: Clarifying the various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onstructing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not only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in universit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y,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overall planning evaluation standards,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standards, teaching preparation evaluation standards,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tandards are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construc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y, intend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to build a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 indicator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moral qualities; ability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评价指标能力培养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