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新沂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

2024-05-10陈小玲

中国新通信 2024年2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红色文化大数据

陈小玲

摘要:大数据对红色文化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它在塑造新沂红色文化新形象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本文从新沂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角度出发,以大数据为切入点,系统的梳理出新沂红色文化的独特优势,并结合大数据对新沂红色文化未来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此外,还分析了在新沂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红色文化;传承发展

一、引言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刚刚过去,大数据时代悄然到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深刻地影响了文化事业,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些技术变革也给红色文化消费带来了新的诉求,同时也为红色文化的创新创造带来了新的挑战。红色文化浓缩了党的奋斗历史,见证了党的初心使命,铸就了党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新沂是一个经历无数次血与火淬炼的革命老区,是一座浸润红色基因的英雄之城。利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挖掘、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今日新沂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二、新沂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实践探索

新沂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这些红色资源和基因积淀深厚,拥有辉煌灿烂的革命历史,为红色基因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元素。

(一)拥有多元文化,交汇交融发展

马陵山自然风光秀丽,形胜之美称于江淮。花厅遗址被学者称为“东方的土筑金字塔”,而三仙洞则是宿北大战陈毅元帅的指挥部。这个地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相得益彰。淮海战役的首战之地窑湾古镇是运河遗珠,曾建有东陇海线上的联络枢纽——新四军窑湾联络站,见证了新四军南下北上的历史。这里融合了悠久的明清文化、漕运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从马陵古战场到宿北大战遗址,从三仙洞、司吾仙洞到宿北大战前沿指挥所,马陵山的历史文化一脉相承。马陵山下,骆马湖畔,马陵大队游击战,宿北大战整歼敌,淮海战役定乾坤,新沂人民的小推车和担架功不可没,这些都是颂扬红色文化生动的素材。

(二)加强调查宣传,擦亮红色名片

新沂市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红色文化资源调查,并对革命遗址、遗存和文物进行了整理、统计和分类,形成了《新沂市红色文化资源图录》,实施了动态信息化管理。此外,他们还出版了《新沂紅色印迹》一书,用以宣传新沂的红色资源,以增加“红色新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新沂市积极参加各类红色基地、线路等评比活动,致力于打造新沂红色城市名片。在这一努力下,马陵山被列入《中国红色旅游指南丛书》江苏卷,小窑头烈士陵园被列为全国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此外,窑湾战斗陈列馆入选了“淮海战役·伟大胜利”精品线路,在“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评选中,马陵山和小窑头烈士陵园也分别入选了江苏省首批100个红色地名。

(三)用活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

新沂市依托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拓展了红色资源的利用形式。具体有:编辑出版《新沂红色故事》,组织开展“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实景微党课巡;举办“红色新沂 百年记忆”主题图片展,推出“红色情景课堂”;充分利用窑湾古镇景点,在中心广场的LED大屏幕上全天候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图片、视频、音频,创作《信仰之光》纪录片以纪念新四军窑湾地下联络站;马陵山红色文化教育园推出“打卡红色初心之旅”等项目;社会各阶层掀起感悟红色文化热潮,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信仰、锤炼奉献精神等。

三、大数据时代特征

(一)数据信息海量化

客观存在的一切都可进行数据化,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都可以以数据作为纽带形成连接,从而在平行宇宙中构建一个数据世界[1]。事物和人通过记录和测量形成模拟数据,而相关的信息转换成二进制码后就进行了数字化。将数字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整合,就形成了数据化的信息量化。随着现代传播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时空障碍被克服,全球范围的信息可以实时共享和交互,极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信息爆炸使得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快速,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让受众产生对红色文化深入了解和向往之情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受众需求多元化

数据的泛在性推动了信息价值观主体的多元化。由于不同价值主体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在信息价值观方面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的存在几乎无所不及,无处不在,并且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高度活跃[2]。海量的数据信息资源提供了更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选择。当人们上网浏览时,他们主动或被动地接收到各种类型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会改变和完善他们对事物的固有看法。这进一步刺激了受众需求多元化的现象。在红色文化领域,受众现在期望文旅产品呈现更丰富的种类、更深刻的内涵以及更深厚的情感。他们渴望拥有更广阔的文化空间,寻求更灵活、更舒适、更个性化的文化体验。他们希望将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设施服务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的红色文化景点变得更加智能化。AI技术为智能导览系统赋能,通过提供直观可视化细致的场景构图,精准匹配受众需求,智能规划路线,满足个性化需求。这使游客能够更加方便地参观红色文化景点;同时,数字化展示手段的运用也让红色展馆脱离了过去的二维平面展示模式。观众可以通过360度三维全景的观察方式,得到更直观、更生动的展示效果。立体投影技术的加持进一步提升了展示效果,带来了视觉冲击。数字化虚拟技术的运用,结合了虚拟和现实的场景,为观众带来了更加真实的感官体验。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受众与红色文化主题形成了一种深层次的精神共鸣。此外,各种互动装置的运用也让展示空间能够与观众进行互动和交流。观众可以通过互动装置参与其中,有效地拉近了展示空间和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参观体验的互动性。

四、新沂市红色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新沂市通过数字治理,将红色脉络、城市文脉、旅游发展和文化宣传有机融合,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在红色文化的利用与发展中依然面临不少困难。

(一)红色文化整合力度不强

长期以来,新沂市的红色文化资源分布零散,各个红色景区隶属不同部门,形成了“多龙治水”的管理局面。例如,马陵山红色文化教育园和淮海战役窑湾战斗陈列馆由文旅集团管理,而小窑头烈士陵园和淮海战役十人桥纪念园则分属不同的镇管理。由于管理部门的不同,红色文化资源链被不合理地分割,整体性缺失。各个红色文化景区缺乏合作意识,各自为战,未能形成优势互补的集聚效应。由于管理上的政出多门,全面整合红色资源变得十分困难。

(二)红色文化挖掘创新不足

目前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主要以静态橱窗展示配图文介绍为主,未充分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科技手段,导致受众缺乏强烈的吸引力和体验感。同时,一些红色文化资源虽然进行了整理,梳理了人物的生平事迹,但由于缺乏大数据的视野,挖掘的内涵不够深入。一方面,缺乏对红色人物和红色事迹在大的革命背景下的历史价值和革命贡献的评估;另一方面,挖掘人物精神时,仅仅局限于回顾历史,没有与当今的现实情况相映照,无法激励受众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此外,数字红色文化产品领域也还没有涉足,缺乏更具吸引力、交互式和体验感的创新。

(三)红色文化宣传方式陈旧

根据调研情况显示,新沂市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不高,影响力局限于周边地区。究其原因在于宣传方式单一化、模式化和陈旧化。目前,主要采用传统的宣传片、官方网站和红色文化宣传册等单向传播方式。然而,电视宣传片放映时间有限,官方网站只有文字和图片介绍,缺乏活动公告、新闻动态和交互式体验。红色文化宣传册发放有限,传播效果不佳,宣传时效性滞后,覆盖面狭窄。这些方式没有很好地调动感官体验,缺乏沟通和互动,致使红色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展现,缺乏现代气息和新鲜感。受众无法获得长久的文化体验和记忆。

五、大数据赋能红色文化传承利发展

依托大数据时代科技发展的东风,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构筑“科技+”发展模式,打造独具魅力的新沂红色文化,全面提升“红色新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体对策与建议如下:

(一)数字化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新沂红色文化品牌

通过数据录入、拍照和爬虫等多种方式采集红色文化数据,并进行分析、解构、整合和重组,以智能化方式聚集红色文化资源,并不断完善红色文化数据库。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实现新沂市内红色文化资源的规模开发、集群发展和统一宣传,整合各区域相同性质、精神内涵一致、故事相连的红色文化资源。此外,结合多媒体、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将红色景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融入时代發展需要,进行时代化艺术化提升。综合运用各种新技术,如AR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滑轨屏系统软件等,建设3D实景数字化场馆和沉浸式红色体验空间,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表达方式,让受众深化感官体验,并在实时互动中开展全景沉浸式的学习。

(二)文艺创作融入数据要素,孕育本地红色文化精神

构建红色文化研究平台,整合党校、档案馆和史志办等部门的专业研究力量,以系统挖掘、深入研究和精准阐释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精神为目标。针对不同场馆,突出各自不同的精神主题,如宿北大战纪念碑(亭)强调“军民团结、敢打敢拼”的主题,窑湾战斗陈列馆突出“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主题,十人桥纪念园突出“团结一心、甘愿奉献”的主题,并提炼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精神价值。同时,建构出互动而开放的叙事文本,赋予红色文化资源更丰富的意义及情感唤醒。

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紧扣时代主题,依托数字赋能,结合马陵山花厅文化、窑湾运河文化的流传演变等,从多元视角选取更生动的素材,灵活运用影视、综艺、动画等艺术形式,将红色故事、红色文艺中蕴含的文化基因深植于影视、动漫、综艺的经脉中,最终实现对文化意义的传达与引领主流价值观[4]。拓宽红色文化的展示空间,结合实地提炼有生命力的符号化资源,弘扬主流文化,将红色故事的时空延伸为虚实结合的“此时此地”,获得受众的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宣传新沂大地孕育生成的革命精神的内涵特质和新时代价值。

(三)创新传播共享方式,媒介技术赋能红色文化传播

建设“万物皆媒”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借助数字技术,通过虚拟空间的融合再现来拓展传播时空。融合红色景点的文化教育与互联网的线上教育,开发红色智能教育平台,生动立体展示红色文化。充分利用三微一端(手机端),即在微信、微博、微视等社交平台开通公众号,在各类新媒体上形成有影响力的传播据点,创造全媒体传播方式,丰富红色文化媒介信息。同时,整合新旧媒体资源,继续发挥主流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的权威性导向作用,充分利用搜索引擎、新闻资讯、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满足受众的信息获取,融合渠道优势,满足多元化需求,优化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实现立体的矩阵式传播。挖掘红色文化中的可听化、可视化元素,综合运用3D技术、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等手段,将生活场景与媒介场景相结合,创造出一个真实而又沉浸式的“红色拟态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受众带回历史,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使情感与红色文化产生共鸣,从而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开发全新的数字宣传文化产品。这些产品应具备有趣性、立体性、互动性和时效性,并及时发布动态更新。通过与受众的及时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宣传方式。通过云计算等技术的加持,实现智能推送,实现跨平台、全媒体、交互性和精准性联动。

(四)智能延伸文化外延,红色文化创新创造转化发展

红色文旅是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的基本业态之一。在依托“一山一湖一古镇”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重点打造马陵山红色文化园、窑湾战斗陈列馆、十人桥等红色旅游线路,将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点与宋庄民宿、稻香小村等休闲旅游项目相结合。通过大数据收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精心设计“实景体验”产品,模拟革命背景,让参观者亲身参与角色扮演,成为体验“激情燃烧岁月”的载体。另外,还可以开展农耕体验区块,让游客在劳作中体验解放军的农耕生活,同时在红色景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欣赏美丽的风景和享受农家生活的快乐。

六、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宣传和配套服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依托数字化培育可开放合作生态,加强红色文化产业链的资源配置水平,聚焦新技术的应用,将产业链各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积极发展数字化红色文化产业集群。同时,建立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联动机制,实现红色文化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延伸[]。在全面布局“一极多点”的红色革命史迹群的基础上,打通观光旅游、宣教培训、特色休闲和农产品开发销售等上下游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即可以实现红色文化旅游的全面发展,提升红色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同时为红色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红色文化大数据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