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慧工地平台的质量监督档案管理优化研究

2024-05-10张思雅

中国新通信 2024年2期
关键词:智慧工地质量监督档案

张思雅

摘要:为了提高建筑工地的质量监督管理效率和水平,本论文基于智慧工地平台,对质量监督档案管理进行了优化研究。首先,通过分析目前工地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接着,阐述智慧工地平台在优化质量监督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优势与特点;最后,提出基于智慧工地平台的质量监督档案管理优化方案,包括建立规范化的建档归档管理体系、加强数据采集标准化和资料检索高效服务等措施。

关键词:档案;智慧工地;质量监督;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优化方案

一、引言

城市建筑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物的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对城市建筑的质量监督管理,形成高效全面、可利用的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工地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集成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了建筑行业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然而,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嵌入平台系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资料收集费时费力、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等。因此,如何在智慧工地平台上优化质量监督档案管理,提高其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智慧工地平台在质量监督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以期为城市建筑的质量监督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

智慧工地是当前建筑领域的一种新技术发展趋势,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和推广。智慧工地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和手段,在建设过程中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提升建筑施工质量和效率。在智慧工地系统平台中,加入质量监督档案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能够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还可为监督管理部门提供施工数据、重点监督等方面的支撑[1]。质量监督档案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完成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质量监督人员及时记录监管数据和信息,并通过评估和分析结果,优化和改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在智慧工地的背景下,质量监督人员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施工现场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使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精准和可靠。但同时质量监督档案管理也存在问题,如人力资源紧张、数据信息不连续、安全隐患等。智慧工地平台可以作为一个可以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集成服务支撑和满足长期性需求的系统,为工程行业提供全周期管理的集成与协同方法。因此,研究智慧工地平台质量监督档案管理方案的优化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优化方案研究中,可以探索如何通过可视化、自动化、数字化等方式,利用智慧工地平台建立一系列的质量监督档案管理机制,以提高监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探索如何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时获取施工现场的数据信息以及如何通过信息处理和分析来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等问题。研究智慧工地平台的质量监督档案管理优化方案具有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率、推动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智慧工地平台研究的重要内容,也为建筑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与方法。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以确保施工质量和项目效率的提升,同时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以保障各方利益,促进整个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目前建设项目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存在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问题。许多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仍在使用,如纸质档案和手工记录,但是容易导致信息丢失、不便于统计和分析等问题。此外,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依赖于文字、图片等基本形式,缺乏先进的多媒体交互式展示技术,难以满足现代用户对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同时,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缺乏适当的信息技术支持,如数据库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等,也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①建设项目监督中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制,仍需要人员实地巡查、监管,并且容易出现漏洞。②一些地区的建设项目质量监督机构与其他主管部门职责相互交叉或没有区分明确,导致监管职责模糊、重复执行等问题。③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合作机制,无法进行有针对性和持续性地信息共享和数据统计,限制了监督效果的提升。④部分建设单位在项目验收中存在违规操作、虚假报告等情况,导致质量监督难以落实到位。

(三)资料收集不充分

①建设项目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存在资料收集不充分的问题。②各地在具体实施中采用的管理标准和操作流程有所不同,缺乏统一的规范化标准,导致协调不够、资源浪费等问题。③由于人工操作繁琐、时间长、工作量大等原因,建设项目质量监督档案中存在诸如漏检、遗漏等不足之处。④一些建设单位没有全面、及时地掌握关键节点的施工过程和材料质量检验记录等信息,导致相关信息难以准确记录、有效保存和查询。

四、智慧工地平台在优化质量监督档案管理方面的优势与特点

(一)信息化程度高

①智慧工地平台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质量监督档案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并在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和共享等各个环节实现了信息化高效化。②智慧工地平台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施工过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在实时的质量监督和档案管理中,运用智能算法等方式可以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判断和准确性。③智慧工地平台可以以互联网形式公开展示质量监督档案,方便协议用户随时查看和详细了解施工情况和监管措施,同时,图像识别技术等可视化方式可以直观地展现工地现场的状态。在质量监督档案管理中,智慧工地平台利用可视化的方法可以更细致地取得每一处弱点,更好地指导质量监督人员协调解决问题,提高了监管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二)协同作业能力强

①智慧工地平台通过智慧感知、边缘计算和云存储等技术,实现对全过程的在线监控和数据采集,帮助质量监管人员及时了解工地建设情况并发现问题,从而减少误判率。②智慧工地平臺可以实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监管单位等之间的协同作业,各个流程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互,使得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之间不再孤立存在,提高数据利用价值,有效促进多方面的沟通交流。③智慧工地平台可以实现质量监督档案的在线化管理,还可以进行移动端和云端的协同操作,保证了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各方在监管过程中的参与性和责任心。

(三)实时监控及时高效

①智慧工地平台通过网络设备、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实时收集工地施工、生产等各类信息,并上传至云端存储,能够为质量监督档案的建立提供丰富真实的数据支持。②智慧工地平台集成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能够通过高智能的传感器设备实时监控施工工地并采集各项数据,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处理,并及时反馈给监管部门和建设单位,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2]。③智慧工地平台通过智能化设备和服务手段(如机器人、无人机巡检),并基于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施工现场的自动化控制、过程监管以及质量检测,降低人工操作人员疲劳程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全天候监管。

五、基于智慧工地平台的建设项目质量监督档案管理优化方案

(一)建立规范化的建档归档管理体系

①建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质量信息化管理,包括数据输入、审核、存储、查询、输出等功能。②按照标准化的规范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存储,以保证各项数据安全准确地被工作人员分配和档案归档。③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档案鉴定机制,明确档案鉴定标准和流程,在归档之前对数据进行核查、比对和校验,以提高档案质量。

(二)加强数据采集标准化和资料检索高效服务

①建设全面、规范、一致的档案分类系统、编制标准和归档周期,实现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精细化记录,以便在需要时快速查询和调阅。②基于智能搜索引擎技术,整合电子文档、语音及图像等多种形式的文件,使得文件既可以在PC端直接访问查看,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找、借阅档案。③加强标准管理,在数据采集前明确各项质量指标,以便更好地围绕项目质量工作展开数据采集工作,并及时更新补充相关指标内容。④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分析,预测和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减少数据冗余和重复,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⑤制定统一的质量信息报送标准和监管界面,以提高表單填报和数据汇总处理的效率。

(三)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行数字化管理

①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完善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通过文本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手段,大幅提高数据录入和检索效率。②采用数字化文档管理系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等应用,并自动识别录入先验信息,将新的数据与已有的数据进行比较匹配,从而梳理出施工中存在的错误并加以纠正。③在智慧工地平台上,建立多层级的质量监管体系,以便在相应的工作流程中有效处理监督文件,确保监管全程效果。④建立质量监督检查评分系统,从不同角度对工地的质量进行监督、评估、预警和纠正,并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

(四)应用区块链等技术,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①建立健康的安全体系和技术支持,采取安全备份、风险分析等措施,确保档案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②采用多重加密处理技术控制访问权限,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获取或篡改。③采用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点,以提高数据安全性和透明度。④建立可追溯的数字化监督体系,将所有数据存放在区块链上,在每个节点对数据进行监督和验证,并且保证每个操作都是可追溯的,使每一份质量监督档案透明、可追溯、可访问、随时更新,并将其与数据分析、科学决策相结合,推进全新的质量监管模式的构架,以此确保档案管理过程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五)强化信息共享与交流机制,完善协同工作流程

①通过建立智慧工地平台,实现多部门跨界监管的协同作业,尝试打通政府相关部门、建设企业及用户的信息共享渠道,从而打破原本由各部门各自管控的信息孤岛,利用平台实现信息全流转、匹配、互换和展示,丰富监管监测手段和功能,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3]。

②实行安全可控的公开和共享模式,允许相关单位和人员依法获取分配的权限,在保证建设项目的隐私与安全的同时,为社会各方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撑和价值挖掘的可能性。③以联网方式集成数据传输、沟通、审批流程,将档案管理过程的点滴改进反映到每位相关人员身上,实时反馈效果的信息,以便及时改进和优化工作流程。④开发具有扩展性和互操作性的标准接口,为政府、企业和各类应用开发商提供完善的接口API,使得开发者可以便捷地访问、共享数据源和注意经验教训,为智慧工地平台上的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填补内容空缺、协同作战提供支撑。

(六)推动质量监督档案法制化建设,加强宣传教育

①制定相关标准和规定,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流程,确保数据收集与使用的合法性。②建立全国统一的质量安全信息库,把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进行汇总整合,形成全行业质量安全数据集,从而更好地指导和规范各项各环节工作。③培养专业人才,建立专业队伍,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监管、建设企业等各方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④注重培训使用者,加强人员的系统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数据采集、整理、管理的技能和效率,降低故障风险。⑤增加质量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对质量监督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度,提升全社会对质量安全的意识,做好质量安全工作。⑥强化外部监管体系与内部自我约束体系相结合的特点,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逐步构建起社会共治的信息管理模式,实现跨领域、多层级之间的内容共享与交流,形成多元化的监管方式,避免独立自主、“以卡制证”等非现代化监管方式的错位之处。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智慧工地平台的质量监督档案管理优化方案可以有效解决质量监督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有助于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科学化、高效化。本文采取多种创新措施,从档案数据库结构、资料数据管理、数据处理等多个层次领域出发,促使档案管理和流程规范化,有利于实现在建项目全流程档案资料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有助于提升智慧工地平台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科学的工程监管服务。同时,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时监测工程质量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效应对质量问题,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这些优化方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智慧工地平台的技术优势,更可以有效解决当前质量监督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建筑变革和升级,构建绿色节能建筑,打造数字化、精细化的建筑行业全过程质量信息化管理体系,助力中国建筑由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变,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德倩,苏娇健,赵梓衡,等.基于智慧工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研究[J].建筑与预算,2023(02):7-9.

[2]陈立.智能建造推动新城建新发展[J].建筑,2021(13):33-35.

[3]韩转弟.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优势研究[J].智慧中国,2023(Z1):92-93.

猜你喜欢

智慧工地质量监督档案
互联网+下的建筑工程企业项目管理发展探索
智慧工地概念下如何做好房地产施工管理工作
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水泥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监督检验及缺陷防治
总包模式下核电厂调试质量监督研究
试论建筑工程水电安装质量监督与检测
如何做好乡镇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
加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探讨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