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2024-05-07杜燕
杜燕
摘要:思维导图具有可视化的特点,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无序的知识点直观、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形成知识树,便于学生理顺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可提升教学直观性,降低英语知识的学习难度,易于学生理解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基于针对性、渐进性、合理性的基本应用原则,综合分析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并将其应用于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以此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思维导图;针对性;渐进性;合理性;词汇;阅读;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1-0101-04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此,教师可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以此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提升知识记忆效果的同时,掌握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在分析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原则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具体应用策略,以此为教师提供相应借鉴。
一、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目前,思维导图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在英语学科中主要应用于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在听力、语法等方面的应用较少。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具有关联性,以思维导图直观展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制作思维导图式知识笔记,可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控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有效理解、记忆以及复习、巩固知识[1]。
2.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传统笔记单纯采用文字记录的方式,没有充分发挥人右脑的联想记忆功能。而思维导图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联想、发散等思维模式,激活学生的右脑记忆功能,可使学生理清课堂笔记的逻辑顺序,对知识形成深刻记忆。另外,基于思维导图的联想记忆方式还可拓展知识内容,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构建多元化知识体系[2]。
3.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其采取的传统备课模式单一枯燥,内容缺乏开放性和前瞻性,无法精准预判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反馈,导致备课方案与实际教学存在出入,只能在课堂上临时调整。而思维导图引入英语教学中,可增加备课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如教师可突破固定框架限制,结合课堂实际随機调整思维导图,使课堂的开放度、自由度更高[3]。另外,思维导图还有利于促进课堂互动,如教师可鼓励学生以合作讨论的方式共同构建思维导图,以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
初中英语知识难度不断提升,所以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在教学前,教师可鼓励学生先预习本课知识,了解教材中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正式教学做好准备[4]。而思维导图应用于预习阶段,可清晰直观地呈现各个知识点,便于学生理清知识,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重点与难点作为思维导图的设计核心,并选择恰当的主题词,使思维导图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同时针对具体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从关键知识进行发散和延伸,逐步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2.渐进性
为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转化知识,并将学过的英语知识应用于日常沟通或书面表达中[5]。在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因材施教,采取层次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积累词汇的同时,加强语法学习,锻炼读写能力,发展跨文化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简单易懂的内容入手,逐步提升内容难度,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3.合理性
在实际应用思维导图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合理性原则,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布局,使思维导图主次清晰,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即一方面要突出思维导图的概括性特征,另一方面要体现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征。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思维导图缺乏整体性设计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能够发挥提纲挈领的作用,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学习、课后复习都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思路。但从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设计中没有体现出整体性的设计思路,如仅在课前利用思维导图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未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点,或在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习,而忽视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的持续运用[6]。如果不能从整体上设计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就会使思维导图的使用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2.忽视在基础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在英语教学中,部分英语教师未注重思维导图在夯实学生英语知识基础中的重要作用,仅将思维导图视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使得思维导图与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的分割性,学生的思维发展受限[7]。例如,在进行英语单词教学时,部分英语教师仅将本课的新词汇作为思维导图重点,并和本课的关键句型联系起来,而未将新词汇与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关联,让学生进行联想记忆。这不仅影响到词汇教学的实际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的词汇学习效果。因为缺乏有效联想,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词汇,学生不仅会产生学习压力,还存在效率不高的情况,长此以往甚至会丧失英语词汇学习兴趣。
3.未以思维导图深化英语阅读教学
部分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时未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如未利用思维导图特有的逻辑优势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语篇的内在关联,使得学生的英语阅读始终局限于语法、词汇和句型的理解上,影响到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8]。有的教师在借助思维导图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时,将大量关键句和关键词加入思维导图中,未进行有效精简,导致思维导图的细节和信息量过大,这不仅会增加文本的阅读难度,还会限制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提升。
4.未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写作中
在英语写作中,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辅助工具,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搭建写作框架。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英语教师对思维导图在写作中的应用流于形式,如仅列出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单词、短语、句型以及相应的语法,并没有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搭建写作框架,明确写作思路。这样,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不知如何下笔、缺乏完整的作文框架和明确的写作思路等问题未能有效缓解。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不能学会思维导图的正确使用方法,还会丧失英语写作兴趣。
四、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思维导图具有结构清晰、色彩丰富等特点,其将某个关键点作为核心,通过发散、联想的方式将各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构建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学习、记忆和复习。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思维导图更加灵活且充满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具体如下。
1.综合分析,整体设计
以实践应用的方式分析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探究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可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为此,教师可从教学媒体的选择入手,整体设计思维导图,如根据知识内容、学生特点选择手绘思维导图或借助各类绘图软件制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制作的原则是既节省教学时间,又确保简洁与直观。
(1)课前预习阶段。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借助软件制作思维导图。初中英语的知识点多、学习难度较大,学生面临的挑战、压力较大。为降低英语知识的学习难度,教师可在预习阶段借助软件制作思维导图,以其直观、清晰的特点,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点,了解本课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为正式学习奠定基础。
(2)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结合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借助思维导图开展针对性教学讲解,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思路,掌握重难点知识。其中,在单词教學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分析单词的派生词汇变化规律,如选定具体的单词作为核心词,然后增加前缀或后缀进行词汇衍生,并引导学生分析新单词的应用方式,同时造句。例如,在教学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8 Fashion”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即“现在进行时”的语法教学,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将“进行时”作为中心关键词,然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发散和延伸,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和学过的知识由“进行时”发散出句型构成和使用时机两部分内容,并进一步扩散分支。以句型构成为例,其包括现在进行时、将来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的句型构成,而现在进行时的句型构成可以分出陈述句S+br(am/is/are)+现在分词(V-ing)、否定句S+br(am/is/are)+not+现在分词(V-ing)、疑问句S+br(am/is/are)+S+现在分词(V-ing)。
(3)课后复习阶段。在课后复习中,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点,完善知识体系,以此提升学生的知识巩固效果。为此,教师可从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入手,构建多样化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进一步丰富英语知识积累。
2.夯实基础,词汇教学
教学实践表明,思维导图运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英语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灵活运用思维导图,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多个方面着手,用于单词、语法、写作、阅读等多个环节的教学中,全面提升教学效果。以词汇教学来说,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提升词汇教学效率,如引导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词汇学习方式,分析思维导图呈现的单词发音规律,实现灵活且快速记忆,或根据思维导图呈现的单词特点进行拆分,实现深度记忆。这样,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以思维导图中的单词为核心,分出联想、标识、建议和具体四个分支,高效记忆单词。其中,联想包括形近、近义、反义、同音、派生、意境几个分支;标识包括小册子和措施两个分支,小册子可以进一步分为已会和不会;建议以一秒复习理论为基础,分为10分钟后、1天后、1周后、1个月后、3个月后几个分支;具体包括发音和形式两部分,形式可进一步分为拆分和自身特点两个分支。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单词进行联想。以right为例,其可发散出同音、同义、反义、形近等几个分支,分别是write、correct、wrong、bright,在用法上,可在不同的情境和意境下变换。当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正确分析right在句子中的使用方法,真正理解right这个单词的含义后,就能实现深度记忆。
3.发散思维,深化阅读
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为学生的阅读分析提供更多依据,如帮助学生归纳阅读内容,充分理解各个段落、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明确文本主题,并掌握阅读文本中涉及的单词、短语及语法知识等。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信息提取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以此为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奠定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阅读目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归纳、提取文章信息,如借助树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文章内容,以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具体来说,教师可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思维导图,将各个知识点、分支之间的关联性标注出来,然后在阅读讲解的过程中出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概括阅读内容,掌握文本结构。这样,基于思维导图,学生就可梳理与分析文本细节,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2 Travelling”一课中的阅读分析“A trip to Hong Kong”时,教师可在课前准备阶段根据文本内容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确定各个段落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初步了解文本内容,然后在思维导图中列出What、How、Who、When等几个关键词,让学生从这几个单词出发,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以此锻炼学生提炼重点、归纳总结的能力。另外,教师也可在思维导图中以图示概括每段主题词,并制作出具体分支,然后根据思维导图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难点语法,并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内容。这样,在教学结束后,学生可在不看教材的情况下,依据思维导图复述文本内容,并在这个过程中复习巩固知识,拓展阅读思路,积累阅读经验,锻炼归纳总结能力。
4.促進积累,锻炼写作
写作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与阅读教学相比,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部分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缺少写作思路、缺少写作素材等情况,不具备相应的书面表达能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词汇积累较少,另一方面是其不具备迅速构建内容框架的能力。为有效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迅速搭建写作框架,明确写作顺序,并做到主次分明、结构清晰。例如,在“How to complete homework efficiently?”主题写作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确定文章框架结构,首先明确主题中的几个关键词,包括How、homework、efficient,然后根据关键词进行思维发散,细化思维导图分支内容,逐步构成文章框架,也可将“homework”作为中心关键词,然后向下发散,包括“What is homework after class?”“What is the content of the homework after class?”等,以此搭建写作框架,之后根据框架细化内容。这样,借助思维导图,教师既可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还能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按照主次顺序进行写作,避免出现表达混乱等问题。另外,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积极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可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在备课阶段,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设计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思维导图活跃学生思维,降低知识学习难度,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针对性指导,在课后,可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上知识,并拓展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同时,教师还可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以此帮助学生夯实英语知识基础,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发展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贺文.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10):182-184.
[2]曾友梅.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 2023(35):17-18.
[3]陈久祥.巧用思维导图助力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23,30(05):45-47.
[4]付会芳.巧用思维导图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教学途径探索[J].甘肃教育研究,2023(07):130-132.
[5]刘晓清.借助思维导图让英语深度学习真实发生[J].山西教育,2023(07):41-42.
[6]王云云.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1):167-169.
[7]黄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J].基础教育论坛, 2023(11):72-74.
[8]李淑君.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分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3(05):58-60.
Exploration of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Du Yan
(Tianjiab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Nantong 226001, China)
Abstract: Mind map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of visualization, which presents unordered knowledge points in a visual and clear way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graphics and text, forming a knowledge tree, facilitating students to sort 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knowledge, and carry out deep understanding and memory.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can enhance teaching intuitiveness,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learning English knowledge, make it easy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promote their divergent thinking. In teaching practice, teachers shoul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mind maps based on the basic application principles of pertinence, progressiveness, and rationality, and apply them to vocabulary teaching, reading teach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in order to strengthen students knowledge foundation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comprehensively apply English knowledge.
Key words: junior middleschoolEnglish;mind mapping;targeted;gradual; reasonableness;vocabulary;reading;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