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实预习:小学文言文课堂减负教学研究

2024-05-07居磊

科学咨询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教学课堂

居磊

(泗阳县王集镇南刘集小学,江苏泗阳 223705)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学生语言理解与思维能力的关键。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文言知识储备较少,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逐字逐词逐句地讲解指导,只会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丧失兴趣与热情。为此,在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为主要目标,开展注重个性化文言文的预习活动。在学生预习阅读文言文时,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和梳理文言实词和虚词、对文言句子词义正确运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古文阅读练习的基本要点,使学生阅读浅易的古文,从而深刻地感受古文中的中国语言文学蕴含的内涵。

一、抓实预习的重要意义

预习作为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深入了解知识内容的开始阶段。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通过先抓实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预习环节,再由学生独立地学习需要学习的文言文知识,有助于学生做好知识储备和衔接工作,为后续文言文教学工作的开展铺垫道路。同时,由于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方面的难度较大,无法有效在文言文预习阶段充分学习知识,导致学生在长期无法获得文言文学习成就后,就失去对文言文预习的信心。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方式与技巧,并为其注入新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探究文言文知识的热情。因为文言文预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和知识广泛,是一种复杂的学习与理解行为,侧重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独立理解、融会贯通运用等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在调动学生具备的知识储备后,促使学生对新的文言文学习内容形成一定程度的观察比较、理解分析的能力。学生在充满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文言文预习环节中,逐步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促使学生在预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小学文言文课堂预习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

预习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新课内容,明确知道新课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及掌握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一来,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方向进行了明确,对知识重难点形成深刻认识,以此带着问题去学习与理解文言文知识,有助于学生在疑问激发的学习欲望下,自身形成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的积极态度掌握知识,是学生在预习后提高听课效率的价值所在,也将避免出现学生在上课时似乎听懂了,但一到下课后很快遗忘掉知识的情况。因此,让学生以学为乐,可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强烈求知愿望,使其与文章产生共鸣,打破强制课堂的死板教学限制。重点是教师应改革课堂观念与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放手参与课堂学习与探究提供机会,实现给文言文教学注入新活力的目标。为此,提倡学生在预习前期、中期、后期主动提问题,接着自己详细在文言文中寻找答案来回答问题,意味着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活跃学生的语言思维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1]。

(二)有助于变动学习方式

当学生预习完文言文内容后,明确了文言文知识学习的疑难问题和主要内容,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紧跟教师所讲解的思路进行回顾记忆。这使得学生在主动学习状态下,思维思路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从原本被动学习逐渐转变成主动学习,以此自主发现文言文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就能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听讲。这体现出了学生通过预习抓紧时间弥补知识漏洞和扫清学习阻碍的作用。此外,学生在预习完文言文后,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自己所思考的重点问题上,在上课期间结合教师的细致讲解,可以快速完成文言文复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

(三)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速度

教师发挥出抓实预习的教学优势,可以为提高课堂教学速度奠定基础。教师结合学生以往预习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精心设计出契合文言文教育主题的问题,可以对文言文教学进行延伸,为拓展学生思维思路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先掌握学生在预习时对课文了解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文言文知识时,恰当转变引导问题提出的方式与启发问题渗透的时机,可以针对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学习问题,把知识点的传授与课堂问题导入气氛结合起来,把知识点传授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科学有效地补充新内容,创新教学引导方式,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四)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

预习意味着学生自学的演习。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条件,就是将大量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归纳,延伸学习中知识储备的空间,加深对知识内容的印象。对于在实践中自学得来的知识,学生在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其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将会共同提高。所以,预习阶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关键时期。学生掌握自学本领后,可以终身受益。文言文教学中的预习环节,更能凸显出培养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的价值,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三、小学文言文课堂预习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由于小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时需要积累,通过新旧知识的不断连通和扩展,强化对文言文知识内容的理解,才能为后续的文言文课文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小学文言文课堂预习中,教师通过预习引导的方式,带领学生不断探究文言文知识,使学生逐渐掌握文言文知识内容的理解技巧。此外,文言文中所体现出来的丰富人文内涵,是对学生已有认识和感受的交融和生发。在文言文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再一次对文本内涵进行启发做好铺垫,这有助于学生发现文言文内容更深层次的意义。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以主动参与并探究的意识,对文言文学习产生一种积极参与的意识,可以不断提升思维能力。例如,在预习文言文时,教师要落实学生阅读、理解、探究的预习任务,强调学生自然把预习目标投向学习、感受文言文所具有的韵律美,从阅读层面让学生产生共鸣。通过长期进行以读促悟、思维探究的预习引导活动,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预习视角。在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下,学生学会看插图、读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文辞、结构、思想等方面内容,从而增强对古文的热爱之情。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前的预习包括学生的诵读、感知、研讨。学生在预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对文言文大意形成初步的了解,才能在后续学习中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进行整体感知。教师应当先重视通过文言文课堂预习对学生的质疑思维进行启发,再逐渐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需要以问题驱动学生预习动力为出发点,将问题引入学生文言文预习环节中,促使学生根据问题的引导,逐渐深入地探究文言文知识,并对文言文形成“疑”的学习意识。这样,学生在预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始终在文言文知识内容的理解层面上存在一定的认知困惑,产生认知冲突,才能引起探究性的思维反射,从而体现出在文言文预习中产生思维活动的价值。因此,新教学目标的确定和预习引导方式的创新,都应当围绕善于提问、反思、总结等方面为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质疑,才能在有所疑后真正地有所思。例如,学生在预习《自相矛盾》一文时,教师围绕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提出相应问题:(1)“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2)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3)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通过问题的提出和启发,学生会觉得质疑与思考是有趣的事情,引发在预习过程中的思考和争论。这有助于整个班级的学生在预习阶段都形成良好的质疑氛围。

四、抓实预习——为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减负”“助兴”对策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抓实预习,为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减负”“助兴”,应当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等原则。合理运用预习引导手段,可以科学地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预习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文言文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语文学科中文言文教学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加大对古诗文的重视,主要是在教与学两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与学的相互转化,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同时,为落实给学生减负,教师需要在预习引导方式、过程等方面多动脑筋,以提高教学效益和学生预习效果为核心,相应地降低学生文言文预习的难度,减轻学生预习的负担。

(一)利用直观多媒体去引导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众多生僻字,并在初步朗读时具有拗口的难点。为了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文言文时,减少学生因为读不准耽误的时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去丰富文言文中的字词设计,在学生前期了解文言文中的词句时,给予学生充裕时间,让其在自由状态活动下探索知识,理解文言文重要内容和内涵。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生僻字的动画课件,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就能对生僻字的读音、字义充分掌握,避免学生在此过程中花费较多时间只为读顺文言文[3]。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伯牙绝弦》这一篇文言文时,为抓实预习中的生字词的读音、生僻字的生动讲解、整体意境的灵活展现等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趣味性的读音和生僻字字义进行讲解等,通过形象化的动画课件进行呈现,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和认识。针对小学生基本能自己解决的生字读音和字义,教师可以略过,重点对比较拗口的字词和难以理解的词义进行辅助性讲解。比如“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句中的“峨峨”和“洋洋”字词,教师为了强化学生在预习中的画面感,让学生产生对字词进行深入理解与分析的欲望,可以将泰山和江河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初步阅读文言文时,对于文言文中的场景描写形成直观的印象。这为学生后续深入理解文言文中的情感表达铺垫道路,使学生在预习文言文过程中更加轻松愉悦,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得到共同提高。

(二)利用情境创设去激发兴趣

由于小学文言文课型不同,其对情境创设环节的要求有所提高,不仅要对学生的预习体验进行强化,使得学生享受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而且要搭建一座学生与古人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感受古人的语言美,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因此,如何利用情境创设去激发兴趣,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文言文学习环境,需要教师针对文言文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再结合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切实从预习方式创新、预习形式转变出发,带领学生深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4]。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两小儿辩日》这一篇文言文时,教师为了布置有趣且开放的预习活动,在发现学生们一致的学习诉求后,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预习活动,让学生依据文章题目进行课本演绎,为学生课堂学习减负降压。教师则需要结合文言文内容,为学生布置相对应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多重感受。在教学《两小儿辩日》开始前,根据文言文预习引导的要求,教师以生活中辩论的场景设计课堂环境,营造出学生围绕同一主题展开讨论的氛围,确保学生积极参与预习活动中。在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为再一次提升辩论过程中的对话表演的氛围感,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肢体语言进行表达,就自己的观点进行生动表达。情境创设是为了营造预习氛围,为预习活动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打下基础,从而强化文章的表现力。通过契合主题的预习活动创编,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与表现文言文的引导者,从编剧、导演、演出等方面进行趣味性引导,关键是将文言文的主旨内涵体现在生活化辩论的场景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在学生切实体验后,得到更具体更细腻的体会,获得更加真切的预习收获与感受。此外,教师可以将预习指导方式进行变通,借助情境延伸来拓展课文,让学生对预习课文内容展开联想,促使学生在情境延伸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丰富想象力,将辩论方式和主题进行细致的补充,从而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预习阶段中,轻松愉快地走进文言文,走进《两小儿辩日》。

(三)利用课外阅读平台去拓展

在感悟拓展阶段中,抓实预习的前提是为学生减负,助力学生轻松学习知识。因此,教师注重利用课外阅读平台去拓展学生思维,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文学功底,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能让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视野得到提升,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所以,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依托预习这一关键环节,教师再利用课外阅读平台为学生文言文阅读学习增添色彩,才是学生积累丰富文言文知识、有效解决各种文言文学习难题的根本要素[5]。

例如,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预习环节,教师在选择相对应的文言文课文时,只从文本教文本角度出发,将会割断传统文化的多层面联系。孤立进行单篇文言文教学的方式,无法有效启迪学生智慧和思想,导致学生只能以被动的学习状态预习知识,缺少深入探究文言文知识内容的动力。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所要教学的文言文,将丰富的文言文阅读素材和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再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探究欲望。在这样的预习模式下,学生可以保持预习兴致,通过自主预习学会查找相关作者、作品的信息,延伸拓展到作品写作背景的查找,既能让学生充实文学常识,夯实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能因为自主发现知识,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内容,形成一种学习文化、理解文化、分析文化的自信心。比如在教学《杨氏之子》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查找资料了解《世说新语》的预习任务。第一个预习任务:利用课外阅读平台,了解作者刘义庆。第二个预习任务:寻找出文言文中记叙的其他故事,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简单阐述。这样一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以预习任务为指引,有助于在正确的预习方向下,持续拓展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途径,从而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热爱之情。再如,在教学《学弈》时,教师给学生布置查资料了解孔子、孟子,让学生搜索《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为拓展丰富论语的名句储备提供渠道,借助预习过程中的学习感悟进行记忆。这有利于学生突破被动学习与记忆的思维定式,打开了学习的触角,巩固了丰富的知识,以全面地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深刻地感受文言文本身的魅力。

五、结束语

总之,抓实预习,为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减负”“助兴”,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学会基本的文言学习方法,以此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及习惯。因此,教师要认识到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需要对文言文课堂教学前的预习环节进行丰富化设计,促使学生在预习阶段就具备一定的正字音、晓文意、悟内涵的能力,从而在课堂阅读文言文后进行精确的翻译。

猜你喜欢

文言文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