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舞感”的培养策略
2024-05-07胡彩霞
胡彩霞
(冀州职教中心,河北衡水 053200)
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重点关注中职学校对学生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以培养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对中职学校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多元化的教学要求。一方面,根据中职教学的宗旨要为市场培育实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舞蹈基本素养;另一方面,更要关注培养学生舞蹈感觉和艺术鉴赏能力的课程设计,在舞蹈教学中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舞感”概念,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舞蹈演绎的个人表现力,向观众精准传达舞蹈作品蕴含的文化价值。
一、开展中职“舞感”教学的意义
舞感指的是舞蹈演员根据自己对舞蹈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够随着伴乐节奏和韵律的变化,在脑海中形成关于舞蹈作品肢体动作和场景变化的基本轮廓,将自己对舞蹈作品的感悟和理解借助舞蹈动作进行传递,是实现人与舞蹈内涵保持一致的重要前提。舞蹈演员是否拥有良好的舞感,直接关系到舞蹈表演的氛围,决定了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身心投入程度。总而言之,强调中职舞蹈教学中培育学生舞感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从多个方面增强学生对舞蹈表演的理解能力。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
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自己的思维和情感,人们学会感受美去创造美。在中职学校舞蹈教学中,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舞感教学的意义,结合美感意识作为舞感教学关键环节的特点,能够提高教师对培养学生美感意识的重视程度,将实现学生美感教学作为核心,培养学生对舞蹈之美的感知能力,充分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核心素养。特别针对于舞蹈学科的教学而言,舞蹈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发挥理性思维进行艺术创新,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特点的实践活动。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开展艺术创作的活力。这就意味着中职舞蹈老师在培养学生美感的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关注美感教学与舞感教学之间的教学关系[1]。
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舞蹈练习时,应该要帮助学生凝练舞蹈练习作品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可以结合不同舞蹈作品的内涵,理解不同舞蹈动作与技巧传递出来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感知自己的舞蹈动作与技巧,将自己所感知和体会到的美学艺术融入舞蹈动作之中,让每一个动作都具有美学意识和思想情感。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美感的舞蹈教学环境,通过加强学生动作的规范性,让学生更加流畅的完成舞蹈表演,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体验不同舞蹈作品当中蕴含的美好艺术。以蒙古族舞蹈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人民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其男子强健剽悍、女子端庄典雅的舞蹈特点,让学生品味舞蹈动作中的豪放气势。最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掌握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对舞蹈动作进行更深刻的理解,体会不同舞蹈作品的价值内涵,让自己展现出来的舞蹈动作能够在情感基调上与整个作品的情感基调保持一致。教师通过培育学生的舞感,强调对学生美感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舞蹈动作语言处理好形式与情感之间关系的能力。
(二)有利于训练学生肢体的灵活性
舞感属于舞蹈艺术中的独有概念,是在舞蹈作品演绎过程中借助肢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动态感觉。因此关注学生在舞蹈表现中的肢体“动感”成为加强学生舞感的重要条件。一方面,要不断规范学生舞蹈表演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通过舞蹈基本功训练,让学生保持更加匀称的身体形态,让学生具有优美的身体线条,不断加强对学生肢体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的锻炼,帮助学生奠定更具美感的舞蹈表现力;另一方面,教师严格控制学生舞蹈肢体动作的准确性,再不断延伸到对学生的舞蹈形体练习中,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身体肌肉力量,让身体各部分的动作更加灵活。以舞蹈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擦地动作为例,教师要求学生长期练习擦地动作,能够锻炼学生韧带的协调性和灵活度,帮助学生有效体会绷脚、外开、延伸等动作时腿部的感觉,并且增加学生脚底、脚尖对地面触感的敏感度。借助大量的动作练习,学生能够透过肢体更灵敏地捕捉到外界反馈的信号,并及时做出正确的舞蹈动作。借助肌肉记忆进行舞蹈训练,能够让学生形成更加系统的动作训练模式,在培养学生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的同时,增加学生对舞感的准确把握功能,这也是培养学生舞感的重要功能[2]。
(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舞蹈乐感
优秀的舞蹈作品往往离不开与之高度契合的音乐。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相互成就、不可分离的重要关系。要加强对学生舞蹈感觉的培养,势必离不开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训练。舞蹈教师要强调学生舞蹈美感,可以从培养学生的乐感入手。通常情况下,个人的乐感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感知音乐旋律的能力、感知音乐节奏变化的能力、感知音乐音调高低的能力、感知音乐质感的能力和感知音乐力量与速度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在开展中职舞蹈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结合乐感的基本理念,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前为学生创建对应的教学情景,使用具有丰富想象力的言语,引发学生对音乐的画面进行感知和想象,学生能够根据不同音乐的背景去探索自己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另一方面,教师按照教材给出的典型音乐作品作为展示,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对音乐节奏进行辨析,并思考音乐主题要传达的情感,使学生可以沉浸在音乐营造的教学环境当中,不断提高关于音乐的意境向上空间。不仅如此,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从音乐中把握节奏、旋律和音调等因素,为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舞蹈作品的情感提供良好辅助。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舞蹈悟性
作为舞蹈艺术表演的重要载体,人的肢体动作和走位是体现舞蹈作品内涵,展示舞蹈者个人情绪的重要工具。舞蹈者在表演舞蹈作品时,往往根据音乐的起伏变化调整自己的神态、动作、气息和扮相等要素,这些要素的变化也是传达舞蹈演员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而对这些要素的把握则需要舞蹈者有充足的舞蹈悟性。因此开展中职舞蹈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舞蹈悟性的教育培养力度。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反复观看并体会舞蹈作品要传达给观众的情感。以《踮步桥水清幽幽》为例,舞蹈直接展示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演员的走位和动作都是紧紧围绕“踮步桥”的物质形态做出变化,要向观众传达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历史文化的概念,而舞蹈演员的表演更是让人体会到走在踮步桥上、轻轻滑动河水时的美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踮步桥的建筑背景和使用用途,为学生分析不同舞蹈表演者在整体舞蹈当中动作的完成度,探究每个舞蹈动作背后的含义与总体传递的思想情感之间的观念。学生能够很快发现舞蹈演员的动作始终控制在踮步桥和水的结构曲线上,无论动作幅度如何变化,从未脱离舞蹈主题。再结合音乐与舞蹈之间的联系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舞蹈所体会的精神内涵,获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情绪,尝试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作出展示,表达自己对同一主题的个人理解。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知所感与舞蹈表演结合起来,掌握不同情感下的眼神变化,运用眼神透露出自己内心的情感,会更加细腻柔和[3]。
(五)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舞蹈理解
事实上,舞感直接表现了一名舞蹈演员的艺术气质。针对现阶段中职学校舞蹈教学的特点,能够发现大部分教师还没有提高对学生舞感培养的重视程度,只是单纯地教会学生舞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并不满足学生体会舞蹈精神与文化内涵的需求,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舞蹈能力的目的。尽管中职学校教育工作是以市场就业为目的,但只考虑教育的功利性,忽略学生舞蹈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很容易陷入中职舞蹈教学误区。特别是在日常训练当中,老师能够发现有个别学生的舞蹈实力较强。这类学生对舞蹈动作细节的捕捉和表演流畅度等十分优秀,但在观赏整个作品时又会发现学生的表演缺乏灵气,很难让观看者集中注意力,而这正是因为学生缺乏舞感,对舞蹈精神内涵的把握较为模糊,不能够让观众和舞蹈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了最大程度上发挥舞感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培育的功能,教师应该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加强对学生的舞感教学并将其作为舞蹈教学的核心,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4]。
二、中职学校舞蹈教学学生“舞感”的培养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实现创新教学
按照中职学校舞蹈教学工作的教学特点,向学生开展舞蹈教学大多注重对学生舞蹈技能的培训,往往忽略了培养学生舞蹈素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实力的需要,学生表演的舞蹈作品更像是技巧的集合,没有充分融合情感,和观众之间的互动也比较冷淡,这就导致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的表演,甚至是毕业以后都没能够展现出更加优秀的舞蹈作品。为了避免学生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出现人与物品相分离的问题,必须提出促进中职舞蹈教学模式改变的要求,明确中职舞蹈教学的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师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不再局限于传统以技巧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多地提供和舞蹈相关的意识形态教学内容。融合多种艺术学科的内容,如音乐、文学和美术等科目,将这类艺术学科的知识点和舞蹈课程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舞蹈教学体验。按照不同的舞蹈类型,学生对舞蹈作品的诠释必须要精准把握不同类型动作的标准,强调肢体协调性,加强学生对不同舞蹈类型文化的理解能力。基于此,老师在不同舞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舞蹈理论知识,提前向学生宣讲舞蹈文化,让学生对舞蹈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形式和内容有前提了解,才能够在现有的文化知识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展开舞蹈学习,让学生对舞蹈感觉的把握更加准确,让学生能够真正表演出具有灵性的舞蹈作品[5]。
(二)合理利用资源,促进思维发散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舞蹈作品的理解各不相同,采取的舞蹈表演形式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对不同舞蹈特点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资源,让学生的舞感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当需要学习一种全新的舞蹈形式或者作品时,教师可以收集资料并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舞蹈作品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充分了解舞蹈作品的背景,方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细节的把控,同时增强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能力,也能够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挥,帮助学生形成个人对作品的不同理解,达到思维创新的目的。由于不同学生对同一作品的理解不同,教师也应该尊重不同学生的理解,以更加包容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在日常的教学指导中,一旦学生出现自信心受挫和难以进步等情况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并且开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从多途径探索舞蹈灵感,给予学生充足的支持去追求自我发展,为学生创造更充足的舞蹈体验。
(三)规范舞蹈动作,提升表演气质
舞蹈作为一门表演实践类学科,对学生个人的舞蹈基础功底要求极高。在学生舞蹈学习的路上,舞蹈基础的每一次加强都是提高学生舞蹈实力和促进学生在舞蹈道路上更好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舞感”教学工作中,教师仍旧要提高对基础舞蹈活动的教学力度,无论是针对日常授课还是正式表演,都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动作达标情况,从脚尖弧度、手臂力量,再到学生的神态表情等,都要求教师认真观察,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对这些细微舞蹈动作细节的把控,正是提高学生个人艺术气质和舞感的关键。特别对于舞蹈表演来说,练习过上千次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的状态和质量与练习过几十次的状态是截然不同的。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练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不要忽略基础动作的练习,帮助学生一点一滴地理解舞蹈教学的精髓,让学生稳扎稳打,从基础做起,在长期的练习中培养其真实的“舞感”[6]。
(四)实现情感融入,塑造内心世界
大多数情况下,每一支舞蹈作品都有其想要传递的情感主题和中心思想。舞蹈演员在表演的同时也应该将自己的情感与舞蹈要传递的思想结合起来,借助舞蹈表达出来的效果向观众传达意境。要想表演出更具舞感的舞蹈作品,舞蹈演员首先要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准确把握舞蹈要表达的情感,尝试将个人情感带入到舞蹈作品的每一个动作内,在个人内心塑造完整的舞蹈情感,明确自己为什么要跳这支舞,跳这支舞又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通过内心世界的构建,舞蹈演员能够和舞蹈作品之间形成情感沟通和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利用多种方式强化学生的情感联系。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塑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塑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舞蹈教学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带入自己的情感。例如,教师在授课之前提供相应的舞蹈教学资料,让学生对舞蹈有初步的印象,随后提出让学生观察舞蹈表演者的神情和肢体动作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同学进行讨论,让每个同学都能够在别人的表演中有所收获,然后结合个人的理解优化舞蹈动作,传递出个人想要表达的想法,又或者是借助电视影像资料提前奠定一种悲伤或者欢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氛围感中进行学习,更精准地把控情绪的变化。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和学生之间形成密切的情感联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舞蹈作品时,通过和学生进行内心情感的交流,帮助学生在舞蹈技巧和肢体动作上更细致地展示情感。教师也可以和学生讨论自己对不同舞蹈作品的个人体会,让学生能够借助教师的个人理解更全面地剖析作品的特点,更深入思考,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舞蹈内涵的欲望。
(五)规范肢体动作,追求身心合一
要培养学生的“舞感”,必须要关注学生肢体动作和内心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能够将情感融入在不经意的肢体动作之间,借助肢体动作传达出想要让观众获知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重点关注学生肢体动作的规范性,及时纠正学生在课堂中不规范的肢体动作,让学生形成自我规范舞蹈动作的意识,在不断的练习和表演当中展现出更加丰富的内心情感,真正达到提升学生“舞感”的教学目标。
(六)强调乐感培养,增强节奏律动
在实际的宗旨舞蹈教学过程中,许多舞蹈教师的授课方式基本是以口述和演示为主,并没有在最开始教学时融合音乐进行教学。这就导致舞蹈教学活动中存在较为明显的一个缺点就是学生在舞蹈教学后期很难将音乐与舞蹈有效结合起来,因此强调学生的乐感培养工作十分重要。要将舞蹈作品与音乐之间进行有效结合,就必须要考虑音乐的节奏和律动特点,让学生能够跟随音乐的变化表现不同的舞蹈动作和情感。在与音乐结合表演时,教师要带领学生掌握音乐节奏快慢变化与舞蹈动作之间的衔接表达,让学生掌握快慢音乐对不同情绪的表达模式,要鼓励学生尽可能熟悉舞蹈背景音乐,不断结合音乐练习舞蹈,提高学生舞蹈表演的质量。
(七)培养人文气质,渲染舞感氛围
强调中职舞蹈教育中学生舞感培养的要求,更多要关注舞蹈本身想要传达的思想内涵。为了防止学生对舞蹈知识的表演只是单纯肢体动作的堆砌,不能够传达出准确的作品情感,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人文素养入手,强调每一支舞背后蕴含的人文知识和背景知识,在日常学习中鼓励学生多了解与舞蹈作品相关的书籍和影音资料,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气质,让学生在舞蹈表演的过程当中能够将气质融合在肢体运动当中,为舞蹈作品提供更加充分的舞蹈氛围,让学生跳舞更具舞感,有利于吸引观众,才能更好地向观众传递舞蹈作品表演的目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关于中职院校开展舞蹈教学中培育学生“舞感”的教学要求,中职舞蹈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全方位提供丰富学生舞蹈感觉的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基本舞蹈技能入手,赋予学生更多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探索和创造性表达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舞蹈教学的过程当中更积极地探索不同的舞蹈表现形式,使学生的舞蹈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