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主六双”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2024-05-07孙馨彤

科学咨询 2024年2期
关键词:职教吉林省职业院校

孙馨彤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 130000)

中共吉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决定》,进一步指明了吉林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振兴的发展方略,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022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探索省域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新模式。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和良好生态。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战略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利共生的关系。一方面,区域发展战略能够指导职业教育改革方向,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高度融合,改良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够为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从而保证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一、国外职业教育与区域联合发展模式综述

职业教育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在部分国家和地区早有先例,很多成功经验可供国内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与区域联合发展比较典型的模式有两类,具体阐述如下。

(一)德国校企合作模式

该模式在培养现代化技术工人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在课程设置上更加具有职业性,学校和企业交替教学,企业直接参与学校招生、培训、就业全过程,企业传授职业技能和经验,学校教授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考核方式同时包括学校考核和企业评定两个部分,将学校学生培养与地方企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

(二)政府、企业、学校多元联合模

澳大利亚地方政府主办TAEE学院联盟,由专业、行业人员、学校人员共同组成,共同开发课程,制定课程标准,政府对于高质量教学教育课程提供资金支持。

日本产教融合运行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学校主动向企业发起联合邀请,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完成教学工作。一种是企业招工后与职业学校联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训教学。政府为企业实践与学校学习相并重的双元新职业教育制度提供资金援助,推动新型职业教育的发展[1]。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与学校能够发挥主体作用,共同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政府则通过资金援助的方式为产教融合赋能。

二、吉林省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同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的通知,详细勾画了吉林省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5]。随着《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等国家级文件的出台,一方面对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强调了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省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依旧存在

2021年4月30日《教育家》杂志联合相关教科院发布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整体数据显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社会认可度不高[4]。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表示担忧,尤其是在偏文科的财经类院校,这种担忧更加普遍。二是部分职教院校教师对于生源素质缺乏自信,尤其是高学历人群,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率更低。从而导致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三是在社会层面,职业教育仍然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这与职业教育定位以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期望有所偏差。从企业需求的角度来看,目前企业人才市场对于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有待更新。企业招聘人才时,仍然以学历作为第一门槛,缺乏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及面向低学历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岗位,职教人才在企业多为技术工人,缺少晋升通道。各地方政府部门招考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门槛较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薪资待遇方面也经常受到歧视。

(二)对高技能人才扶持力度不足

2023年以来,各大省市陆续推出高级技能人才补贴政策,如浙江海宁给予高技能人才与硕博同等待遇,辽宁沈阳为高级技师提供50万元购房补贴等。这无疑体现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

2022年教育部与吉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教育部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支持吉林省职业教育发展事项12项,吉林省工作任务清单47项,系统设计了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线图。其中包括:加强领导、协同推进、加大投入、强化激励四大实施举措。可以说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职教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需要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建立常态化管理模式。同时,政府领导下的职教改革,要求各个职业院校与政府上下联动、同频共振、齐抓齐管,共同厚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土壤,携手探索技能型社会建设路径,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在进行人才规划的过程中,缺少对技能人才的重视,目前吉林省缺少比较成形的产教融合基地,很难形成产教融合集群,这不利于打造“技能吉林”品牌。吉林省作为东北老牌工业基地,对于技能人才始终有着很高的需求。同时,为对接吉林省产业转型,优化产业布局,省内企业要积极发挥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责任,围绕优势产业领域,积极投入职业教育改革中去。

(三)校企合作程度不够深入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摇篮,应着力打造高质量精品专业、精品课程,以技术优势推动构建地方行业优势,但是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落后,职业教育人才已经不足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近年来职业院校着力打造“双师”队伍,大大提升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但是依然存在以下两点问题。一是缺少职业院校老师深入企业调研学习的渠道,导致部分毕业后直接从教的老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二是企业导师在职业院校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明显,缺少统一的企业教师管理制度,以及师资校企双向流动,兼职兼薪管理办法,从而导致企业教师在职业院校中无法发挥其企业导师特点。

由于企业、学校、政府三方信息沟通存在“信息孤岛”,从而使得专业市场与高职院校之间出现供给不平衡的情况。尤其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蓬勃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在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务必要重视行业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培养本地化优质人才。

良好的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对于本土企业发展壮大也起着重要作用,校企合作的力度不足直接导致了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难以实现有效协作。同时学生对企业缺乏了解,对当前的市场环境缺乏认知,也不愿留在本地中小企业工作,造成大量人才流失。

(四)职业院校办学能力有待提升

“一主六双”战略部署是吉林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质量诊断体系,满足本地需要,服务地方需求。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质量。荡村职业院校在办学能力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伴随着职业院校的蓬勃发展,近年来职业院校教师学历水平持续上升,硕士及以上学历占职业院校教师对应的大多数,博士人数也在逐年增加。然而,伴随着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学历的提升,其与职业院校学生之间的认知差距进一步加大,如果缺少培训,职教院校老师很可能会背离职业教育初衷,无法保证较好的教学质量。同时,为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各个职教院校亟需打破专业壁垒,鼓励教师之间加深交流,因材施教,以技术为专业赋能,以前瞻性的眼光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较为单一。目前,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课堂和期末成绩方面,缺少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尤其是成长情况关注不足,缺少“人本”意识,不利于职教人才的终身成长。

三是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目前,吉林省多家职业院校都建设有实训基地,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由于行业发展速度快,产业更新迭代周期缩短,实训基地后续的升级和改良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否则,就会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与行企人才需求不符的情况出现。这对于各个职业院校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五)企业缺乏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

随着吉林省区域发展进程加快,各个企业亟须调整发展方向,将区域发展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提升社会服务意识及企业责任感。

由于部分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规划,对职业教育人才缺乏重视,导致企业“招工难”和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同时出现。以金融业为例,金融行业人才需求并非单一类型人才,而是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后台岗位包括财务规划岗、金融工程师、金融分析师、产品研发员、资金管理岗、风险防控岗等等,这些需要大量工作经验及专业能力的岗位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难以胜任。但是,一些前台岗位,如理财专员、产品推广、银行柜员、客户服务专员、保险代理人等基础性岗位,应届职业院校毕业生通过培训及证书加持,可以胜任,且能保证充足的人才供应,通过精准培养,人才分层,可以更好地明确职业教育人才与本科教育人才的定位。职教毕业生也可以通过继续深造来实现阶层跨越,从而为学生指明一条终身发展道路。由于企业更关注快速的利益产出,对于校企合作三年一周期的培养方式,往往缺乏热情,目前许多校企合作模式仍然停留在框架协议层面,如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等。

三、吉林省职业教育发展具体改进措施

(一)打破职业教育传统认知

当前,依然存在职教人才在就业市场上优势不突出,发展前景不明朗的情况,这打击了职业院校学生的信心,要想扭转这一局面,各大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要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全流程回访,帮助学生制定生涯规划。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建立多形式培养方案和可持续发展培养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协调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共同研讨适合于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方案,根据职教人才特点因材施教。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融入课堂,重视课程思政的建设,弘扬工匠精神和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定期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基层,了解行业发展,提升职业素养,助力教师全方位发展[3]。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产业论坛、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推动校企交流联合,逐步引导企业改变对职教人才的偏见,整合校企资源,使学校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培训,共同提升学生素质和企业员工素质,助力行业快速发展。

(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随着国家对于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地方政府、学校应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制作具有本地特色的广告片、宣传片,通过网络等形式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发展前景。

根据“一主六双”战略部署要求,建立吉林省高质量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协同推动机制,政行企校协同创新改革,着力打造产教融合、保障稳定、供给充分的新生态。鼓励吉林省职业院校走出去,深度开展国际合作,与韩日等国家交流人才培养经验,鼓励开展境外办学。

围绕战略发展要求,推出重点项目和扶持政策。政府一方面可以引导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吉林省发展规划,鼓励建言献策,推动合作,加大对于横向课题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针对省内不同行业发展需要,可以从政府层面进行资源调控和政策引导,提供地方支持,积极引导校企双方互利共赢。为了能够有效推动发展新兴行业发展,政府可以鼓励职业院校建设示范课程,开发网络课程,发挥继续教育在社会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强数据平台的建设,打破校、行、企之间的信息壁垒,通过发布就业报告、职教发展年报、行业发展年报等方式,引导校企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推动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三)建立校企良性互动机制

在职教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作用,加快产业融合。吉林省作为工业大省,一方面要注重机械重工技术人才的培养,夯实第一、二产业优势,同时要加大第三产业投入,打造高附加值、高品牌力、高竞争力的吉林省文化软实力,这就要求职业教育需要紧跟行业进步,把握行业脉搏。

要明确职教院校教师与行业导师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引导职教院校的教师进驻企业学习指导,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需求。另一方面,要给予行业导师充分的自主权,校方可以与行业导师、龙头企业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设置,规划课程。同时加派实习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从而保证职教人才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行业需要。

(四)前瞻性人才培养规划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鼓励教师对外开展技术开发,并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提升职教教师的职业性。同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定期安排教师进入企业实践,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定期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学术成果、企业实践、继续教育培训等纳入职业院校教师考评体系,重视职业院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断优化校内师资队伍。

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从时间维度上,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早期评价,主要聚焦于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校方与企业方一道,共同形成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期评价,主要聚焦于教育教学过程,增加评价维度,从专业、教师、学生、课程四个层面进行评价。在专业方面,时刻关注专业的时效性,及时调整、增减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在教师方面,充分激发校方教师与企业教师合作的积极性,通过资源互换、灵活岗位设置、绩效管理等方式,鼓励校方教师与企业教师的交流融合,校方教师可以向企业教师传授教学方面的经验以及教学心理方面的知识,帮助企业教师加深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了解,企业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职业优势与校内教师合作,研究横向课题,撰写产业咨询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在学生方面,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心理状态和思想状态。在校期间,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加深对于产业行业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干事热情。在课程方面,要重视平衡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既要保证职教人才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要突出职教人才特色。

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要进行合理规划,根据行业发展需要,进行实时调整,深入行企一线调研,以实现教学管理的前瞻性。同时,职业院校要更加注重自身发展,积极参与“双高计划”,以打造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及骨干专业(群)为目标,推动本科层次专业建设,满足产业升级及新兴产业的新要求。

(五)激发校企合作积极性

政府层面应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政策、资金、调控等多角度,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监督、鼓励、指导,对于优秀的校企人才培养基地给予表彰,树立典型,激发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学校层面在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应该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适当放权,允许企业充分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以企业岗位需求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安排教学课程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具体工作流程,并以此为依据,设计教材、课程,改良教学方法;同时让更多企业参与到技能大赛和行业评比中来,为企业赋能;积极鼓励学生参加“1+X”证书项目,以实现学习能力与岗位需求相匹配。

校企合作应该坚持与政府沟通,根据吉林省经济发展需要和产业布局,积极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支持政策,勇于探索企业办专业、成立职教联盟、共建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中心等新型校企合作模式[2]。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前置,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聆听企业一线的技术能手传授经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了解企业的文化,树立职业信心,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吉林省“一主六双”战略的提出,预示着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吉林省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必须肩负起为省内振兴输送“人力资源”的重任,紧紧围绕省内需求,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为东北振兴、吉林振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职教吉林省职业院校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