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2024-05-07雷巧娟
雷巧娟
(甘肃省靖远县北湾镇中堡学校,甘肃靖远 730614)
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互动中促成学生知识建构,实现师生、生生、人机间的有效互动,把合作互动学习作为提升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运用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反馈学情。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切实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另外,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互联网+”教育下,数学教师要渗透教育新理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生成课堂新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都要转变,积极融合新媒体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创新,借助“互联网+”融合建设数学高效课堂,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工具提高教学绩效,打造有声有色的数学课堂。
一、利用“互联网+”教育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教学资源和创新教学方式
“互联网+”的发展让构建全新教学模式成为现实,打破了课堂学教的时空限制,师生可随时随地开展学教活动。课堂教学是学生主体教师引导,“互联网+”让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活力。“互联网+”技术与课堂学教的融合,让教材不再是学生学习内容的唯一来源,有效扩展了学生学习资源,拓展了学生学习空间,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利用网络资源充实课程内容
“互联网+”教学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了课程内容,丰富了学生知识储备。“互联网+”教学实现了数学学教的活学活用,让教材和教学内容多样化,有效满足了学生信息运用和知识更新。因此,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是扩充课堂内容和拓展课堂教学的必要途径。教师要有效结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依托教材基础拓展教学内容,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完整吸收和内化数学知识。
(三)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
小学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互联网+”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教师要善用信息技术和媒体工具,把学科知识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教学,促使学生在直观生动的前提下接受和理解知识点。教师要把“互联网+”技术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机结合,让学生对知识和信息充满新鲜感,运用新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接受知识,提升了师生互动沟通和课堂参与。
(四)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
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会限制学生知识点的连贯生成。“互联网+”教育有效促进了学生接受和理解新知,也便于教师开展应用教学。数学是技能型课程,更需要强化应用,“互联网+”的信息化教学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和应用不足。教师可借助学校信息化平台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用微视频等对话复述课堂内容,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数学知识学用。
(五)促进了互联网与教育融合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成为教师推动改革的重要形式,小组合作、媒体融合和情景教学等都是改革中生成的有效成果。“互联网+”教育理念下,促进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生成新教育,让学生产生全新教学体验,收获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教师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积极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和融合。
(六)有效提升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互联网+”技术催生了课堂模式变革,也促使教师利用多样化方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课前安排预习让学生感知内容,通过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所学内容,运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梳理内容,促使学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丰富学生学习的方式,运用角色扮演、小组对话等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知识,有效提高了学生数学表达技能,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原则
(一)科学性
“互联网+”课堂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课堂更新,促使信息技术成为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有效增大了学生生活、行为和思维方式的选择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互联网+”课堂弱化了传统教学的控制性,促使学生更加自由地获取学习资源、捕捉学习机会、规划学习时空和开展学习活动等,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学习。
(二)文化性
“互联网+”课堂强化了信息共享融合,优化课堂文化氛围。信息技术让师生在课堂中更加直观地感知知识,快捷将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发生过程,提升学生知识学习的临场感与真实感,促使学生深刻感知信息技术促进学习的价值。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提升课堂人文精神,营造学生和谐课堂文化氛围。
(三)社会性
“互联网+”课堂活跃了师生关系,构建了学习新场域。传统课堂是封闭的学习场域。“互联网+”课堂引领学生发展主题多元化。因此,“互联网+”课堂形成了动态的、泛在的平等师生关系,构建起开放的学习新场域。
三、“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
(一)借助“互联网+”教育创新课堂构建全新教学模式
1.利用“互联网+”实现有效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对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教师要积极发挥“互联网+”作用,用图文并茂的动画或游戏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课堂参与和保持持久注意,把课前预习当作学生学习放松和培养预习习惯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互联网+”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技术有效呈现教材内容,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和下载情景对话,通过搜集学习内容和素材创设良好课堂环境。
2.利用“互联网+”整合数学课堂教学形式
信息技术融合有效突破了传统教学局限,构建了学生数学学习新动力,有效整合了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要利用学校信息技术平台创建数学课外电子阅读平台,引导学生阅读数学电子书,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数学实践。教师通过“互联网+”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和课后检测等,把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拓展学生课堂视野,构建师生立体互动交流促进课堂学教。学校要利用信息平台创设数字教学资源库,实现校际间教学资源共享,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均衡发展。
3.课前巧用微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借助微课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微课视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资源,是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指导承载,能够有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同时,教师利用微课构建数学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交给学生学习主动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习惯培养双赢。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是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过程,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教育中,微课教学有效满足了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为学生定制个性化教学内容。学生利用微课的过程也就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定制微课要考虑到学生个体数学水平与理解能力,微课内容要迎合学生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魅力,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学习。
4.课中勤用网络评价关注学生学习差异
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均决定着教师的学习资源准备,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结果反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调整依据。教师要依据学生学情和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生成教学重难点,借助学生小组学习探究解决课堂问题,更好地帮助学生重难点知识突破,有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2]。同时,教师要善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立体评价,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等综合表现,关注学生学习差异直观用数据评价学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转变。教师要针对性评价学生提出改进策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查缺补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5.利用“互联网+”创新课堂教学
“互联网+”让教学模式多元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增强了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吸引了学生课堂注意。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共同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综合语言能力。教师要用“互联网+”开展课后网络教学,引导学生深层消化理解课堂知识,通过网络平台共享资源和延伸课堂内容,创新课堂教学。
6.课后借用“互联网+”作业促进学生学习和生成创造
教师要利用好“互联网+”教育优化学生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要和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和在学习中生成经验,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互联网+”优化学生课后作业,教师要能根据学生需要整合学习资源,依托学校信息技术平台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解决课后作业问题,促进学生学习和生成创造,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1]。
7.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评价
教师利用互联网生成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构建数学课堂教学开放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培养。教师利用“互联网+”教学开发学生潜能,有效引导、激励和调节课堂学习和课堂活动。因此,“互联网+”下的学生评价要灵活多样,注重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有效,彰显教学评价内涵,通过教学评价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价体系应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可以采用网络评价的方式。利用“互联网+”教学评价要多元,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要穿插融合使用,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效增强情感互动和师生交流,拓展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的空间。
(二)借助“互联网+”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提升
1.设计开发数学网络教学课程资源
“互联网+”整合了课内课外和线上加线下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时空局限,有效提升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互联网+”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教师借助“互联网+”资源设计教学,丰富课程资源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促使教师针对性选择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资源,优化课堂环境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2]。“互联网+”教学中,教师要仔细选择和梳理学生的学习资源,借助学校信息平台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通过任务驱动促使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开发和生成网络教学课程资源。
2.运用“互联网+”创造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
语言环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情境下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互联网+”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互联网+”技术把文本、图表、动画和游戏等有效结合。教师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术语,学生交流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促使学生有效掌握所学内容。教师要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用微视频引导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创造情景让课堂的师生学教有滋有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课堂学习和讨论,根据学生差别落实有效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和课堂参与。
3.利用“互联网+”拓宽学生交流空间
学生掌握一定数学知识和进行基本运算是数学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把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经验有效关联。教师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搭建学生数学应用实践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拓宽学生交流空间。运用“互联网+”搭建学生多样化交流媒体平台,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融合作用,促使学生完成交流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得到提升。
4.多元融合提升课堂学习成效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和小组群体效应,相互督促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利用“互联网+”打卡和互动面板及时反馈和评价,借助在线检测和视频展示等构建学生良好学习氛围,多元融合完成精准教学。“互联网+”环境教学,教师要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设计多元师生和生生互动活动,注重情景创设促使学生语言实践,通过设问答疑和相互交流促进新知生成,借助精心组题和限时训练落实查漏补缺,多元交互教学提升课堂学习成效。“互联网+”环境教学要凸显实效性,充分调动家长参与“互联网+”教学积极性,创造积极学习环境配合教师督促和教育孩子。教师课堂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困生,有效采用一对一、点对点个性化辅导落实精准帮扶,采用“兵教兵”帮助学困生学得好和学得透。
5.任务驱动落实课堂学教目标
“互联网+”教学要及时给予学生学习反馈,让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互联网+”教学要“听”和“看”,学生作业和教学效果同步落实,要遵循学生预习—课堂学教—反馈多元,根据学生预习有效展开课堂教学。根据学生作业和课堂学教效果反馈,采用电话、微信和钉钉等多种手段适时落实学后辅导,把“堂堂清”作为课堂学教有效目标。重视学生作业分层批改落实,课上答疑解难,课下辅导到位,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确保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知识、提高技能和提升素养,有效落实课堂学教目标。把知识内容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衔接,英语教师要动态观察课堂学习,立足课堂从学生互动、作业完成和知识检测等层面摸清共性问题,对症施药落实查漏补缺。“互联网+”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知识板块,针对个性问题倡导学生回看,通过反复练习和个别指导强化课堂内容衔接,课中复习梳理知识点让学生学习链接无缝对接。
6.运用“互联网+”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创新
突破教学重难点是提升课堂效果的有效环节。教师利用“互联网+”可以有效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实现知识讲解和当堂检测同步,促使学生更好地把知识点有效结合,借助讲解和习题结合内化和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教师要借助“互联网+”强化课堂训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针对学生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自学能力形成,丰富学生数学知识。
(三)应用“互联网+”打造有效数学课堂教学
1.有机结合媒体平台与小组学习沟通课堂
“互联网+”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媒体技术平台开展学生小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数学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促使学生自主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要用好章节内容积极开展整体教学,课前利用媒体技术平台引导学生根据章节主题搜集整理相关的学习资源,通过组间共同商讨夯实学习基础。课上教师要让学生利用媒体技术平台交流和展示预习成果,师生共同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学生预习存在的问题促进知识查缺补漏。课后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讨论,引导学生利用媒体技术平台完成作业并完成小组互评。“互联网+”技术搭建了兼具整体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平台,充分强化了师生课堂沟通,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巧用活动优化让教学过程可视化
活动优化要注重运用“互联网+”技术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穿插使用活动指导和交互展示等创新教学活动的组织。活动优化的优势明显,让课堂教学过程有序和可视。“互联网+”下的数学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好信息化手段,给教学活动提供针对性的指引和操作提示,让学生更加清晰活动任务和流程,整体提高活动绩效。依托“互联网+”技术支持创设人机交互活动,促进学生学习与文本内容间的交流,打造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视化,体现新课程的师生和人机交互教育新理念[3]。充分发挥技术手段优势,引导学生利用媒体技术搜索信息或活动成果,帮助学生形成对应问题的解决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的绩效。
3.重视数学感性经验积累
数学学习兼具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联网+”下的数学教学,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学生经常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经历观察、操作和思考,积累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感性经验,夯实学生逻辑思维发展基础。
4.借助“互联网+”重视文化渗透
关注文化渗透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影响。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数学文化运用,通过文化渗透培养确保数学思维训练实效,有效增强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挖掘数学教材内容的文化要素蕴含,教师借助“互联网+”寻找适宜学习资源,并恰如其分地呈现在课堂教学中,促学生深层理解教学内容[3]。教师要运用好“互联网+”,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清晰认知数学文化的重要价值,确保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一脉相承,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促进了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联动变革。“互联网+”把课内课外和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实现资源共建共用,让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学习数学,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数学课堂教学是不断探索、质疑、总结和创新的融合过程,“互联网+”优化教学资源和课堂环境,促进了教学方式根本转变。数学教师要善于寻找“互联网+”与数学教学的结合点,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背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