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

2024-05-06张瑞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7期
关键词:阿普西酞广泛性

张瑞刚

近年来, 随着经济以及社会压力不断的增加, 对于一些精神意识相对薄弱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症, 在临床上被称为广泛性焦虑症[1]。该疾病属于一类慢性焦虑障碍, 患者多表现为无固定内容、为任何原因的担忧与焦虑, 患者长时间处于紧张不安情绪中, 同时还伴有较明显的神经性功能紊乱症状, 如神经功能过度自主兴奋[2]。据相关流行病学统计记录, 我国广泛性焦虑症发病率为37.5%, 经过积极临床干预治疗, 治愈率达30%~50%,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一类神经性疾病[3]。目前,在临床中应用药物进行抗焦虑治疗, 不同药物治疗各有优势与不足, 临床中常用药物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4]。本研究就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2 月~2022 年4 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88 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就诊病历尾号奇偶数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 每组44 例。试验组男性∶女性=20∶24;年龄最小17 岁, 最大55 岁, 平均年龄(36.22±10.28)岁;病程1.5~10.0 个月, 平均病程(5.45±1.53)个月。参照组男性∶女性=19∶25;年龄最小18 岁, 最大56 岁, 平均年龄(37.25±10.45)岁;病程2~11 个月, 平均病程(5.89±1.7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5]中关于广泛性焦虑症的诊断标准;②患者临床信息资料齐全, 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加入本次研究;③无与治疗相关药物过敏患者。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②合并骨质疏松患者;③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④有自杀倾向患者;⑤有严重智力障碍以及精神障碍患者;⑥治疗依从性较差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参照组 患者采用阿普唑仑(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3020578, 规格:0.4 mg)治疗,起始剂量给予0.4 mg/次, 3 次/d, 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增加至最大治疗剂量4 mg/d, 睡前服用。

1.3.2 试验组 患者采用西酞普兰[H.Lundbeck A/S(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分装), 国药准字J20171048,规格:20 mg]治疗, 起始剂量给予20~40 mg/d, 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1 周内添加药物剂量至40~60 mg/d。

所有患者均持续性治疗6 周, 期间再给予其他药物对症治疗。告知患者焦虑症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式及注意事项等, 并强调患者要按时按量的服用抗精神类药物, 对于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 可以遵医嘱给予不同药物, 且需要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环境, 并指导患者调节昼夜睡眠规律, 注意劳逸结合, 指导患者正确的睡眠姿势,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两组患者均治疗6 周为1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前及治疗1、2、4、6 周后焦虑情绪。

1.4.1 焦虑情绪 采用SAS 进行评估, >50 分表示有负面情绪, 分值与情绪呈反比, 焦虑越严重分值越高[6]。

1.4.2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SAS 评分减低范围在80%~100%, 患者睡眠质量较高;②显效:SAS 评分减低范围在60%~79%, 患者睡眠质量明显得到改善;③有效:SAS 评分减低范围在30%~59%, 患者睡眠质量有所改善;④无效:SAS 评分减低范围<30%, 患者睡眠质量较差, 常难以入睡, 入睡困难。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3 睡眠质量 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等, 每项总共3 分, PSQI 总分为21 分, 分数越高,说明其睡眠质量越差[7]。

1.4.4 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两组患者嗜睡、胃肠道反应、锥体外系反应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6 周后,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对比 治疗6 周后, 试验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对比( ±s, 分)

表2 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对比( ±s, 分)

注:与参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睡眠质量 睡眠效率 入睡时间 睡眠障碍 睡眠时间 催眠药物 日间功能障碍试验组 44 1.12±0.04a 0.53±0.11a 1.21±0.12a 1.22±0.26a 0.71±0.14a 0.45±0.12a 0.48±0.34a参照组 44 1.36±0.16 0.88±0.14 1.58±0.23 1.69±0.28 1.23±0.31 1.15±0.15 1.22±0.36 t 9.653 13.040 9.461 8.159 10.141 24.172 9.91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不同时间段焦虑情绪评分对比 治疗后1、2、4、6 周, 试验组患者SAS 评分与参照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段SAS 评分对比( ±s, 分)

表3 两组不同时间段SAS 评分对比( ±s, 分)

注:两组对比, 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 周 治疗后2 周 治疗后4 周 治疗后6 周试验组 44 68.45±2.56 62.56±1.32 53.11±1.25 43.45±1.58 35.78±1.27参照组 44 68.48±2.69 62.78±1.15 52.58±1.45 44.05±1.25 36.22±1.25 t 0.054 0.834 1.836 1.975 1.638 P 0.957 0.407 0.070 0.052 0.1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 较参照组的27.27%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 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终生患病的几率约占8.9%左右, 另外还有55%左右的焦虑症患者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8]。目前, 广泛性焦虑症的病因尚不明确, 一些学者认为可能与神经功能调节异常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相关[9]。发病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失眠、头痛、头晕、口干、出汗以及紧张等。广泛性焦虑症病因相对较复杂, 治疗时间长, 且治愈后极易复发, 给患者心理以及生活造成困扰, 增加患者经济压力与痛苦, 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影响患者社会工作[10-12]。广泛性焦虑症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 大多数均存在较大的心理障碍, 伴随着自主神经紧张、肌肉紧张等症状, 再加上疾病发作的反复无常, 这些因素均会增加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的痛苦及烦躁不安的应激情绪, 指导家属要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 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并给予关心、支持和鼓励, 让患者感受到温暖。

目前, 在临床上进行抗焦虑治疗最常见的药物包括苯二氮 (BZ)类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阿普唑仑属于苯二氮 类的一种, 具有催眠、镇静、抗焦虑等作用。阿普唑仑作用于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苯二氮 受体(BZR), 可以明显加强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与γ-氨基丁酸A 型(GABAA)受体的结合, 进一步促进氯通道开放, 增强细胞进一步超极化, 对GABA 能神经元所介导的突触进行不同程度抑制, 再次使神经元兴奋性降低[13,14]。BZR 在机体中分为Ⅰ型和Ⅱ型, 据有关临床研究记载显示, Ⅰ型受体兴奋可以解释BZ 类药物的抗焦虑作用。虽然该药物对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有一定的抗焦虑效果, 但该药物具有成瘾性、长时间治疗耐药性差、不良反应多等临床特点。为了避免长期大量使用而成瘾,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若需要停药时, 不宜骤停, 应逐渐减量。在该药物治疗期间, 若出现呼吸抑制或低血压, 则表示该药物超剂量使用, 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持续的精神错乱、严重嗜睡、抖动、语言不清、蹒跚、心跳异常减慢、呼吸短促或困难、严重乏力等中毒症状, 因此, 该药物在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期间需严格控制剂量, 遵照医嘱按剂量服用, 不可过多或者过少服用, 以便更好的改善预后。

相关资料统计显示, 焦虑症状的发生与机体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存在一定关系。西酞普兰属于一类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该药物具有极高选择性, 可以对神经元进行特异性抑制, 进一步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浓度, 从而达到抗焦虑的目的[15-17]。该药物在体内代谢主要由CYP 2C19 介导, CYP 3A4 和CYP 2D6 也参与其代谢, 但影响较小。本品的主要代谢产物去甲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也可能部分由CYP 2D6催化。西酞普兰治疗后经口服吸收完全, 绝对生物利用度达80%, 对神经元摄取血清素存在明显抑制作用,促使患者脑内血清素水平得到提升, 从而有效缓解焦虑症状, 此过程基本上不会对去甲肾上腺素和胆碱能造成破坏, 对患者传导系统和血压也没有影响。现代药理学则认为西酞普兰对血清素再摄取抑制作用的产生, 原因在于西酞普兰中S-对映体的存在。该药物在机体中具有极高的生物利用度, 且毒副作用较低, 80%经肾脏代谢, 长期治疗不易产生耐药性, 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18-20]。本次研究中, 对于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分别给予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6 周后, 试验组和参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90.91%,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周后, 试验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6 周后, 试验组患者SAS 评分与参照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 较参照组的27.27%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针对广泛性焦虑患者, 分别给予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进行治疗后临床疗效相当, 均可有效改善焦虑情绪, 但是与阿普唑仑相比, 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更能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阿普西酞广泛性
伯乐之眼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的影响
怀念哑巴阿普
吉克阿普说
爷爷砍树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早期疗效
文拉法新缓释片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