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及社会需求契合状况研究

2024-05-06王德芳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彭文治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西藏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理科师范生源

王德芳 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彭文治 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暴晓康 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师资的主要源头,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历来是关注的重点。西藏有三所高校设有师范专业,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拉萨师专),其中拉萨师专属专科层次类学校。三所学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也关系着整个西藏教育的未来及地方发展。那么作为师资源头,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是否对人才个性需求作出了回应?整体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契合程度如何?厘清这些疑问,不仅对西藏高校人才培养有直接价值,也是西藏教育整体质量提升的理论前提和实践基础。

一、研究内容

有关西藏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较少,许可峰曾从招生与就业视角对西藏高校师范专业设置进行分析[1],其他有关研究基本聚焦于教育教学问题的探讨,对西藏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及其社会需求契合状况的研究尚未见到。全国范围内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也不多,关于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契合的研究也多结合其他现象进行。[2-3]借鉴相关研究,研究从以下三方面考查西藏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契合状况。

(一)西藏高校师范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统计

专业设置反映的是师资培养类型,招生人数情况则是人才数量能否满足实际需求的前提,二者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和数量与社会需求是否匹配的指标。考虑到大学生入校率高、在校期间流失率低的特点,以招生计划人数表示人才培养数量,误差不大,经领域专家评定认为有效;同理,以招生计划为依据统计高校专业设置、生源类型无误差。因此以西藏三所高校师范专业招生计划为基础研究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状况,认为可行。另外,2018 年师范认证开始,在此背景下,西藏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有相应变动,因此以2018 年之后的招生计划为研究载体;再者,2019年招生时段尚未爆发新冠疫情,考虑新冠疫情对社会整体影响,为更客观反映西藏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情况,选择2019 年至2021 年三年间三所高校师范专业招生计划进行分析。学科门类按文科、理科、艺术体育三大类划分;语文、数学、外语按主科计,其他学科按副科计。

(二)西藏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内容分析

高校人才培养规格一般以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来体现,三者共同构成人才培养内涵的支撑。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文本,也是人才培养规格的集中体现。因此,拟选取西藏三所高校师范专业有代表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设置三方面,以文本分析形式探讨西藏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同时选取西部其他省份师范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参照,以更好反映西藏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等。

选取培养方案时,考虑新冠疫情影响及师范认证活动,同时考虑培养方案制定的超前性,以各校官网2018 至2021 年之间的培养方案作为研究文本,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拉萨师专人才培养方案各一份,涵盖文、理、艺体专业。考虑研究严谨性,分别用高校1、高校2、高校3 代替三所学校。考虑西部社会教育情况的接近性和借鉴性,以西部某教育部直属高校官网公布的某理科师范专业2020 年培养方案为参照文本。

(三)自陈式调查

为进一步考查西藏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与西藏地方人才需求的匹配程度,在校师范生进行调查。以自陈方式,从“所学专业、专业知识能力、西藏学生了解程度、西藏社会文化了解程度、西藏教育实际了解程度”五方面,自评师范生在校学习与西藏教育需求的契合程度。除人口学变量问题外,共14题,设置“不太符合、一般、符合”或“没有太大必要、一般、有必要”等类似选项。

样本采用便宜取样,均为西藏民族大学在校师范生,共123人,男生37人,女生86人;藏族95人,汉族25 人,西藏其他民族3 人;考虑新生对专业等认识尚不成熟,被试多数为大三和大四学生,大三95 人,大四24人。

二、西藏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契合度——基于招生计划的分析

(一)专业设置

从表1 可以看出几个特点:第一,西藏高校师范专业文科明显多于理科和艺体学科,但各学校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专业设置平衡。第二,理科专业调整明显,数量呈现减少趋势;主要保留数学教育类专业,其他理科专业呈现明显压缩趋势,教育技术类专业压缩尤其明显。第三,低学段师资培养的专业比重明显较高,三所学校均有学前教育专业,两所学校(西藏大学和西藏民族大学)有小教专业,但均未明确具体学科。义务教育学段学生数量变化不大,且中学段师生比应提高,以此推,至少初中学段师资培养有可能欠缺。第四,专业设置处于动态调整中,有具体化倾向,如拉萨师专将数学教育专业调整为小学数学专业,针对性更明确。

表1 西藏高校师范专业统计(2019—2021年)

专业设置和调整与学生就业密切关联。那么除就业因素外,西藏高校师范专业的设置和调整是否充分符合实际需求,将结合其他调查结果进行整体分析。

(二)生源及数量

从三年的招生数据(见表2)可以看出。第一,从生源趋势看,总体上区内生源占比略微下降,区外生源则呈现微调上升趋势,但区内生源绝对占比远高于区外生源,总体区内生源招生数量是区外的3 倍,但理科专业区内、区外生源数量基本持平,区内略高,即西藏高校人才培养以当地生源师资为主。第二,文科师范生呈增多趋势,理科师范生则呈减少趋势;理科师范生减少主要源于个别专业的取消,如两所本科高校取消教育技术类专业,也就是说数理化科目师资培养数量保持稳定。第三,按照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来归类招生数量,语文类专业招生最多(841)、数学其次(799)、英语最少(720),考虑到小学低学段不开设英语课程或英语课程比重较小,可以认为英语师资人数的培养可以较少,但按语文和数学科目1∶1的比例来看,数学师资的培养没有受到重视。另外,考虑到西藏理科教育质量有待提高以及英语作为第三种语言学习的不易,事实上数学和英语教师的需求应更为迫切,客观实际需求数量会更大,所以语数外三科师资培养不平衡。第四,艺体类专业招生数量整体呈微下降趋势,主要是体育师资培养减少。同时,部分艺术专业未明确培养方向。第五,专科层次师范人才培养比例明显较高,三年专科招生占全区师范专业招生总人数的57.9%,以专科占比最低的理科专业为例,三年专科招生人数是全区理科总招生人数的50%,文科和艺体专业专科层次招生人数则远高于本科层次招生人数;考虑专科主要面向小学培养师资,所需西藏低学段师资综合提高需要引起重视。

三、西藏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社会需求契合度研究

(一)基于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

借鉴“关键词探测”研究方法,将培养计划文本资料整理如表3。

整体上,三所高校均以西藏培养师资为立足点,定位一致;课程设置对“西藏”有体现,如均有藏语文课,但从培养方案文本看,却没有更为系统和具体的支撑;有国防教育课程设置,但文本中对边防教育的体现却不明朗;整体上三所高校课程设置类似,地方特色不明显。

与参照高校的对比:(1)参照高校的培养方案文本描述更为详细和具体,如“具有卓越教师潜质”等;培养要求的陈述也更具可操作性。(2)三所高校课程设置创新性不足。以教师教育课为例,三所高校均只开设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三门传统课程,参照高校则将教育技术课程变为“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学)”;教育学改为“中学教育学基础”;心理学类课程则含有“心理学基础、儿童发展、中学生认知与学习、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心理辅导”5 门课程,更为系统和具体,同时对教育学内容进行了融合。其次,参照高校思政类课程比重较低,同时融设了人文社科艺术类课程;各类课程主要突出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如实践类课程中有社会调查、阅读等;通识课中必不可少的英语则额外增设外语能力综合训练等等。第三,专业课程中明确包含有学科前沿讲座类课程。比较来看,西藏高校师范专业课程设置不仅传统守旧,而且更为笼统。

(二)基于调查的分析

首先,91.87%的被试认为有必要了解西藏当地文化风俗,91.87%的被试认为有必要了解西藏当地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看出,在校师范生认为在西藏从事教育工作,很有必要了解西藏当地情况及学习情况。89.43%的被试认为有必要设置课程介绍西藏当地文化风俗,91.06%的被试认为有必要设置课程介绍西藏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也就是说,多数师范生认为有必要以课程的方式系统了解西藏情况。但却分别有69.92%和72.36%的被试认为在校课程中含有介绍西藏文化及学生情况的内容,且培养计划中并无以该方面主题命名的课程;综合分析,比较可能的情况是:教师在相关课程教学中,对西藏文化及学生情况进行过碎片化介绍。另外,在对西藏当地文化及学生情况的了解方面,仅有47.15%被试认为自己比较了解西藏社会文化风俗,且仅有37.4%被试认为自己比较了解西藏中小学生心理,这也印证了上述推测。

四、调查结果及建议

(一)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

从调查结果看,西藏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整体上呈现出较高的因循守旧特点,对传统的沿袭惯性和对宏观调控的较高依从性。如课程设置沿用多年无明显更新、以师范认证为目标的痕迹明显、地方色彩较淡等。表现为人才培养的创新意识比较淡薄,所以,西藏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应从意识到具体环节,进行“全过程”的创新。

西藏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不应简单复制教育发达地区的做法,应基于实际、以“问题”为导向,以基础教育中久而未决和迫待解决的问题为切入点,反推师资培养要求,进而确定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规格和方式等,并在人才培养各个环节进行落实。譬如针对教育薄弱地区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流动较大的固有问题,从招生生源、就业去向、培养内容和模式等进行全方位改革。只有人才培养指向“问题”,目标清晰,内生动力才会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契合度才会提升,也才能更有效推动西藏教育质量提升。

(二)从培养源头调整师资结构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西藏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类型与需求也不甚契合。因此,从师范专业设置和招生着手,调整西藏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途径。第一是学历调整,提高本科学历师资培养比例。第二是师资来源比例调整,即适当提高师范专业区外生源招生比例。目前区外生源呈低幅度上升状态,这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信息借鉴均有利,可结合专业进一步提高区外生源比例。第三是培养方向调整,目前小学师资培养比例较高,无明确中学各学段取向的师资培养,明确培养方向,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第四,重点师资的培养,即针对阻碍西藏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师资培养,譬如理科师资,应作为人才培养重点之一。

(三)持续开展基础教育研究及教师继续教育

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在教师成长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要做到有的放矢,就需要深入了解基础教育状况,持续开展基础教育相关问题研究,了解教育“问题”症结,理出师资需求,以进行针对性师资培养。高校师范专业是兼具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机构,不仅具备深入基础教育进行科研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是其他机构所不能比拟之处。所以,西藏高校师范专业应加大对基础教育的研究,从政策、管理等方面激励并组织相关科研团体开展基础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理科师范生源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不服输的理科男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