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联合益气化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
2024-05-05杨莉李彩霞王莉
杨莉, 李彩霞, 王莉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妇科, 河南 南阳 473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 (EMT) 是一种多见于25 ~45 岁育龄期女性的疾病, 主要因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及肌层外的组织中生长[1]。 异位的内膜组织主要在卵巢、 宫骶韧带, 可引起持续加重的痛经症状。 EMT 在组织学上属于良性, 但具有增生、 浸润、 转移等与恶性病变类似的特点, 随疾病进展可致不孕的发生, 调查[2]显示25% ~35%的育龄期不孕由EMT 导致。 临床上西医主要采用药物及手术治疗EMT, 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进展, 但不良反应较多且复发率较高, 预后不佳。 中医将EMT 归为 “痛经” “癥瘕” 等范畴, 中医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症施治, 达到标本兼治之效, 且安全性较高[3]。 穴位埋线为传统中医疗法, 具有疏经通络、 止痛祛瘀之效, 且埋线治疗可对穴位发挥持续刺激作用, 延长治疗时间。 在临床中,多数EMT 患者伴有气虚证, 因此在化瘀基础上应结合益气干预。 本研究探讨穴位埋线联合益气化瘀汤治疗EMT 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3 年9 月我院收治的110 例EMT 患者。 纳入标准: ①符合EMT 诊断标准[4]; ②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证; ③育龄期女性。 排除标准: ①存在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 ②既往接受生殖系统手术者; ③合并子宫肌瘤、 宫颈炎等疾病者; ④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 垂体功能减退者; ⑤患有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者; ⑥患有精神系统疾病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55 例。 观察组年龄23 ~42 (30.12± 1.86) 岁, 病程3 ~23 (14.13 ± 5.36) 个月, 体质量指数(24.31 ± 2.58) kg/m2。 对照组年龄24 ~42 (31.35 ± 1.94) 岁,病程3 ~25 (14.38 ± 5.15) 个月, 体质量指数 (24.20 ± 2.46)kg/m2。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 选穴为三阴交、 肾俞、 地机、 血海。 常规消毒穴位, 无菌条件下将羊肠线置入埋线针的针管前端, 后端连接针芯。 将羊肠线埋入穴位皮下组织与肌层, 线头不可露出皮肤, 针孔处消毒后敷创可贴。 每2 周治疗1 次。 观察组在穴位埋线基础上联合益气化瘀汤治疗, 组方: 黄芪、 党参、 白术、 山药、 香附、 元胡各10 g, 当归、 五灵脂、 牛膝、 蒲黄各15 g, 炙甘草6 g。 水煎煮, 1 剂/d, 早晚各1 次。 两组均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治疗效果: 经期下腹疼痛、 头晕乏力、 肢冷及痛经等症状消失, 停药3 个月未复发为显效; 经期症状改善,痛经减轻, 持续时间不到3 个月为有效; 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中医症候积分包括头晕乏力、 面色苍白、 经量异常, 按照无、轻、 中、 重依次计0、 2、 4、 6 分。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卵泡生成激素 (FSH)、 雌二醇 (E2)。 采用彩色超声检测子宫内膜血流波动指数 (PI)、 阻力指数 (RI)。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 治疗效果以n(%) 表示, 采用χ2检验; 患者一般资料、 中医症候积分、 激素水平、 血流动力学指标等资料以表示, 采用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n (%)]
2.2 中医症候积分治疗3 个月后, 两组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分)
表2 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分)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 <0.05。
?
2.3 激素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3 个月后, 观察组的FSH、PI、 RI 均低于对照组, E2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激素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
表3 两组的激素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 <0.05。
?
3 讨论
EMT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主流观点有遗传学说、 免疫调节学说、 盆腔种植学说等。 临床主要采用药物及手术治疗EMT, 在控制病情进展、 减轻疾病对人体的影响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但远期效果不理想[5]。 中医认为EMT 属于血瘀证, 是因体内恶血未能及时排出, 在体内蓄积, 引起血液瘀阻, 导致气血痹阻, 出现月经推迟、 经期疼痛等症状, 故活血祛瘀为中医的主要治则。 穴位埋线为中医传统治疗方式, 是将羊肠线埋植穴位内, 利用穴位刺激达到止痛、 化瘀的目的[6]。痛经的病位在胞宫、 冲任, 与肝、 脾、 肾关系密切, 三阴交为三脏在足三阴的交会穴, 刺激该穴具有健脾、 滋阴之效; 刺激地机具有止痛、 调经之效; 刺激血海具有活血化瘀之效; 刺激肾俞发挥温补肾阳之效。 穴位埋线刺激上述诸穴, 发挥温肾助阳、 活血止痛之效。
临床中EMT 患者多存在气虚之证, 故单纯活血化瘀难以完全奏效。 相关报道[7]表明, 温针灸联合益气化瘀方可提高EMT 的治疗效果, 故本研究在穴位埋线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气化瘀汤治疗。 方中黄芪补气升阳、 生津养血; 党参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山药健脾益胃、 滋肾益精; 白术健脾益气; 香附理气宽中、 调经止痛; 当归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 蒲黄活血祛瘀; 五灵脂活血止痛、 化瘀止血; 元胡化瘀止痛; 牛膝活血通经、 补益肝肾; 炙甘草益气补中; 诸药合用, 标本兼治, 气血双调[8], 与穴位埋线合用, 共同发挥活血化瘀、 益气、 止痛之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且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 提示穴位埋线联合益气化瘀汤可提高EMT 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症状。 异位内膜发生在卵巢, 可影响卵巢激素分泌功能, 引起FSH、 E2分泌异常。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后的FSH、 E2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提示穴位埋线联合益气化瘀汤可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 观察组治疗后的PI、 RI 均低于对照组, 表明二者合用可改善患者子宫动脉的血流动力学, 其原因为两者合用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微循环, 降低血液黏滞性, 改善盆腔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 穴位埋线联合益气化瘀汤加减治疗EMT 的效果理想, 可缓解患者的症状, 改善局部血流动力学及激素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