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4-05-04谭啸涵

中国标准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规范化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价值

谭啸涵

关键词:老年下肢骨折,规范化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价值

现代人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持续提升,对临床医疗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骨科接收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数量越来越多,骨折给老年身心健康带来损害的同时,也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旨在改善病情表现,促使骨折愈合,尽可能恢复肢体功能。但老年人群多合并有2种及以上的老年病,受環境、心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增加手术难度,手术风险也很高。研究认为,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手术护理效果,可满足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需求。然而,临床应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内容相对单一,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1]。有研究指出,规范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很好,可促使手术顺利、高效进行,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2]。为此,本课题研究中主要观察对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段截取的是2021年12月—2022年12月,研究人员均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共84例,以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观察组(n =42),男性/女性为25例/17例,最小年龄62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73.56±2.45)岁;其中18例为股骨颈骨折、14例是股骨干骨折、10例是胫腓骨骨折。对照组42例,患者中有28例男性和14例女性,年龄区间为60~80岁,平均年龄(72.88±2.49)岁;其中21例为股骨颈骨折、12例是股骨干骨折、9例是胫腓骨骨折。

纳入标准:(1)均为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2)无所述有手术指征者;(3)临床资料信息完整者;(4)对本研究内容和目的很了解的患者。排除标准:(1)有手术禁忌症;(2)中途转院者;(3)不能配合本试验者;(4)有凝血功能障碍表现者。上述研究人员的有关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课题取得了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按照手术室护理流程执行相应的护理服务,促使手术顺利进行。

观察组患者接受规范化护理服务,旨在提高手术效率,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具体内容:(1)全程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情况、体温等各项体征指标,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对症处理。护理人员密切配合手术医师操作,准确传递手术器械,了解每种器械的名称和使用方法,确保手术医师可以集中精神投入到手术中,规避手术风险,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2)做好出血防治工作,预先与血库取得联系,并在需要时第一时间调用血库血,保障患者生命安全。(3)巡回护士增加巡视频次,预见性发现风险隐患,仔细观察患者面色、神情、瞳孔变化情况,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必要时,手握患者双手,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4)将手术室的温度、湿度调节到适宜的范围,降低对患者皮肤的敏感度,避免机体低温手术操作,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对非术区进行遮盖,做好保暖工作;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人格,切实给予患者温暖的关怀,强化规范化护理的作用。

1.3 观察指标

(1)使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制的问卷调查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态度;(2)使用SDS、SAS抑郁、焦虑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越低,说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好;(3)评定护理质量(分值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提示患者生活方面有明显的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21. 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 )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满意度

规范化护理组患者对此种护理模式的青睐度更高,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并发症

干预后,观察组无术中损伤患者,分别有1例切口感染、1例愈合不良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对照组有2例术中损伤患者,有2例切口感染和2例愈合不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6/42);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心理状态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2.4 护理质量

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态度、操作技能、环境管理、护理安全各项评分分别为(92 .34±1.23)(93.06±1.26)(94.55±1.56)(92.31±1.68),对照组护理态度评分为(84.56±2.23)、操作技能评分为(85.61±2.45)、环境管理评分为(86.72±1.56)、护理安全评分为(8 5 . 3 5±3 . 5 6)。两组数据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老年疾病发生率持续攀升,多数老年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进一步增加了骨折风险,最为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研究发现,老年下肢骨折的发生,多与车祸、撞击、跌倒等有关,临床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3]。已有研究表明,手术操作期间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手段,能够减轻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可以最大程度帮助患者调节和改善心理状况,有利于控制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效果更理想。但常规化的护理内容较为单一,未能从根本上发挥护理作用,实施效果欠佳。

规范化护理有完善的护理流程,护理体系相对完善,能够指导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开展,可以提供更加系统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护理服务。将规范化护理模式应用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中,充分彰显了规范化护理宗旨和理念,患者满意度也很高[4]。研究数据显示,规范化护理干预组非常满意和一般满意的患者数量更多,护理总满意度达到了95.24%,与对照组的83.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并发症更少,发生率为4.76%,明显比对照组的14.29%更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数据结果表明,规范化护理能够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术后康复和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意义重大。

下肢骨折致残率很高,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本身协调能力较差,手术治疗存在诸多的风险隐患。受基础病以及自身的认知程度影响,患者普遍伴有负面情绪,对手术很恐惧,存在紧张、不安、焦虑等心理状态。为帮助患者将生理、心理状态调整至最佳,护理人员配合手术医师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对患者进行温暖的关怀,真切地对待患者,做好术中体征监测和病情观察工作,对患者的神情、面色等方面更加留意,及时处理异常情况[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为(32.26±6.12)、抑郁评分为(33.89±6.22),与本组干预前相比,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且比对照组的评分更低(P<0.05),说明规范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调节了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有利于保证手术工作顺利开展。

规范化护理模式的实施,大大提升了手术室护理效果和质量,在规范化护理落实过程中,医院高度重视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规范护理人员护理行为,加强护理指导,促使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护理技能,进而在手术室护理期间,充分发挥规范化护理的作用[6]。护士与麻醉师和手术医师协同配合,积极协作,避免护理差错或是护理缺陷的发生,促使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提升。在本研究中,干预后规范化护理组护理质量更高,护理态度评分为(92.34±1.23)、操作技能评分为(93.06±1.26)、环境管理评分为(94.55±1.56)、护理安全评分为(92.31±1.68),与对照组比较,上述各项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规范化护理能够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对患者术后康复有利,可以改善预后。本文研究成果证实了规范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规范化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规范化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价值
规范化管理对新生儿红臀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
规范化护理配合理疗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效果
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我管理效能的作用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浅谈公共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中的价值
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无痛规范化护理在癌痛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