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每一个“晨光”时刻
2024-05-04刘艳梅
刘艳梅
名校点击
江苏省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始建于1938年,历经扩建、合并与布局调整,规模日渐壮大。多年来,学校秉承“每位师生获得成长和成功的体验”的办学理念,着力深耕“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特色名校”的高品质建设之路。“十三五”以来,学校以现代人文教育哲学思想和儿童发展理论为指导,重构教育生活,作为人格养成教育新的增长点,进行“生长性”课程的建构和实施研究,尝试用“生长”串联起学校、师生发展的学术逻辑。
文化凝塑:构建育人新格局
晨光实小立足办学历史,结合新时代教育要求与现代儿童的发展特点,围绕“生长”这一核心文化主张,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课程文化等层面同时着力、彼此支撑、同生共长,以此建构学校的文化坐标体系,绘就适切的晨小文化地图。
打造温暖向上、德性流淌的物态文化。学校充分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精心规划校园文化布局,营造有儿童立场的校园环境。一走进校园就映入眼帘的“雅慧”校训石、“希望”校歌墙,指明了师生拥有共同的“瞭望方向”。礼仪长廊、科技走廊、英语回廊、美术馆、美食坊等,不仅成为了学校的标志性景观,更成为拓宽学生成长的场域空间。对部分教室空间布局进行改造后,和谐温暖的“润泽教室”成为了师生之间相互倾听的最佳场所,帮助师生构筑轻松自如的和谐关系,营造品德为魂、规则在先、学为中心的学习微环境。此外,学校还搭建了愉悦教师身心的“三吧”:“动吧”“书吧”“咖吧”。在这里,教师们可以一起读经典名著、看电影大片、做做瑜伽、喝喝咖啡,在自我调整的时间和空间里,教育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健全人文高效、自洽实用的制度文化。学校建立了情理相谐、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运行机制,形成了晨小“暖制度,热生活”行为管理范式:通过“走动管理”“六倍沟通”等协商式管理方式,注重团队的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使决策、执行和评价系统彼此呼应,提升了整个管理团队的执行力和自动化运作水平。此外,学校还拥有一套灵活高效的决策、执行和评价系统:决策层由校长、副校长、科室主任组成;执行层由若干基本团队组成,实行团队项目负责制;评估层则吸纳和鼓励学生、家长、教师全员参与,通过灵活的自主转换机制使各种信息准确决策,有效执行。在晨光实小,真正实现了用人道的立场、人文的方式,抵达人性的栖息地,每一名师生都可以在具有人文气息的制度文化中尽享成长与成功的体验。
完善学为中心、指向未来的课程文化。把学生放在课程的中央,是晨光实小课程建设的首要议题:一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识别、发现、回应、满足、引导学生的内在需求,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课程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开发;二是突出学生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设计学生喜欢的课程学习样式,让学生在实践、沉浸、对话、互动、参与中扩充和丰富生命体验。从规范走向品质,建构晨小独特的课程坐标:横向合理分类,构建言语生长、思维生长、美育生长三类课程;纵向搭建阶梯,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长需求,并在“横”与“纵”的交叉点上开展项目化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品格滋养:拓展育人新场域
晨光实小实施“‘快乐学习者的自主体验晨光行动”品格提升工程,引领学生在生活中生长,在生长中顿悟,在顿悟中拔节。
建构“快乐学习者”体验场域。学校建设了5个为学生提供多样自主体验的场馆,通过校内外联动,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环境中获得认知、丰富情感。劳动场,培养学生能担当、尚独立的品格,做生活小能手,校内有晨小“邮乐场”、“牵着线条去旅行”涂鸦馆,校外有马蹄酥非遗食品工厂、红光蔬菜基地等;健身馆,培养学生强意志、勇挑战的品格,做生活小健将,学校配备了足球场、篮球场、游泳馆、武术馆等;美食坊,培养学生能分享、善合作的品格,做生活小达人,邀请校外辅导员举办美食专题系列讲座,开展“我们一起为江阴传统美食代言”等主题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食文化;走秀台,培养学生会审美、有创意的品格,引领生活时尚,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静态包括名家书画作品、时尚艺术工艺品展示等,动态则由学生展示个人才艺;创客间,培养学生勇开拓、乐探究的品格,做生活小先锋,如生活小窍门探索、无人机演示、创意制作与科技发明等。
实施“快乐学习者”主题行动。学校每年都有丰富多彩的主题日,采用常态与创想结合、实践与公益结合的形式,开展全方位体验活动,帮助学生丰富生活认知,提升生活技能。“亲子生活日”,让家长和学生一起走进农家乐,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徒步旅行日”,让学生在旅途中锤炼迎难而上、永不气馁的品质;“假期生活日”,学生会根据寒暑假和传统节假日的“假期生活单”开展系列活动;“校园生活日”,学校开放所有场域,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或需求,选择参与适合自己的活动。
致力“快乐学习者”课程开发。学校整体构建独具个性、符合儿童发展的课程群,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真正的“快乐学习者”。童谣课程,让学生做生活的发现者,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选编有意思、有意义的生活童谣,以唱、吟、诵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生活技能;绘本课程,让学生做生活的探索者,引导学生用图文结合的绘本方式呈现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精算师课程,让学生做生活的求知者,凭借教师义工、家长进课堂等形式,开展“24点大挑战”“我是收银小达人”“小管家我能行”等游戏,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独立营课程,让学生做生活的实践者,通过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的营地活动,借助项目化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勞动创意课程,让学生做生活的开拓者,如依托红光蔬菜基地,设计菜圃特色标记牌、填报阶段性观察记录表、制作经验分享卡、组织实地采摘活动等。
学习赋能:迈进育人新境界
晨光实小一直致力于儿童赋能学习的实践探索,通过逆向设计、真实性情境任务等变革,让儿童在深度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价值感、目标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与创造意识,培养解决生活与自身问题的关键能力,做负责任、有热情的终身学习者。
形成儿童赋能学习的理念主张。学校以促进儿童整体性发展为核心,综合考虑影响儿童生长发展的诸多要素,设计和实施情境性学习任务,为儿童学习赋能,促进儿童素养提升,形成了“有价值,爱学习,会生长”儿童赋能学习的理念主张。
建立儿童赋能学习的基本教学样态。学校建立了“学习结果预期—评估证据确立—情境任务实施—评估反思改进”儿童赋能学习的基本教学样态,即先根据目标图谱预设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再确立通过什么样的证据来判断学生是否达成预期结果,然后根据生长落点、学科主题、儿童特点设计和实施真实性情境任务,最后综合评估目标达成情况,反思学习过程与方法策略,提出改进办法或建议。学校坚持“以生命为本,以生活为源,以生长为轴,以生趣为翼”的整体思路,对现行的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初步提炼对“生长性”课程的本质特征及外在形态的理性认识,并依据不同学科的核心目标与重点任务,开展各具学科特质的儿童赋能学习实践探索。如语文学科侧重于言语实践活动,数学学科侧重于游戏与实验,英语学科侧重于交际与表达。借鉴国际教育测试项目PISA的做法,主要设置个人情境、教育或职业情境、公共情境、科学情境,将学习与真实生活连接起来,打通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打造儿童赋能学习的支持平台。通过“春晖教师”素养提升工程,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学习任务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以及依据赋能学习所需要的教学评估能力,培养面向儿童的服务意识、面向未来挑战的学习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同时,积极开发促进儿童赋能学习的课程资源,创造条件建设场馆基地,如晨光剧场、种植基地等;建构实施系列特色社团活动课程,如“少年中国说”演讲社团、“线造型”创意社团等,不断优化儿童赋能学习的支持平台。
团队建设:铸就育人新高地
在晨光实小,教师和学校构建成一个价值共同体,凝聚为一个迎着朝阳奔跑的奋斗团队,这让晨光教师始终昂扬向上、执着坚韧。
寻求学校发展与教师發展的精神契合。学校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专业智慧等方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给予分层式要求和辅助,满足其发展需求。青年教师制订近期和长期规划,学校逐一论证,并适时指导、跟踪管理。以“青蓝工程”为抓手,组织教师签订责任状,指导教师制订规划表,及时进行考核,评选表彰优秀青蓝对子,教师成长积分制、绩效奖励考核制等制度,进一步助推教师成长,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与发展。
共建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高地。晨光实小的教师始终做到在综合育人中提升师德专业修养:树立“春晖好教师”形象,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在课堂实践探索中体验专业价值:持续探索“生长课堂”教学样态,坚持开展滚动磨课、推门听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在“生长课堂”中体验专业价值;在教育科学研究中重构专业视野:利用省市级课题或项目,唤醒可持续发展的内动力,扎根在实践的“田野”中研究真问题、开展真行动。
形成晨光团队发展的燎原之势。近年来,学校团队建设与发展实绩显著,各层次骨干教师不断涌现,骨干教师数量多、层级高、学科分布广;教师个人专项课题数量多、级别高、学科多;学校执领的省级教科研课题、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收获了以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为标志的科研成果。
叶圣陶先生曾说儿童是“有生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以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一直以来,“教育即生长”是晨光实小朴素又执着的教育哲学追求,在这里,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自然生长,快乐生长,一路前行,一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