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N”群文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4-05-04毛鹤美

阅读(教学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课型群文鲁迅

毛鹤美

【摘要】群文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它对于拓展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均有较大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实践。“1+N”的群文阅读教学需正确处理“1”和“N”的关系,确定“1+N”材料选择的原则,明晰“1+N”群文阅读的操作形式。

【关键词】“1+N”;群文阅读;选材原则;操作形式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它对于拓展阅读内容、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均有较大的作用,得到一线教师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实践。“群文”组合的机理是结构化的,“群文”不是“单篇”的简单相加。阅读中的结构化是指以某一个意义点为核心,将事物的各部分联系在一起,进行组合聚合的方式。笔者将这一个集中的意义点命名为“1”,其他部分命名为“N”,群文教学就简称为“1+N”的阅读教学。在群文阅读中,群文的议题是意义点的核心,围绕议题聚合在一起的文本,都必须在议题的属性之内,并从不同角度来解释议题,形成理解议题的一个有层次性、程序性的认知体系。

一、正确处理“1”和“N”的关系

进行群文阅读,首先要正确处理好“1”和“N”的关系,即管然荣教授所说的“群”和“己”的关系。每一次的群文设计要有一个“主心骨”,即“核心意义点”。我们不能单单将群文阅读简单地认为是多篇或者多部作品同时阅读,那样做的结果可能是每一篇都是浅尝辄止,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升。如管教授所言,我们既不能“好大喜功”,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也不能“鸡零狗碎,一地鸡毛”。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学情,抓住阅读教学的根本——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解读能力。明确教学的目标和重点难点,这是我们开展阅读教学的依据,也是我们选择群文的依据。以某一篇为核心篇章,从此发散开去,或者用“N”篇来强化“1”篇的重点。

二、“1+N”材料选择的原则

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选文途径有三种:教材中选文、教材内外选文、教材外选文。教材中选文可以将一个单元或者多个单元整合、单元中的一篇文本带多篇文本组织群文;教材内外选文则用教材中的一篇文本带教材外多篇文本组织群文;教材外选文则完全选择课外阅读文本组织群文。在任务与活动架构时,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最终指向群文探究的核心主题,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1+N”材料的选择要遵循下面的原则:

(一)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对于文章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发展的内需等因素,选择符合学生阅读发展需要的课内和课外的文章,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课外阅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阅读篇目的难度和内涵都会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效果。而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也会有差异性,我们要考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学习中来,那么文本的选择既不能太简单,不具备提升性,也不能太复杂或太深奥,学生读起来味同嚼蜡。文本的选择一定要以“1”为核心,既能体现群文的核心议题,又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文颇受学生喜爱,我们可补充《嫦娥奔月》《迢迢牵牛星》等故事,通过对民间故事的溯源,让学生感受人们对永恒美好的追求和朴素的愿望。

(二)适应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群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解决教材选文的单一性,提升学生的阅读量,扩充学生的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突破教材限制, 以教材文本为依托, 辐射勾连课外文本, “一篇带多篇”或“一本带多本”。对于文章的选择,不能一味追求丰富,而脱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群文的选择要考虑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要求,选择切合教学要求的文章,对课内的学习作有效的补充和拓展,使课堂的实践操作有依据,真正实现提升阅读质量的目标。

比如,在学习了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后,学生体会到了母亲那平凡而伟大的爱。教师可以就这一主题拓展阅读,让学生补充阅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季羡林《怀念母亲》等相关的散文作品,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课外名篇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母子之间的深情,感悟到蕴含在文字里的母爱。

三、“1+N”群文阅读教学的操作形式

依据阅读中学生的学习任务,群文阅读可以分为这样三种课型,即知能生成课、审美赏析课和读写共生课。依据文本特征和学生认知规律,细分出九种具体课型。知能生成课四种课型:举一反三式、求同存异式、以文解文式、综合路径式;审美赏析课两种课型:审美体验式、审美赏析式;读写共生课三种课型:思想激活式、篇章构建式、手法借鉴式。具体操作形式如下:

(一)“1”篇核心文章+“N”篇同类文章

鲁迅先生给人们的印象是严肃、尖锐、勇敢的战士形象。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用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从小处落笔,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凸显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教学时,笔者又引入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萧红选择了独特的视角,不是将鲁迅作为一个和别人距离遥远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而是将鲁迅置身于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中,描绘出一个细致随和、善解人意的鲜活的鲁迅。再将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进行类文比较,鲁迅形象更丰满。这样的群文阅读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便于学生在比较中领略不同作家对于同一事物或人采用的不同的表达方式。

(二)“1”个作家作品+“N”个作家不同作品

比如在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指导学生领悟“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时,就可以整合本单元的《马诗》《石灰吟》《竹石》等古诗进行教学,以其中一篇作为典型范本,重点剖析,再引领学生去阅读其他的古诗,学生在阅读中慢慢领悟托物言志的手法就是用具体某一物来比拟或象征某种抽象的品格、精神、感情、思想等,进而理解托物言志的方法是借描绘客观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要运用好托物言志的方法,就要选择好“物品”,确定好“志向”, 明确“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寻求两者的相同点或者相似点。其次,在描写“物品”时,要选择与自己的“志向情感”相契合的部分,从而能使物品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我们常常会用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手法。最终,学生能够内化为自己作文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1”个作家的一篇作品+“N”篇同一作家作品

作家在不断创作实践中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比如老舍先生的作品打上的是那个时代的烙印,他关注的是普通市民的生活,品味他们的疾苦,多用口语化的语言,雅俗共赏。在学习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一课后,继续阅读小说《我这一辈子》和剧本《茶馆》,使学生对老舍先生的作品风格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有时,我们阅读同一作家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家的經历对于他的作品的影响。比如杜甫的《春望》《石壕吏》《江南逢李龟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等古诗,这里有杜甫年轻时的作品,有仕途失意后的作品,有历经战乱时的作品,自然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从盛唐时期的真情豪迈到十年困顿的情感抒怀,再到忧国忧民的理性抒怀,诗人将自己的毕生遭遇融合进了诗歌。读作者的诗,也是重走作者走过的路,让学生不仅在诗歌的言语形式上对杜甫的诗的特点有更准确的把握,也对他的诗风的转变有了更加深刻的情感上的理解。

当然,阅读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对作品的了解、学生的学情、阅读教学的任务、阅读的需要等诸多要素,采取“1+N”群文阅读的方法,不仅仅是为了适应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优化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而且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切实增强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最终指向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课型群文鲁迅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鲁迅,好可爱一爹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群文活动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鲁迅《自嘲》句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