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性新闻理念在短视频平台实践的研究

2024-05-04信鹏开朱爱敏

新闻潮 2024年2期
关键词:积极参与短视频

信鹏开 朱爱敏

【摘 要】建设性新闻发端于欧洲,目前在丹麦、荷兰、英国等北欧国家和美国发展迅猛,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传播模式和盈利模式。短视频作为一种新文本在新闻信息传播中与建设性新闻理念产生耦合。抖音APP作为用户极广和具有极大开放性的社会化媒体,“互动协商”的属性与生俱来。本文通过对短视频平台建设性新闻理念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在借鉴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并历经本土化的实践与流变。

【关键词】建设性新闻;短视频;积极参与

新时期,新闻宣传报道要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求实的总体要求,结合现实,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关注和报道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未来为导向,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具建设性与长效性,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建设性新闻。建设性新闻发源于西方,我国虽未有学者提出相关理论,但建设性新闻理念已然蕴含于新闻传播活动之中。新媒体时代,我国短视频平台发展迅猛并出现“头部化”现象,抖音就是其中之一。依托其平台的新闻传播活动已然开始彰显建设性新闻理念,这也是抖音APP发展迅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建设性新闻与抖音APP发展概况

丹麦广播电视台(DR)新闻部前负责人乌瑞克·哈根洛普(Ulrik Haagerup)在2008年的专栏文章中正式提出了“建设性新闻”(Constructive journalism)这一专业术语。建设性新闻是媒体着眼于解决社会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新闻报道,是新时代媒体立足于公共生活所倡导的一种新闻实践或新闻理念[1]。建设性新聞发端于欧洲,目前在丹麦、荷兰、英国等北欧国家和美国发展迅猛,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传播模式和盈利模式。乌瑞克·哈根洛普、凯瑟琳·吉登斯特德(Katherine Gyldensted)以及凯伦·麦金泰尔(Karen McIntyre)等人从不同角度阐释和补充了建设性新闻理论。建设性新闻是对于以往新闻报道框架的微调与发展,是乌瑞克·哈根洛普的主要观点。凯瑟琳·吉登斯特德在建设性新闻中引入积极心理学,并将其置于社会发展层面进行阐述,主要关注新闻如何改善世界和构建美好社会。凯伦·麦金泰尔也是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认为建设性新闻是在坚持新闻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将积极心理学的一些技巧应用于新闻生产工作中,通过公众参与从而生产出更具成效的新闻作品[2]。

新闻传播活动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其理论的形成往往滞后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因而建设性新闻的实践活动应先于其理论发展。其概念种类虽然庞杂,但趋于清晰的是,建设性新闻的基本目标是:更好地服务公众,并努力促成这一目标实现[3]。以一种直面问题、解决导向、行动第一、积极诉求、立足未来的新闻报道理念来阐释其重点,即积极与参与。建设性新闻作为一种伞式理论,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同小异的新闻理念。建设性新闻则是对这种发散外延式的理论和理念加以统筹和理论化。经过几年的发展与探讨,目前学界比较认可凯瑟琳·吉登斯特德所提出的六个方面特征:方案性、赋权于民、未来导向、包容性和多样性、解释新闻及其语境以及各方协同创新。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相关数据:“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网民手机上网率达99.8%,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26亿,占整体网民的95.2%。”[4]短视频拥有如此大规模的用户群体使之成为重要的新闻信息传播平台。以抖音APP为例,其从2016年上线以来,经过几年发展已吸纳众多用户并呈现上升趋势。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抖音活跃用户数量达到7.43亿。在此基础上对建设性新闻理念实践的研究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建设性新闻与我国新闻传播活动在目标与理念上的共振

强调协同主义的建设性新闻理念可在“天人合一”“以和为贵”“仁爱”等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到其文化意涵和基因。这些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并发展成为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的沃土。即形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以践行社会责任为目标和以社会功能导向为目的的协同主义范式[5]。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新莱茵报》时明确表示“要成为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6]。马克思将新闻传播活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这与建设性新闻所强调的赋权于民理念不谋而合。列宁对于报纸的看法则具有时代属性,他指出,报纸是集体的宣传员、鼓动者和集体的组织者[7],体现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建设性新闻理念。1950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明确表示:“只搞批评,要抓住典型,有头有尾,向积极方面诱导,有时还要有意识地作好坏对比这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才有力量,才说明是为了改进工作,而不是消极的。”[8]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舆论监督应着眼于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9]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10]我国领导人所提出的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讲好中国故事、舆论监督强调建设性等都与建设性新闻所倡导的理念相契合。

三、新闻传播实践与建设性新闻理念的耦合

现如今,作为 “第五媒介”的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人们了解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抖音APP作为智能手机中的一款软件,成为媒介中的媒介。抖音APP迅猛发展的一大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在发挥新闻传播功能的过程中与建设性新闻理念有耦合之处。

(一)解决问题,传播正能量

建设性新闻在维护新闻核心功能的前提下,形成了一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闻传播模式,主要包括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元素和积极心理元素,并赋予受众权利,从而形成一种新闻生产的积极参与与互动模式,生产出卓有成效的新闻作品。相关阅读者从作品中的道德行为(比如同理心、英雄主义和同情心等)能感受到崇高的情绪。2022年4月13日,浙江杭州一个外卖小伙突发哮喘后却不肯吸氧,原因在于他没有钱,在场的交警立马说了一句“我有”,引发了网民广泛讨论。《人民日报》抖音号上该视频获赞444.5万个,评论24.5万条。2022年4月19日,河南商丘一女生在18楼天台欲轻生,民警通过与其谈话吸引她的注意力并实施救援,引发网民与其他媒体围观。不少网民和媒体都在抖音通过评论功能与女孩“对话”,安慰其不要轻生,并引发网民对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视。这也正是积极心理学的体现,其最突出的特征关乎创伤后成长、美德、积极情绪、幸福感、爱和展望。帮助老弱病残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通过对这些事情的报道引发了网民对道德行为的崇敬之情。

(二)未来导向,包容多样

传统的新闻报道所涉及的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因(why)、何事(what)等五个要素,被称为新闻5W。此概念1898年由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提出,1932年,在5W的基础上,美国新闻学者又提出了第六个新闻要素,即如何(how)。建设性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理念,在5W/6W新闻要素之后继续追问“What now”(现在什么办)。也就是说,新闻报道要对未来有所产出,对现代要有所担当。不仅是关注或解决当下的现实问题,还强调要使提出的解决方案具有建设性,并要追根溯源,以免造成“治标不治本”的现象。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被神舟十三号送入太空。历经进驻天宫、出舱漫步、天宫授课、太空过年……在轨超180天,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在创造多个首次后于2022年4月16日“回家”。《人民日报》抖音号发布了整个过程的相关视频,《人民日报》作为头部抖音号,具有很强的用户黏性和流量吸引力,加之人们对于航天事业的兴趣,相关话题成为一段时间内热议的话题。《人民日报》抖音号通过直播的方式拉近了网民与航天员之间的距离,网民在线聚集并引发群体共鸣。在学习太空知识的同时也以一种未来导向激发了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支持与热情。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化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意见和评论的平台,使得话语权利赋权于民,进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这也为多样化和差异化观点和声音的表达提供了一个聚合性平台,同时也成为建设性新闻包容多样的沃土。抖音APP用户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呈现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平台上的UGC(用户原创内容)内容也涵盖各种类型,包括记录生活、技术科普、新闻等,平台所传播的内容变得更丰富多彩。

(三)赋权于民,推动协同治理

新闻媒体作为具有机构属性的组织,在新闻制作和发布过程中有着自己的一套规范和准则。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生产全部是由专业新闻媒体执行,新闻生产流程是单一化的。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以及社会化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逐渐了解新闻生产流程,许多时候新闻事件的报道和首发由社会化媒体完成,而后再由专业媒体机构跟进追踪持续报道。近年来,随着网民媒介素养的不断提高,开始出现众筹新闻和众包新闻等由专业新闻工作者和普通民众合作完成的新闻类型。而建设性新闻主张赋权于民,鼓励公众参与到新闻生产过程之中,目的在于让公众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并成为协同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2021年11月18日,一则“杨小莉哭了”的消息冲上了抖音热搜,阅读量超过了1.2亿次,讨论高达2.1万次,共有41家媒体参与了报道。2021年9月20日,河南安阳一位八旬老人在小区遛弯时被两只大狗咬伤,当时狗主人在场,事件过程也被监控拍到,事后狗主人却拒不承认。随后《小莉帮忙》为解决此事做了10期节目并发布在抖音平台上,引发了网民的强势围观。《人民日报》和中纪委也分别发表评论。《小莉帮忙》作为一档服务类节目,目的在于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纾解矛盾、排忧解难。在此过程中,抖音APP发挥了广泛传播、收集民意以及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而网民也成为促使问题解决、协同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这也是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和媒体协同社会治理的一个成功范例。

(四)创新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多数情况下,新闻报道为了追求“首因效应”会仅限于事件本身,而较少去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及意义。原因在于,首先,深度报道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所需时日较长。其次,以往技术落后或不成熟无法使之量化,因而难以窥探其背后之深层原因。建设性新闻则主张运用大数据创建清晰图表,从报道事件转至观照背景。数据的使用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可信度,例如,在报道环境保护等议题时,使用数据可以客观具象表明问题的现状,促使相关组织机构和广大公众关注,也可通过可视化数据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力求从根本上对问题进行建设性解决。

讲好中国故事就要依托于我国的文化环境,推动跨文化传播,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播至世界各地。长期以来,由于文化的差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国际上对于中国的真实情况有许多误解和偏见,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就在于消除偏见,进而形塑国人的文化自信。2016年李子柒发布的系列短视频爆红于网络,并在YouTube(油管)上吸引众多国外网友评论关注。她发布在抖音APP上的视频通过展现乡村“静谧田园风光”,其“慢”生活与现代生活逐步加“快”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引发网民对“慢”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美好图景。这也是视频在抖音APP上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推出的微视频《假如文物会说方言》则利用现代特效让文物“活”起来,通过运用类人的动作和配音,让人们以一种愉快轻松的方式了解文物的历史和方言文化,进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结语

建设性新闻的核心理念在于积极与参与。主流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是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应坚持正面宣传和建设性监督,其目的在于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合力。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新闻信息传播平台,在践行建设性新闻理念方面虽有所展现,但毕竟依托的是“信息碎片化”的文本,建设性新闻报道所表现的深度和广度受到制约。因此,未来还需以此为基础,探索更加符合中国語境的、系统的、完善的建设性新闻传播模式。

参考文献

[1]唐绪军,殷乐.建设性新闻实践:欧美案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2.

[2]殷乐,高慧敏.建设性新闻:溯源、阐释与展望[J].新闻与写作,2020(2):13-20.

[3]晏青,舒镒惠.建设性新闻的观念、范式与研究展望[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66-74,93,170.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3-08-28)http://www.cnnic.net.cn/.

[5]漆亚林.建设性新闻的中国范式:基于中国媒体实践路向的考察[J].编辑之友,2020(3):12-21.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75.

[7]列宁.列宁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8.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5-150.

[9]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4 -01 - 25 (1).

[10]崔海教.深刻把握正面引导与舆论监督的辩证统一[N].人民日报,2016-04-19(7).

作者简介   信鹏开,新疆财经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朱爱敏,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积极参与短视频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浅谈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