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刊专业性人物自述栏目的策划与编辑

2024-05-04胡茜茹

新闻潮 2024年2期
关键词:专业性策划

【摘 要】专业性人物自述栏目拥有独特的新闻传播价值,读者希望通过阅读相关行业的人物自述故事获取他人经验,实现自我启迪。报刊编辑在策划、编辑专业性人物自述专栏时,应定位读者需求、明确呈现方式、把控稿源质量,对栏目进行精雕细琢,为读者呈现专业度高、启发性强、感染力足、传播面广的栏目内容。

【关键词】人物自述栏目;策划;编辑;专业性

《中国教育报》课程周刊开设了一档名为《名师反思录》的教师人物类自述栏目,注重讲好中国的教育故事。本文以该栏目为例,通过相关编辑工作案例和心得,论证报刊编辑如何通过做好栏目策划与内容编辑,实现专业性人物自述栏目的品质提升,以期为办好专业性人物自述栏目提供参考。

一、栏目策划定位精准

策划是栏目编辑工作的开端。栏目策划关系到整个栏目的立意、特色、执行方式,甚至是最终的呈现效果。一个栏目如果缺乏完善的策划,它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那么,如何做好专业性人物栏目的策划工作呢?

(一)定位受众需求

综合性报刊面向公众,其中专业性较强的报刊栏目则重点关注目标读者群体。因此,定位读者需求,有助于栏目策划有的放矢。美国学者艾·里斯(AL Rie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曾提出“定位理论”,该理论认为:定位虽然是从一个产品开始,但它并非要对产品做什么,而是要针对预期受众采取行动,即要在预期受众的头脑中给产品确定一个适当位置。[1]作为文化或新闻类产品,报刊栏目的定位,显然也离不开对目标读者的需求心理分析,这或许可以为报刊编辑通过明晰读者需求来实现栏目精准定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中国教育报》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面向全国教育界的专业媒体,读者群体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其开设的课程周刊的内容侧重于课堂教学、教师教研等,备受教师群体关注。因此,该周刊在《名师反思录》栏目设立之初,就明确了读者受众主要面向中小学一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了解、分析这一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与阅读偏好,是编辑有效开展栏目策划的必要条件。

课堂教学无疑是青年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初登教坛的青年教师,往往会在实践中遇到棘手问题与困惑,他们渴望通过阅读栏目的相关文章得到启示或借鉴,进而找到解决方案、解答心中之惑、实现专业成长。一般而言,具体事迹能解决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如果青年教师想要获得专业成长,通常更需要专业思想的引领。为了使栏目稿件更具启发性,帮助青年教师从教学思想根源实现质变成长,编辑需要牢牢把住专业思想性这根弦,在与作者沟通稿件框架及后期编辑稿件时,注重从具体的课堂教学事例中提炼教学思想,以专业思想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明确呈现方式

报刊专业性人物栏目通常有记者访谈采写和作者自述撰文两种呈现方式。通常而言,记者访谈采写的方式较为常见,但对于强调挖掘思想性和专业度的人物栏目而言,自述式撰文有时更能准确地体现人物专业思想的高度与深度。

比如,在《名师反思录》栏目中,名师是稿件的人物对象,但“反思”二字才是这个栏目标题的“题眼”,是栏目近百篇稿件的“灵魂”所在。一般意義上,教学反思指教师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积极思考,获取直接经验,同时对所得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并将理论再次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思考、调节自己的教学,完成自我修正,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2]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从采写的角度来看,记者本身并无教学经验,采访时长一次不过一两个小时,即便是多次跟采,想要从几个小时的采访问答中准确提炼出名师的教学思想精华,也并非易事。即使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自己写教学反思,往往都要花费数周甚至数月的思考与总结,才有可能提炼出有高度、有深度的反思成果。此外,记者采写稿件,容易通过访谈内容写成一篇以名师教学事例为主导的稿件,这有悖于栏目想要重点阐释教学思想的定位。因此,为了更加准确、专业地宣传名师教学思想,《名师反思录》栏目有必要采取自述式撰文。

然而,自述式撰文也给编辑带来了新的挑战。不同作者的写作水平及对栏目主旨的理解有所差异,为了保证稿件质量,针对稿件框架、内容取材等与作者展开及时、有效的沟通,是编辑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同时,编辑也要注意把握好沟通的度,避免因编辑“掌控过度”而导致稿件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在保证紧扣栏目主题的前提下,编辑应尽可能给予作者充足的创作空间,保证每位作者都能够发挥自身的写作优势与语言特色,丰富栏目风格的多样性。

(三)把控稿源质量

栏目的长远发展,离不开稳定、优质的稿件来源与储备。栏目的稿件来源一般有两种,一是作者自发投稿,二是编辑主动约稿。一般而言,作者投稿数量虽多,但稿件质量往往参差不齐,再加上专业性人物自述栏目明确了“人物即作者”,这对人物(即作者)的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仅靠作者自发来稿,很难持续保证栏目的质量。因此,编辑应主动出击,筛选出具有专业性和代表性,以及一定写作水平的人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栏目约稿,更能有效把控栏目质量。

专业性人物自述栏目多以关注该行业中的杰出人物或典型人物为主,前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知名度,后者则在基层一线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集中代表某一细分群体形象。以《名师反思录》栏目为例,在“名师”这一人物群体中,编辑重点关注名师名家及青年新秀两大群体——既有老一代名师大家,通过他们回顾多年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向读者总结为师之道、传授教学“独门绝技”;也有正活跃在课堂一线、入选教育部“双名计划”名师培养对象的青年骨干,他们通过讲述遭遇过的教学瓶颈,剖析如何将教学难点化为教学生涯中的转折点,与读者交流教学心得。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性人物自述栏目对所选人物的写作能力有一定要求。如果编辑在约稿之前,提前收集目标人物此前的文章、著作等,熟悉其文字风格和研究领域,对其写作能力及针对本栏目可能创作出的稿件内容作出预判,则能为后续约稿沟通做好准备,以保证所出稿件能达到甚至超出栏目的质量要求。

二、 内容编辑体现“四项功效”

稿件内容是支撑整个栏目品质与神韵的关键所在,因此,把好稿件的内容质量与呈现形式,是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编辑过程是一个再加工过程,一般说来,通过审稿决定采用的稿件,在内容框架、理论阐述、文字表达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水平,但是,绝大多数的稿件都需要编辑从栏目刊发角度进行或多或少的修改加工。[3]为了提升栏目品质,编辑在对行业人物类稿件进行再加工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四方面的功效。

(一)专业功效

专业性强是专业性人物自述栏目的基调之一,这要求编辑吃透中央及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文件、方针、政策,熟知该行业的热点和风向,拥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把控稿件的架构与方向。

《名师反思录》栏目选取的人物对象定位为“名师”,代表了一定的专业高度,但即便是面对名师专家的稿件,仍然要加强对文章专业度的把控。

譬如,2022年9月30日刊登的稿件《见教材 见自己 见学生——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阐述了作者身为道德与法治特级教师对课堂教学经历的三次认知境界的提升。但在初稿中,作者定的稿件框架是,先“见教材”,再“见学生”,最后“见自己”。文章将“见自己”置于最终境界,这一逻辑从教师成长角度来看是没问题的,但是从课堂教学这个角度来看,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主体,如果将课堂教学的最后一重境界落在学生上,则更为合适。为了让稿件更加符合课堂教学的内在发展逻辑,编辑与作者经过沟通,对稿件整体架构进行了调整,让稿件的内在逻辑更加专业规范。

又如,2023年2月17日刊登的《从学情出发,把语文教“活”》一文,从学情分析、写作教学、情境教学三个维度与读者分享自身的语文教学反思。为了提升稿件的专业度,编辑从中高考强调的“无情境,不成题”这一命题趋势得出灵感,于初稿最后一部分内容中提取出“情境教学”这个点。经过沟通,作者将该部分角度由应考技巧扭转提炼为语文学科的情境教学,通过强化情境教学把语文教“活”,从而实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这一角度上的改动,从整体上提升了稿件的专业度。

(二)启发功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者在阅读专业人物栏目文章时,往往希望从他人的相似经验中获得启发,从而实现自我提升。这也是编辑在处理专业性人物自述栏目时突出启发功效的价值所在。

以2022年10月21日刊登的《为学生上“有意义”的数学课》为例,作者是正高级数学教师,是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界最高奖——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的获得者,教学成果丰厚。为了增强稿件的启发功效,编辑与作者对其教学心路历程进行了多次沟通,从教学生涯中曾遇到的真实问题切入,提炼出“如何上好‘有意义的数学课”这一主题,并从“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教”等层面,通过丰富的高中数学课堂案例,向读者传达“数学课不能止于知识的传承,要关注内容的本源,学习深刻的数学,要基于数学的逻辑引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这一切实体会,对读者有很强的启发性。

(三)共情功效

人是有情感的生命。读者希望通过人物类栏目看到的是有思想、有情感、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职位或一个角色的符号。[4]编辑要善于从稿件细节中挖掘情绪、捕捉真实,增强人物形象的感染力,激发读者产生共情。

一个人物要想立得住,要想引发读者的共鸣,就要接地气、有人情味,要有血有肉。[5]《名师反思录》栏目对于如何突出名师个性,让其形象跃然纸上,在稿件编辑上也是下了一番心血。例如,刊登于2022年7月8日的《化问题为契机,与生共进》,作者是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的化学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是一位获得教学荣誉无数,却最看重学生家长给自己颁发的“最佳老父亲”奖的率性之人。为了突出他率真、爽朗、朴实的人物个性,编辑在编稿时特意从文中大量课堂案例中挑出一个课堂互动细节进行润色加工作为文章结尾,以此起到鲜活人物形象、升华文章情感的作用。

人物身上的那份真实与朴素,往往最为动人。编辑应善于发现作者笔下真情流露的细节,并在真实客观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强人物精神内核的感染力与穿透力,让读者在阅读中自然而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自我代入,引发对人生成长的进一步思考。

(四)传播功效

在融媒时代,报刊制作的新闻产品可以通过网、端、微等渠道进行多渠道传播,形成矩阵传播形态。[6]在新形势下,报刊编辑不仅要在传统版面上下功夫,更要抓住融媒时代的传播特点,在各分发载体上丰富栏目产品的呈现形式,提升整体传播功效。

为了升级栏目品质、增强传播功效,《名师反思录》栏目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的内容呈现方式,不仅精心雕琢每期的名师文章,还一同推出“名师代表课”视频。读者可以通过扫描报纸栏目上的二维码观看本期名师的课堂视频,对名师的课堂风采与教学之道产生更为直观、真切的认识。此外,栏目也通过《中国教育报》旗下的多条融媒渠道扩大传播功效,每期栏目在报纸刊登当日,均在中国新闻教育网、中国教育报客户端等平台进行传播,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三、結语

专业性人物自述栏目聚焦某一行业领域中的杰出代表人物,展现他们的行业经验与心路历程。这类栏目若能做到内容品质佳、呈现效果好、感染力强,那么对于读者,尤其是身处同一专业领域的读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启迪效果。这就要求编辑不断加强内功,既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良好的编辑功底,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把握好栏目内容在专业性与感染力上的平衡点,充分发挥栏目的启发作用与传播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朱雅婷.“定位时代”下传统纸媒栏目品牌的发展出路:以《中国青年报·冰点》为例[J].记者观察,2021(30):46-48.

[2]杨新宇,李国彩.对教学反思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11):126-128.

[3]王洪臣.稿件加工: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J].行政论坛,2002(3):72-73.

[4]黄峥.用“人”来解读新闻:评央视人物访谈节目《面对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8):49-50.

[5]陶云江.典型人物报道中如何挖掘运用好细节[J].全媒体探索,2022(5):62-64.

[6]王建国.融媒时代报纸栏目的运作与影响力提升路径:以大众日报《环球论坛》为例[J].青年记者,2020(18):52-53.

作者简介   胡茜茹,中国教育报刊社融媒体专业新闻中心编辑

猜你喜欢

专业性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本刊特别策划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演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中宇银太陨石鉴定有限责任公司:专业性陨石鉴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