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穴位敷贴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4-04-30姜丽娟周海燕
姜丽娟 周海燕
机械通气可改善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通气质量,但长时间机械通气会导致肠道菌群及内毒素异位进入血液系统,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胃肠功能障碍,对营养吸收造成较大影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以往临床主要予以早期肠内营养、灌肠、抗感染治疗,以及腹泻、腹胀的对症处理,但难以从根本上纠正胃肠功能障碍。中医将胃肠功能障碍归属于“伤寒”“温病”等范畴,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营卫不固,以致毒邪内蕴,导致肠道壅滞,肺气不通而发病[2]。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通过定向透药治疗仪的中频电流产生的电场对药物离子产生作用,进而加快机体对药物的吸收,且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工作所产生的热效应能够促进局部微血管扩张,加速机体血液循环[3]。穴位贴敷疗法是将药物制成贴剂敷贴在特定的穴位,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进而发挥通经活络,行气消痞的作用[4]。本研究就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穴位敷贴在ICU机械通气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东台市中医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胃肠功能障碍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1~78岁,平均(65.69±3.84)岁;原发疾病:重症肺炎11例,脑卒中7例,感染性休克5例,慢性阻塞性肺炎伴感染18例;气管切开12例,气管插管29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16~39分,平均(23.68±5.47)分。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2~79岁,平均(66.31±3.61)岁;原发疾病:重症肺炎10例,脑卒中8例,感染性休克6例,慢性阻塞性肺炎伴感染17例;气管切开11例,气管插管30例;APACHE Ⅱ评分17~42分,平均(23.91±4.11)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无胃肠道瘘基础疾病;腹内压正常;胃肠功能障碍评分>1分;APACHE Ⅱ评分高于15分;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相关药物禁忌证;贴敷部位的皮肤存在破损、红肿、溃疡及水泡;妊娠期或哺乳期;临床资料缺失;同时还参与其他临床试验。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入院12~24 h留置胃管,予以鼻饲肠内营养液,并密切关注患者排便情况,若3 d以上未排便予以开塞露,当胃潴留>200 ml,腹内压>10 mmHg(1 mmHg=0.133 kPa),则停止鼻饲肠内营养液,并进行胃肠减压、肛门排气,另外遵医嘱予以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将理疗电极片(郑州克夫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准文号:豫郑械备20150049号,规格:2贴/袋)贴于双侧足三里,并在电极上固定药贴,连接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调整参数,持续干预30 min,2次/d。穴位贴敷治疗:将乌药9 g、槟榔9 g、生大黄9 g、小茴香8 g、枳实10 g、玄明粉10 g、冰片3 g混合研磨成粉,并加入15 ml姜汁混合调制,制作成大小为1 m×1 cm的药丸,清洁足三里穴,并采用3M敷贴固定药丸,每次每穴使用一丸,持续敷贴8 h,1次/d。
1.3 观察指标
1)胃肠功能评估:采用重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分级标准评估,Ⅰ级:自限性阶段,但极有可能进展为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Ⅱ级:胃肠功能紊乱,需采取干预措施以重建胃肠道功能;Ⅲ级:胃肠功能衰竭阶段,经干预后胃肠功能仍难以恢复;Ⅳ级:急剧出现的并且威胁到患者生命的胃肠功能衰竭[5]。2)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通过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恢复进食时间综合评估胃肠功能恢复情况。3)营养状况: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GI分级
治疗前两组AGI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GI分级为Ⅰ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AGI分级比较[例(%)]
2.2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观察组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以及恢复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d,±s)
组别 例数 肛门排气时间 肠鸣音恢复时间 恢复进食时间对照组 41 2.17±0.32 2.89±0.51 6.04±1.01观察组 41 1.65±0.26 2.04±0.43 5.11±0.68 t值 8.076 8.159 4.891 P值 <0.001 <0.001 <0.001
2.3 营养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g/L,±s)
表3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g/L,±s)
组别 例数白蛋白 总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1 23.33±2.25 31.55±5.02 52.07±4.1160.34±4.94观察组 41 22.52±2.13 39.24±4.86 52.61±4.6868.64±5.28 t值 1.674 7.047 0.555 7.350 P值 0.098 <0.001 0.580 <0.001
3 讨论
胃肠功能障碍会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导致多种严重疾病的发生,同时还会破坏胃肠道黏膜屏障,导致肠道内细菌入血,从而加重病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所以临床应早期积极实施有效治疗以改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认为脾胃主升降,脾胃受损,气血运行不畅,可导致气逆血滞,食欲不振,影响机体营养状态[7]。穴位敷贴是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的常用中医外治疗法,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其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及通经活络之功效,通过刺激足三里可协同药物作用,快速改善胃肠道病症,且中药穴位敷贴能够有效避免内服中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8]。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经皮给药,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且该方式给药能够保证药物浓度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减少给药次数,另外经皮给药不入血液循环,可减轻肝肾功能损伤[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AGI分级为Ⅰ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以及恢复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该结果与余知依等[10]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提示中医定向透药、穴位敷贴联合用于ICU机械通气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胃肠功能,从而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穴位敷贴是融经络、穴位及药物为一体的中医疗法,敷贴中选用的乌药具有行气止痛及温肾散寒作用;槟榔具有下气、行水及破结之功;生大黄可泻下攻积、活血化瘀;小茴香可散寒止痛及理气和胃;枳实可破气消积、化痰除痞;冰片可以清热解痛。上述诸药配伍共奏理气和胃、破气消积、温肾散寒功效[11]。且本研究选择对足三里穴位进行刺激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继而避免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出现。另外,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所用贴剂中大黄具有清热泻火及泻下攻积功效;木香具有行气止痛作用;赤芍和桃仁均可活血化瘀,桃仁还可润肠通便;牵牛子可泻水通便。将上述两种方法联合使用能够增强对相应穴位的刺激,进而加快药物的吸收,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促进营养吸收。
综上所述,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穴位敷贴用于ICU机械通气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同时还能改善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