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2024-04-30马瑞张燕陈笑笑王朝刚
马瑞 张燕 陈笑笑 王朝刚
商丘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商丘 476000
高血压脑出血为神经内科常见急危重症,在高血压患者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时,血压急速升高,导致原本存在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增加临床致残率和致死率[1]。因此,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转归和预后过程,应当加入有效护理干预,但常规临床干预多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方案执行,缺乏对各类症状的管理,导致患者的生命质量普遍较低[2]。症状策略包含自我照护、生物医学、专业管理3 个策略,可与消极健康状态抗衡,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促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改善生命质量,缓解临床症状,近年来在心力衰竭、血液透析、颅脑损伤等慢性疾病症状管理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3-5]。本研究分析了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今后临床干预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对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期间商丘市中心医院的116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各58 例。对照组中男性34 例,女性24 例,年龄为33~64(47.13±6.3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18(11.32±1.30)h。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为31~65(46.65±6.2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19(11.44±1.13)h。两组可行比较(均P>0.05)。
(1)纳入标准:①院内经脑部CT 或MRI 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者;②年龄≥18周岁者;③意识清晰,能够配合完成本研究者;④经指导后能够独立完成相关问卷调查者;⑤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器官功能异常、恶性肿瘤者;②因凝血功能异常而诱发脑出血者;③听觉、视觉功能异常者;④智力障碍或精神异常者。
本研究经商丘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2012002)。
2.方法
2.1.对照组 常规临床干预。干预内容包括高血压脑出血疾病及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用药管理、康复训练、心理调护、饮食管理、并发症预防、自我监测等,住院期间每日3 次面对面口头宣教,20 min/次,对患者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回答,并给予个体指导和随访管理,通过电话、家庭访视、门诊随访展开,干预共6个月。
2.2.观察组 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干预。(1)成立管理团队:成员包括1 名神经内科护士长、1 名神经内科主治医师、1 名营养师、1 名心理咨询师、10 名神经内科护士。所有成员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5 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2)方案制定与培训:各成员均接受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方案培训,成员完成相关知识培训后,通过文献检索法制定症状管理教育计划表。填写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症状困扰量表,统计患者的常见症状,并针对各症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要求患者每日记录症状管理的执行情况,包括症状自我护理、饮食健康、用药、运动、定期复查共5 项。(3)干预实施:①确定主要照顾者,患者入组后确定1 名主要照顾者,参与全程管理,负责监督患者的相关知识学习、症状自评和管理,督促患者完成每日症状管理记录,确保各项措施落实。②评估症状,主治医师和护士对患者进行症状评估,建档记录,指导患者及主要照顾者使用症状管理健康教育计划表记录和自评,选出对自己造成困扰的症状及相关症状体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③健康教育,依据症状管理健康教育计划表内的知识需求,每周对患者展开1 次健康知识讲座,30 min/次,使用回忆、联想、笔记等方法让患者掌握各症状的自评和护理方法。在诊室循环播放高血压脑出血相关健康教育视频,由责任护士和主要照顾者帮助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引导患者进行病友互助和交流,建立症状管理微信群,用于出院后线上咨询,定期在群内推送自我护理相关知识,让患者自己学习。出院前由责任护士、患者、主要照顾者依据患者的症状设定护理目标,督促其每日睡前完成症状自评记录,并拍照上传至微信群。每晚9 点前由值班责任护士查看患者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并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每月开展1 次心理咨询讲座,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制定患者膳食一览表,每月开展1 次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膳食管理知识讲座,依据其症状给予微调。④效果评价,责任护士每周对患者的症状掌握情况进行效能评价,若未掌握相关知识,则由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总结经验,修改教育方式,并重复教育,直至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完全掌握。每月最后一天使用症状管理量表评估患者的症状及管理效果,对管理效果较佳的患者给予鼓励,管理效果较差的患者给予督促和指导。干预共6个月。
3.观察指标
3.1.负性情绪评分 于干预实施前3 d 和干预完成后3 d 内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抑郁自评量表(SDS)[7]以患者自评形式评估,各量表均包含25 个条目,均采用Likert-4 级评分,其中SAS 评分≥50 分为存在焦虑,SDS 评分≥53分为存在抑郁,评分越高提示负性情绪越重。
3.2.心理弹性评分 于干预实施前3 d 和干预完成后3 d 内使用心理弹性量表[8]以患者自评形式评估,共3 个维度(25 个条目),均采用Likert-5 级(0~4)评分,评分越高提示心理弹性越佳。
3.3.健康相关行为评分 于干预实施前3 d和干预完成后3 d内使用本院自行编制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以患者自评形式评估,Cronbach’s α 为0.875,共5 个维度(15 个条目),均采用Likert-5 级(1~5)评分,评分越高提示健康相关行为水平越佳。
3.4.希望水平评分 于干预实施前3 d 和干预完成后3 d内使用赫氏希望量表[9]以患者自评形式评估,共12个条目,均采用Likert-4 级(1~4)评分,评分越高提示希望水平越佳。
3.5.症状困扰程度 于干预完成后3 d内使用症状困扰量表[10]以患者自评形式评估,共20 个条目,均采用Likert-5 级(1~5)评分,其中0~30 分为无困扰,>30~60 分为轻度,>60~90分为中度,>90分为重度。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计量、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结果
1.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s)
表1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s)
注: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干预,共干预6 个月;SAS 为焦虑自评量表,SDS 为抑郁自评量表
组别观察组(58例)对照组(58例)t值P值SAS干预前51.24±5.95 49.71±4.86 0.049 0.960干预后36.45±4.41 46.38±5.12 8.795<0.001 SDS干预前58.47±6.44 56.42±4.18 0.503 0.616干预后35.78±3.98 49.38±1.69 5.744<0.001
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2.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弹性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弹性评分比较(分,± s)
表2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弹性评分比较(分,± s)
注: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干预,共干预6个月
组别观察组(58例)对照组(58例)t值P值坚韧干预前31.46±5.12 31.72±4.65 0.334 0.739干预后44.16±5.56 39.25±5.32 10.673<0.001自强干预前18.58±3.24 19.04±3.14 0.220 0.826干预后26.85±4.23 23.52±4.16 6.990<0.001乐观干预前9.01±1.12 9.28±1.20 0.109 0.913干预后13.64±1.31 11.05±1.24 8.677<0.001总分干预前59.05±7.14 60.04±6.48 0.176 0.860干预后84.65±10.21 73.82±9.45 6.526<0.001
干预后,观察组的坚韧、自强、乐观及心理弹性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干预前后健康相关行为评分比较(表3)
表3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干预前后健康相关行为评分比较(分,± s)
表3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干预前后健康相关行为评分比较(分,± s)
注: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干预,共干预6个月
组别观察组(58例)对照组(58例)t值P值情绪控制干预前5.61±0.82 5.74±0.85 0.161 0.872干预后8.45±0.94 7.21±1.12 10.529<0.001遵医用药干预前7.72±1.02 7.87±1.10 0.753 0.453干预后12.65±1.34 9.34±1.52 8.829<0.001饮食管理干预前10.72±1.24 11.02±1.43 0.556 0.579干预后16.32±2.45 13.74±1.56 5.465<0.001组别观察组(58例)对照组(58例)t值P值运动管理干预前10.88±1.15 11.12±1.21 1.683 0.090总分干预后63.03±7.12 52.14±7.25 2.013 0.045干预后16.06±2.41 14.49±2.12 2.537 0.017自我监测干预前6.34±0.78 6.54±0.82 1.926 0.063干预后9.55±0.75 7.36±1.25 2.456 0.028干预前41.27±6.20 42.29±6.42 1.376 0.400
干预后,观察组的情绪控制、遵医用药、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自我监测及健康相关行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4.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干预前后希望水平评分比较(表4)
表4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干预前后希望水平评分比较(分,± s)
表4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干预前后希望水平评分比较(分,± s)
注: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干预,共干预6个月
组别观察组(58例)对照组(58例)t值P值积极态度干预前8.79±3.14 8.94±3.41 1.637 0.110干预后11.89±2.15 9.45±3.07 2.253 0.038积极行动干预前9.84±3.16 9.77±3.05 0.072 0.942干预后11.74±2.46 10.08±2.54 8.889<0.001亲密关系干预前10.25±3.17 10.18±3.36 0.158 0.874干预后12.47±2.42 10.84±3.26 11.406<0.001总分干预前29.56±7.59 29.41±7.91 1.941 0.058干预后35.71±4.14 32.65±4.28 2.573 0.011
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亲密关系及希望水平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干预后症状困扰程度比较(表5)
表5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干预后症状困扰程度比较[例(%)]
观察组患者症状困扰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治疗后生命延长但仍存在部分临床症状,而长期存在的症状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生理、心理、经济和社会压力,导致部分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此时患者可能主观故意或被动降低自我管理能力,进而降低生命质量[11]。本研究尝试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干预,以期能在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状况、生命质量等方面促进患者康复[12]。症状管理理论具有主观性和多维性,可从生物医学行为、专业管理、自我护理策略等方面实施干预,以改善不良预后[13]。本研究分析了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今后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既往有研究指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伴随头晕、呕吐、神志障碍、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主观幸福感,经症状管理干预后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对各类临床症状的预测和应对能力提升,可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进而减少负性情绪产生,缓解焦虑、抑郁情绪[14-15]。同时,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患者获得人性化护理,可促进医患关系改善,也可帮助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和治疗,积极自我应对,进而改善心理状况[16]。其次,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的坚韧、自强、乐观、心理弹性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情绪控制、遵医用药、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自我监测、健康相关行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通过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干预,心理弹性和健康相关行为改善,分析原因为患者发病后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知识匮乏,容易存在认知误区,缺乏自我护理执行力,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可较好地识别症状,正确合理地进行症状评估、监测、管理,患者的症状经历改善,基本知识和症状管理自我效能提高,因此,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改善[17-18]。同时,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亲密关系、希望水平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困扰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可获得针对性症状康复指导,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对于减少脑出血后遗症有较大帮助,可促进患者回归正常家庭和社会生活,减轻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改善希望水平[19]。同时,这种针对性症状管理对于缓解症状也有积极作用,进而缓解临床症状所造成的困扰[20]。
综上所述,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心理弹性,改善健康相关行为和希望水平,缓解症状困扰。
作者贡献声明本文由马瑞牵头撰写,张燕独立完成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陈笑笑校对所有草稿,王朝刚对论文进行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