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表现性学习的小学“画数学”实践研究

2024-04-30江苏省江阴市立新中心小学戴文亚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7期
关键词:表现性线段直观

江苏省江阴市立新中心小学 戴文亚

新课标指出,重视数学内容的直观表述,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大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好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已经具备一些推理能力、想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运算能力等,但都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画数学”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在语言所提供的材料基础上,运用感知觉和表象,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规律、较复杂的数量关系等通过形象的图示、表格等看得见的形式表示出来,从而对数学学习对象有比较形象、直观、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表现性学习强调以学生表现为中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画数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表现”,从直观形象的方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考的过程,用更加简洁、直观的线段图、路径图、思维导图、故事图等来表征稍复杂的数学问题,从而分析方法、解决问题、发展能力。

一、画线段图,表征问题模型

线段图,主要用来表示问题解决题型中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分析题意、解决问题。小学阶段,教师要重视线段图建模,强化线段图表征;学生要借助线段图表达数量关系,达成解决问题的目标,并能通过线段图沟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探索一般问题的解决策略。

教学有关“倍”的实际问题,就是帮助学生线段图建模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图文的转化,加强对比和分析,初步建立用线段图表达题意的意识。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把动态演示和画线段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理解不同的“行走方式”,从而直观理解“速度和”和“路程和”、“速度差”和“路程差”等数量的意义,通过线段图,深刻理解“速度和(差)×时间=路程和(差)”的数量关系,避免“依葫芦画瓢”的简单模仿。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时,教师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借助线段图将基本数量关系归纳为“每份数×份数=总数”。在表现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概括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厘清常见数量关系的相同点,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结构化思维,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是教学画线段图描述和分析问题。例题中有两个未知数,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征条件和问题。有了线段图直观的表达,学生就可能想到把两个不相等的数量转化成相等的数量,先求出其中一个数量,再求出另一个数量。在教学中,教师将学生会画线段图表征问题模型作为教学重点,要学生会根据相关信息用合适的线段图表现出来,其次,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线段图来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在线段图上体现分析、思考过程。通过分析,学生明确可以把两个数量都看成和“少的”一样多,这时总量就要减少,还可以把两个数量都看成和“多的”一样多,这时总量就要增加。这样的思考过程就可以在线段图上通过“一画一减”“一补一加”体现出来,就能更直观地确定解题思路。(如图1)

图1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实际问题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的表现性学习方式,清晰表征问题模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题意更简洁、明了,分析关系更直观、清晰,确定思路更快捷、方便,思维更严谨、全面。

二、画路径图,表征思考过程

小学阶段,针对学生在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时,面对信息多就容易思路混乱的情况,教师可以用画解题路径图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把相关信息画出来,将解题的思考过程外显出来,达到可视化的程度。这样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也便于教师分析和诊断学生的解题思路。

教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思考路径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如图2)

图2

教学中,在学生理解“只有购买的运动服和运动鞋的价格最低时,剩下的钱才能最多”后,教师不急于让学生列式解答,要给学生提供独立分析数量关系的空间,让他们充分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并逐步学会画解题路径图,有条理地表征思考过程。

教学“解决平均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如:芳芳和班上的另外4 个女生是好朋友,她们按身高从矮到高排列,芳芳正好排在第3 位。她们5 个人的平均身高是138厘米,前3 人的平均身高是127 厘米,后3 人的平均身高是148 厘米。芳芳的身高是多少厘米?这类题目信息多、关系复杂,学生思考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前3 人和后3 人都包括了芳芳。用前3 人的总身高加后3 人的总身高时,排在第3 位的芳芳多算了一次,通过画图,我们就可以直观地看出这一点。(如图3)

图3

通过“画一画”,学生建立起抽象的数学问题与直观理解之间的“桥”,让文字的描述呈现清晰的图像。同时,在“画”的表现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解题过程中的思考历程清晰地呈现出来,有助于掌握更有效的解题策略,发展能力。

三、画思维导图,表征知识结构

画是知识理解的“锚”。通过“画一画”,学生理解了知识的建构过程,有助于找寻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将零散的知识点建构成知识网络,打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使相关知识逻辑更清晰、层次更分明,有助于理解和内化知识。教师可以在每个单元知识学习或一类知识学习之后,进行单元知识结构的梳理或知识概念的梳理,运用思维导图或概念的结构图示,整理知识结构,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习条理更清晰,思维更严谨。

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时,在单元的整理与练习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根据学习内容,把自己学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了解到的与“升和毫升”有关的知识画出来,通过这种“学以致表”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画”这种表现性任务,把所学知识和内在素养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其他人包括自己能够清晰地感知到,直观地洞察到,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掌握知识结构,建构知识网络。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的知识点丰富,图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弄清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新课标强调,课程内容结构化要体现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学生用思维导图等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将散状的知识整理成相关的网络图,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所学内容更有条理。教师通过思维导图这种可视化、系统化的方式,梳理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结构性和发散性。

四、画故事图,表征学习体验

学生喜欢看绘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作简单的数学绘本,以故事的形式把数学概念、数学运算、数学公式等相关知识推导出来,或以故事形式将一个单元或一个主题的数学知识表达出来,以故事情境表达数学知识,以数学故事表达数学理解,引导学生找寻数学与实际生活的重合点。

我们在四年级寒假期间设计了一个“我爱数学阅读”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精心挑选了数学阅读书单。学生根据提供的阅读书单或自己的爱好选择阅读书目,其间记录其中十天的阅读时间,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十天阅读后,根据表中信息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并把阅读中印象最深的部分画成数学故事与大家分享。

我们在四年级暑假期间设计了一个“七巧板的奥秘”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基本特征以及相关知识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借助熟悉的七巧板,研究图形之间的关系、图形之间的运动关系等,引导学生开启“图形王国”的探险之旅,研究七巧板中图形的边长、角度和面积之间的关系,并发挥想象尝试创作数学绘本。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数学核心素养,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用画表征、以图说理就是小学生喜欢的观察、思考、表达世界的方式。学生画对知识的理解、画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画对数学问题的个性化表达……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真实、复杂、富有挑战性的表现性学习活动中,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知识技能、培养积极情感、提升学习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表现性线段直观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简单直观≠正确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