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文”如何“短教”
——以《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为例

2024-04-30江苏省常州市冠英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7期
关键词:小标题英雄课文

江苏省常州市冠英小学 王 燕

长文,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篇幅、字数远超同阶段一般课文的文本。在教学中,教师普遍反映长文难学、难教。长文为何难学、难教?第一,长文篇幅长,难读、难识、难理解的字词自然也多,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识字能力等要求较高。第二,长文中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提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等)提出了不小的挑战。第三,长文内容丰富,可教学的地方也多,教师容易被文章庞杂的内容迷惑,难以精准厘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第四,长文,尤其是小说类长课文,大多是名家作品的节选,虽然独立成篇,但与原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处理节选文与整本书之间的关系也值得教师思考。

要想解决长文难学、难教之困,教师必须在充分解读、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转变观念,大胆取舍,思考课堂的前延与后续,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聚焦重点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消弭对长文学习的惧怕,化解阅读长文时的困难,实现“一课一得”,长文短教、精教。下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的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巧解长文教学之困。

一、巧用“预习单”,以学定教,把长文读“易”

长文难学、难教,第一难就在于“难过字词关”。如何精准了解学生在识字、解词中的难点,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化解这一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摒弃“在课堂上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的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前预习,诊断学情,找出学生在字词学习中真正的难点,从而实现“以学定教”。

《小英雄雨来(节选)》这篇文章约3200 字,通读一遍需要10 分钟左右。但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在预习中能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掌握大部分的字词,因此,他们在自主学习时的易错点,才应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于是,教师巧妙翻转课堂,通过课前闯关和课前调研了解学情,先学后教。

(一)课前闯关,准确把握易错点

教师梳理了本课字音、字形的重难点,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预习后进行“字词大闯关”。教师后期通过数据分析,确定“晋”“趁”等字的前后鼻音辨析和“炕”“坑”等字的字形辨析为教学点,相机教授了“利用形声字特点辨析”的方法,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突破了学生学习的难点,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图1)

图1

(二)课前调研,精准聚焦重难点

《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少年雨来与鬼子斗智斗勇的故事,其生活的年代、环境以及成长的经历与现在的学生相去甚远。因此,课文中一些有时代背景的词语也是学生理解上的“拦路虎”。教师让学生在预习单上写下“你觉得最难理解的三个词语”,而“扫荡”“晋察冀”“劫难”等词成为高频词。于是,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进行巧妙设计,既介绍了时代背景,又进行了字词教学。

【教学片段】

师:(配合讲述,出示画面和关键词)1931 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1937 年,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人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

生:劫难。

这名战士默默摘下头上的军帽,盖在夏国忠的脸上。其它的战士们看见这名战士的举动,都取下军帽,轻轻地盖到连长的脸上。

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许多地方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其中,在山西省、察哈尔省(中国原省级行政区)、河北省一带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叫——

生:晋察冀边区。

师:敌人为了破坏根据地,经常集中兵力对根据地采取军事行动,不仅抓捕抗日军民,还破坏房屋、抢夺物资,这就叫——

生:扫荡。

师:国家危亡,匹夫有责。为了保家卫国,冀东还乡河两岸各村的青壮年们纷纷参加了八路军。当地的居民,包括老人、妇女,甚至少年儿童,也以自己的方式和日本人作斗争。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晋察冀边区的一位少年的故事。

“以学定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教师的“教”必须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教学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做好学情调查,合理确定教学起点是落实“以学定教”的前提条件。本课中,教师巧用“预习单”,分析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切实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把长文教轻松。

二、巧理“关系网”,化繁为简,把长文读“短”

长文难学、难教,第二难在于学生难以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必须根据课文特点,用思维导图、列小标题、人物线索图、故事情节山等形式巧妙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将原本的长课文切割成不同的板块,分类梳理,各个击破,最后整合,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把长文读简短。

(一)精要概括,明晰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用“雨来+干什么”的方法尝试拟第一部分的小标题,然后与课后例题对比,总结列小标题的方法;而后学生运用这个方法,概括其他部分的内容,化知识为能力;最后教师出示《小英雄雨来》原著中的标题,比较不同,点明目的不同,所列的小标题也就不同。教师通过“自主概括,提炼方法—对比例子,发现特点—由扶到放,巩固方法—同桌合作,运用方法—成果展示,优化方法—链接原著,拓展方法”的步骤层层递进,突破难点。在此过程中,学生提取信息、准确概括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瞻前顾后,厘清多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

阅读长文,在关注每个部分的内容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整体感知。文章各个部分之间并不割裂,教师要引导学生探寻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分散的信息点串联起来形成贯通的整体,这样才能真正凸显文本的价值,让学生把文章读透彻。

因此,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时,学生要在读“短”的基础上,把握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课上,教师追问:“联系课文题目来看,你们觉得课文的六个部分中哪些部分最能够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为什么?那其他部分是不是可以不用写了?”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究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分析讨论中开始关注事件之间的关联,比如,因为雨来的游泳本领高,他才能从日本人手里逃脱;去夜校读书让雨来懂得了爱学习、爱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激发了雨来的爱国情怀,支撑他义无反顾地去保护李大叔,坚决与日本人作斗争,使他从一个普通少年成长为小英雄。通过“瞻前顾后”,学生厘清了事件之间的“关系网”,对课文理解更深入,对人物理解更透彻。

三、巧借“课后题”,合理取舍,把长文读“深”

长文难学、难教,第三难在于教师习惯把课文“掰开揉碎”、讲深讲透,面对复杂的长文,无法精准厘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事实上,教师只要牢记语文课程的学段目标,以统编版教材单元语文要素为抓手,就能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状态中挣脱出来,找到课文的独特育人价值。其中,借助课后练习题,是一个很好的策略。陈先云说过,精读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与课文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落实与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提供支持。教师在教授长文时,要善于依据课后练习题,简化头绪,确定教学目标,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做到长文精教,“一课一得”。

《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有三道课后练习题,教师把这三道题读透,就能精准确定教学目标,开展大板块教学。

(一)提取信息,知故事内容

课后题二“给其他五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向故事的“情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列小标题,并梳理叙事的“时间主线”,了解事件的因果关系,从而顺利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落实“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单元目标。

(二)关注言行,悟人物精神

课后题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指向故事的“人物”。这个大问题可以催生一系列的小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英雄?课文的哪个部分最能体现雨来是一个英雄?雨来的哪些言行让你感觉他是一个英雄?”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学生能迅速聚焦课文第四部分中雨来的三次语言“没看见”。为了保护交通员李大叔,雨来面对敌人的训斥与盘问、哄骗与利诱、威胁与毒打,始终坚强不屈、毫不动摇,是一个真正的“小英雄”。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够传达出人物的内心想法,能够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在特定情况下的言行,就能帮助学生走进其内心世界,感悟其精神内核。

(三)置身情节,品环境描写

课后题三“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再说说写这些景色有什么作用”,指向的是故事的“环境”。课文中三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教师引导学生置身于具体故事情节中去品味语言,去感受对相同地点景物的不同描写的着力点,就能体会出叙事性文本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第一段环境描写在课文开头,描绘了还乡河畔芦花开放的情景,渲染了村庄的美丽与宁静,为故事的发生、发展做了铺垫。第二段环境描写是在扁鼻子军官叫嚣要枪毙雨来后,落日余晖强烈的色彩预示着生命的陨落。第三段环境描写是在人们发现雨来逃生前,河水流动,虫子鸣叫,充满生机,预示事情还有转机。学生置身故事情节中再来看景物描写,就能发现景物背后的意象密码,就能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也为他们后续深入学习小说积累了原始经验。

四、巧链“资料袋”,拓展延伸,把长文读“透”

长文难学、难教,第四难在于独立成篇的节选文与整本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节选文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但本质上还是整本书的片段。学生如果仅仅阅读节选文,或会缺少对时代背景的深刻认识,或会丧失对人物的立体感知,或会无法体会情节发展的因果关系。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巧妙链接原著的内容,帮助学生打破认知局限,拓宽阅读视野,并架起从“单篇阅读”到“整本书阅读”的桥梁,引领学生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在《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的教学中,“列小标题”是一个教学重点。学生列完小标题后,教师相机出示《小英雄雨来》原著目录中的标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发现,原著中许多小标题都是直接引用人物的话或者书中的重点语句,其目的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本课学习的标题概括方法是“谁+干什么”,目的是概括主要事件。目的不同,所列的小标题也就不同。教师相机布置作业——“小英雄雨来后来还有哪些英雄事迹呢?课后自主阅读《小英雄雨来》的其他章节,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列小标题,一起为这本书编一份新的目录”。这项作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以课内“单篇阅读”为起点,引导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内化运用到“整本书阅读”中,并丰富阅读和审美体验,加强对人物形象的完整认识,从而真正实现把文章读“透”。

综上所述,虽然长文难教、难学,但教师只要能明了其难在何处,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提前精准分析学情,深入解读语文要素的内涵,合理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亦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长文教“深”、教“透”。

猜你喜欢

小标题英雄课文
巧用小标题为作文“点睛”
英雄犬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重走英雄路
背课文
绛红英雄谱
中学生如何自主写好作文的小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