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教育写作问题、成因与进路

2024-04-30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宏丽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7期
关键词:论文笔者专业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宏丽

理论和实践相促相长是教师成长的最优模式。一位教师的成长不仅体现在特定学科的进步上,也体现在教育创造的提升上;不仅体现在实践性知识的增长上,也体现在人文素养的深化上。这种综合的、立体的、丰富的成长过程与每个人的人生际遇有着莫大的关系,潜生暗长,处处逢春。教育写作是教师基于教学实践和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教育写作问题及成因分析

在工作生涯的前20 年,笔者写的最多的是教案和说课稿,判的最多的是作业和试卷,完成各类发言稿、汇报材料,留下的是一个又一个教学小窍门和经典的教学活动。这些材料最大的问题是都是经验之谈,生动有余,缺乏深度,可以民间流传,但与学术研究无关。甚至很长一段时间,笔者满足于论文评奖,有过一次对自己满意的作品投稿的经历,从满怀期待到石沉大海,让笔者对教育写作望而却步。每每与教师交流,他们亦感同身受。笔者认真反思,认为如下三点是当下教师的共同问题。

(一)专业阅读匮乏,导致缺乏透过教学现象看教育本质的能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划,特别是专业阅读规划能力欠缺、专业阅读意识不强是不争的事实。教师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到用时方恨少,为写论文东拼西凑、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教师专业阅读缺少引领,导致专业阅读费时、低效;缺乏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主题式阅读的经验。有些专业书籍理论性过强,教师读起来吃力且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专业阅读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在有限的时间读有用的书,还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点拨是一线教师的迫切希望。

(二)教育写作懈怠,导致缺乏深度思考、建构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

日常教师每天白天站三尺讲台,夜晚还要伏案工作,但多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如赶教案、补课后反思、整说课稿、写经验总结,完成上述日常工作已经力不从心,鲜少基于内驱力再深度思考,严谨打磨,将自己所写的内容进行凝练与升华。有的教师虽热爱阅读但浅尝辄止,不屑于教育写作或对教育写作有畏难情绪;有的教师将一些呕心沥血之作进行投稿,却石沉大海,久而久之,专业写作成为教师专业成长路上一个难以跨越的鸿沟。很多“教”得好的教师却因为“不会写”而遭遇发展的“天花板”。

(三)验证式写作,导致教学创新无法通过专业写作加以体现

一线教师的论文多以一个课例套某一理论,生搬硬套现象严重。例如,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词块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的文章,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词块学习进行概述,第二部分是词块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这就是典型的理论加案例的框架模式。教师缺少对现有理论的积极建构,即通过自己对该理论的拆解、重组,让理论变得更加易于理解、更加完善。变则通,通则久,教师要面对新情况,辩证接收或活化已有的理论,助力新形势下外语教学范式的转变。一加一模式的论文写作将教师个人的研究创造排除在外。

二、教育写作促成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教育写作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实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认知逐步从模糊走向清晰,最终沉淀为自己的个性语言,甚至能产生自己独特的教育信条。教育写作与教育教学实践是相互依托、相互服务的,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教师专业成长非常坚固的“双腿”。如何通过教育写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阅读与反思

首先,教师要根据兴趣爱好阅读自己喜欢的书。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留下“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名句。大量阅读不仅能做到量上的积累,还能使教师在宽广的认知视野中发现世界的奇妙。教师吸收的阅读信息不仅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也能滋养学生。自古学生都喜欢涉猎广泛、知识渊博的教师。

其次,教师要进行研究性阅读。对于一时读不懂的专业书籍要反复阅读。反复阅读可以加深对所读专业书籍的认识。林语堂讲过,同一本书一时读出一时滋味。笔者在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时,最大的问题是用了一个假期读完了但又仿佛没读,对书中的很多内容都不是很理解,于是笔者选择再读相关主题的书,如《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这两本书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此后,笔者又组织其他教师再读,结合教学实例写读书笔记,并利用读书会进行阅读分享,至此才基本理解这本书的思想内涵。总结下来,读书和语言学习是一样的,有效阅读会经历输入、内化和输出三个阶段。

最后,教师应做好参考文献的收集、阅读与整理。文献阅读是论文写作的关键一步。文献阅读一方面帮助教师了解有关本论题已有的成果,另一方面为教育写作做好论点、论据、论证等方面的储备。论文内容之所以干瘪,主要原因在于动笔前没有进行文献研读。文献研读应把握中外、最新和权威这三个关键词。即文献要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要关注文献的时效性,还要考虑到文献作者的权威性、期刊的权威性以及观点的权威性。此外,要在阅读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学习笔记,特别是要标注好所摘抄的内容的出处。当然,每次在新起一篇论文前,笔者会先进行头脑风暴,把自己的观点、做法和感悟先进行梳理,之后才是进行文献研读,往往这个时候,读到一些文章会有很多共鸣,把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整理出来,会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注重文字积累

教师要将教育写作浸润于日常。“千年文字会说话”指的就是日积月累地写才会有经典永流传。写作能力与写作习惯密切相关。写作无捷径可走,多写是写好的重要基础。笔者所在的天津市教科院每年寒暑假期全体教师都有一项必做作业,即“两文一书二百字”,具体说来就是假期里大家要完成两篇论文、一份课题申报书和每天二百字的研究积累。特别是这每天二百字真的是考验自己能否用不多的文字将理论化、体系化、个性化的思考积淀下来,可以说,这是研究性教学行为产生的基石。

(三)各级部门要为教师的教育写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制

每学期教师都会完成论文写作任务并参加评奖。对于论文评审组织单位来说,单纯组织论文评奖不是目的,也不是终点。论文评审最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积极参与,论文写作的前期培训与指导和论文评审后组织部门对获奖论文的点评解析,以及通过对当年论文评审工作的总结梳理,让参与论文评审活动的教师明白自己的论文距离优秀的标准还差多远、未来应该如何改进,发挥好以评促写的功能。否则,年年写论文只为完成任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如何通过教育写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三、教育写作的个人经验

(一)要找一个好的论文写作模板

学习他人的谋篇布局,让论文至少看上去有模有样。遇到喜欢的文章,笔者会像解剖麻雀一样,进行语篇研读,分析论文的篇章结构。笔者曾经研究过一篇题为《奠基未来教育家成长——天津经验与做法》的文章。之所以对这篇文章感兴趣,是因为笔者是这个“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学员,笔者很想知道作为培训项目的组织者会怎样写这个工程。在分析这篇论文的过程中,笔者获得了一些启示,并基于此将自己2011 至2017 年的天津市学业质量标准研制工作的经历与经验凝练成论文《小学英语学业质量标准研制的天津样本》。论文的前两部分架构是一样的,都是从内涵解析到经验梳理,增加的第三部分是要为后续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补充进去的。这篇文章参加天津市教研年会论文评审,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不久后就收到了《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的编辑发来的录稿函。该文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英语教与学》全文转载。这是笔者人生中第一次在教育写作上得到期刊编辑的认可。两篇论文的写作提纲对比见图1。

图1 两篇论文的写作提纲对比

(二)在行动研究中积累写作素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教师要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研究如何在教中学和在学中教,坚持从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等不同角度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探索精准、高效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构建有效的师生活动和教与学的方式,有目的地改进和优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在组建天津市动态监测题库的过程中,我们对教师提交的试题进行筛选和进一步打磨,原来的题目经过一次次的修改打磨最终录入题库。在笔者看来,研制整体方案、研制命题双向细目表、进行样例研磨、研制征题方案、进行试题研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议题,即核心素养导向的试题命制。我们在研究双向细目表的基础上进行试题命制,并在研讨中不断修改试题,这个过程就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过程中的试题命制过程稿其实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2018 年,笔者向杂志社投稿,非常幸运在编辑的指导下对原稿进行修改后发表了《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检测的命题理念与技术》一文。该文结合天津市小学英语学科动态监测项目,将动态题库建设过程中,围绕阅读能力检测所开展的命题工作,就如何根据阅读能力检测的命题基本理念和英语阅读能力的内涵及表现标准,选择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阅读材料,设计阅读能力检测双向细目表,并基于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加以介绍。此外,文章还结合阅读材料和试题从命题技术的角度加以分析,以期命题能够真正检测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可以说,这篇文章是行动研究后物化的研究成果,对后续指导天津市的素养导向的试题命制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该文的发表和后续的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英语教与学》全文转载也让笔者有了基于行动研究的收获。

(三)在退稿过程中增强反思意识

英语教学类期刊有限,择优录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一旦退稿,是就此尘封雪藏,还是认真反思,请教专业人士从各自的视角给文章提意见或建议呢?笔者选择了后者。笔者有过投稿石沉大海的经历。笔者曾在线上巡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家学习最大的问题在于听的多、和教师的互动少,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工具少,评判学生是否学会了的评价工具更少。为此,天津市小学英语教研团队组织教师给小学英语“主题丛”单元微课程配上学历案,让学生在家里也能融入课程的学习。“教、学、评”一体化思考作为“主题丛”单元微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学历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价值。它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的结果,把课程的入口端(提供有营养的课程)— 中间端(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 结束端(对课程学习进行可视化的评价)— 延伸端(生活中的成长)作为一个完整的育人过程。学历案研发是2019 年天津市小学英语教研团队做的主要工作。此项研究工作成果在线上发布,得到了一些关注,笔者也第一时间在学历案研发后,将研发过程进行复盘,凝练成一篇论文,最初的题目是《小学英语学历案编制的研究——基于“主题丛”单元课程的探讨》,不同于以往的石沉大海,投稿后不久,笔者便收到了冰冷的退稿函。文章虽不被期刊编辑所认可,但笔者却并没有气馁,因为笔者觉得这项研究有价值,且研究方向是正确的。为了弄清论文的问题,笔者请教了专业编辑,从中知道了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看法。笔者调整题目和部分内容后再寄给编辑部,没过多久便收到了录稿函。这篇文章后来有幸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英语教与学》全文转载,也算是对笔者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一种褒奖。

(四)在改稿过程中提升写作水平

有些时候撰写的论文虽被期刊录用,但是会被要求根据修改意见进行改稿。修改文章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古今中外很多作家都提到修改的重要性。笔者有过三次刻骨铭心的改稿经历,但笔者不固执己见,始终坚信术业有专攻,提的意见都有道理。改稿是件吃功夫的工作,考验一个人的承受能力。唯有在夜深人静时,把编辑的修改意见打印出来,读一条,改一条,每改完一处打一个钩,慢慢地就会越改越顺畅。等整篇文章按照建议都改过来后,会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五)围绕不同主题经常随手记录心得体会

笔者从没有写作意识、畏惧写作,到现在做每项工作时,都会为后续的教育写作埋下伏笔。电脑桌面上总有几个近期研究专题的文件夹,笔者会把评课时的一些有感而发的观点随手记录下来,放到相应的夹子里;对于在读书时获得的启发,笔者会随手记下来放到夹子里。久而久之,文件夹里的写作素材就会丰富起来,再将这些素材好好梳理一番,一篇论文也就有了雏形。

(六)抓住一些写作的基本要领

第一,论文写作的前提条件是要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和研究后确定研究议题,并通过探索、实验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策略和方案等。如从常见的小问题中抓出不寻常的大问题;将大问题分解后抓出带有深度的问题;在熟悉的背景下抓出不为人们重视的隐性问题;站在全局的高度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透过现象抓出本质问题;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中抓出带方向性的问题;等等。第二,论文写作的点睛之笔是确定好题目。在平实的前提下观点新、立意新、表述新的都是不错的题目。第三,论文写作的关键在于规划提纲。提纲作为论文写作的施工图,是谋篇布局的基本框架。好的提纲应总揽全局、围绕中心且合乎逻辑,能发挥纲举目张的功效。并列式、递进式和分合式是常见的论文提纲类型。第四,论文写作的要点是写好摘要。摘要对编辑是否采用稿件进行初步判断、读者确定是否有必要阅读全文等发挥重要作用。好的摘要一般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等要素。此外,文献参考的权威性和文献引用的规范性也是论文写作的关键要素之一。参考文献的标注体现了一种科研的严谨,既包含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也反映了自身研究的起点。

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从破除“五唯”到崇尚“四有”,需要教师超越功利性写作,从“发表论文评职称”的禁锢中跳出来,蘸着自己的“血肉”去书写教育。爱默生说:“你的句子应该像从地里挖出来的蒲公英,根很长,粘着泥土,还是湿的。”课堂教学为教师的教育写作提供了土壤,教育写作基于这肥沃的土壤才能结出丰硕的研究成果,教师在教书、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得到精神滋养,才能获得更好的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论文笔者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