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呼告诉衷情
2024-04-29谭嘉慧
特约名师
谭嘉慧
湖南省长沙市怡海中学语文教师,曾获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语文微课大赛特等奖,在全国首届“语参杯”统编教材高端名师示范课暨优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第十二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老师选拔大赛等教学竞赛中多次获一等奖,曾获“湖南省教学能手”称号、“长沙市卓越教师”称号。
导 读
呼告是在写作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直接呼唤原本不在面前的人或物,并且与之说话。“巧用呼告诉衷情”是指作者通过呼告的方式,表达内心强烈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这种修辞方式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便于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也便于拨动读者的情感之弦。本期“同步指导”带领读者通过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文本来分析“巧用呼告诉衷情”的写作策略。
写作实践
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在不同情况下呼告的用法。在写作时,我们如何使用呼告这一修辞手法,才能精准自然却又直白地体现出情感,让文章的抒情更为真挚?在此我们可以学习以下两种策略。
技法精析
根据呼告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
策略一:呼人—示现呼告
呼人就是将过去的、未来的或者想象中的人当作现实存在的、好像就在眼前的人发出呼唤,即直接和人说话,也叫示现呼告。
因为是假设某个或者某类特定的人就在眼前,作者以文字直接发出自己的呼唤,所以在呼告时应当注意两个要点:一是把握好呼告者与呼告对象的关系,使呼告内容合情合理;二是在呼告时尽可能使表达直白、情感强烈。
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应用了此种方法:
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作者将读者作为呼告的对象。阅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全文,我们会发现,作者在每个志愿军战士的动人事例后,都附有一段呼告。这样的呼告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拉近,仿佛将读者带入现场听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一般。文段中频繁出现的帮助增强读者共情的“我们”,极大地拉近了呼告者与被呼告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情绪更容易被调动起来,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可见,在运用呼告手法写作时,我们应明确呼告双方的身份及通过呼告希望获得的读者反馈。我们可以参考这一写作要点进行一次速写试练。
小鱼同学准备参加主题为“伟大的凡人”的校园征文活动,他打算在文章末尾以呼告的修辞方式,直接表达自己内心澎湃的情绪,体现被呼告者的精神品质。请你根据小鱼同学的写作思路在横线上填写呼告内容。
呼告时采用的人称: 。
具体呼告内容:
&d5968fb81905979544b6b85a7f661181nbsp;
策略二:呼物—比拟呼告
呼物,就是将物拟作人,然后直接与它对话,即直接与事物说话,也叫作比拟呼告。
将物拟人,并与其对话,其实也是源于作者自己的主观想法。因此呼物虽然是直接与事物对话,但其本质上还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的仍然是作者的情感倾向和哲理思考。
例如,在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一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对自己家乡的深情呼告: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在这里,作者将故乡拟人化,直抒胸臆,将自己的全部心声大声呼告。作者用词非常虔诚,如“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坟前”,“必须”一词感情十分强烈,表达出作者内心坚定的誓言。文章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作者对家乡被侵略的痛与对家乡深厚的爱,让他的情绪达到了顶峰,读者能直接从他的深情呼告中,感受到他对家乡虔诚真切的爱,以及强烈的爱国色彩。
因而,在对某种事物抒发情感时,我们可以将事物拟人化,对其进行呼告,这样能让文章的情感更为具体与强烈。我们可以参考这一写作要点进行速写试练。
在参加主题为“花中君子”的展板留言活动时,小鱼同学需要写一篇文章,展示自己对所选花卉的情感。请你为他的文章结尾补充一段呼告,让文章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
所选花卉及精神品质:
呼告内容:
技法小结
运用呼告这一修辞手法的注意事项:
1.呼告主要运用于抒情性较强的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
2.必须是在情感充沛、思绪强烈时才适合运用,否则有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感,会产生负面效果。
3.要根据呼告对象把握语言分寸,如叙事、抒情要得体自然,说理要明辨是非、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同时,语言要有文采,不可如话家常般平淡。
4.人称上可把原来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变为第二人称的写法。
5.选材要典型精当,取舍得体。叙事抒情要做到有节有序,不可杂乱无章。
微写作
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美丽而丰饶的家乡。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家乡的景色、物产、风俗,又或者你在家乡的生活,让你对它有着怎样特殊的情感?请以《我的故乡啊》为题,写一个片段来抒发你内心的情感。要求使用呼告的修辞方式,200字左右。
教师示范
我的故乡啊
我有多久没见你了?我的故乡啊!
每次相逢,我在寒风中踽踽独行,忐忑又激动地靠近你。我怕隔了太久太久的时光,我怕在这年复一年的离别中,我见不到熟悉的你,而你也不再欢迎陌生的我。可庆幸的是,我亲爱的故乡啊!你就像母亲,一次次以宽广的怀抱,迎接我这个“不孝子”的归来。
这次归来仍是短暂的。躁动了一个春节,喧闹了一个除夕,我马上就要离开。我亲爱的故乡啊!你始终将热闹留给我,把冷清留给自己;你把所有温暖留给我,却只给自己留下了孤独。(谭嘉慧)
你的练笔
类文阅读
到蔬菜地看看
◎ 李汉荣
你若遇到想不开的事情,一定要想开,想开些,再想开些,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万一还是想不开,我建议你出去走走,就跟着我,一同到蔬菜地里走走,坐坐,看看。①
好,咱就坐在田埂上,和蔬菜面对面,你看,蔬菜也在看我们呢。
你看啊,你就好好看看这些蔬菜。
你以为这被埋没的土豆,就真的埋没了,会在埋没它的土里苦闷抑郁?不,哪会啊,被埋没的日子,正是生长的好日子,土豆在暗暗使劲长呢。
你以为西红柿被谁的风言风语气红了脸,肺都快气炸了?怎么会呢?那是人家高兴,西红柿的想法就这么简单和坚定:只要住在土地的家里,就没有什么不高兴的。它经常为能又一次看见阳光高兴到狂喜的程度。
你当然不会偏执地以为葫芦把自己挂起来是在上吊,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出过这样的闷葫芦。乐天达观、心胸宽广的葫芦,总是沿着春天的线索,尽可能把自己挂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当然,最好是挂在月亮经过的那个农家大嫂的窗口。
嗨,你看见菠菜了吧,屎尿都往人家身上泼,这下脸没处放了。可是,人家菠菜不这样想,泼吧,屎尿们,庄子曰:“道在屎溺。”屎里有道,屎里有营养。在屎尿们的污蔑和丑化下,菠菜却长得更体面,出落得更漂亮了。
你再看刚刚被刀割过的韭菜,你以为它从此完了?完了的是它的旧我,在刀痕里,它获得了新生。 什么是绝处逢生, 什么是向死而生?这死而复生、不断新生的韭菜,在给我们一次次耐心讲解生与死的辩证法。
你看这包包菜,上面有虫咬过的口子,多厉害的虫的牙齿。但是,人家包包菜并不为此绝望和诅咒,或者心里从此就充满对世界的仇恨。不,人家包包菜有度量,也有方法。它谨慎地关上一扇扇窗和一扇扇门,保护着自己那颗清纯的心。虫眼不是季节的句号,它该怎样生长还是怎样生长。至于那些虫眼和伤痕,倒成了它无公害、无毒素的显著标志。有经验的人都会说,能被虫虫看上,能容得下虫虫,说明这棵菜心地善良,清香可口,能养虫,肯定也养人。
那些躺在地上的西瓜啊南瓜啊冬瓜啊,绝不是因为没有被挂在高处或没有被摆在显眼的位置,而颓废、而厌世、而气急败坏、而在地上打滚撒泼,不,它们天生是一群快乐的傻瓜,也是一群大智若愚的傻瓜,更是一群多情的傻瓜。它们憨憨的外表后面,是随遇而安的好脾气,是宽厚能容的心,在它们宽厚的心里,洋溢着充沛的情感和鲜美的思想。
你再往远处看:②
甘蔗在本没有糖甚至有些苦涩的土里,酿造出糖来。
花生在根本就没有花生的地方,长出花生来。
辣椒在冰凉幽暗的土里,硬是把火焰捧了出来。
含辛茹苦的玉米,此时把娃娃们搂在怀里,扛在肩上,成长的娃娃在安慰着慈爱的妈妈……
看着,看着,你渐渐眉宇舒展,脸色也开始有了晴朗。
当然用不着我说什么了。
该说的,蔬菜们都说了,远处的庄稼们也给予了必要的补充。
无言的植物,在向我们讲授着大地的哲学,生存的美学和成长的营养学。
(来源:百花文艺出版社《植物记》,有改动)
精读细研
①文章一开头,作者就以呼告的方式,让读者进入对话谈心的情境,便于进行沉浸式阅读。
②作者以一系列“你看”的形式进行呼告,一遍又一遍地向读者介绍葫芦、韭菜等诸多瓜果蔬菜的“遭遇”,就像是在跟朋友面对面地聊生活中的琐事。这样的方式让文章主题更加生活化,让文中的语言不像生硬的说教,更容易让读者接受作者想要表达的生活哲理。
思考探究
1.全文以“蔬菜”为写作对象,构思新颖独特,请结合文章赏析其中的表达效果。
2.联系文本,结合现实生活,想想在什么情绪下,我们会产生对某人或某事的呼告。
情绪与状态:
呼告内容:
答案提示:
1.全文将“蔬菜”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核心写作对象,构思巧妙,匠心独具。文章开头紧扣标题、直抒胸臆,告诉读者如果遇到想不开的事情就到蔬菜地里看看,接着生动、详细地描绘了多种蔬菜的生长特点,表达对蔬菜坚韧、乐观的生命姿态的赞美。说理自然生动,体现了蔬菜身上蕴含的由苦到甜、由冷到热、绝处逢生的生命美学,引人深思。
2.联系现实生活,言之有理即可。
学生佳作
你是快节奏中不朽的诗意
◎ 湖南省长沙市怡海中学C2114班 李沐子
银杏,你也许是最接近天堂的一种植物,也许也是最适合被写进诗歌的一种植物。
我曾见你矗立,见你伟岸挺拔的身姿,叶片扇着秋风,将那清凉化作明黄的星辰。在这缥缈云端,我见你绽发出灿金的光芒,成为一幅出现在我梦境中的图画。一剪澄黄点缀,是最宁静的浪漫。
若偶得你一叶清香飘落身边,是与自然结下的姻缘,更是上天的恩赐。观之,叶脉轻细,盈盈一拈,边缘叶褶状如水波,色彩由中心浓绿到叶缘鹅黄渐变,真像是阳光下的汩汩清泉,满载着古朴与柔婉,涌进思绪,引出文字五千卷。
偶尔闲庭信步,一串串黄叶缀玉连珠,雅致盎然。那是最安逸的颜色,不似紫藤般耀眼,也不像石榴花般张扬,像缄默的丝带,摇曳在漫天秋色里。真想在心中默默问你,是想召唤风驻足、还是云停留?抑或只是想对天空静静表白……
你脚步轻盈,不染纤尘。你是含蓄的秋的代言人,像位着明制汉服的闺秀,发丝随风微微拂动,低垂着儒雅谦和的目光。
掩卷于此,遐思亦于此。有你相伴在侧,竟不觉时光悄然流逝。
纵然秋色如许,天地苍凉,推开有你的那一扇窗,宛如一首陶埙的独奏流泻,清越婉转,好比那连绵起伏的高山,又有如那九曲连环的流水,由叶汇聚而成的音符似在曲谱上漫步,缓缓奏出时代的韶乐,在繁忙尘世之中独自轻歌曼舞,独自吟哦由你撰写而成的诗篇。
红枫该配长笛、该配层峦与枯木,而你该配蓝天白云。你高耸入云,即使气质温文尔雅,也遮不住你的气节。
你礼貌地接受清风的洗礼,端庄地接受飞鸟的颂歌,平静地扫视人间,走过三秋四季,走过唐诗宋词里的光阴。
银杏啊,我驻足,不愿踏破你织给大地的金色华服。我不曾见你妖娆弄姿,你只是优雅地活着、轩昂地立着。可就是你的姿态,令我无限向往。
我说你是快节奏中不朽的诗意,更是慢生活里不屈的信念。你变金黄的时光虽然短暂,却照亮过多少迷茫路人的前程。
银杏,感谢你诗意地出现在我的生命之中。你给我无数启迪,你所绽放的光芒,让你永远存在于我的思维和记忆里。
教师简评
作者将银杏拟人化,通过呼告的方式展现了银杏的多种形态与情态,银杏的优雅、美好、高耸、古老等特点,都在作者的喃喃叙述之中,通过呼告将银杏与人的精神品质相融合。文章结尾处的几段呼告,将情感推向高潮,作者对银杏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可见一斑。(谭嘉慧)
(同步链接: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