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
2024-04-29尹宏
特约名师
尹 宏
名师简介:中学一级教师,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岳麓区骨干教师。指导的学生作品在首届中小学学生语文实践短视频展中获一等奖,曾获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线集体备课大赛二等奖等。
教育宣言:追求卓越。
本期题目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 [唐 ] 孟郊《劝学》
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
—— [法 ] 雨果《悲惨世界》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
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
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青春》
以上关于“青春”的名人名言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思考或感悟?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 600 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构思指引
这是一道关于青春的材料作文题,选择了三则有关“青春”的名人名言设题。在写作前,我们需要对这三则名人名言进行仔细阅读与分析。第一句是孟郊《劝学》中的诗句,意思是“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强调应珍惜青春、努力奋斗;第二句通过雨果的话提醒我们青春年少时不应虚度光阴,而应努力拼搏;最后一句李大钊的话由小及大,强调青春奋斗不仅是个人的事,还应对家庭、国家、民族、人类乃至地球及宇宙有所贡献。综上分析,此题并非所有跟青春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写,而应写个人的青春奋斗,或写青春奋斗对家庭、国家、民族的意义。
如果选用记叙文文体,我们可以写自己的真实经历。青春期的少年,少不了面对各种打击和挫折。攻克薄弱科目,参加各种班级活动、校园比赛,都是可写的材料。经历这些事情时,难免有过失败、难免想要放弃,但终于重新振作,取得进步,最终领悟到“奋斗的青春最幸福”的道理。也可以写自己在某个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经历和感悟,比如自己作为社区志愿者参加清扫社区内垃圾的活动,开始时自己并未了解活动的意义,中途意志有所消磨,但看到其他兢兢业业的社区志愿者们,重新燃起斗志,体会到了活动的主旨。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从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入手。比如采用小标题形式串联自己看到的年轻的志愿者、保安、外卖小哥、医护工作者等形象,讲述他们是如何奋斗、如何为社会服务的,从不同角度演绎和挖掘青春的内涵。
如果选择特殊文体,如演讲稿、发言稿、书信等文体,必须明确这些文体大多是以议论为核心。如写作班会课上的发言稿,可以采用“引—析—联—结”的行文结构,针对当代青少年面对的青春困扰,联系相关典型素材或社会现实,拓展深化文章内容,最后强化观点或提出要求。再比如以学生的身份给共青团员们写一封公开信,可以先列举优秀青年事迹,再以抒发情感、表达感悟为主体内容,最后阐述青少年学子应该汲取榜样的力量,深植家国情怀,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学生佳作1
奋斗的青春最精彩
◎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2107班 万笑宇
青春,是人生长河中最澎湃的激流,是时光乐曲中最激昂的乐章,是茫茫宇宙中最耀眼的星辰。
——题记
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青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只要青年充满朝气,这个国家就充满希望。
一百年前,正是旧中国最为黑暗的时刻。那是一个看起来前途未知的时代,在无边的黑暗中,有一群人为了维护国家主权独立自主和人民民主,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浪潮。他们著书立说,四处奔走;他们激烈抗议,捍卫主权;他们武装斗争,争取自由……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这是他们之中最响亮的几个名字。正如鲁迅所说:“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那个时代的青年,扛起了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大旗,成为黑夜中的掌灯人。
奋斗是青春的代名词。青年是充满希望的,只有努力奋斗,才能不辜负“青年”二字。生活在繁荣富强的新时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斗?
中国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当前中国最大推力的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其设计组就由一群年轻的高素质人才组成。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号召下,他们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解决了大吨位运载火箭的全部技术难题。随着长征五号的升空,中国年轻一代航天人展现了他们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还有扎根在祖国边防线上的青年战士们,他们是中国新一代的国防力量。在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中,四位青年战士将自己的生命与热血永远地留在了祖国的边疆。牺牲者中年龄最小的陈祥榕,当时才19岁。正是战士们以寸土不让的姿态守卫边疆,才有了祖国今日的繁荣与安宁,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青春的誓言。
如今的我们,是在新中国和平稳定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同时也是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一代青年。因此,落在我们肩上的任务是艰巨的。如今的我们,青春之路才刚刚开始。也许路上会有丛林荆棘,会有悬崖峭壁,但只要我们有一颗奋斗的心,民族复兴必然会在我们的努力下变为现实。
李大钊在《青春》一文中曾寄语青年:“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我等少年,如日出之阳。让我们珍惜青春,努力追梦,以青春之马,驰骋于未来之疆!
教师点评
本文不以佳词丽句取胜,贵在平实中肯,是一篇较为标准的“观点+材料+评论+小结”式的议论文。作文以题记开篇,既点明了议论的中心,又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行文不忘材料中“青春”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意义,紧密联系百年前中国青年奋斗的历史和新时代“长征五号”设计组、边防战士的现实事例,进一步升华到当下青年一代该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末引用李大钊的名言彰显志向,突出身为时代青年的抱负与担当。(尹宏)
学生佳作2
哨声中的青春
◎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2107班 唐浩
哨声吹响的,是我们骄傲的青春。
——题记
正午的阳光洒在排球场上,微风拂过球网。学校组织的排球赛决赛很快就要开始了。
“三!二!一!加油!”队员们手搭着肩,一起喊道。“据说上一届初三七班也是穿蓝色上衣夺得的冠军。”我做着最后的说明,“大家加油!一定不能让这荣耀之蓝蒙尘!”一路走来,作为夺冠的热门队伍,我们未尝败绩,以卓越的技术、高昂的斗志打败了无数队伍。我知道这背后有着多少人的努力,多少人的期冀。
“哔——”哨声响起,所有队员训练有素地站在位置上,场外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后退、助
跑、起跳、发球,一气呵成,每个人身上都洋溢着比赛的激情。“哔!”哨声再次响起,场外的呐喊声更热烈了。我们的首轮发球便取得了优势。不错,是个好兆头!
可好景不长,伴随着哨声落下,第一场比赛已经过去了一半,但我们的分数却定格在了3分,今天前排队员状态不佳,没有了往日游刃有余的姿态。迫不得已,我们只能叫了暂停。同学们一齐看向我们,场外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十分紧张。
“怎么回事?”队长咆哮道,“不是说好了今天要拿冠军吗?怎么打得这么差劲?!”场中只剩沉默。紧接着,一个声音传来:“忘记我怎么教你们的了吗?”是我们初三七班的排球指导老师,曾经的校排球赛冠军!
“冷静!”他缓缓说道,“不要让这哨声成为七班的绝唱!更不要用这种萎靡不振的姿态输掉比赛!七班的冠军,应该以骄傲的姿态,打败一路上的强敌,否则这冠军不要也罢!”蓦然间,我仿佛看到了过去的无数个下午,队员们在一起训练的场景。为了模拟比赛,我们的排球指导老师甚至专门买了一个口哨,以最严格的标准要求我们,并一直让我们保持着骄傲的姿态,希望我们永远将排球之魂传承下去。那段时间很累,但也很快乐。不知从何时起,那“哔——”的哨声和骄傲的姿态已经成为我们的伙伴,伴随着我们那段挥洒汗水的青春。
“放心吧!这哨声绝对不会是七班的绝唱!这萎靡不振的姿态也绝对不会再次出现!我们的传奇必然是以骄傲的姿态书写!”片刻后,我们的队长回道。同时,大家异口同声喊道:“加油!加油!加油!一定要赢!”
排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完美的弧线,我们的发球愈发迅捷有力,在一次次的鱼跃、一次次的扣球中,骄傲的姿态再次出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哔——”“哔!”“哔——”“哔!”……一长一短的哨声仿佛优美的乐章,这乐章奏响的,正是我们哨声中的青春。
“哔!”最后的哨声响起,比赛结束了。我们赢得了冠军!片刻后,场外响起了久违的热烈掌声。“冠军!冠军!我们是冠军!”呐喊声无处不在,充斥着整个球场!但我知道,这冠军不只代表着胜利,更代表着希望与我们在哨声中飞扬的青春。
比赛的哨声结束了,但青春的哨声永不停止!我们将永远保持着骄傲的姿态,在人生旅程上镌刻下光芒万丈的青春!
教师点评
作者善于制造“起伏”,将一场排球比赛写得激烈万分、引人入胜。“我们”本是未尝败绩的热门队伍,却在前半场比赛中状态不佳,比分落后。这时,“我们”的排球指导老师、曾经的校排球赛冠军给“我们”训话,给予“我们”莫大的鼓励。终于,“我们”重拾信心,赢得了比赛。文句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一长一短的哨声仿佛优美的乐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情感真实动人,如“这冠军不只代表着胜利,更代表着希望与我们在哨声中飞扬的青春”表达了作者对青春的理解,主旨得到进一步升华。(尹宏)
学生佳作3
神 笔
◎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2105班 敬启源
右手的这支水性笔是小舅舅送我的,虽不似鸿雁羽毛般轻盈,但仍纤细轻巧,触感极佳。笔身是晶莹剔透的淡蓝色,粗细均匀;笔头如针管般凸出一块,十分灵动,充满了青春的气息。
这支笔曾是小舅舅的“神笔”。那时的小舅舅有一个“怪癖”,他的上衣兜里总是插着这支水性笔,闲暇之际,他必要抽出笔来练一练字。就连过年回外婆家,我们在一旁喧闹,他也必定拿出准备好的稿纸,铺在桌子上,然后在稿纸上练字。
说是练字,其实“临”的时间总是比“摹”的时间多,看帖的时间总是比书写的时间多。小舅舅每写一字前,必会盯着“书圣”王羲之的字帖看半天,他左手执帖,时不时地,用右手隔空划着笔画,又时不时地,在一阵沉思后,爆发出兴高采烈的笑声,大呼道:“好好好,我悟透了这个字的笔形与写法了!”
等到真正写字时,他也是慎之又慎,先把白纸蒙在字帖上,专心致志地描一遍,然后把白纸放在桌上铺平,再慎重地写下第二个字,如此反复下去……小舅舅写字时的神情,令我想起了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的职业匠人们,同样的一丝不苟。
在长达两年半的练习后,我偶然看见了他的字。那原先“龙飞凤舞”如兽脊般参差崎岖、难以辨认的字,现在竟然蜕变成优美豪放的端庄大字,令我惊讶不已。连家族里公认字写得最好的爷爷看了,也不觉赞道:“你这个可以算得上神笔了!”
“不管怎么说,总要拿起笔来写一写的。”这是小舅舅的口头禅。除了练字,小舅舅时不时还会提笔写下一篇“作文”。按理说,他是毕业多年的人了,哪还需要写什么“作文”?可他不管这些,仍旧坚持写自己的“作文”。有时是读后感,有时是对身边人或事的感悟,有时是对学到的知识、生活技巧的总结,一写就停不下来。
我不知他一个早已毕业的人为何还有日复一日地坚持写作的习惯,但每次单位的文书工作都是由他来负责的,他的文笔备受好评。
这些年小舅舅用废的几十根笔芯,整整齐齐地堆在了书柜的正上方,密密匝匝的。每次去他家看到这一把笔芯,我便不由得想起王羲之“临池学书”和“入木三分”的典故来。王羲之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写完便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一次,皇帝去北郊祭祀时,陪同的王羲之将祝辞写在木板上,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这不是王羲之天生神力,而是他后天努力的结果。
也许,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王羲之那么优秀,可那又怎么样呢,青春不就是应该像小舅舅一样,“以勤治事,逆转人生”吗?
教师点评
文章选材新颖,结构清晰。通过讲述小舅舅对硬笔书法的热爱和坚持,展现了作者对勤奋和毅力的赞美,而这勤奋和毅力正是“青春”的底色。在描摹“神笔”时,“不似鸿雁羽毛般轻盈”“笔头如针管”等修辞简约精准。描述小舅舅的练字过程时,大量运用动作描写,比如“抽”“铺”“执”“划”“大呼”等词, 展现了他的专注和认真,极具画面感。记叙小舅舅的字被人人称赞后,又联想到王羲之“临池学书”和“入木三分”的典故,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启发性。(尹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