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神来之笔”先声夺人

2024-04-29侯雪涛

现代阅读 2024年7期

特约名师 侯雪涛

语文讲师,青年作家,具有10年教学和15年写作经验,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表多篇阅读量达10W+的文章,在《读者》《青年文摘》《做人与处世》等杂志发表作品累计十余万字,部分文章被选为中学语文阅读理解材料。

教育宣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导 语

开头,是一篇文章的脸面,脸孔是否漂亮,影响文章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学生作文开头的创作问题层出不穷:或绕得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太直白,平铺直叙,一眼望穿;或写得少,一句开头,干瘪无物;或重形式,花里胡哨,不知所云。该如何破局?我们不妨跟着名家来学习文章开头的创作方法。那些“神来之笔”是如何先声夺人的?且看下文的四个“开头锦囊”。

名篇开头赏读

开头锦囊一 : 倒叙回忆式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 哥伦比亚 ]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直到很久以后,沙子依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那天上午东山敲开他房门时的情景。东山当初的形象使躺在被窝里的沙子大吃一惊。

—余华《难逃劫数》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头可谓经典中的经典,马尔克斯创造了一种近乎前所未有的叙述方式—站在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他选择的写作切入点是介于“遥远的下午”和“多年以后”的某个“现在”,他在一个情节的中间开始讲述之后和之前发生了什么事,并使之产生关联。这一叙述方式成功地打通了叙事的时间节点,被后人津津乐道。除余华的《难逃劫数》开头采用类似的写法,莫言的《红高粱》、陈忠实的《白鹿原》中也有着《百年孤独》这个经典开头的影子。

我们可以将这种倒序回忆式的创作方法运用在写回忆往事的作文中。倒叙回忆式开头需要设定一个时间节点,找到一个触发回忆开头的介质(物品或场景),再加上以回忆的视角叙述过去的时间或地点即可。

仿写范例

三年以后,我站在柏树葱郁的校门旁,准会想起第一次换上蓝白相间校服的那个午后。那时,刚刚升入初中的我们,怀揣着一颗敏感而好奇的心来到新的校园。教室里是一片单调的蓝与白,仿佛风平浪静的海面上的云朵。

—陈希萌《青春的色彩》

开头锦囊二 : 开门见山式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刘湛秋《雨的四季》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刘湛秋《雨的四季》开头点题,直接表达了他对雨的喜爱之情。朱自清《背影》的开头,用短短的一句话告诉读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的故事背景,以及“我”对父亲的背影记忆之深,既点题,又设疑。简短的开头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略带伤感的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中心内容,突出“背影”。

对于学生而言,考场作文可重点参考开门见山式的开头写法,不论面对何种题目都可以做到直截了当、不绕圈子,开篇即点明文章所要表现的主旨。这样的开头,寥寥数语即能明中心、摄魂魄,既省力又引人入胜。

仿写范例

我轻轻摩挲着精致的鲤鱼书签,脑海中,老师那暖阳般的微笑挥之不去。

—钟好《难忘那抹微笑》

故乡的院子里种着一棵老槐树,这里的一树槐花香,是留在我记忆里的芬芳。

—田易晓《这里有一树槐花香》

总有一方净土令人向往,谓曰: 世外桃源。于我而言,水墨山水就是我的世外桃源,可娱身心,亦可寄情言志。

—赵一铭《我的世外桃源》

开头锦囊三 : 环境描写式

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钱锺书《围城》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窠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孙犁《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

钱锺书《围城》的开头用美丽的夕阳为主人公方鸿渐的出场做了浪漫的铺垫,营造了温馨美好的氛围,新鲜的比喻“夜仿佛纸浸了油”和生动的拟人“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为这段环境描写增添了文采。

孙犁《芦花荡》用“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苇塘的晶莹明澈。这段景物描写富有生活实感,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为后文的故事做了铺垫。

简而言之,环境描写式开头即开篇就描写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场面背景。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而这些描写都有特定的作用,或者衬托人物的情绪,或表现人物形象,或突出主题思想,或交代故事背景,或渲染某种气氛,等等。总之,都是为突出主旨而服务的。

仿写范例

夜幕徐徐降临,城市在喧闹中逐渐安静下来。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除了一些酒店、大楼上的霓虹灯在静静地变化色彩以外,隆冬的大街上,只有路灯发出惨白的光,大街小巷的店铺早已关门。偶尔有几辆车从马路上疾驰而过。

—张梓鸣《不期而遇的温暖》

西边那一抹酡红微醉了夕颜,映衬着桌上那几只晶莹的柿子,晕染出暖人的红色。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不禁感叹,原来这也是一种美丽。

—许一诺《这也是一种美丽》

夕阳西下,脚下的影子被渐渐拉长。橙黄的路灯穿过枝丫,一层层暖洋洋的黄色晕染了街边的长椅。踩着枯萎的落叶,攥着家门的钥匙,我却不敢想象转开锁孔后她的目光。

—刘颖丽《在爱的目光中行走》

开头锦囊四 : 设置悬念式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李森祥《台阶》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宗璞《紫藤萝瀑布》

李森祥《台阶》的开头用一个“总”字道出了父亲解不开的心结,同时设下悬念,故事就此展开,由一个台阶画出了父亲的人生轨迹。宗璞《紫藤萝瀑布》的开头简洁,仅用九个字就侧面烘托出紫藤萝花盛开的魅力,达到读者未见其花、先被其吸引的效果。

设置悬念式就是在文章开头设置一个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的情境,借以吸引读者往下读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仿写范例

“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见我微弱的呼吸声。

—张浩然《感受生活之美》

“砰”,教室门在我身后发出一声重响。我回过头,看见门已紧闭。眼泪不由自主地在那一刻汹涌而出。

—顾欣冉《那一次,我哭了》

“快点交!快点交!等一下又要去办公室‘喝茶’了!”教室里这样悉心的叮嘱每天都会响起。

—王可儿《这样的人让我欣赏》

仿写目标

参考本期所赏析的名篇经典开头,结合“四大开头锦囊”的创作方法,任选一种,写一篇作文。

仿写要求:

1. 借鉴参考名家名篇的开头结构,灵活仿写。

2. 开头要服务于文章主题,营造出氛围。

仿写佳作

总有一道美食镌刻在我心中

◎ 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八年级六班 郑逸萱

窗外,轻软的白雪纷纷扬扬地落下,挦绵扯絮似的,包裹着冬日的美好。还记得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那盘腌菜,还记得奶奶那一声:“我们来做腌菜吧。”

“快去,快去晒芥菜叶子!”一大早,奶奶便催着爷爷晒芥菜叶。一把把芥菜叶子整整齐齐地躺在浅灰色的石头台阶上,淡黄的阳光静静地将每一抹绿意细细地裹好。奶奶远远地望着那些芥菜,轻轻地叹一口气。听爷爷说,奶奶年轻时是专门卖腌菜的,还做得一手好腌菜,可惜现在年纪大了,吃腌菜的人也少了,就只能做一些腌菜等过年时留给自家吃。听完爷爷这番话,奶奶对腌菜的执着便镌刻在我心中。

芥菜叶子晒了一两天,奶奶拉着我,小心翼翼地将有些发蔫的芥菜收在一起。她用清水把芥菜一冲,又把砧板“当啷”一放,银色的刀在砧板上下舞动,芥菜很快就被干脆利落地切成了一指宽的长度,接着被丢进一个大盆里。不一会儿,盆中的芥菜已堆成一座小山。

洗完手,奶奶往盆中撒了一大把盐,开始细细地揉捏,直到盐粒一点点地融化,芥菜变得如窗外的雪一般柔软。她满是皱纹的手在盆中不断翻转,捏一下,翻过来,再揉一揉。接着,奶奶从杂物堆中推出黑褐色的大坛子,用清水上下擦洗。晶莹的水珠飞溅,只听见她冲我大喊:“快把装芥菜的盆端过来!”我急忙端着盆跑了过去。奶奶小心地捧起一把把芥菜放入坛子,还时不时地停下来,细细地端详着,仿佛在欣赏自己的成果。她伸手递给我一根木角,我将木角杵在坛子里,使劲地往下压,腌菜就全部挤在了一起,奶奶又撒了几把雪白的盐,空气中已泛着点点咸香。

爷爷不知什么时候也来了,手里捧着一把甘蔗皮,青中带红的。奶奶抹了抹头上的汗珠,将洗干净的甘蔗皮密密地铺在腌菜上,再用四根淡黄的毛竹条压实,摆成一个“井”字形,最后搬出早已备好的大石头压在上面,这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终于腌好咧。”

过年时,鲜艳的红灯笼轻轻摇晃,腌菜和豆腐干冒着腾腾热气被端上了桌,奶奶的脸上也挂上了满意的笑容。

时代不断进步,如今商场里卖的现成腌菜越来越多,奶奶却仍旧坚持自制腌菜,她对手艺的坚守让腌菜这道美食承载着我童年的美好回忆,永久地镌刻在我的心中。

仿写简评

作者运用环境描写式开头,通过“轻软的白雪纷纷扬扬地落下,挦绵扯絮似的,包裹着冬日的美好”,为读者营造出一个宁静、美好的冬日场景;又通过奶奶的那一声呼唤,为后续的情感表达和回忆做了铺垫。

作者灵活运用“开头锦囊”,让文章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另外,作者还通过叙述腌菜的制作过程,将美食与情感、传统与传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整篇文章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主题深刻,中心突出。